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見?”
“不行!平台是朕平日‘禦門聽政’的地方,杜勳是該死的奴才,不配在平台受朕召見!”
“那麼……皇爺,在什麼地方召見好呀?”
崇祯沉吟片刻,記起來十年以前他曾經在乾清門審問并處死過一個犯罪的太監,于是向窗外問道:
“吳祥在哪裡?”
站在窗外的吳祥随即進來,跪到地上。
崇祯吩咐吳祥準備在乾清門審問杜勳,又吩咐他速去準備一切,還要他差人去午門叫十名錦衣旗校來乾清門伺候。
等吳祥出去以後,崇祯恨恨地對王德化說: “朕要在乾清門審問杜勳,你,你,你親自去帶他進來!” 王德化聽見皇上兩次使用“審問”二字,不是說的“召見”,知道杜勳必死無疑,他自己也難逃罪責,心頭怦怦狂跳,充滿了恐慌和後悔。
他在地上叩了一個響頭,兩腿不住打戰,退出了乾清宮。
在走下台階時,因為心慌和兩腿癱軟,幾乎摔了一跤。
乾清宮的太監們都明白杜勳必死,認為是罪有應得,同時也為宗主爺王德化捏了一把冷汗,埋怨他一向小心謹慎,穩居司禮監掌印太監的高位,今天為杜勳事難免不受重責,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吳祥心中明白,王德化處此亡國關頭,為保護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偌大家産,所以甘願受杜勳利用,栽跟頭也是應該。
杜勳站在右後門平台的一個角落等候消息,愈等愈感到害怕,愈後悔不該進宮。
看見王德化走出右後門,臉色十分沉重,他的心頭狂跳,暗中叫道:“我完了!”他趕快迎上去,小聲問道: “宗主爺,皇上怎麼說?” 王德化說道:“皇上在乾清門召見,快随我去吧。
皇上的脾氣你是知道的,他已經為你的投敵很震怒,經找苦勸,他才沒有下旨抓你斬首。
為着你的腦袋,你說話千萬小心,不要再火上澆油www.tianyashuKu.com!” 杜勳雙腿癱軟,渾身打戰,硬着頭皮随王德化向乾清門走去。
當杜勳到乾清門時,禦案和禦座已經擺好,乾清宮的太監們分兩排肅立伺候。
稍過片刻,十名駐守午門的錦衣旗校跑步趕到,分兩排肅立階下。
這種異乎尋常的氣氛簡直使王德化和杜勳不能呼吸。
又過了很長一陣,一個太監匆匆走出,說道: “聖駕到!” 杜勳趕快跪下,以頭伏地,不敢仰視。
随即,一柄黃傘前導,崇祯在幾名随駕太監的簇擁中走完了漢白玉鋪的禦道,出了乾清門,升了禦座。
一個長随太監跟在他的後邊,等他坐定以後,将捧來的一把寶劍從繡有“禦用龍泉”四字的黃緞劍套中取出,恭敬地雙手捧放在禦案上。
這是一柄據傳是永樂皇帝用過的,削鐵如泥的龍泉劍,漆成墨綠色的鲨魚皮劍鞘上用金絲鑲嵌着一條矯健的飛龍,用銀絲鑲嵌成朵朵白雲,另外還用一些耀眼的小寶石、珊瑚、貝殼等鑲嵌成日月星辰。
據官中世代相傳,永樂皇帝曾經用這把龍泉劍親手斬過叛臣。
崇祯曾經習過騎射,也略通劍術。
前幾年舉行内操①時候,崇祯因慕成祖皇帝整軍經武之風,命太監從内庫中取出這把龍泉寶劍自己佩用,曾命人用這把寶劍在壽皇殿前斬過一個遲到的太監頭兒以肅軍紀。
後來這把寶劍就挂在乾清宮後邊養德齋中的柱子上,據說有時在風雨雷電之夜會發出嘯聲。
①内操--崇祯十五年(1642),崇祯挑選了一大批年青力壯的太監,在景山北邊和壽皇殿前邊的院中操練,稱為内操。
