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南路一邊,等候一百多位文臣很有秩序地魚貫退出之後,才恭敬地進入正殿。
李自成坐在臨時設的寶座上,在群臣朝賀捷報之後,他滿心喜悅,獨将丞相留下,商量明日進城大事。
當劉宗敏等進殿時,他免了他們行禮,吩咐他們坐下,說道: “果然如獻策所蔔,如有微雨,十八日破外城,十九日黎明破内城。
” 李自成忍不住放聲大笑,接着又說:“自孤起義以來,至今已十六年了,身經百戰,出生入死,血流成河,果有今日!” 牛金星說道:“朱元璋于至正①十二年起義,初為郭子興親兵,經十五年而身登九五②,建立大明。
我皇上自起義至去年進入西安,建立大順,也是十五年,隻欠舉行登極大典耳。
英雄提三尺劍定天下,何其相似?敢言皇上功業彪炳,必将遠邁洪武!” ①至正--元順帝年号, ②九五--皇帝之位。
《易-乾》:“九五,飛龍在天。
”後人因此以“九五”代指君位。
李自成謙遜地說:“孤出身農家,幼為牧童,長為驿卒,無德無能,得有今日,全靠你們衆文武之力。
孤現在找你們前來,不為别事,隻商量明日如何進城,進了紫禁城中住在什麼宮中。
我們議定之後,即可傳谕下去,趕快分頭準備。
捷軒,你是提營首總将軍,位居百官之首,對明日如何進城的事,有何安排?” 劉宗敏說:“陛下,臣已告訴補之,明日破了内城,他必須親自率領一千将士,盡快進入紫禁城中清宮。
先派兵把守紫禁城四門,嚴禁出入,不許宮女和太監們逃散,嚴禁搶劫宮中财物,嚴禁火災,更不許太監中有人暗藏兵器。
各處宮殿,角角落落,仔細清查。
李過的全營五千人馬以後就分駐皇城四面,負拱衛皇城重任。
如有失誤,惟他是問。
” 李自成問道:“李強和雙喜的三千禦營親軍駐紮何處?” “禦營來軍駐紮在皇城以内。
皇城各門由禦營親軍把守。
在李過率領一千人馬清宮時,禦營親軍除雙喜率領五百将士扈駕之外,都由李強率領,緊随在李過部隊的後邊進城,分駐皇城以内。
以後吳汝義和雙喜所率領的五百親軍駐紮紫禁城内,擔負警跸重任。
為着使吳汝義熟悉紫禁城中情況,我命他率領少數将士随補之一起清宮。
我想到的事兒就是這些,至于皇上明日由何處進城,居住何處宮殿,這是宰相和軍師們的事,請陛下問問他們。
” 李自成含笑點頭,眼睛轉向牛金星和正副軍師,尤其是将眼睛望着金星,含笑問道: “你位居宰相,如何決定?” 牛金星在幾天前的進軍途中已經同宋獻策談及此事,略聞獻策之意,他也同意,但他不願搶先說出。
自去年十月間進入西安之後,由于他居于“總百揆”的宰相地位,每日忙于協助李自成進行建國創業的各種工作,中間還擠時間親自到華州主持過一次全省的科舉考試,為新朝選拔人才。
從這時起,他明白自己是開國宰相已成定局,他也力求保有宰相祿位,因此他決定了三種處人處事态度:第一,凡皇上不同意的事,縱然他認為十分不妥,也不同皇上争執,更莫說犯顔直谏。
第二,他竭力尊重宋獻策的軍師地位,凡屬于軍師職掌的事他決不多言,力求與宋獻策和衷共濟。
第三,他雖然參加了李自成起義,一向重視經濟之學,反對八股取士之制,但是說到究竟,他自幼誦讀孔孟之書,受儒家思想涵養很深,所以他認為自己身為開國宰相,不要對一般事情多言,而為相之道,主要是如古人所說的“調和鼎鼐”,“燮理陰陽”①。
