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意謂終日兢兢業業,不敢懈怠。
②召對--明代政治術語,指皇上在宮中召見臣工,有時是出于臣工的請求。
在這樣國家将亡時候,即令奉先殿沒有異常情況,他也要到奉先殿痛哭一場,何況一連數夜,侍候在奉先殿的太監們都聽見正殿中在半夜三更時候,常有歎氣聲,頓腳聲;還有一位老年太監看見燭光下有高大的人影走動,使老太監猛一驚駭,大叫一聲,跌坐在殿外地上。
崇祯認為祖宗傳下來的江山要亡在他的手中,他死後無面目拜見祖宗,這種多日來壓在心頭的自愧心倩,今日特别強烈,使他坐立不安。
他忽然在暖閣中狂亂走動,連連發出恨聲,并且喃喃地自言自語: “朕無面目見祖宗!無面目見祖宗!……” 這時,太監和宮女們都已經匆匆用畢晚膳。
因為他們都知道局勢十分緊急,皇上心情很壞,所以大家都是面帶愁容,心中恐慌。
幾個常在皇帝身邊服侍的太監和宮女都來到乾清宮正殿外邊,屏息等候,不敢走進暖閣。
崇祯頹然坐進龍椅,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溫茶,打算使自己的心思冷靜一下,但忽然想到了無用的大小朝臣,不禁滿腔憤恨。
在往日,大小臣工,每日除在上朝時面陳各種國事之外,還要請求召對②,還要上疏言事。
今日京師被圍,國家亡在旦夕,滿朝文武為何沒有一個人要求召對,獻上一策? 他忽然又想到吳三桂來京勤王的事,更覺惱恨。
當朝廷得知李自成破了太原的時候,就有人建議下诏吳三桂進關,回救北京。
薊遼總督王永吉也從永平府來了密奏,力主調吳三桂回救京師,以固國家根本。
他當時已經同意,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指望吳三桂平定西來之賊。
可是朝臣中有不少人激烈阻撓,說祖宗疆土一寸也不能丢掉,責備放棄關外土地為非計。
朝中為應否調吳三桂勤王的事争論不休,白白地耽擱了時間。
後來因局勢日見緊迫,朝臣們才同意召吳三桂勤王,但又說遼東百姓均皇上子民,必須将甯遠這一帶百姓全部帶進關内,這樣就必然誤了“戎機”。
他痛恨朝廷上都是庸庸碌碌之臣,竟沒有一個有識有膽、肯為國家擔當是非的人!……想到這裡,他怒不可遏,将端在手中的一隻茶杯用力往地上摔得粉碎,罵了一句: “諸臣誤國誤朕,個個該死!” 乾清宮掌事太監吳祥正在殿前,聞聲大驚,趕快進來,跪到地上,不敢詢問,隻是等候吩咐。
恰在此時,魏清慧也跟着進來,跪到地上。
崇祯望望他們,小聲說:“傳旨,馬上往奉先殿去!” 掌事太監問:“要備辇麼?” “不用備辇,步行前去!” 掌事太監趕快出了乾清宮正殿,安排一部分太監随駕去奉先殿,一部分留在宮内,另外差一名小答應速去通知奉先殿掌事太監,恭候接駕。
魏清慧也離開皇帝,趕快去将宮女們召集在一起,吩咐一部分宮女留下,一部分趕快準備随駕侍候。
當太監和宮女們正在準備時候,崇祯默默垂淚,在心中對自己說道:“城破就在旦夕,這分明是最後一次去奉先殿了!”他一想到亡國慘禍,不由得想到了皇後和袁妃,還有幾個未成年的子女,心中一陣凄楚,鼻子一酸,熱淚奔湧而出。
