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駕由何處進城,何時啟駕進城;進入紫禁城後,居住何宮……凡此請項大事,皆關國運。

    小民搬家、動土、上梁,樣樣事都不能馬虎從事,何況聖駕初到北京,一切行止,豈wWw.tianyashuku.com能悖于五行望氣之理。

    微臣雖有管見,但仍須諸臣讨論,斷自聖衷。

    且眼下急待決定的是城外駐跸何處為宜,深望大家詳議。

    ” 李自成含笑說:“你是正軍師,在這些事情上你多拿出自己的主張也是應該的。

    ” 宋獻策接着說:“當大軍距居庸關尚有一日路程,得到居庸關守将唐通與監軍内臣杜勳二人降表,我軍将不戰而至北京城下之勢已定。

    當日陛下在馬上向臣垂詢:‘到達北京城下之日,應以駐跸何處為宜?’臣在心中默思片刻,向陛下回奏:‘請陛下稍候。

    唐通偕杜勳出居庸關三十裡來迎聖駕,已經望見旌旗,等唐通等來到,臣方可向陛下奏明愚見,供陛下聖衷裁奪。

    ’可見,臣幸蒙知遇,寄以腹心之任,惟恐思慮不周,貿然建言,贻誤戎機。

    其實,關于陛下到北京城外應駐跸何處,早在兩天前,臣之愚見已與啟東、林泉二位談過,頗得他們同意,隻是在見到唐通之前,臣尚有情況不明,不敢向陛下言之過早耳。

    ” 李自成問:“為何必須見了唐通之後才敢說出你的建議?” 宋獻策說:“過宣府後,即聞吳三桂已奉崇祯密诏,舍甯遠人關勤王,但不知關甯兵已到何處。

    倘我軍到達北京城下之日,吳三桂已過永平西來,行軍甚速,陛下當駐跸東郊,一方面督促義軍攻城,一方面在通州部署兵力,痛擊吳三桂勤王之師,一舉将其消滅,至少将其擊潰,迫其投降。

    迨見到唐通之後,知吳三桂因攜來遼東百姓甚多,不能輕裝勤王,尚在山海關一帶。

    所以當日陛下又一次在馬上向臣垂詢,臣即迅速回答,聖駕以駐跸城西釣魚台與玉淵潭一帶為宜,蓋不必擔心吳三桂來救北京了。

    ” 喻上猷問道:“軍師除洞悉兵法戰陣之外,又深明《易》理,兼谙奇門、遁甲、風角、六壬之術,為上猷深深敬佩。

    但不知為何選擇釣魚台與玉淵潭一帶為皇上在城外駐跸之地,請說明其中奧妙之理,以開茅塞。

    ” 李自成同劉宗敏都知道宋獻策選擇釣魚台的道理,十分同意,并已命令有關将領火速去駐跸地作妥善準備,但是他此時聽了喻上猷的話,向軍師點點頭說: “獻策,你講出這個道理讓大家聽聽。

    ” 宋獻策說:“遵旨!”又轉向衆位部院同僚,接着說道:“往年獻策未遇真主,混迹江湖,賣蔔京師。

    偶于春秋佳日,雲淡風清,偕一書童,策蹇①出遊,或近至釣魚台一帶,遠至玉泉山與西山,如卧佛寺、碧雲寺、香山紅葉,均曾飽覽勝境,與方外之交②品茗閑話。

    以獻策看來,八百裡太行山至北京西山結穴,故西山郁郁蒼蒼,王氣很盛,特明朝國運已盡,不能守此天賜王氣耳。

    我皇上奉天承運,龍興西土,故《谶記》雲:‘十八孩兒兌上坐’。

    如今定鼎長安,不僅是因為陝西乃皇上桑梓之地,山河險固,亦應了‘兌上坐’之谶。

    釣魚台與玉淵潭地理相連,恰在京師的兌方,聖駕駐跸此處,亦是‘兌上坐’之意。

    且西山王氣甚盛,明朝運衰,不能享有,而大順義師自西而來,此郁郁蒼蒼之西山王氣遂歸我大順所有。

    ” ①策蹇--意為騎驢。

    蹇是跛驢,謙詞。

     ②方外之交--意為世外之交,指僧人道士朋友,但此處專指和尚。

     在禦前議事的從龍之臣,一個個在恭敬謹慎中面露微笑,紛紛點頭。

     李自成滿面春風,頻頻點頭,遍顧群臣,共享快樂。

    不料就在他十分高興時刻,無意中看出來,惟有李岩,雖然也面帶微笑,但笑中又帶着勉強,分明是另有心思。

    李自成想起來四個月前,在西安商議向北京進兵的決策時,雖然主張從緩興師北伐,不同意馬上就遠征幽燕的文武大臣并非李岩一人,但是當時李岩的谏阻最為堅決,曾經很使他心中不快,也使他在西安建國時不肯将李岩重用,不任用他為兵政府尚書,隻任命他在新建立的軍師府擔任宋獻策的副職。

    此刻他的腦海中像閃電般地又想起來這件不愉快的往事,在心中說道: “奇怪!我大順軍一路勝利,已經到了北京城外,滿朝文武歡騰,為什麼惟獨你李岩一個人另有心思,不高興我早日登極!” 李自成的性格深沉,絲毫沒有将心中對李岩的不高興流露出來,随即望着軍師說: “獻策,你的好意見還沒有說完哩,再說下去,說下去。

    ” 宋獻策接着說道:“況且,釣魚台和玉淵潭一帶,不僅有泉水從地下湧出,故名玉淵,還有玉泉山和來自别處的水也彙流于此,碧波蕩漾,草木豐茂,為近城處所少有。

    我朝以水德應運①,聖駕駐跸此地,最為合宜。

    ” ①水德應運--戰國末年,适應中國大一統的曆史要求,出現了以驺衍為代表的以五行生克論證朝代興替的道理。

    五德就是五行之德。

    按照這一迷信,李自成是水德,明朝是火德。

     李自成又點點頭,向李岩含笑問道:“林泉,你有何意見?” 李岩雖然像當時講究經世之學的讀書人一樣,也略懂陰陽五行之理,但是他并不深信,也不願談術數①小道,所以他同宋獻策雖是好友,往往在重大問題上見識相同,但所學道路各異,處世态度也不盡同。

    大概由于這種不同,他們同在李自成身邊,宋獻策愈來愈受信任,而他卻不能受同樣信任。

    他正在思考進北京後的幾樁大事,而宋獻策勸他暫且不要向皇上奏明,所以在一片歡快中他獨有不少憂慮。

    聽見皇上詢問,他趕快欠身回答: ①術數--用陰陽與五行生克學說推演吉兇禍福,古人稱為術數,為《易經》之學的一個支流,起于秦漢之際,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盛行不衰。

     “宋軍師方才所言,陛下在北京城外以駐跸釣魚台地方為宜,臣十分贊同。

    獻策說,釣魚台在阜成門外,駐跸釣魚台有三利:一是迎來西山王氣,二是符合‘兌上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