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候,大風起來,飛沙走石,有的大樹都被刮斷了;張雄帶着少數親信,在昏暗的黑夜中缒下城去,向大順軍投降了。
少頃,東南角樓起火,守城的人們在大火中各自逃散,守南門的兵士開了南門出降。
大順軍一部分靠雲梯順利地登城,一部分從打開的南門和新南門湧進城内,其他的門也都被打開了。
大順軍沒有經過戰鬥,順利地破了太原。
蔡茂德當時正好在西門附近,看見南門已破,慌亂中向北磕頭,将遺表交給他的一個朋友賈上璋,請他逃出太原,将遺表送往北京。
蔡茂德歎息說: “我學道多年,早已看破了生死。
如今是我為國捐軀的時候了。
” 他正要自刎,被左右人攔住,中軍副總兵應時盛催他火速下城:“請大人上馬!” 左右人将他扶上馬鞍,應時盛在前開路,到了燈市口,到處是大順軍,不能前進。
應時盛叫道: “快出西門!” 蔡茂德忽然下馬,對左右說道:“我應當死于此,諸君自己去吧!” 大家不忍将他丢下,又将他推扶上馬。
到了水西門,他知道萬難走出;同時看出來有人想把他拉去投降。
他怒目斥責:“你們是想陷我于不忠嗎?”突然滾下馬來,坐在地上,不肯動了。
應時盛的家住在水西門外。
他一路砍殺回到家中,殺了妻子,回頭來不見了巡撫,又殺回水西門内,看見蔡茂德左右的人都逃光了。
他對蔡茂德說: “大人,出不去了,讓我同大人一起為朝廷盡忠而死吧!” 蔡茂德顫聲說道:“三立書院,三立書院,快扶我到三立書院。
” 蔡茂德既是王守仁學說的信徒,又是虔誠的佛教徒,不食葷腥,人們常稱他“苦行頭陀”,其實他是一個十足的迂夫子。
他重視講學,曾重新修建三立書院,所以這時想起來選擇這個地方自盡。
他們在混亂中轉了兩條小街,來到三立書院。
大門敞開,看門的人逃走了。
蔡茂德到了平日講學的地方,由應時盛幫他在梁上自缢。
應時盛看見他的身體過于清瘦,上吊時身體飄蕩,擔心他不能立刻斷氣,徒然受罪,便脫掉自己的鐵甲,壓在他的兩肩上,然後應時盛也自缢了。
因為太原城是開門投降,所以大順軍進城後沒有枉殺人,也不許随意進入民宅,不許放火、搶劫和奸淫。
但是,因為城中婦女并不知道李自成的軍紀是什麼樣,所以當城破之時,還是有不少的人投井、懸梁而死。
李自成和劉宗敏有了破洛陽、襄陽和西安的三次經驗,都能夠事前做好準備,使大軍入城時紀律嚴明。
尤其這一次是建立大順國以後第一次出師,第一次攻破省會,并且又處在大順國的全盛時期,人人都一心想着建國創業,所以對軍紀特别重視。
當天夜間,大順軍隻有李過和李岩率領的幾千人馬進城,占領了重要的衙門和全部八座城門,對于晉王府和晉宗室各郡王府以及鄉官巨紳的住宅,夜間指派兵士看守,不許亂兵和壞人進去,也不許府中有人進出。
李岩因為是奉旨破城後向饑民放赈,所以他的人馬大部分開赴晉祠駐紮,他自己隻率領了一千人馬,随李過進城。
整個進入城中的大順軍人馬,不到一萬人。
餘者都駐紮在郊外。
因為李雙喜查抄福王府時有了經驗,李自成、劉宗敏都很滿意,所以他奉命于黎明時候率領五百将士和幾十個能寫能算的文職人員進城,查抄晉王府和在城内的晉王宗室,以及各個巨紳豪富之家。
從是夜起就有騎兵沿街巡邏,敲鑼傳谕提營前總将軍的幾條禁令。