此刻,一個長随太監将這把輕易不令人見的龍泉劍抽出了鞘放在禦案上,加上崇祯皇帝的憤怒臉色,使乾清門外充滿了恐怖的氣氛。
吓得面無人色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退立一側侍候。
看見禦案上的禦甩龍泉劍,知道社勳不免被斬,而他也要連累而死,恐怖得面無人色,心中想道:“我上了杜勳的當,今日大禍臨頭!”他又看一眼皇上的憤怒臉色,脊背上冒出冷汗。
“杜勳,你知罪麼?”崇祯間,威嚴的聲音中帶着殺氣。
杜勳連連叩頭,顫栗說道:“奴婢死罪!奴婢死罪!懇皇爺開恩!” 崇祯恨恨地說:“朕命你到宣府監軍,抵禦逆賊東犯,原是把你作為心腹家臣,不想你竟然毫無良心,辜負皇恩,投降逆賊。
你不能為朕盡節,卻引賊東犯,罪不容誅,為什麼敢來見朕?” 杜勳說道:“當時奴婢見宣府官兵都蜂擁出城,歡迎闖賊,喝禁無效,正要拔劍自刎,被手下人奪去寶劍,又被鼓噪将士挾制,強迫出城,面見李賊,使奴婢欲死不能。
後來奴婢轉念一想,既然軍心已變,宣府已失,奴婢徒死無益,不如留下這條微命,緩急之際還可以為陛下出一點犬馬之力,以報陛下豢養之恩。
” 崇祯忽然産生一線幻想,冷笑一下,用略微平靜的口氣問道:“你已經降了闖賊,還能為朕做什麼事情?” 杜勳說:“奴婢此次冒死進宮,就是要為陛下竭盡忠心,敬獻犬馬之力。
” 崇祯心中驚異:莫非他能說出來使朕出城逃走的辦法?随即問道: “你究竟進宮何事,速速向朕奏明,不得隐瞞!” 杜勳叩頭說:“奴婢死罪。
說出來如皇爺認為不對,冒犯了大威,懇求皇爺想着這不是平常時候,暫緩雷霆之怒,饒恕奴婢萬死之罪。
奴婢敢在此時冒死進宮,畢竟是出自犬馬忠心。
” 崇祯說:“你說吧,隻要有救朕之策,确實出自忠心,縱然說錯了也不打緊。
” 杜勳問道:“目前京城決不可守,皇上到底作何打算?” 崇祯說:“三天以前,吳三桂所率關甯鐵騎已到山海關了,正在趕來北京勤王。
逆賊屯兵于堅城之下,一旦關甯鐵騎到來,逆賊必然潰逃,京城可萬無一失。
” 杜勳默然不語,伏在地上,等待崇祯繼續問話。
崇祯果然又接着問道: “杜勳,李賊命你進城,究竟為了何事?” 杜勳知道崇祯色厲内荏,帶着恐吓和威脅的意圖說道:“皇爺千古聖明,請聽奴婢的逆耳忠言。
李自成親率二十萬精兵進犯京師,尚有數十萬人馬在後接應。
吳三桂雖有關甯邊兵,号稱精銳,但隻有數萬之衆,遠非闖賊對手。
他如今聞知流賊已經包圍北京,必然停留在山海關與永平之間觀望徘徊,不敢冒險前來。
奴婢聽宋獻策說,京師臣民盼望吳三桂的救兵隻是望梅止渴。
奴婢又聽到賊中紛紛傳說……”杜勳不敢直然說出,心驚膽戰,咽下一口唾沫。
崇祯臉色大變,心中狂跳,怒目望着壯勳,厲聲喝道:“什麼傳說!不要吞吞吐吐,快快奏明!” “請恕奴婢死罪,奴婢方敢直說。
” “你說吧,快說實話!” “賊中傳說,宋獻策在來京的路上蔔了一卦,如今看來是有點兒應驗了。
” “他蔔的卦怎麼說?怎麼應驗了?” “奴婢聽到賊軍老營中紛紛傳說,宋獻策在居庸關來北京的路上蔔了一卦,卦上說,倘若十八日有微雨,十九日必定破城。
倘若十八日是晴天,破城得稍遲數日。
今日巳時左右,曾有微雨,奴婢暗中心驚,不覺望着城中悲歎。