周皇後十六歲被選為信王妃。
那時主持為信王選妃這件大事的是大啟皇後張氏,即現在的懿安皇後。
在許多備選的良家姑娘①中,信王同張皇後都看中了姓周的姑娘,真是玉貌花容,光彩照人,而且儀态端莊,溫柔大方。
張皇後小聲問他: ①良家姑娘--明代為防止外戚于政,不許從貴戚和官宦之家選妃,隻選身家清白的平民百姓姑娘。
“信王,你看這位姓周的姑娘如何?” 信王不好意思地小聲回答:“請皇嫂決定。
她容貌很美,隻是瘦了一點。
” 張皇後微微一笑,說道:“她才十六歲,還沒有長成大人,再過兩三年就不會嫌瘦了。
”為信王選妃的大事就這樣定了。
又過了半年,天啟皇帝病故,得力于張皇後的主張,當夜将信王迎進宮中繼承皇位。
那時客魏①擅權,朝政紊亂。
為防備信工進宮去會被客魏奸黨暗害,由信王妃親自同宮女烙了一張餅子,給信王帶進宮中。
信王在庭院中上轎時候,周妃走到轎邊,用顫栗的小聲囑咐: ①客魏--天啟皇帝的乳母客氏和魏忠賢。
“王爺,你今夜若是餓了……請你牢牢記住,隻吃從家中帶去的餅子,切莫吃宮中的東西。
等到明日清早,你在皇極殿即了皇位,受了文武百官的朝賀,才算是萬事大吉。
”看見信王點頭,她又噙着熱淚囑咐:“王爺去吧,請今夜不要睡覺,随身帶去的寶劍就放在面前桌上。
妾已經吩咐随王爺進宮的四個太監,今夜就在王爺身邊服侍,……王爺進宮以後,妾整夜在神前祈禱,求上天保佑王爺平安登極!” 這幾句顫聲叮咛的話,還有他當時望見周妃明亮鳳眼中閃着的淚光,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心靈,經過十七年記憶猶新,如今又在他的心上出現。
崇祯登極以後,信王妃周氏就被迎進宮中,尊為皇後,住在坤甯宮。
接着,按照皇家禮制,由皇後主持,陸續選了一些貌美端莊的良家姑娘充實六宮,總稱為妃嫔,實際上名稱和等級很多。
崇祯登極後最重要和最早的一次選妃是選了田妃和袁妃。
由禮部拟定晉封儀注,皇帝頒賜冊文,昭告天下。
田妃住在承乾宮,稱為東宮娘娘;袁妃住在翊坤宮,稱為西宮娘娘。
後來田妃逐步晉封為貴妃,皇貴妃,于崇祯十五年七月病故。
田妃死後,袁妃晉封為皇貴妃。
袁氏本應該移到承乾宮住,但她不願皇帝為田妃傷心,堅決留在翊坤宮。
崇祯本來就愛她容貌很美,颀長身材,肥瘦适中,面如皎月,唇紅齒白,不恃脂粉而自有美色,加上她的秉性溫柔賢慧,遇事謙遜退讓,在宮眷中從不争風吃醋,受到所有妃嫔的稱贊,也受到她身邊的宮女愛戴。
去年她晉封皇貴妃後,不肯移居承乾宮,使崇祯深受感動,更加愛她。
近來他為局勢日非,很少到坤甯宮去,同翊坤宮的皇貴妃更少見面。
此刻他準備往奉先殿時,想着由于不能保住江山,皇後和袁妃将慘死于“逆賊”之手,忍不住暗暗流淚。
這時乾清宮掌事太監吳祥進來,到他的面前躬身問道: “皇爺何時啟駕?” 崇祯害怕嗚咽出聲,沒有回答,立即從龍椅上站起身來。
吳祥趕快退出,在乾清宮丹墀上剛傳呼太監們“侍候啟駕”,崇祯已從殿内走出來了。
他在一群太監和宮女打着十幾盞燈籠的前後簇擁中走下丹陛,到了乾清宮院中,恰好王承恩進來了。
