第十五章

關燈
祯一時高興,偕後妃們來永壽殿①前邊看牡丹。

    看過以後,周後同袁妃坐在壽皇殿吃茶閑話,他帶着田妃來到煤山腳下閑步,發現了這個地方,喜歡這地方十分幽靜,對田妃說道: ①永壽殿--明代景山大院的北邊有三座殿,西邊是壽皇殿,中間是永壽殿,東邊是觀德殿。

    清代重建壽皇殿,将地址東移。

    明代永壽殿前邊有牡丹圃。

     “日後戰亂平息,重見太平,朕将在此兩株槐樹中間建一個小亭,前邊幾丈外種幾叢翠柳,萬機之暇,借汝來此亭下小想,下棋彈琴,稍享太平無事樂趣!” 自從他同心愛的田皇貴妃閑步此處之後,這事情、這地方、這個心願,一直牢記在他的心中,所以到今天選擇此處殉國。

    來到了古槐樹下邊,他告訴王承恩可以在此處從容自盡,随即解下絲縧,叫王承恩替他綁在槐樹枝上,王承恩正在尋找高低合适的橫校時候,崇祯忽然說:“向南的枝上就好!”崇祯隻是因為向南的一個橫枝比較粗壯,隻有一人多高,自缢較為方便,并沒有别的意思。

    但他同王承恩都同時想到了“南柯夢”這個典故。

    王承恩的心中一動,不敢說出。

    崇祯慘然一笑,歎口氣說: “今日亡國,出自天意,非朕之罪。

    十七年慘淡經營,總想中興。

    可是大明氣數已盡,處處事與願違,無法挽回。

    十七年的中興之願隻是南柯一夢!” 王承恩聽了這話,對皇帝深為同情,心中十分悲痛,但未做聲,趕快從荒草中找來幾塊磚頭墊腳,替皇帝将黃絲縧綁在向南的槐樹枝上,又解下自己的腰間青絲縧,在旁邊的一棵小槐樹枝上綁好另一個上吊的繩套。

    這時王承恩聽見從玄武門城上和城下傳來了嘈雜的人聲,特别使他膽戰心驚的是陝西口音在北上門外大聲查問崇祯逃往何處。

    王承恩不好明白催皇上趕快上吊,他向皇帝躬身問道: “皇爺還有何吩咐?” 崇祯搖搖頭,又一次慘然微笑:“沒有事了。

    皇後在等着,朕該走了。

    ” 他此時确實對于死無所恐懼,也沒有多餘的話需要傾吐,而且他知道“賊兵”已經占領了紫禁城,有一部分為搜索他出了玄武門和北上門,再前進一步就會進入煤山院中,他萬不能再耽誤了。

    于是他神情鎮靜,一轉身走到古槐樹旁,手扶樹身,登上了墊腳的磚堆。

    他拉一拉橫枝上的杏黃絲縧,覺得很牢,正要上吊,王承恩叫道: “皇爺,請等一等,讓奴婢為皇爺整理一下頭發!” “算了,讓頭發這在面上好啦。

    朕無面目見二祖列宗于地下!” 崇祯索性使更多的長發披散臉上,随即将頭插進絲綜環中,雙腳用力蹬倒磚堆,抓着絲縧的雙手松開,落了下來,懸挂着的身體猛一晃動,再也不動了。

     王承恩看見皇上已經斷氣,向死屍跪下去叩了三個頭,說道:“皇爺,請聖駕稍等片刻,容奴婢随駕前去!”他又面朝東方,給他的母親叩了三個頭,然後起身,在旁邊不遠的小槐樹枝上自缢。

