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連日來崇祯皇帝食不下咽,夜不成寐,不但眼眶深陷,臉色灰暗,而且頭昏目眩,身體難以支撐。
但是亡國就在眼前,他不能倒下去對國運撒手不管,也不能到養德齋的禦榻上痛睡一陣。
他本來打算在乾清門親手揮劍斬杜勳,臨時來了精神,帶着一腔怒火,頓然間忘記疲憊,大踏步走出乾清宮,從丹墀上下了台階,走到乾清門,穩穩地在龍椅上坐定。
乾清宮的宮女們和太監們重新看見了往日的年輕皇上。
但是杜勳走後,崇祯鼓起的精神塌下去了,連午膳也吃不下,回到乾清宮的東暖閣,在龍椅上頹然坐下,恨恨地長歎一聲,喃喃自語: “連豢養的家奴也竟然膽敢如此……” 他十分後悔剛才沒有在乾清門将杜勳處死,以為背主投敵者戒。
生了一陣悶氣,他感到身體不能支撐,便回到養德齋,由宮女們服侍他躺到禦榻上,勉強閉着眼睛休息。
當養德齋中隻剩下魏清慧一個宮女時,他睜開眼睛,輕輕吩咐: “要是今日吳三桂的關甯鐵騎能夠來到北京城外,你立刻将朕喚醒。
” 魏清慧雖然明白吳三桂斷不會來,但是她忍着哽咽答應了“遵旨”二字。
崇祯又囑咐說: “朕命王承恩傳谕諸皇親勳臣們在朝陽門會商應變之策,如今該會商畢了。
王承恩如回宮來,立刻奏朕知道。
還有,朕命吳祥帶人去城上捉拿杜勳,一旦吳祥回來,你也立刻啟奏!” “皇爺,既然剛才不殺杜勳,已經放他出城,為甚又要将他捉拿回來?皇上萬乘之尊,何必為杜勳這樣的無恥小人生氣?” 崇祯恨恨地說:“哼,朕一日乾綱不墜,國有典刑,祖宗也有家法!” 魏清慧不敢再說話,低下頭去,輕手輕腳地退到外間,坐在椅子上守候着皇上動靜地不許有人在近處說話驚駕。
過了片刻,聽見禦榻上沒有聲音,料想皇上實在困倦,已經人睡,她在肚裡歎息一聲,揩去了眼角的淚水。
崇祯一人睡就被噩夢纏繞,後來他夢見自己是跪在奉先殿太祖高皇帝的神主前傷心痛哭。
太祖爺“顯聖”了。
宮中藏有太祖高皇帝的兩種畫像:一種是臉孔胖胖的,神态和平而有福澤;另一種是一個醜像,臉孔較長,下巴突出,是個豬像,同一般人很不一樣。
崇祯自幼聽說那一軸類似豬臉的畫像是按照洪武本人畫的。
現在向他“顯聖”的就是這位長着一副豬臉的、神态威嚴的老年皇帝。
他十分害怕,渾身打顫,伏地叩頭,哭着說: “孫兒不肖,無福無德,不足以承繼江山。
流賊眼看就要破城,宗社不保,國亡族滅。
孫兒無面目見太祖皇爺在天之靈,已決定身殉社稷,以謝祖宗,以謝天下。
” 洪武爺高坐在皇帝寶座上,長歎一聲,呼喚着他的名字說道:“由檢,你以身殉國有什麼用?你應該逃出去,逃出去恢複你的祖宗江山。
你還年輕,不應該白白地死在宮中!” 崇祯哭着問道:“請太祖皇爺明示,不肖孫兒如何能逃出北京?” 洪武爺沉吟說:“你總得想辦法逃出北京,逃不走再自盡殉國。
” “如何逃得出去?” 崇祯俯地片刻,高皇帝沒有回答。
他大膽地擡起頭來,但見高高的寶座上煙霧氤氲,“顯聖”的容貌漸漸模糊,最後隻剩下灰色的、不住浮動的一團煙霧,從煙霧中傳出來一聲歎息。
崇祯忍不住放聲痛哭。
魏清慧站在禦榻旁邊,連聲呼喚:“皇爺!皇爺!……” 崇祯醒來,但還沒有全醒,不清楚是自己哭醒,還是被人喚醒。
他茫然睜開眼睛,看見魏宮人站在榻邊,不覺脫口而出: “朕夢見了太祖高皇帝!……” 魏宮人又叫道:“皇爺,大事不好,你趕快醒醒!” 崇祯猛然睜大眼睛,驚慌地問:“什麼事?什麼大事?……快奏!” 魏宮人聲音打顫地說:“吳祥從平則門回來,他看見逆賊已經破了外城。