” 崇祯渾身打顫,拍案怒罵:“胡說!你是我家家奴,敢替逆賊做說客麼?敢以此話來恐吓朕麼?該死!該死的畜生!” 杜勳深知崇祯的秉性暴躁,有時十分殘酷,對大臣毫不容情,說殺就殺,說廷杖就廷杖,所以他見崇祯動怒,吓得渾身打戰,以頭碰地,連說: “奴婢死罪!奴婢死罪!……” 崇祯忽然問道:“李賊叫你進宮來到底有何話說?” 杜勳橫下心向崇祯奏道:“李自成進犯京城,但他同皇上無仇……” “胡說,朕是萬民之主,他是殺戮百姓的逆賊,何謂無仇!” “以奴婢所知,李賊直至今天還是尊敬皇上,不說皇上一句壞話。
他知道皇上也是聖君,國事都壞在朝廷上群臣不好,誤了皇上,誤了國家。
倘若群臣得力,皇上不失為英明之主。
李自成離開西安時,曾發布一張布告,沿路張貼,疆臣們和兵部一定奏報了皇上,那布告中就說得十分明白,皇上為何不信?” 李自成的北伐布告也就是檄文,雖然崇祯曾經見到,但是看了頭兩句就十分暴怒,立即投到地上,用腳亂踏,随即被乾清宮的太監拾起來,拿出去燒成灰燼,以後通政使衙門收到這一類能夠觸動“上怒”的文書再也不敢送進宮了。
現在經杜勳一提醒,他馬上問道: “逆賊的布告中怎麼說?” “懇皇爺恕奴婢死罪,奴婢才敢實奏。
” “你隻實奏,決不罪你!” 杜勳的文化修養本來很低,李自成的“北伐檄文”中有一句典故他不懂,也記不清楚,隻好随口胡謅,但有些話大緻不差: “奴婢記不很準,隻記得有幾句好像是這樣寫的:‘君甚英明,孤立而蒙蔽很多①;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還有許多話,奴婢記不清了。
皇爺,連李自成的文告也稱頌陛下英明,說陛下常受臣下蒙蔽,政事腐敗都因為臣下不好。
” ①李自成“北伐檄文”中的原句為:“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
”杜勳将前半句改為“君甚英明”,将下半句的“炀蔽”一詞改為“蒙蔽”,“恒多”改為“很多”。
崇祯望
崇祯吩咐吳祥準備在乾清門審問杜勳,又吩咐他速去準備一切,還要他差人去午門叫十名錦衣旗校來乾清門伺候。
等吳祥出去以後,崇祯恨恨地對王德化說: “朕要在乾清門審問杜勳,你,你,你親自去帶他進來!” 王德化聽見皇上兩次使用“審問”二字,不是說的“召見”,知道杜勳必死無疑,他自己也難逃罪責,心頭怦怦狂跳,充滿了恐慌和後悔。
他在地上叩了一個響頭,兩腿不住打戰,退出了乾清宮。
在走下台階時,因為心慌和兩腿癱軟,幾乎摔了一跤。
乾清宮的太監們都明白杜勳必死,認為是罪有應得,同時也為宗主爺王德化捏了一把冷汗,埋怨他一向小心謹慎,穩居司禮監掌印太監的高位,今天為杜勳事難免不受重責,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吳祥心中明白,王德化處此亡國關頭,為保護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偌大家産,所以甘願受杜勳利用,栽跟頭也是應該。
杜勳站在右後門平台的一個角落等候消息,愈等愈感到害怕,愈後悔不該進宮。
看見王德化走出右後門,臉色十分沉重,他的心頭狂跳,暗中叫道:“我完了!”他趕快迎上去,小聲問道: “宗主爺,皇上怎麼說?” 王德化說道:“皇上在乾清門召見,快随我去吧。
皇上的脾氣你是知道的,他已經為你的投敵很震怒,經找苦勸,他才沒有下旨抓你斬首。