崇祯一見王承恩,便立刻止步,急忙問道: “王承恩,朕的手诏送出城了麼?” 王承恩躬身回答:“回皇爺,奴婢找到廠臣曹化淳,商量一下,又找錦衣衛使吳孟明密商。
錦衣衛的打事件番子中,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都有,就由他們中挑選了兩個特别精明強健的冀東人,道路最熟,要他們将皇上手诏送到吳三桂軍中。
每人給他們五十兩紋銀,作為安家費,對他們講說明白:隻要他們将皇上的手诏送到吳三桂手中,他們就是為朝廷立了大功,國家要破格重賞,使他們世世富貴。
” 崇祯對王承恩在眼下困難時刻能夠如此忠心辦事,頗為感動,但是他沒有說别的話,隻是吩咐王承恩速去城上,督促太監和軍民認真守城。
他在心中歎息說: “縱然手诏能夠送到吳三桂軍中,也來不及了!” 從乾清宮去奉先殿是從日精門出去,順着東一長街(宮中永巷之一)往南走,再從内東裕庫的前邊往東,便到奉先殿院落的正門。
但是出了日精門順永巷正向南走,崇祯忽然轉念,吩咐往坤甯宮去,并吩咐魏清慧往翊坤宮向皇貴妃傳旨:速到坤甯宮來。
魏清慧回答說: “剛才吳婉容奉皇後懿旨來問皇爺晚膳情形,聽她說,皇貴妃娘娘下午陪皇後相對流淚,然後一起去英華殿①祈禱,又回到坤甯宮用晚膳,此刻尚未回翊坤宮。
” ①英華殿--在紫禁城内最西北角的一座宮院,神宗的母親孝定太後晚年居住、禮佛、靜修的地方。
宮中傳說孝定太後成了九蓮菩薩。
宮女和太監們聽見皇帝邊走邊自言自語地說:“好,好。
”但是崇祯還有一句要緊的話沒有說出,所以連魏清慧也一時不明白皇上說的這“好,好”二字是什麼意思。
愁眉不展的周後,正在坤甯宮中與袁妃相對而坐,聽到太監禀報說聖駕馬上就到,吃了一驚,不禁心中狂跳,想道:“我的天,一定是大事不好!”她趕快率領袁妃、宮女和太監到院中接駕,一切都按照皇後宮中的素日禮節,隻是不免顯得草率罷了。
崇祯被迎進坤甯宮正殿,坐下以後,半天沒有說話。
他幾天來寝不安枕,食不下咽,已經顯得面色灰暗,眼窩深陷,剛剛三十四歲的年輕天子卻兩鬓上新添了幾根白發,和他的年紀很不相稱;尤其是皇後和皇貴妃最熟悉的一雙眼睛,本來是炯炯有神,充滿着剛毅之氣。
如今那逼人的光芒沒有了,不但神采暗淡,白眼球上網着血絲,而且顯得目光遲鈍和絕望。
皇後看見了皇上這種異乎尋常的神情,心中酸楚,不敢細看,回頭向皇貴妃瞟了一眼。
袁妃眼中含淚,低下頭去。
皇後在心中問道:“難道國家真要亡麼?”她想放聲大哭,但竭力忍耐住了。
崇祯覺得對皇後和皇貴妃有很多話要說,但是又覺得無話可說。
皇後今年才三十三歲,袁妃三十二歲,原來都是花容玉貌,不施脂粉而面如桃花。
今晚,崇祯看見她們都變得十分憔悴,好像在幾天之内就老了十年。
他不敢多看皇後,皇後的憂戚神情使他十分心痛,甚至深恨自己對不起皇後,使皇後有今日下場。
十七年來,他同皇後之間有許多恩愛往事使他永難忘懷,特别是二十天前的一件事,使他現在痛悔莫及,不敢再看皇後,低下頭深深地歎息一聲,并且在地上跺了一腳,在心中說道: “唉!那時聽皇後一句話,何至今日!……” 周後聽皇上頓腳,吃了一驚,擡頭望望皇上,但不見皇上說話。
十七年來,她很少看見皇上像這樣失去常态。
