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着杜勳,沉默不語,一面想着李自成寫在文告中的這幾句話仍然稱頌他為英明之君的真正含義,一面生出了一些渺茫的幻想。

    過了片刻,他又向杜勳問道: “杜勳,看來逆賊李自成雖然罪惡滔天,但良心尚未全泯。

    他叫你進宮見朕,究竟是何意思?” 杜勳抓住機會說道:“李自成因知朝政都是被文武群臣壞了,皇上并無失德,所以二十萬大軍将北京團團圍住,不忍心馬上攻城,不肯使北京城中玉石俱焚……” 崇祯似乎猛然醒悟,問道:“他要‘清君側’麼?豈有此理!” “皇爺,請恕奴婢直言。

    他不是要‘清君側’,是要,是要……” “是要什麼?快說!” “奴婢萬死,實不敢說出口來。

    ” “快說!快說!一字不許隐瞞!” 杜勳連叩兩個頭,十分惶恐,冒着殺身之禍,吞吞吐吐地說道: “皇爺天縱英明,燭照一切,奴婢照實把李、李、李自成的大逆不道的……意見說出,請皇爺不要震怒……李賊實是叫奴婢進宮來勸、勸說皇上……讓出江山。

    他說,這是效法堯舜禅讓之禮。

    他還說,隻要皇上讓出江山,他誓保城内官紳百姓平安,保皇上和宗室皇親照舊安享榮華富貴。

    他将尊稱皇上為…讓皇帝,仍享帝王之福。

    他說……” 崇祯聽到這裡,将禦案用力一拍,又猛力一推,幾乎将禦案推翻,随後突然站起,抓起橫放在禦案上的龍泉寶劍,登時有一道寒光在衆人眼前閃爍。

    站在他的兩邊和背後的太監們一個個面目失色,停止了呼吸。

    站立在階下的十名錦衣旗校都以為杜勳替逆賊勸皇上讓出江山,必斬無疑,立時緊張起來,緊緊地握住劍柄,準備随時登上台階,将杜勳推出午門斬首。

    但皇上沒有口谕,他們隻能肅立等候,怒目注視伏在地上戰栗叩頭的杜勳,身子卻紋絲不動,也不敢違制拔劍出鞘。

    那恭立在禦座背後,擎着黃傘的青年太監,擔心杜勳身上暗藏兵器,可能會突然躍起,向皇上行刺,所以在刹那間按了傘柄機關,黃傘刷拉落下,傘柄上端露出來半尺長的鋒利槍尖。

     在衆人屏息的片刻之間,崇祯決定不下是就地揮劍殺死杜勳,還是命錦衣旗校将叛監推出午門斬首。

    王德化不敢遲誤,趕快跪下,叩頭說道: “懇皇爺暫息聖怒!杜勳進宮來原是為要替陛下解救目前之危,實非幫逆賊勸陛下讓出江山。

    請陛下命杜勳将話說完,再斬不遲。

    ” 一團疑雲掃過了崇祯的眼前,他将龍泉劍在禦案上平着一拍,震得一支斑管很毫朱筆從瑪瑙筆架上猛然跳起,滾落案上。

    他厲聲問道: “杜勳,該死的奴才,你還有何話說?” 杜勳說:“皇爺!剛才說的那些效堯舜禅讓天下的話,全是李賊一派胡言,奴婢當時就冒死反駁,使逆賊不得不改變主意,同意不再攻城,不再争大明江山,甘願為聖明天子效力。

    ” 崇祯大感意外,半信半疑,問道:“你如何勸逆賊改變主意?他又如何說不再争大明江山?” 杜勳說:“奴婢對李賊言講,大明朝有萬裡江山,三百年基業,縱然你能破了北京,也不能亡了大明。

    江南必有宗室親王興師繼統,以陪都為京師,用江南财富與人力,恢複中原;滿洲人兵強馬壯,久已虎視于關外,時時伺機南侵。

    大王……” “什麼大王!” “奴婢死罪!奴婢是對闖賊說話,為要以理說服敵人,所以稱他‘大王’。

    其實,奴婢對逆賊恨之入骨,恨不能吃他的肉,飲他的血!” 崇祯點頭說:“你說下去吧。

    ……王德化平身!” 王德化叩頭起來,看見皇上臉上的怒容已減,心中略覺寬松,暗中罵道: “好險!杜勳這小于真有一手!” 杜勳接着說:“奴婢對李賊說道,你縱能攻破北京,可是大明的臣民四海同憤,誓為皇上複仇,使你應付不暇。

    滿洲人必然乘機進犯北京和畿輔,更可怕的是進占山西、山東兩省,席卷中原。

    到那時你腹背受敵,反而顧南不能顧北,顧東不能顧西,到了那時,大王……”杜勳住口,重重地對自己左右掌嘴。

     崇祯皺一下眉頭,催促道:“說下去,快說下去。

    逆賊怎麼說?” 杜勳又接着說:“他說他願意擁戴皇上,擁戴大明。

    隻要皇上肯讓出一半江山給他,他願意為皇上率領大軍出關,征服遼東,平定國内。

    保皇上的江山像鐵打銅鑄的一樣堅固。

    ” 崇祯片刻無言,默默地暗想:杜勳這話是真是假?哪有逆賊到此時還不想奪取江山?闖賊已經包圍北京,豈有擁戴朝廷之理?顯然這話不足出自李自成的真心!何況他要挾朕分給他一半江山,豈有此理!哼,這不過是來試試朕的口氣罷了。