為着你的腦袋,你說話千萬小心,不要再火上澆油www.tianyashuKu.com!” 杜勳雙腿癱軟,渾身打戰,硬着頭皮随王德化向乾清門走去。
當杜勳到乾清門時,禦案和禦座已經擺好,乾清宮的太監們分兩排肅立伺候。
稍過片刻,十名駐守午門的錦衣旗校跑步趕到,分兩排肅立階下。
這種異乎尋常的氣氛簡直使王德化和杜勳不能呼吸。
又過了很長一陣,一個太監匆匆走出,說道: “聖駕到!” 杜勳趕快跪下,以頭伏地,不敢仰視。
随即,一柄黃傘前導,崇祯在幾名随駕太監的簇擁中走完了漢白玉鋪的禦道,出了乾清門,升了禦座。
一個長随太監跟在他的後邊,等他坐定以後,将捧來的一把寶劍從繡有“禦用龍泉”四字的黃緞劍套中取出,恭敬地雙手捧放在禦案上。
這是一柄據傳是永樂皇帝用過的,削鐵如泥的龍泉劍,漆成墨綠色的鲨魚皮劍鞘上用金絲鑲嵌着一條矯健的飛龍,用銀絲鑲嵌成朵朵白雲,另外還用一些耀眼的小寶石、珊瑚、貝殼等鑲嵌成日月星辰。
據官中世代相傳,永樂皇帝曾經用這把龍泉劍親手斬過叛臣。
崇祯曾經習過騎射,也略通劍術。
前幾年舉行内操①時候,崇祯因慕成祖皇帝整軍經武之風,命太監從内庫中取出這把龍泉寶劍自己佩用,曾命人用這把寶劍在壽皇殿前斬過一個遲到的太監頭兒以肅軍紀。
後來這把寶劍就挂在乾清宮後邊養德齋中的柱子上,據說有時在風雨雷電之夜會發出嘯聲。
①内操--崇祯十五年(1642),崇祯挑選了一大批年青力壯的太監,在景山北邊和壽皇殿前邊的院中操練,稱為内操。
此刻,一個長随太監将這把輕易不令人見的龍泉劍抽出了鞘放在禦案上,加上崇祯皇帝的憤怒臉色,使乾清門外充滿了恐怖的氣氛。
吓得面無人色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退立一側侍候。
看見禦案上的禦甩龍泉劍,知道社勳不免被斬,而他也要連累而死,恐怖得面無人色,心中想道:“我上了杜勳的當,今日大禍臨頭!”他又看一眼皇上的憤怒臉色,脊背上冒出冷汗。
“杜勳,你知罪麼?”崇祯間,威嚴的聲音中帶着殺氣。
杜勳連連叩頭,顫栗說道:“奴婢死罪!奴婢死罪!懇皇爺開恩!” 崇祯恨恨地說:“朕命你到宣府監軍,抵禦逆賊東犯,原是把你作為心腹家臣,不想你竟然毫無良心,辜負皇恩,投降逆賊。
你不能為朕盡節,卻引賊東犯,罪不容誅,為什麼敢來見朕?” 杜勳說道:“當時奴婢見宣府官兵都蜂擁出城,歡迎闖賊,喝禁無效,正要拔劍自刎,被手下人奪去寶劍,又被鼓噪将士挾制,強迫出城,面見李賊,使奴婢欲死不能。
後來奴婢轉念一想,既然軍心已變,宣府已失,奴婢徒死無益,不如留下這條微命,緩急之際還可以為陛下出一點犬馬之力,以報陛下豢養之恩。
” 崇祯忽然産生一線幻想,冷笑一下,用略微平靜的口氣問道:“你已經降了闖賊,還能為朕做什麼事情?” 杜勳說:“奴婢此次冒死進宮,就是要為陛下竭盡忠心,敬獻犬馬之力。
” 崇祯心中驚異:莫非他能說出來使朕出城逃走的辦法?随即問道: “你究竟進宮何事,速速向朕奏明,不得隐瞞!” 杜勳叩頭說:“奴婢死罪。
說出來如皇爺認為不對,冒犯了大威,懇求皇爺想着這不是平常時候,暫緩雷霆之怒,饒恕奴婢萬死之罪。
奴婢敢在此時冒死進宮,畢竟是出自犬馬忠心。
” 崇祯說:“你說吧,隻要有救朕之策,确實出自忠心,縱然說錯了也不打緊。
” 杜勳問道:“目前京城決不可守,皇上到底作何打算?” 崇祯說:“三天以前,吳三桂所率關甯鐵騎已到山海關了,正在趕來北京勤王。