天亮以後,劉宗敏率領一大群文武官員和五百騎兵進城,将布政使衙門作為自己的行轅。
這時大街上和十字路口都張貼了以他的名義發布的檄文和大順國王的兩次诏書。
這三通極其重要的文告,兩天來已經從太原的南邊和東邊射入城内,但是由于守城官紳們的禁止而被随時焚毀,城市土民們無法讀到原件,隻是私下裡紛紛傳說。
如今士民們知道,大順軍破城後确實紀律很好,堪稱古人所說的“王者之師”,又聽見巡邏兵丁的沿街傳谕,大家的心更安了。
起初人們隔着門縫悄悄地向外窺探,随後有平民小戶之家或膽于較大的人,開了半扇門,探出頭來。
随後有人走出,大膽張望,向鄰居們互相詢問。
再後有地方保甲敲鑼傳呼,說:“大順皇上将在今天上午巳時整從大南門進城,百姓們要把街道打掃幹淨,準備香案,迎接聖駕,不可有誤。
”也有地方要人親自對那些居住在深宅大院的人家敲門傳呼,惟恐這些士紳之家不曉得情況,誤了接駕的大事,惹出禍端。
于是太原城中恢複了活力,突然間出現了改朝換代的景象。
平民振奮,暗覺舒暢;達官貴人們且憂且懼,在等待着命運的安排。
從太原城的南郊開始,穿過南關,進入南門,通到巡撫衙門,家家戶戶紛紛打掃街道,用于淨土填平了坑坑窪窪的街面。
能夠找到黃沙的,還用黃沙鋪地。
每家門口都擺了香案,案上供着黃紙牌位,上寫着“大順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凡是粘貼有新朝文告的地方,都圍了許多人,識字的人們在看文告、念文告,不識字的人在用心聽文告。
人們對李自成以皇上的名義發的那一通比較通俗的語書和劉宗敏的檄文,不管是念是聽,都能懂得,總是不斷點頭,啧啧稱贊;至于李自成那一通文詞典雅的诏書,卻隻有少數有學問的人在搖頭晃腦地讀,有時不自覺地發出由衷贊歎,認為大順朝中有了不起的人才。
有些從前認為李自成不過是一個“流賊”的人,讀了這通東征诏書,再也不敢有輕蔑之心了。
在夜間攻破太原的時候,李自成的心情十分激動,他冒着北風,立在黃色的禦帳外,遙望太原城,起初看見除東南的角樓在燃燒之外,南門上也有火光。
後來火很快就被撲滅了,城中沒有喊殺聲,知道沒有巷戰,一切順利,不出他所預料。
依照軍師宋獻策擇定的最吉入城時間,李自成巳時整從南郊起駕,恰在巳時三刻,進入東邊的南門,名為迎澤門,取其方向吉利。
牛金星和宋獻策率領大批從長安來的和沿路新投降的文臣,已先從西邊的南門即承恩門進城,随劉宗敏一起,在迎澤門接駕。
來迎澤門接駕的還有李過和李岩。
沿路經過的街道,全都警跸,禁絕行人。
士民想瞻仰新天子風采的,隻能站在關閉的臨街門内,隔着門縫屏息偷看。
李自成仍舊騎着他的烏龍駒。
這匹戰馬不但依然雄偉,堪稱神駿,而且裝飾也不同了。
鞍鞯和辔頭全換了新的,鑲嵌着金銀和紅綠寶石,配着二龍獻珠的鎏金馬镫。
李自成騎在馬上,向前看,但見整齊的旗幟。
騎兵、鼓樂。
儀仗,還有一柄黃傘;向左右看,但見街兩旁的房屋,閉着的臨街大門,家家門口擺着香案,街兩邊每隔五丈遠,便有一個士兵平執利矛,腰挎寶刀,明盔亮甲,面朝外,肅立不動。
不但看不到父老們熱烈歡迎的情景,竟然連一個老百姓也不能看見。