自從
②召對--明代政治術語,指皇上在宮中召見臣工,有時是出于臣工的請求。
在這樣國家将亡時候,即令奉先殿沒有異常情況,他也要到奉先殿痛哭一場,何況一連數夜,侍候在奉先殿的太監們都聽見正殿中在半夜三更時候,常有歎氣聲,頓腳聲;還有一位老年太監看見燭光下有高大的人影走動,使老太監猛一驚駭,大叫一聲,跌坐在殿外地上。
崇祯認為祖宗傳下來的江山要亡在他的手中,他死後無面目拜見祖宗,這種多日來壓在心頭的自愧心倩,今日特别強烈,使他坐立不安。
他忽然在暖閣中狂亂走動,連連發出恨聲,并且喃喃地自言自語: “朕無面目見祖宗!無面目見祖宗!……” 這時,太監和宮女們都已經匆匆用畢晚膳。
因為他們都知道局勢十分緊急,皇上心情很壞,所以大家都是面帶愁容,心中恐慌。
幾個常在皇帝身邊服侍的太監和宮女都來到乾清宮正殿外邊,屏息等候,不敢走進暖閣。
崇祯頹然坐進龍椅,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溫茶,打算使自己的心思冷靜一下,但忽然想到了無用的大小朝臣,不禁滿腔憤恨。
在往日,大小臣工,每日除在上朝時面陳各種國事之外,還要請求召對②,還要上疏言事。
今日京師被圍,國家亡在旦夕,滿朝文武為何沒有一個人要求召對,獻上一策? 他忽然又想到吳三桂來京勤王的事,更覺惱恨。
當朝廷得知李自成破了太原的時候,就有人建議下诏吳三桂進關,回救北京。
薊遼總督王永吉也從永平府來了密奏,力主調吳三桂回救京師,以固國家根本。
他當時已經同意,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指望吳三桂平定西來之賊。
可是朝臣中有不少人激烈阻撓,說祖宗疆土一寸也不能丢掉,責備放棄關外土地為非計。
朝中為應否調吳三桂勤王的事争論不休,白白地耽擱了時間。
後來因局勢日見緊迫,朝臣們才同意召吳三桂勤王,但又說遼東百姓均皇上子民,必須将甯遠這一帶百姓全部帶進關内,這樣就必然誤了“戎機”。
他痛恨朝廷上都是庸庸碌碌之臣,竟沒有一個有識有膽、肯為國家擔當是非的人!……想到這裡,他怒不可遏,将端在手中的一隻茶杯用力往地上摔得粉碎,罵了一句: “諸臣誤國誤朕,個個該死!” 乾清宮掌事太監吳祥正在殿前,聞聲大驚,趕快進來,跪到地上,不敢詢問,隻是等候吩咐。
恰在此時,魏清慧也跟着進來,跪到地上。
崇祯望望他們,小聲說:“傳旨,馬上往奉先殿去!” 掌事太監問:“要備辇麼?” “不用備辇,步行前去!” 掌事太監趕快出了乾清宮正殿,安排一部分太監随駕去奉先殿,一部分留在宮内,另外差一名小答應速去通知奉先殿掌事太監,恭候接駕。
魏清慧也離開皇帝,趕快去将宮女們召集在一起,吩咐一部分宮女留下,一部分趕快準備随駕侍候。
當太監和宮女們正在準備時候,崇祯默默垂淚,在心中對自己說道:“城破就在旦夕,這分明是最後一次去奉先殿了!”他一想到亡國慘禍,不由得想到了皇後和袁妃,還有幾個未成年的子女,心中一陣凄楚,鼻子一酸,熱淚奔湧而出。
周皇後十六歲被選為信王妃。
那時主持為信王選妃這件大事的是大啟皇後張氏,即現在的懿安皇後。