外城城門大開,有幾千步兵和騎兵從彰義門和西便門整隊進城!” 崇祯登時面如土色,渾身戰栗,從榻上忽地坐起,但是兩腳從榻上落到朱漆腳踏闆上,卻穿不上靴子。
魏宮人趕快跪下去,服侍他将繡着雲龍的黃緞靴子穿好。
崇祯問道: “吳祥在哪裡?在哪裡?” 魏宮人渾身打顫說道:“因為宮中規矩,任何人不準進人養德齋中奏事,所以吳祥此刻在乾清宮中恭候聖駕。
” 崇祯又驚慌地問:“你聽他說賊兵已經進了外城?” 魏宮人強作鎮靜地回答說:“内城的防守很堅固,請皇爺不必害怕……” “快照實向朕禀奏,吳祥到底怎麼說?快!” “吳祥剛才慌慌張張回到宮中,要奴婢叫醒皇爺。
因奴婢說皇爺十分困乏,剛剛——不久,他才告訴奴婢逆賊已經從彰義門和西便門進了外城,大事不好,必須馬上禀奏皇上。
” 崇祯全聽明白了,渾身更加打顫,腿也發軟。
他要立刻到乾清宮去親自詢問吳祥。
當他下腳踏闆時,兩腳無力,踉跄幾步,趁勢跌坐在龍椅上。
他不願在乾清宮太監們的眼中顯得驚慌失措,向魏宮人吩咐: “傳吳祥來這兒奏事!” 魏宮人感到詫異,怕自己沒有聽清,小聲問道:“叫吳祥來養德齋中奏事?” 崇祯從迷亂中忽然醒悟,改口說:“叫他在乾清宮等候,朕馬上去聽他面奏!” 這時,兩個十幾歲的宮女進來。
一個宮女用金盆端來了洗臉的溫水,跪在皇上面前,水中放着一條松江府①進貢的用白棉線織的面巾,在面巾的一端用黃線和紅線繡成了小小的二龍戲珠圖;另一宮女也跪在地上,捧着一個銀盤,上邊放着一條幹的白棉面巾,以備皇上洗面後用幹巾擦手。
但是崇祯不再按照平日的習慣在午覺醒來後用溫水淨面,卻用粗話罵道:“滾開!”随即繞過跪在面前的兩個宮女,匆忙地走出養德齋,向乾清宮正殿的前邊走去。
魏宮人看見他一步高一步低,趕快去挾住左邊胳臂,小聲說道: ①松江府--栽種棉花和紡織棉布的技術,大概在隋唐時傳入我國的西域地方,中晚唐時候,廣西地方電出現了棉布,但是向内地發展不快。
元代又山海道傳來松江人黃道婆植棉和紡織棉布的技術,黃道婆對此作出子巨大貢獻。
到了明代中葉以後,松江的棉布行銷全國。
“皇爺,您要冷靜,内城防守很牢固,足可以支持數日,等到吳三桂的勤王兵馬來到。
” 崇祯沒有聽清楚魏清慧的話,實際上他現在對于任何空洞的安慰話都沒有興趣聽,而心中最關心的問題是能否逃出北京,倘若逃不出應該如何身殉社稷,以及對宮眷們如何處置。
已經走近乾清宮前邊時,他不願使太監們看見他的害怕和軟弱,用力将左臂一晃,擺脫了魏宮人挽扶着他的手,踏着有力的步子向前走去。
他坐在乾清宮的東暖閣,聽吳祥禀奏。
原來當吳祥奉旨到平則門_上捉拿杜勳時,杜勳已經缒出了城,在一群人的簇擁中,騎着馬,快走到釣魚台了。
他正在城樓中同王德化談話,忽然有守城的太監奔人,禀告王德化,大批賊兵進彰義門了,随後也從西便門進人外城了…… 崇祯截住問道:“城門是怎麼開的?” “聽說是守城的内臣和軍民自己打開的。
可恨成群的老百姓忘記了我朝三百年天覆地載之恩,擁擁擠擠站在城門裡迎接賊兵,有人還放了鞭炮。
” 崇祯突然大哭:“天哪!我的二祖列宗!……” 吳祥升為乾清宮掌事太監已有數年,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年年盼望着國運好轉;不料竟然落到亡國地步,所以崇祯一哭,他也跪在地上放聲痛哭。
