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關燈
的短期建制。

    到了天下太平時候,軍師府就要撤銷了。

    由于牛金星在大順朝文臣中如此重要,所以李自成召見過宋獻策和李岩之後,立刻将牛金星召進宮來。

     李自成問道:“文臣們有人建議孤進城後居住乾清宮,有人建議居住文華殿,可是兩位軍師建議孤居住武英殿,以合谶記上‘十八孩兒兌上坐’的話。

    先生以為如何?” “陛下如何決定?” “孤聽了他們的面奏,覺得很有道理,已經同意。

    倘若你認為尚有不妥之處,不妨直言,還來得及召他們進宮來重新商議。

    ” “他們的建議很好。

    陛下立即采納,實為英明過人。

    ” 李自成又問道:“你也認為乾清宮不可居住?” 牛金星明白皇上仍是念念不忘乾清宮,立即回答:“臣雖然不曾與獻策讨論此事,但意見完全相同。

    陛下試想,今夜我大順數萬将士和滿朝随征大小文臣是何等振奮鼓舞,單等明日進城。

    可是今夜崇幀及其衆多宮眷與朝臣正好相反,痛哭無計,紛紛自盡。

    崇祯非一般庸懦亡國之君,今夜他知道内城必破,必将設法藏匿民間,然後再逃出北京,以圖恢複。

    如他認為逃走無望,必定自盡,或是自缢,或是自焚,這就是古人所謂‘國君死社稷’之義。

    他會在何處自盡?……” “聽說他在宮中還有一處家廟,稱做奉先殿。

    會不會在奉先殿自盡?” “不會。

    崇祯這個人,秉性十分剛強,即位後宵衣旰食,總想做一個中興之主。

    如今亡國,他認為死後無面目看見祖宗,所以臣以為他不會死在奉先殿。

    ” “你認為他會死在乾清宮?” “臣以為他十之八九會自缢在乾清宮,或在乾清宮舉火自焚,而且必有一些宮眷從死于乾清宮中。

    不管如何,明朝新亡,乾清宮必然凝聚兇戾之氣,不可為陛下駐跸之處。

    兩位軍師建議陛下駐跸武英殿,最為合宜。

    ” “崇祯會不會逃出北京?” “臣最擔心者正是此事。

    如今大軍四面包圍北京,外城已人我手,估計他今夜沒有機會逃出北京;臣怕他藏匿民間,俟機逃走,一旦微服混出城門,即可以間道南下,輾轉逃往江南。

    崇祯年紀尚輕,在民間并無桀、纣之惡名,倘若他據守南京虎踞龍盤之地,憑借江南之财富與人民,則我朝欲統一中國必将費很大周折。

    ” 李自成沉吟說道:“這倒是一件值得……” 牛金星趕快說:“雖然這是一件值得擔心的大事,但請皇上放心。

    獻策與林果一向思慮周密,必有通盤考慮。

    明日如何清宮,如何尋找崇幀生死下落,他們必不敢疏忽。

    明日李過将軍先進人紫禁城中清宮,獻策今夜必會詳細囑咐。

    ” 李自成點點頭,又問道:“對于清宮的事,你還有什麼意見?” “清宮之事,凡臣能夠想到的,獻策與林泉必然都已想到。

    隻有一事,臣要面奏陛下……” 牛金星話未說完,傳宣官進來,跪在李自成的腳前奏道: “啟禀皇爺,汝侯劉宗敏前來見駕。

    ” “傳他前來!” 其實劉宗敏并沒有站立在行宮大門内等待傳禀,而是跟随在傳宣官後邊直往裡走。

    别的文武大臣進人宮中時都是畢恭畢敬,腳步很輕,隻有他依然是當年的草莽英雄脾性,腳步踏得磚地咚咚響。

    當李自成剛說完“傳他進來”一句話,他已經進來了。

    自從在西安建國以來,别的大臣,從丞相牛金星和軍師宋獻策起,來到李自成的面前,都是先跪下叩頭,行君臣之禮,然後李自成命坐,才恭敬地坐下奏事。

    劉宗敏雖然忠心耿耿地擁戴李自成做皇帝,并且想為衆多武将做個榜樣,然而他在短時間内還不習慣處處遵守嚴格的君臣之禮。

    此刻他來到李自成的面前,叉手躬身,聲音洪亮地說道: “萬歲!今晚我們都别想睡,準備明日一早進城!” 李自成的心中猛然一喜,強裝冷靜地說道:“坐下。

    坐下說話。

    ” 等劉宗敏坐下以後,他接着問道:“有什麼新的消息?” 劉宗敏說:“我軍将士同守城的人們互相說話,城上官員禁止不住。

    我軍将士對城上說,如不大開城門,就要猛力攻城,對城上衆炮齊發,雲梯登城,殺進城去以後,對軍民一個不饒。

    守城的人們十分恐慌,請我軍不要攻城,答應在五更時打開城門,放我軍進城。

    ” “哪個城門?” “城上的人們已經變心,守城的大太監們也變了心。

    明早黎明時候,九門齊開。

    ” “軍師府知道麼?” “軍師府的消息靈通。

    我剛才得到禀報,獻策那裡自然也得到禀報了。

    我剛才往行宮來的時候,差人将這消息告知了丞相和兩位軍師,請他們速來行宮,在禦前商議皇上明日如何進城的事,沒想到啟東已經進宮來了。

    ” “剛才獻策和林泉在孤面前談了很久,已經決定,明日孤由德勝門進城。

    獻策說,德勝門在北京的乾方,孤應走乾方進城。

    ” 劉宗敏的廣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