雖然在長安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令街道上的士民們在他經過時肅靜、回避,但是倘若有些百姓回避不及,或有心不願躲開,而希望偷偷地看他的人,隻要在街旁跪伏地上,偷偷看他也是常有的事。
如今進人太原,警跸的事竟然如此這般氣象森嚴,是李自成所不曾經曆過的。
他想着,不如傳谕下去,讓百姓大膽地未到街上同他見面,他自己原本也是窮百姓出身嘛,但随即又一轉念,想起這是牛金星等按曆代帝王警跸的舊制做的安排,就将閃在心上的念頭打消了。
他又想到,自古以來,帝王之尊本該如此。
有許多帝王是在襁褓中繼承祖業,世事不曉,尚且出入警跸,何況他身應圖谶奉天倡義,出死人生,血戰了十六年才有今天!這麼想着,他的心潮就平靜了。
到了作為行宮的巡撫衙門,李自成因為有許多事需要處理,便隻将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李過和李岩留下,其餘的文武官員們都叩頭退出了。
雖然太原城中的事情,他進城前已經不斷地得到飛騎禀報,但是仍然先向劉宗敏問道: “城中秩序如何?有搶劫、殺人、強奸的事情嗎?” 劉宗敏回答說:“城破之後,各處都有騎兵巡邏,執法很嚴,城中秩序很好。
該抓起來的那些官紳,就在天明以後,由補之派人将他們抓起來了。
” 李自成向李過問:“有沒有逃走的?” 李過回答:“有幾個躲起來的。
可是不管他們躲得再好,都捉到了。
有的是他們的奴仆引路,有的是百姓禀告。
” 李自成點點頭,吩咐将自缢而死的巡撫蔡茂德及其副總兵應時盛都用棺木裝殓,停放在三立書院中。
然後轉向李岩問道: “放赈的事,有沒有困難?” 李岩回答:“晉王府的倉中,存糧并不很多,遠不如福王府;其餘鄉宦大戶的糧食大多藏在山中,運進太原的沒有多少,所以隻能
少頃,東南角樓起火,守城的人們在大火中各自逃散,守南門的兵士開了南門出降。
大順軍一部分靠雲梯順利地登城,一部分從打開的南門和新南門湧進城内,其他的門也都被打開了。
大順軍沒有經過戰鬥,順利地破了太原。
蔡茂德當時正好在西門附近,看見南門已破,慌亂中向北磕頭,将遺表交給他的一個朋友賈上璋,請他逃出太原,将遺表送往北京。
蔡茂德歎息說: “我學道多年,早已看破了生死。
如今是我為國捐軀的時候了。
” 他正要自刎,被左右人攔住,中軍副總兵應時盛催他火速下城:“請大人上馬!” 左右人将他扶上馬鞍,應時盛在前開路,到了燈市口,到處是大順軍,不能前進。
應時盛叫道: “快出西門!” 蔡茂德忽然下馬,對左右說道:“我應當死于此,諸君自己去吧!” 大家不忍将他丢下,又将他推扶上馬。
到了水西門,他知道萬難走出;同時看出來有人想把他拉去投降。
他怒目斥責:“你們是想陷我于不忠嗎?”突然滾下馬來,坐在地上,不肯動了。
應時盛的家住在水西門外。
他一路砍殺回到家中,殺了妻子,回頭來不見了巡撫,又殺回水西門内,看見蔡茂德左右的人都逃光了。
他對蔡茂德說: “大人,出不去了,讓我同大人一起為朝廷盡忠而死吧!” 蔡茂德顫聲說道:“三立書院,三立書院,快扶我到三立書院。
” 蔡茂德既是王守仁學說的信徒,又是虔誠的佛教徒,不食葷腥,人們常稱他“苦行頭陀”,其實他是一個十足的迂夫子。
他重視講學,曾重新修建三立書院,所以這時想起來選擇這個地方自盡。
