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向城頭觀看。
秦、晉二王在禦座左右稍前的矮凳上坐下。
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李岩、六政府尚書和左右侍郎、文谕院學士等一批新朝重臣,分立禦座左右。
侍郎以下官員也立在左右的後排。
杜勳也站在後排。
吳汝義和李雙喜因為要随時聽皇上呼喚,站在禦座背後。
李強率領五百神箭手,站在城濠外邊,對城頭控弦引矢。
倘若城頭上有打算向禦帳放炮的可疑動作或發出叫罵惡言,隻要李強一聲令下,這五百神箭手在瞬息之間,将連續向城上射出利箭,使守城的人們沒法擡頭,而站在一處土丘上的張鼐手中的紅旗一揮,所有的北從西便門南到天甯寺的、對準城頭的各種大炮将都跟着一齊點燃藥線,頃刻之間将使城樓和雉堞多處崩塌。
當時各種大炮尤其是紅衣大炮的威力,北京人是知道的。
所以不惟李自成的出現在彰義門外,秦、晉二王坐于李自成腳下這件事使守城軍民十分驚駭,而且大順軍在夜間突然用沙包堆成了許多炮台,架好了攻城大炮,更使守城的太監和軍民望之心跳腿軟,面如土色。
此時,城上太監中已經有人認出來杜勳站立在李自成右邊第二排,但不敢用手指點,隻敢悄悄地互相告訴。
杜勳的出現,使守城太監們的精神更加瓦解。
①缥衣--缥(iǎo)是淡青色,即藍色。
按照五行思想,大順是水德王,服色尚藍,所以李自成稱帝後,不穿黃袍,但用黃個表示他的皇位。
宋獻策按照昨夜與劉宗敏等商定的計劃,擡頭向東南望一望藏在微雲中的太陽,躬身向李自成道:”陛下,此時大概有已時二刻,可以向城上宣布汝侯劉爺的奉旨曉谕了。
“ 李自成點點頭。
一切都準備得十分周密。
随即那位騎自馬的将領又來到城濠邊上,先向城頭上空放一響箭,然後收弓在臂,雙手捧着劉宗敏的一張文告,用濃重的關中口音,一字一字地高聲念道: 大順倡義提營首總将軍汝侯劉谕: 謹奉永昌皇帝聖旨,曉谕城上軍民與内臣。
明朝氣數已盡,爾等均我臣民。
義師進入北京,定在今日黃昏。
隻聽炮聲一響,爾等速開城門。
大軍吊民代罪,紀律一向嚴明。
入城之後,百業照舊,市井無驚;布新除舊,共享太平。
倘敢閉門抗拒,不肯立即獻城,定遭屠戮,以示嚴懲。
切切此谕,務須凜遵! 劉宗敏的這一通文告,由聲音洪亮的将領重複宣讀三遍,城頭上鴉雀無聲。
李自成起身,在群臣的扈從下離開禦帳,仍從白雲觀山門前返回行宮。
到白雲觀山門外時,李自成下旨劉宗敏同文武官員們都回駐地休息,他一時高興,留下牛金星、宋獻策和李岩同他進白雲觀中看看。
下馬以後,李自成環顧不見了杜勳,想起了杜勳要進宮去勸崇祯讓位的事,向宋獻策問道:”杜勳哪兒去了?“ 宋獻策躬身回答:”剛才杜勳請微臣轉奏陛下,他已經往平則門①去,想從平則門缒上城,進宮去勸說崇祯。
“ ①平則門--阜成門在元朝叫平則門,明朝人習稱它的舊名。
”為什麼他不叫守彰義門的太監缒他上城?“”他怕宣武和正陽門都已關閉,内外城已經不通,所以決定從平則門缒上城去。
“”崇祯不是一般亡國之君,秉性剛烈,動辄誅戮大臣,何況太監是他的家奴!你說,杜勳能夠活着回來麼?“”臣不敢逆料,等下午看吧。
“ 白雲觀是全國聞名的道觀,所以李自成回頭經過白雲觀時,叫禦林親軍停留在山門以外,隻讓丞相、軍師、李岩三位大臣跟随,由方文引路,進到觀内,各處看看。