魏清慧和幾個宮女,還有幾個太監,都站在東暖閣的窗外,聽見皇上和吳祥痛哭,知道外城已破,大難臨頭,有的痛哭,有的抽咽,有的雖不敢哭出聲來,卻鼻孔發酸,熱淚奔流。
吳祥哭了片刻,擡頭勸道:“事已如此,請皇爺速想别法!” 崇祯哭着問:“王德化和曹化淳現在何處?” 吳祥知道王德化和曹化淳都已變心,而守彰義門的内臣頭兒正是曹化淳的門下,但是他不敢說出實話,隻好回答說: “他們都在城上,督率衆内臣和軍民固守内城,不敢松懈。
可是守城軍民已無固志,内城破在眼前,請皇爺快想辦法,不能指望王德化和曹化淳了。
” 崇祯沉默片刻,又一次想起來太祖皇爺在他“顯聖”時囑咐的一句話:“你得想辦法逃出北京。
”可是他想不出好辦法,向自己問道: “難道等待着城破被殺,亡了祖宗江山?” 他忽然決定召集文武百官進宮來商議幫助他逃出北京之計,于是他對吳祥說道: “你去傳旨,午門上緊急鳴鐘!” 崇祯曾經略習武藝,在煤山與壽皇殿①之間的空院中兩次親自主持過内操,所以他在死亡臨頭時卻不甘死在宮中。
此時他的心情迷亂,已經不能冷靜地思考問題,竟然異想大開,要率一部分習過武藝的年輕内臣,再挑選幾百名皇親的年輕家丁,在今夜三更時候,突然開齊化門沖出,且戰且逃,向山海關方向奔去,然後奔往南京。
北京的内城尚未失去,他決定留下太子坐鎮。
文武百官除少數年輕有為的可以扈駕,随他逃往吳三桂軍中之外,其餘的都留下輔佐太子。
皇後和妃嫔們能夠帶走就帶走,不能帶走的就隻好留在宮中,遵旨自盡。
這決定使他感到傷心和可怕,可是事到如今,不走這條路,又有什麼辦法?想到這裡,他又一次忍不住放聲痛哭。
①壽皇殿--明代壽皇殿舊址在景山東北,清乾隆朝移建今址,正對景山中峰,壽皇殿為永壽殿(清改名永恩殿)再東為觀德殿。
從午門的城頭上傳來了緊急鐘聲。
他認為,文武百官聽見鐘聲會陸續趕來宮中,他将向驚慌失措的
但是亡國就在眼前,他不能倒下去對國運撒手不管,也不能到養德齋的禦榻上痛睡一陣。
他本來打算在乾清門親手揮劍斬杜勳,臨時來了精神,帶着一腔怒火,頓然間忘記疲憊,大踏步走出乾清宮,從丹墀上下了台階,走到乾清門,穩穩地在龍椅上坐定。
乾清宮的宮女們和太監們重新看見了往日的年輕皇上。
但是杜勳走後,崇祯鼓起的精神塌下去了,連午膳也吃不下,回到乾清宮的東暖閣,在龍椅上頹然坐下,恨恨地長歎一聲,喃喃自語: “連豢養的家奴也竟然膽敢如此……” 他十分後悔剛才沒有在乾清門将杜勳處死,以為背主投敵者戒。
生了一陣悶氣,他感到身體不能支撐,便回到養德齋,由宮女們服侍他躺到禦榻上,勉強閉着眼睛休息。
當養德齋中隻剩下魏清慧一個宮女時,他睜開眼睛,輕輕吩咐: “要是今日吳三桂的關甯鐵騎能夠來到北京城外,你立刻将朕喚醒。
” 魏清慧雖然明白吳三桂斷不會來,但是她忍着哽咽答應了“遵旨”二字。
崇祯又囑咐說: “朕命王承恩傳谕諸皇親勳臣們在朝陽門會商應變之策,如今該會商畢了。
王承恩如回宮來,立刻奏朕知道。
還有,朕命吳祥帶人去城上捉拿杜勳,一旦吳祥回來,你也立刻啟奏!” “皇爺,既然剛才不殺杜勳,已經放他出城,為甚又要将他捉拿回來?皇上萬乘之尊,何必為杜勳這樣的無恥小人生氣?” 崇祯恨恨地說:“哼,朕一日乾綱不墜,國有典刑,祖宗也有家法!” 魏清慧不敢再說話,低下頭去,輕手輕腳地退到外間,坐在椅子上守候着皇上動靜地不許有人在近處說話驚駕。
過了片刻,聽見禦榻上沒有聲音,料想皇上實在困倦,已經人睡,她在肚裡歎息一聲,揩去了眼角的淚水。
崇祯一人睡就被噩夢纏繞,後來他夢見自己是跪在奉先殿太祖高皇帝的神主前傷心痛哭。
