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了,用責備的日氣問道:“當時朝廷上對南遷事議論不決,你們何以不言?”
劉文炳冷靜地回答說:“臣已說過,祖宗家法甚嚴,不許外戚幹預朝政。
臣等烙遵祖制,故不敢冒昧進言,那時臣等倘若違背祖制,建議南遷,皇上定然也不許臣等說話!” 崇祯悔恨地說:“祖制!家法!沒料到朕十七年敬天法祖,竟有今日亡國之禍!” 崇祯忍不住又嗚咽起來。
兩位皇親伏在地上流淚。
過了片刻,崇祯忽然說道: “朕志決矣!” 劉文炳問:“陛下如何決定?” “朕決定在宮中自盡,身殉社稷,再也不作他想!” 劉文炳哽咽說:“皇上殉社稷,臣将阖家殉皇上,決不苟且偷生。
” 崇祯想到了他的外祖母,心中一動,問:“瀛國夫人如何?” 提到祖母,劉文炳忍不住痛哭起來,然後邊哭邊說:“瀛國夫人今年整壽八十,不意遭此天崩地訴之變,許多話都不敢對她明說。
自從孝純皇太後①進宮以後,瀛國夫人因思女心切,不能見面,常常哭泣。
後來知道陛下誕生,瀛國夫人才稍展愁眉。
不久驚聞孝純皇太後突然歸天,瀛國夫人悲痛萬分,又擔心大禍臨頭,日夜憂愁,不斷痛哭,大病多日。
如此過了十年,陛下封為信王……”劉文炳忽然後悔,想到此是何時,為什麼要說此閑話?于是他突然而止,伏地痛哭。
①孝純皇太後--崇祯的生母劉氏,人宮後封為淑女。
當時崇祯的父親尚是太子,她在太子的群妾中名位較低,并不受寵。
不久,惹怒崇祯的父親,受譴責而死,可能是自盡,在宮中保密。
後來崇祯長成少年,封為信王,她才被追封為妃。
到崇祯即位,上尊谥為孝純皇太後,其母受封為瀛國夫人。
崇祯哽咽說:“你說下去,說下去。
瀛國夫人年已八十,遇此亡國慘變,可以不必為國自盡。
” 劉文炳接着說:“臣已與家人決定,今夜将瀛國夫人托付可靠之人,照料她安度餘年。
臣母及全家男女老幼,都要在賊兵進城之時,登樓自焚。
臣有一妹嫁到武清侯家,出嫁一年夫死,今日臣母已差人将她接回,以便母女相守而死。
” 崇祯含淚點頭,随即看着鞏永固問道:“卿将如何厝置公主靈樞?” 鞏永固說:“公主①靈樞尚停在大廳正間,未曾殡葬。
臣已命奴仆輩在大廳前後堆積了柴草。
一旦流喊人城,臣立即率全家人進人大廳,命仆人點着柴草,死在公主靈樞周圍。
” ①公主--崇祯的同父異母妹,鞏水固之妻。
崇祯凄然問道:“公主有五個兒女,年紀尚幼,如何能夠使他們逃生?” 鞏永固淌着淚說:“公主的子女都是大明天子的外甥,決不能令他們死于賊手。
賊兵一巳進城,臣即将五個幼小子女綁在公主的靈樞旁邊,然後命家奴點火,與臣同死于公主之旁。
” 崇祯又一陣心中刺疼,不禁以袖掩面,嗚咽出聲。
劉文炳說道:“事已至此,請皇上不必悲傷,還請速作焚毀宮殿準備,到時候皇上偕宮眷慷慨赴火,以殉社稷,使千秋後世知皇上為英烈之主。
” 崇祯對于自己如何身殉社稷和宮眷們如何盡節,他心中已有主意,但現在不願說出。
他贊成兩位有聲望的皇親全家自焚盡節,點點頭說: “好!不愧是皇家至親!朕不負社稷,不負二祖列宗,卿等不負國恩,我君臣們将相見于地下……” 天上烏雲更濃,月色更暗,不見星光。
冷風吹過房檐,鐵馬叮咚。
偶爾從城頭上傳來空炮聲,表明内臣和兵民們仍在守城。
今夜,紫禁城中沒人睡覺,都在等待着敵人破城,等待着皇上可能下旨在宮中放火,等待着死亡。
曾經下了一陣零星微雨,此時又止住了。
整個紫禁城籠罩着愁雲慘霧。