他們在混亂中轉了兩條小街,來到三立書院。
大門敞開,看門的人逃走了。
蔡茂德到了平日講學的地方,由應時盛幫他在梁上自缢。
應時盛看見他的身體過于清瘦,上吊時身體飄蕩,擔心他不能立刻斷氣,徒然受罪,便脫掉自己的鐵甲,壓在他的兩肩上,然後應時盛也自缢了。
因為太原城是開門投降,所以大順軍進城後沒有枉殺人,也不許随意進入民宅,不許放火、搶劫和奸淫。
但是,因為城中婦女并不知道李自成的軍紀是什麼樣,所以當城破之時,還是有不少的人投井、懸梁而死。
李自成和劉宗敏有了破洛陽、襄陽和西安的三次經驗,都能夠事前做好準備,使大軍入城時紀律嚴明。
尤其這一次是建立大順國以後第一次出師,第一次攻破省會,并且又處在大順國的全盛時期,人人都一心想着建國創業,所以對軍紀特别重視。
當天夜間,大順軍隻有李過和李岩率領的幾千人馬進城,占領了重要的衙門和全部八座城門,對于晉王府和晉宗室各郡王府以及鄉官巨紳的住宅,夜間指派兵士看守,不許亂兵和壞人進去,也不許府中有人進出。
李岩因為是奉旨破城後向饑民放赈,所以他的人馬大部分開赴晉祠駐紮,他自己隻率領了一千人馬,随李過進城。
整個進入城中的大順軍人馬,不到一萬人。
餘者都駐紮在郊外。
因為李雙喜查抄福王府時有了經驗,李自成、劉宗敏都很滿意,所以他奉命于黎明時候率領五百将士和幾十個能寫能算的文職人員進城,查抄晉王府和在城内的晉王宗室,以及各個巨紳豪富之家。
從是夜起就有騎兵沿街巡邏,敲鑼傳谕提營前總将軍的幾條禁令。
天亮以後,劉宗敏率領一大群文武官員和五百騎兵進城,将布政使衙門作為自己的行轅。
這時大街上和十字路口都張貼了以他的名義發布的檄文和大順國王的兩次诏書。
這三通極其重要的文告,兩天來已經從太原的南邊和東邊射入城内,但是由于守城官紳們的禁止而被随時焚毀,城市土民們無法讀到原件,隻是私下裡紛紛傳說。
如今士民們知道,大順軍破城後确實紀律很好,堪稱古人所說的“王者之師”,又聽見巡邏兵丁的沿街傳谕,大家的心更安了。
起初人們隔着門縫悄悄地向外窺探,随後有平民小戶之家或膽于較大的人,開了半扇門,探出頭來。
随後有人走出,大膽張望,向鄰居們互相詢問。
再後有地方保甲敲鑼傳呼,說:“大順皇上将在今天上午巳時整從大南門進城,百姓們要把街道打掃幹淨,準備香案,迎接聖駕,不可有誤。
”也有地方要人親自對那些居住在深宅大院的人家敲門傳呼,惟恐這些士紳之家不曉得情況,誤了接駕的大事,惹出禍端。
于是太原城中恢複了活力,突然間出現了改朝換代的景象。
平民振奮,暗覺舒暢;達官貴人們且憂且懼,在等待着命運的安排。
從太原城的南郊開始,穿過南關,進入南門,通到巡撫衙門,家家戶戶紛紛打掃街道,用于淨土填平了坑坑窪窪的街面。
能夠找到黃沙的,還用黃沙鋪地。
每家門口都擺了香案,案上供着黃紙牌位,上寫着“大順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凡是粘貼有新朝文告的地方,都圍了許多人,識字的人們在看文告、念文告,不識字的人在用心聽文告。
人們對李自成以皇上的名義發的那一通比較通俗的語書和劉宗敏的檄文,不管是念是聽,都能懂得,總是不斷點頭,啧啧稱贊;至于李自成那一通文詞典雅的诏書,卻隻有少數有學問的人在搖頭晃腦地讀,有時不自覺地發出由衷贊歎,認為大順朝中有了不起的人才。
