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都在丹墀下邊等候扈駕!” “乾清宮的内臣們留下,不要離宮。

    ” 吳祥說:“皇上出宮,奴婢們理應扈從。

    ” www.tianYashuku.com崇祯點頭示意吳祥趨前一步,小聲說道:“朕還要回官來的。

    乾清宮的内臣們一出去,宮女們不知情況,必然大亂;乾清宮一亂,各宮院都會跟着大亂。

    你留下,率領内臣們嚴守本宮,等朕回來。

    ” 吳祥跪着說:“請恕奴婢死罪!要為乾清宮準備柴草麼?” 崇祯遲疑片刻,在心中說道:“都是想着朕應該舉火自焚,唉,隻有魏清慧知道朕的噩夢!”他沒有回答吳祥的話,對王承恩說道: “我們走吧!” 崇祯的禦馬吉良乘早已被牽在乾清門外等候。

    一個小太監搬來朱漆馬凳。

    崇祯上了七寶摟金雕鞍,一個長随太監替他牽馬,繞過三大殿,又過了皇極門,在内金水河南邊駐馬,稍停片刻。

    他回頭看了一陣,想着這一片祖宗留下的巍峨宮殿和雕欄玉砌,隻有天上才有,轉眼間将不再是他的了,心中猛然感到刺痛,眼淚也奪眶而出。

    要放火燒毀麼?他的心中遲疑,下不了這樣狠心,随即勒轉馬頭,繼續前行。

     崇祯隻有王承恩跟随,一個太監牽馬,在十七年的皇帝生涯中從來沒有如此走過夜路。

    他孤孤單單地走出午門,走過了兩邊朝房空蕩蕩和暗沉沉的院落,走出了端門,又到了大緻同樣的一進院落。

    這一進院落不同的是,在端門和承天門之間雖然也有東西排房,但中間斷了,建了兩座大門,東邊的通往太廟,西邊的通往社稷。

    崇祯在馬上忍不住向左右望望,想着自己辛辛苦苦經營天下十七年,朝乾夕惕,從沒有怠于政事,競然落到今日下場:宗廟不保,社稷失守!他又一次滾出眼淚,在心中連聲悲呼: “蒼天!蒼天!” 崇祯滿懷凄怆,騎馬出了承天門,過了金水橋,停頓片刻,淚眼四顧。

    三四百内臣牽着馬,等候吩咐。

    王承恩明白崇祯的心緒已經亂了,出宮來無處可去,大膽地向他問道: “皇上,要往何處?” 崇祯歎息說:“往正陽門去!” 王承恩猛吃一驚,趕快谏道:“皇爺,正陽門決不能開,聖駕決不能出城一步!” “朕不要出城。

    朕為一國之主,隻想知道賊兵進人外城,如何放火,如何殺戮朕的子民。

    你們随朕上城頭看看!” 王承恩命三四百名太監立即上馬,前後左右護駕,簇擁着崇祯穿過千步廊,走出大明門,來到棋盤街。

    前邊就是關閉着的正陽門,甕城外就是敵人,再往何處?王承恩望望皇上,等待吩咐。

    正在這當兒,守城的太監們在昏暗的夜色中看見棋盤街燈籠零亂,人馬擁擠,以為是宮中出了變故,大為驚慌,向下喝問何事。

    下邊答話後,城上聽不清楚。

    守城的太監中有人聲音緊張地大叫: “放箭!放箭!趕快放箭!皇城裡有變了,趕快放箭!” 又有人喊:“快放火器!把炮口轉過來,往下開炮!” 在棋盤街上有人向城上大喊:“不許放箭!不許放炮!是提督王老爺到此,不是别人!” 城上人問:“什麼?什麼?到底是誰?” 王承恩勒馬向前,仰頭望着城上,用威嚴的聲音說道: “是我!我是欽命京營提督,司禮監的王老爺。