劉文炳擡起頭來說:“皇上!事已至此,請恕臣直言,恕臣直言。
” 崇祯猜想到他要說什麼,說道:“朕殉國之志已決,不再有出城之想,你有何話,趕快直說!” “陛下!……萬一,萬一内城失守,皇上應當焚毀宗廟,焚毀三大殿,焚毀乾清宮。
臣等望見宮中起火,知道皇上殉國,即跟着舉家自焚,以報皇上厚恩。
” 崇祯點點頭說:“卿等放心。
朕非懦弱之主,決不會落人逆賊之手。
已經二更了,城破在即,卿等快回去吧!快出宮吧!” 兩位皇親叩頭離開以後,崇祯在乾清宮的暖閣中又坐了一陣,默默地想着心事。
如今最後一次要逃出城去的念頭已經破滅了,剩下的心事隻有三件:一是他自己如何自盡殉國。
二是宮眷們如何發落,不能使他們落人“逆賊”之手,有辱國體。
關于第一個問題,雖然二皇親建議他在宮中舉火自焚,也是一個可行的辦法,既死得壯烈,也不使“賊人”戮辱他的屍首,然而他還有别的死法,而且主意已定,但因為做皇帝養成的習慣,此刻他不願對任何人吐露真情。
關于第二個問題,三天來他不斷在心中考慮,已經下了狠心,但不到最後時刻他不肯宣布他的決定。
還有第三個問題,是如何使他的三個兒子逃出宮中,尤其是應該使太子活下去,以後好恢複江山。
他此刻已經既沒有逃生的幻想,也不再對自盡懷着恐懼,可以比較冷靜地進行思考,大有“視死如歸”的心态。
忠心的吳祥,因在窗外聽到二位皇親向皇上建議在宮中舉火自焚,皇上并沒有說不同意。
他想焚燒乾清宮和三大殿必須事先準備好許多幹柴,到臨時就來不及了。
他走進暖閣,跪在崇祯面前,本來想問一問是否命内臣們立刻就準備柴禾,但是不敢直問,膽怯地問道: “皇爺,事急了,有何吩咐?” 崇祯問道:“王承恩現在何處?” “他在乾清門伺候。
” “王德化和曹化淳來了麼?” “奴婢差内臣飛馬去城上傳旨,叫他們速速進宮。
找了幾個地方,沒有找到他們,請皇爺恕奴婢死罪,看來他們都躲起來了。
” 崇祯恨恨将腳一頓,罵道:“該死!”又說:“牽禦馬伺候!告訴王承恩準備出宮!” 吳祥駭了一跳:“如今出宮去要往何處?”但是不敢多問,立刻叩頭退出,照皇上的吩咐傳旨。
他知道皇上已經死了逃出城去的一條心,決定自焚。
他心中焦急的是,事前不準備好許多幹柴,一旦要焚毀乾清宮和三大殿就來不及了! 崇祯走出乾清宮,對一個内臣吩咐:“将朕的三眼铳①裝好彈藥!”然後由一個小答應提着宮燈,繞過乾清宮的東山牆,向養德齋走去。
①三眼铳--明代火器,較大的稱為炮,較小的稱為铳。
三眼铳是一種很小的火器,有一個大約二尺長的柄,上端有三個鐵的鐵筒,都可以從前口裝藥和鐵子,從後邊點燃火線。
乾清宮的宮女們都知道李自成的人馬已經破了外城,就要攻破内城,皇上不是自盡,便是被殺。
想着她們自己一定将被奸淫或者殺戮,大禍就在眼前,分成幾團,相對流淚和哭泣。
隻有魏清慧沒有同她們在一起哭泣。
她剛才跟着乾清宮兩三個頭面太監悄悄地站立在貼近東暖閣的窗外竊聽。
當二位皇親從乾清宮退出時,她暫時躲進一處黑影裡;後來吳祥進到暖閣中向皇上請旨,她又站到窗外,所以皇上在亡國前的動靜,她較所有的宮女都清楚。
當崇祯從暖閣中出來時,她趕快腳步輕輕地走回乾清宮的後邊,先告訴别的宮女:“姐妹們,皇上要回養德齋,都不要再哭了。
”然後她回到養德齋的門口,恭候聖駕。
崇祯的心緒慌亂,面色慘白,既想着自己的死,也想着許多宮眷、太子和二王的生死問題。
他由魏清慧迎接,回到養德齋,頹然坐到龍椅上,略微喘氣,向這個居住了十七年的地方打量一眼,不覺歎了一口氣。