逆賊屯兵于堅城之下,一旦關甯鐵騎到來,逆賊必然潰逃,京城可萬無一失。
” 杜勳默然不語,伏在地上,等待崇祯繼續問話。
崇祯果然又接着問道: “杜勳,李賊命你進城,究竟為了何事?” 杜勳知道崇祯色厲内荏,帶着恐吓和威脅的意圖說道:“皇爺千古聖明,請聽奴婢的逆耳忠言。
李自成親率二十萬精兵進犯京師,尚有數十萬人馬在後接應。
吳三桂雖有關甯邊兵,号稱精銳,但隻有數萬之衆,遠非闖賊對手。
他如今聞知流賊已經包圍北京,必然停留在山海關與永平之間觀望徘徊,不敢冒險前來。
奴婢聽宋獻策說,京師臣民盼望吳三桂的救兵隻是望梅止渴。
奴婢又聽到賊中紛紛傳說……”杜勳不敢直然說出,心驚膽戰,咽下一口唾沫。
崇祯臉色大變,心中狂跳,怒目望着壯勳,厲聲喝道:“什麼傳說!不要吞吞吐吐,快快奏明!” “請恕奴婢死罪,奴婢方敢直說。
” “你說吧,快說實話!” “賊中傳說,宋獻策在來京的路上蔔了一卦,如今看來是有點兒應驗了。
” “他蔔的卦怎麼說?怎麼應驗了?” “奴婢聽到賊軍老營中紛紛傳說,宋獻策在居庸關來北京的路上蔔了一卦,卦上說,倘若十八日有微雨,十九日必定破城。
倘若十八日是晴天,破城得稍遲數日。
今日巳時左右,曾有微雨,奴婢暗中心驚,不覺望着城中悲歎。
” 崇祯渾身打顫,拍案怒罵:“胡說!你是我家家奴,敢替逆賊做說客麼?敢以此話來恐吓朕麼?該死!該死的畜生!” 杜勳深知崇祯的秉性暴躁,有時十分殘酷,對大臣毫不容情,說殺就殺,說廷杖就廷杖,所以他見崇祯動怒,吓得渾身打戰,以頭碰地,連說: “奴婢死罪!奴婢死罪!……” 崇祯忽然問道:“李賊叫你進宮來到底有何話說?” 杜勳橫下心向崇祯奏道:“李自成進犯京城,但他同皇上無仇……” “胡說,朕是萬民之主,他是殺戮百姓的逆賊,何謂無仇!” “以奴婢所知,李賊直至今天還是尊敬皇上,不說皇上一句壞話。
他知道皇上也是聖君,國事都壞在朝廷上群臣不好,誤了皇上,誤了國家。
倘若群臣得力,皇上不失為英明之主。
李自成離開西安時,曾發布一張布告,沿路張貼,疆臣們和兵部一定奏報了皇上,那布告中就說得十分明白,皇上為何不信?” 李自成的北伐布告也就是檄文,雖然崇祯曾經見到,但是看了頭兩句就十分暴怒,立即投到地上,用腳亂踏,随即被乾清宮的太監拾起來,拿出去燒成灰燼,以後通政使衙門收到這一類能夠觸動“上怒”的文書再也不敢送進宮了。
現在經杜勳一提醒,他馬上問道: “逆賊的布告中怎麼說?” “懇皇爺恕奴婢死罪,奴婢才敢實奏。
” “你隻實奏,決不罪你!” 杜勳的文化修養本來很低,李自成的“北伐檄文”中有一句典故他不懂,也記不清楚,隻好随口胡謅,但有些話大緻不差: “奴婢記不很準,隻記得有幾句好像是這樣寫的:‘君甚英明,孤立而蒙蔽很多①;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還有許多話,奴婢記不清了。
皇爺,連李自成的文告也稱頌陛下英明,說陛下常受臣下蒙蔽,政事腐敗都因為臣下不好。
” ①李自成“北伐檄文”中的原句為:“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
”杜勳将前半句改為“君甚英明”,将下半句的“炀蔽”一詞改為“蒙蔽”,“恒多”改為“很多”。
崇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