    是聖駕來到,不必驚慌!” 城頭上一聽說是聖駕來到,登時寂靜。

    沒有人敢探頭下望,沒有人再敢做聲,隻有從遠處傳來的稀疏柝聲。

    在城頭上昏暗的夜色中但見一根高杆上懸着三隻白燈籠,說明軍情已到了萬分緊急的時刻。

     一天來,崇祯的精神狀态是一會兒驚慌迷亂,一會兒視死如歸,剛才他離開宮院和紫禁城,被深夜的冷風一吹,頭腦已經清醒許多。

    此刻他立馬在棋盤街上,因城上要向下射箭打炮,他心中猛然一驚,心态更加冷靜了。

    停了片刻,他完全清醒過來,心中自問:“如此人心驚疑時候,朕為何要來這裡?”他明白,他原是打算登上城頭,看一眼外城情況。

    可是他忽然明白,已經到了此時,内城即将不守,自己的命已不保,社稷不保,他到城頭上看看賊兵在外城殺人放火,已經無濟于事了。

     “唉!”他心中歎息說,“眼下有多少緊急大事待朕處理,一刻也不能耽誤!不能耽誤!……回回宮,趕快回宮!” 此時,三四百人馬擁擠在棋盤街,十分混亂。

    王承恩知道皇上急于回宮,到他的面前說:“請皇爺随奴婢來,從東邊繞過去!事不宜遲!”崇祯随即跟着王承恩,在太監們的簇擁中由棋盤街向東轉取道白家巷回宮。

    白家巷的南口連着東江米胡同的西口,有一座栅欄。

    在迸人栅欄時,他忽然駐馬,傷心地回頭向正陽門城頭望望,才望見城頭上懸起來三隻白燈籠。

    其實,這三隻白燈籠早已懸挂在一根高杆上,隻是崇祯和他周圍的太監們剛才擁擠在棋盤街,站立的角度不對,所以都沒看見,現在才看清了。

     原來事前規定,當“賊兵”向外城進攻緊急時,挂出一隻白燈籠;開始攻人外城,挂出兩隻白燈籠;已經有大批人馬進人外城,到了前門外大街,接近甕城,立刻挂出三隻白燈籠。

    現在崇祯望見這三隻白燈籠,突然癱軟在馬鞍上,渾身冒出冷汗。

    他趕快用戰栗的左手抱緊馬鞍,而三眼铳從他的右手落到地上。

    替他牽馬的太監彎身從地上拾起三眼铳,雙手捧呈給他,但他搖搖頭,不再要了。

     出了白家巷,來到東長安街的大街上,往西可以走進長安左門,進承天門回宮;往東向北轉,可以去朝陽門。

    王承恩向他問道: “陛下還去何處?” 崇祯的神智更加混亂,隻想着敵人何時攻入内城,他應該如何殉國,宮眷們應該如何處置,太子和二王如何逃生……他神智混亂中還在幻想着吳三桂的救兵突然從東方來到,所以漫然回答說: “往朝陽門!” 向朝陽門的方向走了一段路程,前面路北邊出現了一座十分壯觀的第宅,崇祯問道: “這是何處?” 一個太監回答:“啟禀皇爺,此系成國公①府。

    ” ①成國公--朱勇是明成祖的開國功臣,封為成國公,永樂四年卒于軍中,世襲至最後一代成國公名朱純臣,甲申三月降李自成,随後被殺。

     崇祯說:“叫成國公出來!” 三四百人停止在成國公府門前的東西兩座石牌坊之間,有一個太監下馬,去叫成國公府的大門,裡邊有人問: “是誰叫門?有何要事?” 太監回答:“是欽命京營提督,司禮監王老爺有事拜見國公。

    ” 門内聲音:“國公爺在金魚胡同李侯爺府赴宴未回,請王老爺改日來吧!” 叫門的太監回來對王承恩說:“内相老爺,今晚不會有誰設筵請客。

    朱國公一定在府。

    隻是朱府的人害怕您是為捐助軍饷而來,所以托詞回絕。

    我告訴他說是聖駕到此好麼?” 崇祯輕聲說:“見他也是無用,回宮去吧!” 在走往承天門的路上,崇祯對王承恩傷心地說道:“從朱勇封國公,至今世襲了兩百三十多年,與國家休戚相共,今夜竟然連朕身邊的秉筆太監也不肯見,實實令人痛恨!” 快走到長安左門的時候,崇祯經過這一陣對自己的折騰,頭腦完全清醒了。

    如今已經三更以後,他需要趕快處置宮中的大事和準備身殉社稷了。

     他在東長安街心暫時停下,告訴王承恩,傳谕内臣們不必進宮,各自回家。

    當這三四百名年輕的太監們紛紛離開以後,崇須的身邊隻剩下秉筆太監王承恩,另外還有一個是替他牽馬的乾清宮的答應,一個是王承恩的親随太監。

    寂靜的十裡長街,突然間隻剩下這孤單單的君臣四人,使崇祯不由得膽顫心驚。

    他暫時立馬的地方,南邊的是左公生門,北邊隔紅牆就是太廟。

    他向西南望一望前門城頭,三隻白燈籠在冷風中微微飄動。

    他又看一看紅牆裡邊,太廟院中的高大松柏黑森森的,偶爾有栖在樹上的白鶴從夢中乍然被炮聲驚醒,帶着睡意地低叫幾聲。

    崇祯對王承恩說: “朕要回宮,你也回家去吧。

    ” 王承恩說:“奴婢昨日已經辭别了母親。

    陛下殉社稷,奴婢殉主,義之正也,奴婢決不會偷生人間!” 崇祯今天常常憤恨地思忖着一件事:前朝古代,帝王身殉社稷時候,常有許多從死之臣,可恨他在亡國時候,竟沒有一個忠義之臣進宮來随他殉國!他平日知道王承恩十分忠貞,此時聽了王承恩的話,使他的心中感動。

    他定睛看看王承恩,抑制着心中的洶湧感情,仍然不失他的皇帝身份,點點頭說: “很好,畢竟不忘朕豢養之恩,比許多讀書出身的文臣強多了!” 王承恩遵照紫禁城中除皇帝外任何人不能騎馬的“祖制”,到了長安左門外邊的下馬碑處,趕快下馬,将馬匹交給親随的太監牽走,他步行跟在崇祯的馬後進宮。

    他猜不透也不敢問,皇上到底是要在乾清宮舉火自焚還是自缢。

    當走進皇極門的東角門(即宏政門)時,他看見皇極殿就在眼前,繞過三大殿就是乾清宮了,王承恩膽怯地問道: “皇爺,時間不多,要不要命内臣們趕快向三大殿和乾清宮搬來幹柴?” 崇祯又一次渾身一震,停住吉良乘,回頭看看王承恩,跟着又一次下了決心,回答說: “朕從昨天就有了主張,不必多問!” 王承恩不敢再問,隻是心中十分焦急,隻怕一巳賊兵進人内城,皇上要從容自盡就來不及了。

    他已經看出來王德化與曹化淳已經變心,同杜勳有了密議。

    到了約定時候,内城九門會同時打開,放進賊兵。

    他不僅擔心皇上會來不及從容殉國,而且宮中還有皇後、皇貴妃、太子、永定二王、公主、衆多宮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