魏清慧趕快跪到他的面前,用戰栗的低聲說道: “國家之有今日,不是皇上之過,都是群臣之罪。
奴婢和乾清宮的衆都人受皇爺深思,決不等待受辱。
皇爺一旦在乾清宮中舉火,奴婢等都願赴火而死,以報皇恩!” 崇祯的心中一動,想道:“莫非她竊聽了朕與二位皇親的密談?”倘若在平時,他一定會進行追問,嚴加處分,但是此刻即将亡國,他無心理會竊聽的事,對魏清慧說道: “為朕換一雙舊的靴子!” 魏清慧趕快找來了一雙穿舊的靴子,跪下去替他換上。
崇祯突然站起身來,又吩咐說: “将朕的寶劍取來!” 魏清慧趕快取下挂在牆上的禦用寶劍,用長袖拂去了劍鞘上的輕塵。
她自己從來沒有玩弄過刀劍,也不曾留意刀劍應挂在什麼地方,在心慌意亂中她站到皇上的右邊,将寶劍往絲縧上系,忽聽皇上怒斥道:“左邊!”她恍然明白,趕快轉到皇帝的左側,将寶劍牢牢地系在絲縧上。
崇祯看了魏宮人一眼,看見她哭得紅腫了的雙眼和憔悴的面容,想着連宮眷們也跟着遭殃,不禁心中一酸,悲傷地小聲說道:“朕還要回來的!”随即大踏步往乾清宮的前邊走去。
王承恩在丹墀上恭候。
他已經問過吳祥,知道皇上聽從了兩皇親之勸,打消了出城之念。
他原來決定伏地苦谏,這時也不提了。
吳祥猜到皇上隻是想在亡國前看一看北京情況,為防備城中突然起變故,所以要多帶内臣,以便平安回到宮中,舉火自焚。
他也挑選了乾清宮中參加過内操的年輕太監大約三十餘人,各帶刀劍,肅立在丹墀下邊。
他自己留在丹墀上,站在王承恩的身旁,崇祯向王承恩問道: “人都準備好了?” 王承恩回答:“回皇爺,都遵旨在承天門外等候,連同奴婢手下的内臣,共約三百五十餘人。
又從禦馬監牽來了戰馬。
” 吳祥接着說道:“啟奏陛下,乾清宮中前年參加過内操的年輕太監也有三十餘人
臣等烙遵祖制,故不敢冒昧進言,那時臣等倘若違背祖制,建議南遷,皇上定然也不許臣等說話!” 崇祯悔恨地說:“祖制!家法!沒料到朕十七年敬天法祖,竟有今日亡國之禍!” 崇祯忍不住又嗚咽起來。
兩位皇親伏在地上流淚。
過了片刻,崇祯忽然說道: “朕志決矣!” 劉文炳問:“陛下如何決定?” “朕決定在宮中自盡,身殉社稷,再也不作他想!” 劉文炳哽咽說:“皇上殉社稷,臣将阖家殉皇上,決不苟且偷生。
” 崇祯想到了他的外祖母,心中一動,問:“瀛國夫人如何?” 提到祖母,劉文炳忍不住痛哭起來,然後邊哭邊說:“瀛國夫人今年整壽八十,不意遭此天崩地訴之變,許多話都不敢對她明說。
自從孝純皇太後①進宮以後,瀛國夫人因思女心切,不能見面,常常哭泣。
後來知道陛下誕生,瀛國夫人才稍展愁眉。
不久驚聞孝純皇太後突然歸天,瀛國夫人悲痛萬分,又擔心大禍臨頭,日夜憂愁,不斷痛哭,大病多日。
如此過了十年,陛下封為信王……”劉文炳忽然後悔,想到此是何時,為什麼要說此閑話?于是他突然而止,伏地痛哭。
①孝純皇太後--崇祯的生母劉氏,人宮後封為淑女。
當時崇祯的父親尚是太子,她在太子的群妾中名位較低,并不受寵。
不久,惹怒崇祯的父親,受譴責而死,可能是自盡,在宮中保密。
後來崇祯長成少年,封為信王,她才被追封為妃。
到崇祯即位,上尊谥為孝純皇太後,其母受封為瀛國夫人。
崇祯哽咽說:“你說下去,說下去。
瀛國夫人年已八十,遇此亡國慘變,可以不必為國自盡。
” 劉文炳接着說:“臣已與家人決定,今夜将瀛國夫人托付可靠之人,照料她安度餘年。
臣母及全家男女老幼,都要在賊兵進城之時,登樓自焚。