現在聽了皇上詢問,他恭敬地說道: ①調和鼎鼐、燮理陰陽--這兩句古代成語都是歌頌宰相的,意思是做宰相的應該在朝廷上調和各種矛盾,好像在大鼎中調和五味。
燮理也是調和。
“陰陽五行之理,臣雖然也有涉獵,但不如獻策。
請陛下垂問軍師。
” 李自成轉向宋獻策:“獻策,昨日在昌平州,你說待到北京城下時,這些事,你要向孤奏明你的意見。
現在,你快說吧。
” 宋獻策說道:“陛下,倘若如微臣所蔔,明日五更破了内城,臣認為應于卯時二刻從釣魚台鳴炮啟駕,巴時三刻進紫禁城,午未之間在宮中受随駕來京的百官朝賀。
” 李自成問:“聽說從釣魚台進阜成門,有一條筆直的東西大街可到皇城。
我們騎馬進皇城,需要兩個時辰①麼?” ①時辰--一個時辰相當于現代的兩個小時。
“是的,陛下。
聖駕進北京,與進西安時情況不同。
聖駕如今雖未舉行登極大典,實際已經是大順朝開國皇帝,必須沿路警跸,儀仗前導,群臣扈從,緩辔徐行。
而且,聖駕不是走阜成門進城,而是從德勝門進城,再由德勝門向南……” 李自成覺得奇怪:“為什麼放着近路不走,要繞道走德勝門進城?” 宋獻策說:“德勝門在北京城的乾方①,乾為人君之象。
陛下,北京為明之京師,得北京即得天下,故陛下從乾方入城,方是大吉。
《易經》②上說得明白,啟東與林泉必都記得。
”他望一望牛金星和李岩,随即背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尤以禦天。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此系孔聖人之言,著于《易經》之《彖辭》,皆言人君初得天下之事。
所以微臣敬謹建議,請陛下不必走阜成門近路,以繞道走德勝門入城為宜。
” ①乾方--按《易經》和五行學說,西北是乾方。
②易經--來獻策在下邊引述的話,見于《易經》乾卦的《彖辭》(彖,音tuàn)。
《彖辭》是“十翼”之一,解釋卦理的部分。
李自成雖然對宋獻策的這些話半懂不懂,但是這些話既然是出自《易經》,又出自孔聖人之手,他就信之不疑,頻頻點頭,轉望牛金星,以含笑的眼色相問: “你以為如何?” 牛金星和李岩都中過舉人。
他們自幼先讀《四書》,後讀《五經》。
《四書》要學童背得爛熟,連朱熹的注語也背;《五經》一部分也得背熟。
宋獻策所引用的《彖辭》中的話,他們在少年時都曾背誦過。
看見皇上以含笑的眼色相詢,牛金星趕快說道: “軍師所言極是,請皇上即決定從德勝門進城。
” 李自成又望着軍師問道:“從德勝門進城之後,從何處進皇城最為近便?” 宋獻策說;“聖駕進德勝門後,先向西走不遠,轉上一條南北大街,正對阜成門是西四牌樓。
過了西四牌樓,順大街繼續往南走,到了阜财坊北口,過了西單牌樓,便是西長安街,走完西長安街以後便到皇城的長安右門或稱西長安門,共有三阙,所以俗稱三座門①。
” ①三座門--東西三座門和相連的皇城城牆,在民國年間陸續拆除。
李自成截住問道:“從這裡進皇城?” “不,還得繞道。
” “八卦方位不利?” “不是為的八卦方位不利。
西三座門是皇城的一座偏門,皇城六門①之一。
皇上應由皇城的正門進去,南門才是正門。
聖駕到了西三座門前邊不遠,從公生右門②向南,過武功牌樓到了棋盤街③,便到了大明門,才是皇城南門。
大明門有三阙,中門是禦道,平時不開。