     微雨停了。

    北風停了。

    鳥不鳴,樹枝不動。

    煤山的大院中一如平日,十分寂靜。

    忽然從玄武門外傳來陝西口音,說西華門護城河中漂起來許多屍體,說不定崇祯也投水死了。

     崇祯出了玄武門以後,消息立刻從乾清宮和坤甯宮傳到了相鄰的幾個宮院,然後傳遍了紫禁城中。

    當時除乾清宮中的魏清慧等很少的幾個宮女外,都不知道皇帝出宮去是為自盡殉國,一般宮女還以為他是逃出宮了。

     明朝的宮女被選入宮,一般在十歲以前。

    她們多是畿輔各州縣人,一旦入宮,便沒有再同父母和家人見面的日子。

    除非遇到國家大慶之日,出于“皇恩浩蕩”,一部分年紀較大的宮女才被放出宮,由家人領回,自行婚配,但這樣的機會很少,大多數宮女都隻能終身深閉宮中,老死為止。

    由于她們的特殊情況,一旦亡國,沒有一點逃生的辦法。

     坤甯宮的吳婉容和乾清宮的魏清慧,不僅因為她們分别是帝、後身邊管事的宮女頭兒,也因為平素深明大理,處事正派,深受全體宮女的尊敬。

    在李自成破了居庸關以後,警訊傳來,她們就在見面時互相商定,一旦北京失守,帝、後殉國,她們就跟着盡節,決不偷生苟活,受“賊”淫污。

    她們都是出身良家,八九歲被選進宮中,在宮中長大,在宮中讀書識字,将忠君看成了天經地義最高原則,也将女子的貞節看得比生命還要珍貴。

    但是在貞節的問題上,她們對皇帝是另外一種思想。

    按照她們的道德标準,一個女子的身體除非自己的丈夫,任何男人都不許接觸,宮女們對皇上卻沒有這樣的貞操觀念。

    她們倘若受到皇上一點感情上的眷愛,被皇上眼神含笑地一顧,便認為是天降皇恩;倘若偶然被皇上握住了手或摟在懷中,則認為是難得的恩寵;如果被叫到養德齋陪宿一晚,那樣的事叫做“召幸”,尚寝的太監要将此事登記在黃绫冊上,可能很快地受到封号,最遲在生下兒女後會受到封号。

    魏清慧在亡國前曾受到皇上的恩寵,隻是沒有蒙受“召幸”。

    她心中明白,倘若國家不亡,她十拿九穩會受到皇上“召幸”,得到封号。

    這一點朦胧的寵愛,使她更增加了必死的決心。

     昨夜,當崇祯騎馬出了午門以後,皇後不知發生了什麼變故,命吳婉容來乾清宮向魏清慧詢問究竟。

    趁這次見面機會,吳婉容悄悄說道: “清慧姐,外城已經失陷,聽說是守城的人自己打開城門,迎接賊兵進城。

    這内城也沒法守住,眼看會落入賊手。

    一旦内城失陷,我們都是深受皇恩,決無偷生失節之理。

    三宮六院,大小都人,都在看着你我二人。

    一旦賊人進了紫禁城,阖宮慌亂,你是乾清宮的管家婆,威望最高,到那時候,魏姐呀,你可要替大家拿定主意啊!” 魏清慧緊緊地握住吳婉容的手,小聲說道:“婉容,你說得很是。

    到了亡國時候,我們好幾千都人姐妹,沒有一點活路。

    都人與太監不同。

    太監們可以逃出宮去,有地方可以暫時寄身,沒有受辱失節的事。

    這幾千都人姐妹,都是十歲前選進宮中,年紀較小的深閉宮中将近十年,年長的深閉宮中十多年到二十年,從來沒有再看見父母家人,在北京城中有什麼親戚和同鄉,一概不知。

    她們無處可以躲身,留在宮中要受污辱,出宮去遇到壞人也是受辱,受辱還不如死。

    都人姐妹們一不幸托生成女兒身,二不幸選進宮中,三不幸遇到亡國慘禍……”她忽然說不下去,忍不住嗚咽起來。

     吳婉容不禁熱淚奔流,顫聲說道:“魏姐,你快說吧,皇後身邊我不能離開太久。

    ” 魏清慧接着說:“幾天前我已經想好了。

    城破,皇上和皇後必殉社稷,我們大家一起為帝、後盡節,死在一起。

    各宮院都人姐妹,有志氣的可以跟我們一起盡節,但不勉強,到時候你來找我好啦。

    還有,費珍娥也同我談過盡節之事,别看她年紀小,倒是深明大義,頗有剛烈之氣。

    你務必呼喚費珍娥一道來,我在乾清門外等候。

    ” 吳婉容說:“坤甯宮和壽甯宮的宮女們因平日受皇後深思,到時候都願盡節。

    珍娥知書明理,平日同我私下談話,我知道她的主意已定,對盡節毫無猶豫之意,我當然要叫她一起來乾清門找你。

    ” 魏清慧又說:“珍娥是乾清宮出去的人,她的容貌出衆,深蒙皇爺喜愛。

    我們決不能将珍娥留給賊兵!” 吳婉容點頭說:“我明白,我明白。

    單說報答皇上的殊恩,小費也必須盡節。

    ” ………… 經過昨夜三更時候的這次談話之後,這兩位宮女頭兒再沒有機會談話。

    到了今日五更,崇祯皇帝從玄武門出宮以後,吳婉容果然隻留下四個年紀較大的宮女守着皇後的屍體,其餘全部宮女都跟着她來到乾清門外,同跟在魏清慧身邊的乾清宮宮女彙合。

    随即,壽甯宮、鐘粹宮、承乾宮的大部分宮女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