臣有一妹嫁到武清侯家,出嫁一年夫死,今日臣母已差人将她接回,以便母女相守而死。
” 崇祯含淚點頭,随即看着鞏永固問道:“卿将如何厝置公主靈樞?” 鞏永固說:“公主①靈樞尚停在大廳正間,未曾殡葬。
臣已命奴仆輩在大廳前後堆積了柴草。
一旦流喊人城,臣立即率全家人進人大廳,命仆人點着柴草,死在公主靈樞周圍。
” ①公主--崇祯的同父異母妹,鞏水固之妻。
崇祯凄然問道:“公主有五個兒女,年紀尚幼,如何能夠使他們逃生?” 鞏永固淌着淚說:“公主的子女都是大明天子的外甥,決不能令他們死于賊手。
賊兵一巳進城,臣即将五個幼小子女綁在公主的靈樞旁邊,然後命家奴點火,與臣同死于公主之旁。
” 崇祯又一陣心中刺疼,不禁以袖掩面,嗚咽出聲。
劉文炳說道:“事已至此,請皇上不必悲傷,還請速作焚毀宮殿準備,到時候皇上偕宮眷慷慨赴火,以殉社稷,使千秋後世知皇上為英烈之主。
” 崇祯對于自己如何身殉社稷和宮眷們如何盡節,他心中已有主意,但現在不願說出。
他贊成兩位有聲望的皇親全家自焚盡節,點點頭說: “好!不愧是皇家至親!朕不負社稷,不負二祖列宗,卿等不負國恩,我君臣們将相見于地下……” 天上烏雲更濃,月色更暗,不見星光。
冷風吹過房檐,鐵馬叮咚。
偶爾從城頭上傳來空炮聲,表明内臣和兵民們仍在守城。
今夜,紫禁城中沒人睡覺,都在等待着敵人破城,等待着皇上可能下旨在宮中放火,等待着死亡。
曾經下了一陣零星微雨,此時又止住了。
整個紫禁城籠罩着愁雲慘霧。
劉文炳擡起頭來說:“皇上!事已至此,請恕臣直言,恕臣直言。
” 崇祯猜想到他要說什麼,說道:“朕殉國之志已決,不再有出城之想,你有何話,趕快直說!” “陛下!……萬一,萬一内城失守,皇上應當焚毀宗廟,焚毀三大殿,焚毀乾清宮。
臣等望見宮中起火,知道皇上殉國,即跟着舉家自焚,以報皇上厚恩。
” 崇祯點點頭說:“卿等放心。
朕非懦弱之主,決不會落人逆賊之手。
已經二更了,城破在即,卿等快回去吧!快出宮吧!” 兩位皇親叩頭離開以後,崇祯在乾清宮的暖閣中又坐了一陣,默默地想着心事。
如今最後一次要逃出城去的念頭已經破滅了,剩下的心事隻有三件:一是他自己如何自盡殉國。
二是宮眷們如何發落,不能使他們落人“逆賊”之手,有辱國體。
關于第一個問題,雖然二皇親建議他在宮中舉火自焚,也是一個可行的辦法,既死得壯烈,也不使“賊人”戮辱他的屍首,然而他還有别的死法,而且主意已定,但因為做皇帝養成的習慣,此刻他不願對任何人吐露真情。
關于第二個問題,三天來他不斷在心中考慮,已經下了狠心,但不到最後時刻他不肯宣布他的決定。
還有第三個問題,是如何使他的三個兒子逃出宮中,尤其是應該使太子活下去,以後好恢複江山。
他此刻已經既沒有逃生的幻想,也不再對自盡懷着恐懼,可以比較冷靜地進行思考,大有“視死如歸”的心态。
忠心的吳祥,因在窗外聽到二位皇親向皇上建議在宮中舉火自焚,皇上并沒有說不同意。
他想焚燒乾清宮和三大殿必須事先準備好許多幹柴,到臨時就來不及了。
他走進暖閣,跪在崇祯面前,本來想問一問是否命内臣們立刻就準備柴禾,但是不敢直問,膽怯地問道: “皇爺,事急了,有何吩咐?” 崇祯問道:“王承恩現在何處?” “他在乾清門伺候。
” “王德化和曹化淳來了麼?” “奴婢差内臣飛馬去城上傳旨,叫他們速速進宮。
找了幾個地方,沒有找到他們,請皇爺恕奴婢死罪,看來他們都躲起來了。