此時中門大開,聖駕乘馬走禦道進入皇城,扈駕之文武百官及禦營親軍均在
李自成坐在臨時設的寶座上,在群臣朝賀捷報之後,他滿心喜悅,獨将丞相留下,商量明日進城大事。
當劉宗敏等進殿時,他免了他們行禮,吩咐他們坐下,說道: “果然如獻策所蔔,如有微雨,十八日破外城,十九日黎明破内城。
” 李自成忍不住放聲大笑,接着又說:“自孤起義以來,至今已十六年了,身經百戰,出生入死,血流成河,果有今日!” 牛金星說道:“朱元璋于至正①十二年起義,初為郭子興親兵,經十五年而身登九五②,建立大明。
我皇上自起義至去年進入西安,建立大順,也是十五年,隻欠舉行登極大典耳。
英雄提三尺劍定天下,何其相似?敢言皇上功業彪炳,必将遠邁洪武!” ①至正--元順帝年号, ②九五--皇帝之位。
《易-乾》:“九五,飛龍在天。
”後人因此以“九五”代指君位。
李自成謙遜地說:“孤出身農家,幼為牧童,長為驿卒,無德無能,得有今日,全靠你們衆文武之力。
孤現在找你們前來,不為别事,隻商量明日如何進城,進了紫禁城中住在什麼宮中。
我們議定之後,即可傳谕下去,趕快分頭準備。
捷軒,你是提營首總将軍,位居百官之首,對明日如何進城的事,有何安排?” 劉宗敏說:“陛下,臣已告訴補之,明日破了内城,他必須親自率領一千将士,盡快進入紫禁城中清宮。
先派兵把守紫禁城四門,嚴禁出入,不許宮女和太監們逃散,嚴禁搶劫宮中财物,嚴禁火災,更不許太監中有人暗藏兵器。
各處宮殿,角角落落,仔細清查。
李過的全營五千人馬以後就分駐皇城四面,負拱衛皇城重任。
如有失誤,惟他是問。
” 李自成問道:“李強和雙喜的三千禦營親軍駐紮何處?” “禦營來軍駐紮在皇城以内。
皇城各門由禦營親軍把守。
在李過率領一千人馬清宮時,禦營親軍除雙喜率領五百将士扈駕之外,都由李強率領,緊随在李過部隊的後邊進城,分駐皇城以内。
以後吳汝義和雙喜所率領的五百親軍駐紮紫禁城内,擔負警跸重任。
為着使吳汝義熟悉紫禁城中情況,我命他率領少數将士随補之一起清宮。
我想到的事兒就是這些,至于皇上明日由何處進城,居住何處宮殿,這是宰相和軍師們的事,請陛下問問他們。
” 李自成含笑點頭,眼睛轉向牛金星和正副軍師,尤其是将眼睛望着金星,含笑問道: “你位居宰相,如何決定?” 牛金星在幾天前的進軍途中已經同宋獻策談及此事,略聞獻策之意,他也同意,但他不願搶先說出。
自去年十月間進入西安之後,由于他居于“總百揆”的宰相地位,每日忙于協助李自成進行建國創業的各種工作,中間還擠時間親自到華州主持過一次全省的科舉考試,為新朝選拔人才。
從這時起,他明白自己是開國宰相已成定局,他也力求保有宰相祿位,因此他決定了三種處人處事态度:第一,凡皇上不同意的事,縱然他認為十分不妥,也不同皇上争執,更莫說犯顔直谏。
第二,他竭力尊重宋獻策的軍師地位,凡屬于軍師職掌的事他決不多言,力求與宋獻策和衷共濟。
第三,他雖然參加了李自成起義,一向重視經濟之學,反對八股取士之制,但是說到究竟,他自幼誦讀孔孟之書,受儒家思想涵養很深,所以他認為自己身為開國宰相,不要對一般事情多言,而為相之道,主要是如古人所說的“調和鼎鼐”,“燮理陰陽”①。
現在聽了皇上詢問,他恭敬地說道: ①調和鼎鼐、燮理陰陽--這兩句古代成語都是歌頌宰相的,意思是做宰相的應該在朝廷上調和各種矛盾,好像在大鼎中調和五味。
燮理也是調和。