本來吳汝義和李雙喜按照定制,請他暫緩入内,要率領二百禦營親軍先進入觀中警跸,但被李自成阻止,對他們笑着說:”不用那樣。
吳汝義你留在山門外等候,雙喜帶幾名親兵跟着侍候就行啦。
“ 這座道觀,創建于金朝,元朝改稱太極宮,後來改名長春宮,經過重建,又改名白雲觀。
雖然經過兩次較大火災,兩次重建殿宇,但有些古樹都是金元舊物,所以進入院内,但見許多蒼松翠柏,虬枝相接,綠蔭森森。
大順君臣剛走到”玉曆長春“殿前,忽然落了零星微雨。
李自成擡頭一望,烏雲不重,雨點落在臉上,頗覺清涼。
他高興地望一望牛、宋等人說:”好,好,果然下了小雨!“ 牛金星笑着說:”已應吉兆,可喜可賀!“ 李岩接着說:”果然可賀,軍師蔔卦如神!“ 老方文看見李自成君臣為大降微雨竟然如此高興,趕快躬身說道;”皇上見幾點微雨即喜形于色,君臣盛稱可賀,足見陛下關心民瘼,真乃少有的堯舜之君。
“ 李自成正在想如何破城的事,随便問道:”北京一帶旱情如何?“ 方丈說道:”回奏萬歲,一冬少雪,今春又是久旱,此時正是麥苗要雨時候,如無甘霖普降,必将夏糧無望,餓殍載道。
“ 李自成繼續想着杜勳入宮的結果和即将破城之事,心不在焉地向方丈望了一眼,并未做聲。
方丈見李自成面有笑容,趕快跪下,接着說道:”方外臣今日得遇聖主,願冒死為民請命。
懇皇上于底定幽燕之後,早日駕幸白雲觀為萬民祈雨,或于白雲觀敕建普天大醮,必有春雨沛降,利國福民。
“ 牛金星明白皇上急于回行宮商量大事,無心再聽方丈說話,便向宋獻策使個眼色。
宋獻策向李自成躬身說道:”請陛下駕返行宮,與群臣商議入城大事要緊。
“”好,回行宮去!“
秦、晉二王在禦座左右稍前的矮凳上坐下。
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李岩、六政府尚書和左右侍郎、文谕院學士等一批新朝重臣,分立禦座左右。
侍郎以下官員也立在左右的後排。
杜勳也站在後排。
吳汝義和李雙喜因為要随時聽皇上呼喚,站在禦座背後。
李強率領五百神箭手,站在城濠外邊,對城頭控弦引矢。
倘若城頭上有打算向禦帳放炮的可疑動作或發出叫罵惡言,隻要李強一聲令下,這五百神箭手在瞬息之間,将連續向城上射出利箭,使守城的人們沒法擡頭,而站在一處土丘上的張鼐手中的紅旗一揮,所有的北從西便門南到天甯寺的、對準城頭的各種大炮将都跟着一齊點燃藥線,頃刻之間将使城樓和雉堞多處崩塌。
當時各種大炮尤其是紅衣大炮的威力,北京人是知道的。
所以不惟李自成的出現在彰義門外,秦、晉二王坐于李自成腳下這件事使守城軍民十分驚駭,而且大順軍在夜間突然用沙包堆成了許多炮台,架好了攻城大炮,更使守城的太監和軍民望之心跳腿軟,面如土色。
此時,城上太監中已經有人認出來杜勳站立在李自成右邊第二排,但不敢用手指點,隻敢悄悄地互相告訴。
杜勳的出現,使守城太監們的精神更加瓦解。
①缥衣--缥(iǎo)是淡青色,即藍色。
按照五行思想,大順是水德王,服色尚藍,所以李自成稱帝後,不穿黃袍,但用黃個表示他的皇位。
宋獻策按照昨夜與劉宗敏等商定的計劃,擡頭向東南望一望藏在微雲中的太陽,躬身向李自成道:”陛下,此時大概有已時二刻,可以向城上宣布汝侯劉爺的奉旨曉谕了。
“ 李自成點點頭。
一切都準備得十分周密。