在許多備選的良家姑娘①中,信王同張皇後都看中了姓周的姑娘,真是玉貌花容,光彩照人,而且儀态端莊,溫柔大方。
張皇後小聲問他: ①良家姑娘--明代為防止外戚于政,不許從貴戚和官宦之家選妃,隻選身家清白的平民百姓姑娘。
“信王,你看這位姓周的姑娘如何?” 信王不好意思地小聲回答:“請皇嫂決定。
她容貌很美,隻是瘦了一點。
” 張皇後微微一笑,說道:“她才十六歲,還沒有長成大人,再過兩三年就不會嫌瘦了。
”為信王選妃的大事就這樣定了。
又過了半年,天啟皇帝病故,得力于張皇後的主張,當夜将信王迎進宮中繼承皇位。
那時客魏①擅權,朝政紊亂。
為防備信工進宮去會被客魏奸黨暗害,由信王妃親自同宮女烙了一張餅子,給信王帶進宮中。
信王在庭院中上轎時候,周妃走到轎邊,用顫栗的小聲囑咐: ①客魏--天啟皇帝的乳母客氏和魏忠賢。
“王爺,你今夜若是餓了……請你牢牢記住,隻吃從家中帶去的餅子,切莫吃宮中的東西。
等到明日清早,你在皇極殿即了皇位,受了文武百官的朝賀,才算是萬事大吉。
”看見信王點頭,她又噙着熱淚囑咐:“王爺去吧,請今夜不要睡覺,随身帶去的寶劍就放在面前桌上。
妾已經吩咐随王爺進宮的四個太監,今夜就在王爺身邊服侍,……王爺進宮以後,妾整夜在神前祈禱,求上天保佑王爺平安登極!” 這幾句顫聲叮咛的話,還有他當時望見周妃明亮鳳眼中閃着的淚光,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心靈,經過十七年記憶猶新,如今又在他的心上出現。
崇祯登極以後,信王妃周氏就被迎進宮中,尊為皇後,住在坤甯宮。
接着,按照皇家禮制,由皇後主持,陸續選了一些貌美端莊的良家姑娘充實六宮,總稱為妃嫔,實際上名稱和等級很多。
崇祯登極後最重要和最早的一次選妃是選了田妃和袁妃。
由禮部拟定晉封儀注,皇帝頒賜冊文,昭告天下。
田妃住在承乾宮,稱為東宮娘娘;袁妃住在翊坤宮,稱為西宮娘娘。
後來田妃逐步晉封為貴妃,皇貴妃,于崇祯十五年七月病故。
田妃死後,袁妃晉封為皇貴妃。
袁氏本應該移到承乾宮住,但她不願皇帝為田妃傷心,堅決留在翊坤宮。
崇祯本來就愛她容貌很美,颀長身材,肥瘦适中,面如皎月,唇紅齒白,不恃脂粉而自有美色,加上她的秉性溫柔賢慧,遇事謙遜退讓,在宮眷中從不争風吃醋,受到所有妃嫔的稱贊,也受到她身邊的宮女愛戴。
去年她晉封皇貴妃後,不肯移居承乾宮,使崇祯深受感動,更加愛她。
近來他為局勢日非,很少到坤甯宮去,同翊坤宮的皇貴妃更少見面。
此刻他準備往奉先殿時,想着由于不能保住江山,皇後和袁妃将慘死于“逆賊”之手,忍不住暗暗流淚。
這時乾清宮掌事太監吳祥進來,到他的面前躬身問道: “皇爺何時啟駕?” 崇祯害怕嗚咽出聲,沒有回答,立即從龍椅上站起身來。
吳祥趕快退出,在乾清宮丹墀上剛傳呼太監們“侍候啟駕”,崇祯已從殿内走出來了。
他在一群太監和宮女打着十幾盞燈籠的前後簇擁中走下丹陛,到了乾清宮院中,恰好王承恩進來了。
崇祯一見王承恩,便立刻止步,急忙問道: “王承恩,朕的手诏送出城了麼?” 王承恩躬身回答:“回皇爺,奴婢找到廠臣曹化淳,商量一下,又找錦衣衛使吳孟明密商。