” 崇祯恨恨将腳一頓,罵道:“該死!”又說:“牽禦馬伺候!告訴王承恩準備出宮!” 吳祥駭了一跳:“如今出宮去要往何處?”但是不敢多問,立刻叩頭退出,照皇上的吩咐傳旨。
他知道皇上已經死了逃出城去的一條心,決定自焚。
他心中焦急的是,事前不準備好許多幹柴,一旦要焚毀乾清宮和三大殿就來不及了! 崇祯走出乾清宮,對一個内臣吩咐:“将朕的三眼铳①裝好彈藥!”然後由一個小答應提着宮燈,繞過乾清宮的東山牆,向養德齋走去。
①三眼铳--明代火器,較大的稱為炮,較小的稱為铳。
三眼铳是一種很小的火器,有一個大約二尺長的柄,上端有三個鐵的鐵筒,都可以從前口裝藥和鐵子,從後邊點燃火線。
乾清宮的宮女們都知道李自成的人馬已經破了外城,就要攻破内城,皇上不是自盡,便是被殺。
想着她們自己一定将被奸淫或者殺戮,大禍就在眼前,分成幾團,相對流淚和哭泣。
隻有魏清慧沒有同她們在一起哭泣。
她剛才跟着乾清宮兩三個頭面太監悄悄地站立在貼近東暖閣的窗外竊聽。
當二位皇親從乾清宮退出時,她暫時躲進一處黑影裡;後來吳祥進到暖閣中向皇上請旨,她又站到窗外,所以皇上在亡國前的動靜,她較所有的宮女都清楚。
當崇祯從暖閣中出來時,她趕快腳步輕輕地走回乾清宮的後邊,先告訴别的宮女:“姐妹們,皇上要回養德齋,都不要再哭了。
”然後她回到養德齋的門口,恭候聖駕。
崇祯的心緒慌亂,面色慘白,既想着自己的死,也想着許多宮眷、太子和二王的生死問題。
他由魏清慧迎接,回到養德齋,頹然坐到龍椅上,略微喘氣,向這個居住了十七年的地方打量一眼,不覺歎了一口氣。
魏清慧趕快跪到他的面前,用戰栗的低聲說道: “國家之有今日,不是皇上之過,都是群臣之罪。
奴婢和乾清宮的衆都人受皇爺深思,決不等待受辱。
皇爺一旦在乾清宮中舉火,奴婢等都願赴火而死,以報皇恩!” 崇祯的心中一動,想道:“莫非她竊聽了朕與二位皇親的密談?”倘若在平時,他一定會進行追問,嚴加處分,但是此刻即将亡國,他無心理會竊聽的事,對魏清慧說道: “為朕換一雙舊的靴子!” 魏清慧趕快找來了一雙穿舊的靴子,跪下去替他換上。
崇祯突然站起身來,又吩咐說: “将朕的寶劍取來!” 魏清慧趕快取下挂在牆上的禦用寶劍,用長袖拂去了劍鞘上的輕塵。
她自己從來沒有玩弄過刀劍,也不曾留意刀劍應挂在什麼地方,在心慌意亂中她站到皇上的右邊,将寶劍往絲縧上系,忽聽皇上怒斥道:“左邊!”她恍然明白,趕快轉到皇帝的左側,将寶劍牢牢地系在絲縧上。
崇祯看了魏宮人一眼,看見她哭得紅腫了的雙眼和憔悴的面容,想着連宮眷們也跟着遭殃,不禁心中一酸,悲傷地小聲說道:“朕還要回來的!”随即大踏步往乾清宮的前邊走去。
王承恩在丹墀上恭候。
他已經問過吳祥,知道皇上聽從了兩皇親之勸,打消了出城之念。
他原來決定伏地苦谏,這時也不提了。
吳祥猜到皇上隻是想在亡國前看一看北京情況,為防備城中突然起變故,所以要多帶内臣,以便平安回到宮中,舉火自焚。
他也挑選了乾清宮中參加過内操的年輕太監大約三十餘人,各帶刀劍,肅立在丹墀下邊。
他自己留在丹墀上,站在王承恩的身旁,崇祯向王承恩問道: “人都準備好了?” 王承恩回答:“回皇爺,都遵旨在承天門外等候,連同奴婢手下的内臣,共約三百五十餘人。
又從禦馬監牽來了戰馬。
” 吳祥接着說道:“啟奏陛下,乾清宮中前年參加過内操的年輕太監也有三十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