随即那位騎自馬的将領又來到城濠邊上,先向城頭上空放一響箭,然後收弓在臂,雙手捧着劉宗敏的一張文告,用濃重的關中口音,一字一字地高聲念道: 大順倡義提營首總将軍汝侯劉谕: 謹奉永昌皇帝聖旨,曉谕城上軍民與内臣。
明朝氣數已盡,爾等均我臣民。
義師進入北京,定在今日黃昏。
隻聽炮聲一響,爾等速開城門。
大軍吊民代罪,紀律一向嚴明。
入城之後,百業照舊,市井無驚;布新除舊,共享太平。
倘敢閉門抗拒,不肯立即獻城,定遭屠戮,以示嚴懲。
切切此谕,務須凜遵! 劉宗敏的這一通文告,由聲音洪亮的将領重複宣讀三遍,城頭上鴉雀無聲。
李自成起身,在群臣的扈從下離開禦帳,仍從白雲觀山門前返回行宮。
到白雲觀山門外時,李自成下旨劉宗敏同文武官員們都回駐地休息,他一時高興,留下牛金星、宋獻策和李岩同他進白雲觀中看看。
下馬以後,李自成環顧不見了杜勳,想起了杜勳要進宮去勸崇祯讓位的事,向宋獻策問道:”杜勳哪兒去了?“ 宋獻策躬身回答:”剛才杜勳請微臣轉奏陛下,他已經往平則門①去,想從平則門缒上城,進宮去勸說崇祯。
“ ①平則門--阜成門在元朝叫平則門,明朝人習稱它的舊名。
”為什麼他不叫守彰義門的太監缒他上城?“”他怕宣武和正陽門都已關閉,内外城已經不通,所以決定從平則門缒上城去。
“”崇祯不是一般亡國之君,秉性剛烈,動辄誅戮大臣,何況太監是他的家奴!你說,杜勳能夠活着回來麼?“”臣不敢逆料,等下午看吧。
“ 白雲觀是全國聞名的道觀,所以李自成回頭經過白雲觀時,叫禦林親軍停留在山門以外,隻讓丞相、軍師、李岩三位大臣跟随,由方文引路,進到觀内,各處看看。
本來吳汝義和李雙喜按照定制,請他暫緩入内,要率領二百禦營親軍先進入觀中警跸,但被李自成阻止,對他們笑着說:”不用那樣。
吳汝義你留在山門外等候,雙喜帶幾名親兵跟着侍候就行啦。
“ 這座道觀,創建于金朝,元朝改稱太極宮,後來改名長春宮,經過重建,又改名白雲觀。
雖然經過兩次較大火災,兩次重建殿宇,但有些古樹都是金元舊物,所以進入院内,但見許多蒼松翠柏,虬枝相接,綠蔭森森。
大順君臣剛走到”玉曆長春“殿前,忽然落了零星微雨。
李自成擡頭一望,烏雲不重,雨點落在臉上,頗覺清涼。
他高興地望一望牛、宋等人說:”好,好,果然下了小雨!“ 牛金星笑着說:”已應吉兆,可喜可賀!“ 李岩接着說:”果然可賀,軍師蔔卦如神!“ 老方文看見李自成君臣為大降微雨竟然如此高興,趕快躬身說道;”皇上見幾點微雨即喜形于色,君臣盛稱可賀,足見陛下關心民瘼,真乃少有的堯舜之君。
“ 李自成正在想如何破城的事,随便問道:”北京一帶旱情如何?“ 方丈說道:”回奏萬歲,一冬少雪,今春又是久旱,此時正是麥苗要雨時候,如無甘霖普降,必将夏糧無望,餓殍載道。
“ 李自成繼續想着杜勳入宮的結果和即将破城之事,心不在焉地向方丈望了一眼,并未做聲。
方丈見李自成面有笑容,趕快跪下,接着說道:”方外臣今日得遇聖主,願冒死為民請命。
懇皇上于底定幽燕之後,早日駕幸白雲觀為萬民祈雨,或于白雲觀敕建普天大醮,必有春雨沛降,利國福民。
“ 牛金星明白皇上急于回行宮商量大事,無心再聽方丈說話,便向宋獻策使個眼色。
宋獻策向李自成躬身說道:”請陛下駕返行宮,與群臣商議入城大事要緊。
“”好,回行宮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