有些從前認為李自成不過是一個“流賊”的人,讀了這通東征诏書,再也不敢有輕蔑之心了。
在夜間攻破太原的時候,李自成的心情十分激動,他冒着北風,立在黃色的禦帳外,遙望太原城,起初看見除東南的角樓在燃燒之外,南門上也有火光。
後來火很快就被撲滅了,城中沒有喊殺聲,知道沒有巷戰,一切順利,不出他所預料。
依照軍師宋獻策擇定的最吉入城時間,李自成巳時整從南郊起駕,恰在巳時三刻,進入東邊的南門,名為迎澤門,取其方向吉利。
牛金星和宋獻策率領大批從長安來的和沿路新投降的文臣,已先從西邊的南門即承恩門進城,随劉宗敏一起,在迎澤門接駕。
來迎澤門接駕的還有李過和李岩。
沿路經過的街道,全都警跸,禁絕行人。
士民想瞻仰新天子風采的,隻能站在關閉的臨街門内,隔着門縫屏息偷看。
李自成仍舊騎着他的烏龍駒。
這匹戰馬不但依然雄偉,堪稱神駿,而且裝飾也不同了。
鞍鞯和辔頭全換了新的,鑲嵌着金銀和紅綠寶石,配着二龍獻珠的鎏金馬镫。
李自成騎在馬上,向前看,但見整齊的旗幟。
騎兵、鼓樂。
儀仗,還有一柄黃傘;向左右看,但見街兩旁的房屋,閉着的臨街大門,家家門口擺着香案,街兩邊每隔五丈遠,便有一個士兵平執利矛,腰挎寶刀,明盔亮甲,面朝外,肅立不動。
不但看不到父老們熱烈歡迎的情景,竟然連一個老百姓也不能看見。
雖然在長安時候,就已經開始了令街道上的士民們在他經過時肅靜、回避,但是倘若有些百姓回避不及,或有心不願躲開,而希望偷偷地看他的人,隻要在街旁跪伏地上,偷偷看他也是常有的事。
如今進人太原,警跸的事竟然如此這般氣象森嚴,是李自成所不曾經曆過的。
他想着,不如傳谕下去,讓百姓大膽地未到街上同他見面,他自己原本也是窮百姓出身嘛,但随即又一轉念,想起這是牛金星等按曆代帝王警跸的舊制做的安排,就将閃在心上的念頭打消了。
他又想到,自古以來,帝王之尊本該如此。
有許多帝王是在襁褓中繼承祖業,世事不曉,尚且出入警跸,何況他身應圖谶奉天倡義,出死人生,血戰了十六年才有今天!這麼想着,他的心潮就平靜了。
到了作為行宮的巡撫衙門,李自成因為有許多事需要處理,便隻将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李過和李岩留下,其餘的文武官員們都叩頭退出了。
雖然太原城中的事情,他進城前已經不斷地得到飛騎禀報,但是仍然先向劉宗敏問道: “城中秩序如何?有搶劫、殺人、強奸的事情嗎?” 劉宗敏回答說:“城破之後,各處都有騎兵巡邏,執法很嚴,城中秩序很好。
該抓起來的那些官紳,就在天明以後,由補之派人将他們抓起來了。
” 李自成向李過問:“有沒有逃走的?” 李過回答:“有幾個躲起來的。
可是不管他們躲得再好,都捉到了。
有的是他們的奴仆引路,有的是百姓禀告。
” 李自成點點頭,吩咐将自缢而死的巡撫蔡茂德及其副總兵應時盛都用棺木裝殓,停放在三立書院中。
然後轉向李岩問道: “放赈的事,有沒有困難?” 李岩回答:“晉王府的倉中,存糧并不很多,遠不如福王府;其餘鄉宦大戶的糧食大多藏在山中,運進太原的沒有多少,所以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