太祖爺“顯聖”了。
宮中藏有太祖高皇帝的兩種畫像:一種是臉孔胖胖的,神态和平而有福澤;另一種是一個醜像,臉孔較長,下巴突出,是個豬像,同一般人很不一樣。
崇祯自幼聽說那一軸類似豬臉的畫像是按照洪武本人畫的。
現在向他“顯聖”的就是這位長着一副豬臉的、神态威嚴的老年皇帝。
他十分害怕,渾身打顫,伏地叩頭,哭着說: “孫兒不肖,無福無德,不足以承繼江山。
流賊眼看就要破城,宗社不保,國亡族滅。
孫兒無面目見太祖皇爺在天之靈,已決定身殉社稷,以謝祖宗,以謝天下。
” 洪武爺高坐在皇帝寶座上,長歎一聲,呼喚着他的名字說道:“由檢,你以身殉國有什麼用?你應該逃出去,逃出去恢複你的祖宗江山。
你還年輕,不應該白白地死在宮中!” 崇祯哭着問道:“請太祖皇爺明示,不肖孫兒如何能逃出北京?” 洪武爺沉吟說:“你總得想辦法逃出北京,逃不走再自盡殉國。
” “如何逃得出去?” 崇祯俯地片刻,高皇帝沒有回答。
他大膽地擡起頭來,但見高高的寶座上煙霧氤氲,“顯聖”的容貌漸漸模糊,最後隻剩下灰色的、不住浮動的一團煙霧,從煙霧中傳出來一聲歎息。
崇祯忍不住放聲痛哭。
魏清慧站在禦榻旁邊,連聲呼喚:“皇爺!皇爺!……” 崇祯醒來,但還沒有全醒,不清楚是自己哭醒,還是被人喚醒。
他茫然睜開眼睛,看見魏宮人站在榻邊,不覺脫口而出: “朕夢見了太祖高皇帝!……” 魏宮人又叫道:“皇爺,大事不好,你趕快醒醒!” 崇祯猛然睜大眼睛,驚慌地問:“什麼事?什麼大事?……快奏!” 魏宮人聲音打顫地說:“吳祥從平則門回來,他看見逆賊已經破了外城。
外城城門大開,有幾千步兵和騎兵從彰義門和西便門整隊進城!” 崇祯登時面如土色,渾身戰栗,從榻上忽地坐起,但是兩腳從榻上落到朱漆腳踏闆上,卻穿不上靴子。
魏宮人趕快跪下去,服侍他将繡着雲龍的黃緞靴子穿好。
崇祯問道: “吳祥在哪裡?在哪裡?” 魏宮人渾身打顫說道:“因為宮中規矩,任何人不準進人養德齋中奏事,所以吳祥此刻在乾清宮中恭候聖駕。
” 崇祯又驚慌地問:“你聽他說賊兵已經進了外城?” 魏宮人強作鎮靜地回答說:“内城的防守很堅固,請皇爺不必害怕……” “快照實向朕禀奏,吳祥到底怎麼說?快!” “吳祥剛才慌慌張張回到宮中,要奴婢叫醒皇爺。
因奴婢說皇爺十分困乏,剛剛——不久,他才告訴奴婢逆賊已經從彰義門和西便門進了外城,大事不好,必須馬上禀奏皇上。
” 崇祯全聽明白了,渾身更加打顫,腿也發軟。
他要立刻到乾清宮去親自詢問吳祥。
當他下腳踏闆時,兩腳無力,踉跄幾步,趁勢跌坐在龍椅上。
他不願在乾清宮太監們的眼中顯得驚慌失措,向魏宮人吩咐: “傳吳祥來這兒奏事!” 魏宮人感到詫異,怕自己沒有聽清,小聲問道:“叫吳祥來養德齋中奏事?” 崇祯從迷亂中忽然醒悟,改口說:“叫他在乾清宮等候,朕馬上去聽他面奏!” 這時,兩個十幾歲的宮女進來。
一個宮女用金盆端來了洗臉的溫水,跪在皇上面前,水中放着一條松江府①進貢的用白棉線織的面巾,在面巾的一端用黃線和紅線繡成了小小的二龍戲珠圖;另一宮女也跪在地上,捧着一個銀盤,上邊放着一條幹的白棉面巾,以備皇上洗面後用幹巾擦手。
但是崇祯不再按照平日的習慣在午覺醒來後用溫水淨面,卻用粗話罵道:“滾開!”随即繞過跪在面前的兩個宮女,匆忙地走出養德齋,向乾清宮正殿的前邊走去。
魏宮人看見他一步高一步低,趕快去挾住左邊胳臂,小聲說道: ①松江府--栽種棉花和紡織棉布的技術,大概在隋唐時傳入我國的西域地方,中晚唐時候,廣西地方電出現了棉布,但是向内地發展不快。