    但是他想從杜勳的口中多知道一點敵人的情況,所以他沒有動火,向站在一旁的王德化問道: “王德化,你聽杜勳這話可是真的?” 王德化趕快跪下,心頭慌亂,不知如何回答。

    他曉得杜勳的這些話都是漫天撒謊,欺哄皇上,試探皇上口氣,但是他不能點破杜勳的謊言,使杜勳身首異處,也連累他自己惹出大禍。

    崇祯見王德化俯首跪地不語,便對杜勳怒沖沖地說道: “你說的話全不可信!無非是對朕恫吓,欺朕身陷重圍。

    你這個叛主逆奴,實實該死!……殺!” 王德化趕快提醒杜勳說:“杜勳,你真是膽大包天,竟敢以逆賊的話亵渎聖聽,還不速速謝罪!” 杜勳明白必須趕快脫身,倘若再激怒皇上必将立刻被殺,于是他連叩兩個頭,說道: “皇上天縱英明,燭照一切。

    李賊确實想逼皇上禅讓江山,但經奴婢冒死相争,詳陳利害,他也不能不略微動心,說隻要皇上封他為王,世守秦晉,他願意不進北京,率大軍征剿遼東。

    但奴婢人微言輕,必須皇上欽差一二皇親重臣,出城詳議;議定之後,對天盟誓,并請皇上頒降明诏,宣谕四海,天下共聞。

    李賊本來定于今日申時攻城,後來為等候奴婢回話,決定暫緩攻城。

    李賊還說,隻要皇上封他為王,世守秦晉,他不但不下令攻城,還可以退兵二十裡,以待盟誓。

    ” 崇祯問:“他要申時攻城?” “是的,皇爺。

    此刻已是未時。

    倘若奴婢在申時前不出城回話,李賊就下令攻城了。

    ” 崇祯皇帝本來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又有十七年豐富的政治經驗,像杜勳的話前後矛盾,漏洞百出,如何能欺騙了他?但是一則他此時心慌意亂,失去常态;二則此時隻要有萬分之一的救命和保國的機會,他也不肯放過。

    李自成兵圍京師,脅迫他封王裂土,這是他絕對不能允許的。

    此刻作為緩兵之計,他以為隻好同意,求得北京城能夠有二三日内不被攻破,等候吳三桂救兵來到。

    他望着杜勳思忖片刻,說道: “你趕快出城去吧。

    必須使逆賊李自成上體朕心,不要攻城,能退兵二十裡外更好。

    朕明日一早即欽差皇親重臣攜帶手诏,出城去面議封王裂土及讨伐東虜之事。

    你速速出城!” 杜勳叩頭說:“皇上聖明,京師臣民之福,國家之福。

    萬歲,萬萬歲!” 崇祯立刻起身,回到乾清宮東暖閣中。

    此時過了午膳時候已經很久了。

    尚膳監一個太監來到他的面前跪下,恭問是否即用午膳。

    崇祯無意用膳,揮手使尚膳監的太監退出。

    他的心中充滿了狐疑、憤懑和屈辱,眼淚滾落頰上。

    他很快清醒起來,明白杜勳對他說的那些話,隻有李自成逼他禅讓是真,其餘的話全是信口胡說,決非李賊原意。

    他将吳祥叫到面前,恨恨地吩咐: “你火速親自帶人到城上将杜勳抓回,在午門外亂棍打死!” 卻說杜勳離開乾清門以後,同王德化趕快走出紫禁城,到長安右門外上馬,揚鞭疾馳,到阜成門下馬,登上城頭。

    曹化淳早在城樓等候,并且命人備好酒肴。

    杜勳已經很餓,坐下去飲了一杯長春露酒,正要吃菜,王德化提醒說: “子猷,皇上秉性多疑善變,你趕快缒城走吧!” 杜勳一聽,投箸而起,連聲說:“是,是。

    宗主爺想得周到!”随即他們屏退從入,交頭接耳地商量一陣。

    在城樓外伺候的内臣聽不清他們所商何事,隻看見王德化和曹化淳輕輕點頭,最後王德化叮咛說: “子猷,你向李王獻出了宣府重鎮,又勸說居庸關的監軍内臣和鎮将迎降,為李王立了大功。

    李王坐了天下,你必是司禮監掌印太監。

    我同曹東主都已年近半百,早有退隐之心。

    今後要仰仗你多賜關照,方好安度餘年。

    ” 杜勳說:“李王十分仁義,請兩位前輩完全放心。

    ” 城頭上的長繩于和竹筐子已經準備好了。

    杜勳要缒下城時,被一群熟識的太監圍住,問長問短。

    杜勳對他們說: “你們都不要害怕。

    李王進城,坐了江山,我們的富貴仍然照舊。

    ” 有個别太監還拉住他問别的話。

    杜勳又說:“你們不必多問,有我杜勳在,你們就不會吃虧。

    ”說了以後,同大家拱手告别,坐在竹筐中缒下城去。

     杜勳出城後不到一個時辰,申時未過,守彰義門的太監和百姓将城門打開了,西便門也跟着打開了。

    幾千大順軍整隊進入外城,占領了各處十字路口和重要街道,其他外城諸門也都随着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