錦衣衛的打事件番子中,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都有,就由他們中挑選了兩個特别精明強健的冀東人,道路最熟,要他們将皇上手诏送到吳三桂軍中。
每人給他們五十兩紋銀,作為安家費,對他們講說明白:隻要他們将皇上的手诏送到吳三桂手中,他們就是為朝廷立了大功,國家要破格重賞,使他們世世富貴。
” 崇祯對王承恩在眼下困難時刻能夠如此忠心辦事,頗為感動,但是他沒有說别的話,隻是吩咐王承恩速去城上,督促太監和軍民認真守城。
他在心中歎息說: “縱然手诏能夠送到吳三桂軍中,也來不及了!” 從乾清宮去奉先殿是從日精門出去,順着東一長街(宮中永巷之一)往南走,再從内東裕庫的前邊往東,便到奉先殿院落的正門。
但是出了日精門順永巷正向南走,崇祯忽然轉念,吩咐往坤甯宮去,并吩咐魏清慧往翊坤宮向皇貴妃傳旨:速到坤甯宮來。
魏清慧回答說: “剛才吳婉容奉皇後懿旨來問皇爺晚膳情形,聽她說,皇貴妃娘娘下午陪皇後相對流淚,然後一起去英華殿①祈禱,又回到坤甯宮用晚膳,此刻尚未回翊坤宮。
” ①英華殿--在紫禁城内最西北角的一座宮院,神宗的母親孝定太後晚年居住、禮佛、靜修的地方。
宮中傳說孝定太後成了九蓮菩薩。
宮女和太監們聽見皇帝邊走邊自言自語地說:“好,好。
”但是崇祯還有一句要緊的話沒有說出,所以連魏清慧也一時不明白皇上說的這“好,好”二字是什麼意思。
愁眉不展的周後,正在坤甯宮中與袁妃相對而坐,聽到太監禀報說聖駕馬上就到,吃了一驚,不禁心中狂跳,想道:“我的天,一定是大事不好!”她趕快率領袁妃、宮女和太監到院中接駕,一切都按照皇後宮中的素日禮節,隻是不免顯得草率罷了。
崇祯被迎進坤甯宮正殿,坐下以後,半天沒有說話。
他幾天來寝不安枕,食不下咽,已經顯得面色灰暗,眼窩深陷,剛剛三十四歲的年輕天子卻兩鬓上新添了幾根白發,和他的年紀很不相稱;尤其是皇後和皇貴妃最熟悉的一雙眼睛,本來是炯炯有神,充滿着剛毅之氣。
如今那逼人的光芒沒有了,不但神采暗淡,白眼球上網着血絲,而且顯得目光遲鈍和絕望。
皇後看見了皇上這種異乎尋常的神情,心中酸楚,不敢細看,回頭向皇貴妃瞟了一眼。
袁妃眼中含淚,低下頭去。
皇後在心中問道:“難道國家真要亡麼?”她想放聲大哭,但竭力忍耐住了。
崇祯覺得對皇後和皇貴妃有很多話要說,但是又覺得無話可說。
皇後今年才三十三歲,袁妃三十二歲,原來都是花容玉貌,不施脂粉而面如桃花。
今晚,崇祯看見她們都變得十分憔悴,好像在幾天之内就老了十年。
他不敢多看皇後,皇後的憂戚神情使他十分心痛,甚至深恨自己對不起皇後,使皇後有今日下場。
十七年來,他同皇後之間有許多恩愛往事使他永難忘懷,特别是二十天前的一件事,使他現在痛悔莫及,不敢再看皇後,低下頭深深地歎息一聲,并且在地上跺了一腳,在心中說道: “唉!那時聽皇後一句話,何至今日!……” 周後聽皇上頓腳,吃了一驚,擡頭望望皇上,但不見皇上說話。
十七年來,她很少看見皇上像這樣失去常态。
自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