元代又山海道傳來松江人黃道婆植棉和紡織棉布的技術,黃道婆對此作出子巨大貢獻。
到了明代中葉以後,松江的棉布行銷全國。
“皇爺,您要冷靜,内城防守很牢固,足可以支持數日,等到吳三桂的勤王兵馬來到。
” 崇祯沒有聽清楚魏清慧的話,實際上他現在對于任何空洞的安慰話都沒有興趣聽,而心中最關心的問題是能否逃出北京,倘若逃不出應該如何身殉社稷,以及對宮眷們如何處置。
已經走近乾清宮前邊時,他不願使太監們看見他的害怕和軟弱,用力将左臂一晃,擺脫了魏宮人挽扶着他的手,踏着有力的步子向前走去。
他坐在乾清宮的東暖閣,聽吳祥禀奏。
原來當吳祥奉旨到平則門_上捉拿杜勳時,杜勳已經缒出了城,在一群人的簇擁中,騎着馬,快走到釣魚台了。
他正在城樓中同王德化談話,忽然有守城的太監奔人,禀告王德化,大批賊兵進彰義門了,随後也從西便門進人外城了…… 崇祯截住問道:“城門是怎麼開的?” “聽說是守城的内臣和軍民自己打開的。
可恨成群的老百姓忘記了我朝三百年天覆地載之恩,擁擁擠擠站在城門裡迎接賊兵,有人還放了鞭炮。
” 崇祯突然大哭:“天哪!我的二祖列宗!……” 吳祥升為乾清宮掌事太監已有數年,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年年盼望着國運好轉;不料竟然落到亡國地步,所以崇祯一哭,他也跪在地上放聲痛哭。
魏清慧和幾個宮女,還有幾個太監,都站在東暖閣的窗外,聽見皇上和吳祥痛哭,知道外城已破,大難臨頭,有的痛哭,有的抽咽,有的雖不敢哭出聲來,卻鼻孔發酸,熱淚奔流。
吳祥哭了片刻,擡頭勸道:“事已如此,請皇爺速想别法!” 崇祯哭着問:“王德化和曹化淳現在何處?” 吳祥知道王德化和曹化淳都已變心,而守彰義門的内臣頭兒正是曹化淳的門下,但是他不敢說出實話,隻好回答說: “他們都在城上,督率衆内臣和軍民固守内城,不敢松懈。
可是守城軍民已無固志,内城破在眼前,請皇爺快想辦法,不能指望王德化和曹化淳了。
” 崇祯沉默片刻,又一次想起來太祖皇爺在他“顯聖”時囑咐的一句話:“你得想辦法逃出北京。
”可是他想不出好辦法,向自己問道: “難道等待着城破被殺,亡了祖宗江山?” 他忽然決定召集文武百官進宮來商議幫助他逃出北京之計,于是他對吳祥說道: “你去傳旨,午門上緊急鳴鐘!” 崇祯曾經略習武藝,在煤山與壽皇殿①之間的空院中兩次親自主持過内操,所以他在死亡臨頭時卻不甘死在宮中。
此時他的心情迷亂,已經不能冷靜地思考問題,竟然異想大開,要率一部分習過武藝的年輕内臣,再挑選幾百名皇親的年輕家丁,在今夜三更時候,突然開齊化門沖出,且戰且逃,向山海關方向奔去,然後奔往南京。
北京的内城尚未失去,他決定留下太子坐鎮。
文武百官除少數年輕有為的可以扈駕,随他逃往吳三桂軍中之外,其餘的都留下輔佐太子。
皇後和妃嫔們能夠帶走就帶走,不能帶走的就隻好留在宮中,遵旨自盡。
這決定使他感到傷心和可怕,可是事到如今,不走這條路,又有什麼辦法?想到這裡,他又一次忍不住放聲痛哭。
①壽皇殿--明代壽皇殿舊址在景山東北,清乾隆朝移建今址,正對景山中峰,壽皇殿為永壽殿(清改名永恩殿)再東為觀德殿。
從午門的城頭上傳來了緊急鐘聲。
他認為,文武百官聽見鐘聲會陸續趕來宮中,他将向驚慌失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