“陰陽五行之理,臣雖然也有涉獵,但不如獻策。
請陛下垂問軍師。
” 李自成轉向宋獻策:“獻策,昨日在昌平州,你說待到北京城下時,這些事,你要向孤奏明你的意見。
現在,你快說吧。
” 宋獻策說道:“陛下,倘若如微臣所蔔,明日五更破了内城,臣認為應于卯時二刻從釣魚台鳴炮啟駕,巴時三刻進紫禁城,午未之間在宮中受随駕來京的百官朝賀。
” 李自成問:“聽說從釣魚台進阜成門,有一條筆直的東西大街可到皇城。
我們騎馬進皇城,需要兩個時辰①麼?” ①時辰--一個時辰相當于現代的兩個小時。
“是的,陛下。
聖駕進北京,與進西安時情況不同。
聖駕如今雖未舉行登極大典,實際已經是大順朝開國皇帝,必須沿路警跸,儀仗前導,群臣扈從,緩辔徐行。
而且,聖駕不是走阜成門進城,而是從德勝門進城,再由德勝門向南……” 李自成覺得奇怪:“為什麼放着近路不走,要繞道走德勝門進城?” 宋獻策說:“德勝門在北京城的乾方①,乾為人君之象。
陛下,北京為明之京師,得北京即得天下,故陛下從乾方入城,方是大吉。
《易經》②上說得明白,啟東與林泉必都記得。
”他望一望牛金星和李岩,随即背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尤以禦天。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此系孔聖人之言,著于《易經》之《彖辭》,皆言人君初得天下之事。
所以微臣敬謹建議,請陛下不必走阜成門近路,以繞道走德勝門入城為宜。
” ①乾方--按《易經》和五行學說,西北是乾方。
②易經--來獻策在下邊引述的話,見于《易經》乾卦的《彖辭》(彖,音tuàn)。
《彖辭》是“十翼”之一,解釋卦理的部分。
李自成雖然對宋獻策的這些話半懂不懂,但是這些話既然是出自《易經》,又出自孔聖人之手,他就信之不疑,頻頻點頭,轉望牛金星,以含笑的眼色相問: “你以為如何?” 牛金星和李岩都中過舉人。
他們自幼先讀《四書》,後讀《五經》。
《四書》要學童背得爛熟,連朱熹的注語也背;《五經》一部分也得背熟。
宋獻策所引用的《彖辭》中的話,他們在少年時都曾背誦過。
看見皇上以含笑的眼色相詢,牛金星趕快說道: “軍師所言極是,請皇上即決定從德勝門進城。
” 李自成又望着軍師問道:“從德勝門進城之後,從何處進皇城最為近便?” 宋獻策說;“聖駕進德勝門後,先向西走不遠,轉上一條南北大街,正對阜成門是西四牌樓。
過了西四牌樓,順大街繼續往南走,到了阜财坊北口,過了西單牌樓,便是西長安街,走完西長安街以後便到皇城的長安右門或稱西長安門,共有三阙,所以俗稱三座門①。
” ①三座門--東西三座門和相連的皇城城牆,在民國年間陸續拆除。
李自成截住問道:“從這裡進皇城?” “不,還得繞道。
” “八卦方位不利?” “不是為的八卦方位不利。
西三座門是皇城的一座偏門,皇城六門①之一。
皇上應由皇城的正門進去,南門才是正門。
聖駕到了西三座門前邊不遠,從公生右門②向南,過武功牌樓到了棋盤街③,便到了大明門,才是皇城南門。
大明門有三阙,中門是禦道,平時不開。
此時中門大開,聖駕乘馬走禦道進入皇城,扈駕之文武百官及禦營親軍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