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片刻,等一會兒我來叫你進膳。

    ”她輕輕地走出去,心中暗暗自語:“唉,我的天,明年過年,必定是舉國狂歡,這長安城不知有多麼熱鬧哇。

    ” 正月初三早晨,李自成率領牛金星、宋獻策、喻上猷、顧君恩和在西安新降的武将,由李友、吳汝義、李雙喜、李強等率領的數千精銳騎兵護衛,從長安動身東征。

    留守長安的文武大臣,由澤侯田見秀率領,一直送到灞橋。

    李岩的一支人馬,由李侔和李俊率領,早到了韓城,已經同東征大軍渡過黃河,隻是李岩自己留在皇上身邊,以備随時咨詢。

    明朝的秦王和幾個郡王都帶在軍中。

    崇祯十五年在河南破汝甯時捉到的崇王也帶在軍中。

     大順朝東征的先頭部隊,在去年十二月中旬就踏着堅冰渡過了黃河。

    主力軍兵分兩路:一路由韓城和禹門之間的沙渦渡河;一路由韓城向蒲坂渡河。

    李自成從長安啟程的時候,陝西省的許多府、州、縣的明朝政權,已經紛紛瓦解,有的地方士民打開城門迎降,有的正在準備迎降。

    李自成在路上不斷接到劉宗敏的飛奏,有時是劉宗敏轉來的李過和劉芳亮等大将的禀報,知道到處沒有遇到抵抗。

    果如所料:勢如破竹。

    在路上,每晚駐營以後,倘若沒有緊急軍情需要他處理,他仍然請牛金星帶着新降的文臣,為他講解經書和《資治通鑒》。

    離開長安後的第一次經書講題是《春秋》上的“春王正月”。

    牛金星認為,目前正是大順皇上正月出師,所以選取《春秋-魯尹公元年紀事》開始的這四個字,依照《公羊傳》的意見,大加發揮,向李自成宣傳做大一統皇帝的思想。

    李自成也是希望做大一統江山之主。

    如今形勢順利,隻要攻下北京,收拾江南雖然還不能說可以“傳檄”而定,但是必不會經過大的戰争。

    所以牛金星講解《春秋》上的這四個字,很投合他的心意。

     李自成同他周圍的群臣,在一片勝利的歡悅中,策馬踏着堅冰渡過黃河,于正月十六日到了蒲州,祭了關公,十八日到猗氏,十九日到聞喜,二十日到绛州,二十一日到曲沃,二十三日到了平陽,在平陽停了五天,同劉宗敏、李過等開了一次軍事會議,發表了使一般庶民百姓都能聽得懂、讀得懂的上谕,便向太原進軍了。

     東征大軍每到一地,就将已經拆掉的驿站恢複,整頓了驿卒,配備了馬匹。

    所以,李自成沿路到長安的信使和公文不斷,朝中大事和關中、漢中、河南、湖廣等地情況,也都不斷地向李自成禀報。

    倘若有重要軍情,則逢站換馬,日夜不停,雖相距數百裡,一日夜可以到達。

    這個正月,長安朝廷每日要收到四方許多公文,也發出許多公文,而最重要的是通往太原一路的消息。

    凡是長安朝廷收到山西方面的公文和消息,都要報進宮中,以免皇後懸念。

    所以李自成東征後,一路情況,高桂英和慧英都比較清楚。

     李自成留在長安的文武群臣,和擁戴李自成坐江山的士紳們和百姓們,不斷得到大順軍東征的捷音,心情都十分振奮。

    皇宮中更是充滿着勝利的喜悅。

    二月初,當李自成到達平陽的消息傳來以後,高桂英将牛金星、宋獻策和幾位大将的夫人招進宮中,擺宴慶賀,噙着眼淚對她們說: “聖駕已經到了平陽府,明朝在太原的兵力空虛,攻破很容易。

    宋軍師算定在三月半末間破北京,皇上和汝候都很相信,看來準能辦到。

    唉,我們大家的日子苦盡甜來,天下的百姓從今往後也有太平日子過了。

    ” 按照原來決定:等一接到李自成在北京舉行登極大典的消息,長安城中就要舉行盛大的慶祝,各個街道都要搭起五彩的牌坊,官紳軍民慶賀三天。

    如今雖然李自成尚在去太原的路上,可是長安宮中和朝廷上下都已經為這事開始準備了。

     慧英每日每夜都不免思念丈夫。

    特别是夜間,她睡在雕花紅漆大床上,結婚時用的繡帳、裳被、鴛枕,一切依舊,可是丈夫卻不在身邊,她便忍不住揪心揪肝地思念新郎,忍不住在心中呼喚“雙喜哥”。

    她輕輕地、含羞地、甜蜜地輕聲呼喚,那聲音輕飄得隻能使她自己聽見,甚至連她自己也聽不見。

    就這樣,她也會雙頰羞得熱辣辣地發紅,同時滾出來思念和幸福的眼淚。

    為着丈夫,她天天早晨燒香禱告: “老大爺,保佑我父皇馬到成功,攻破北京。

    在北京登了極,就趕快回來吧!” 長安朝廷經常派信使前往軍中。

    每次信使出發之前,澤侯田見秀總要命官員到宮門叩禀皇後,問有沒有東西或書信帶給皇上。

    這時高桂英就對兒媳說道: “慧英,你給雙喜修一封書子吧,也是囑報平安嘛。

    ” 慧英的臉紅了。

    她很想寫信,覺得有說不完的話要告訴雙喜。

    但是她回答說: “回禀母後,我沒有什麼話要說。

    ” 皇後又說:“雖然沒有什麼大事,可你們是新婚夫妻,十分恩愛,修一封書子告訴他,你平安如常,也免得他在外邊放心不下。

    ” “唉,母後,我正事都辦不完,哪有閑心思坐下去給他修書。

    ” 皇後笑一笑,也不勉強。

    但在她給皇上的家書中,總要寫上一筆,說慧英每日進宮辦事,勤謹如常,要雙喜不要挂念家中。

     自從過了元宵節以後,女詩人鄧太妙照例逢三、六、九日來到坤甯宮後院的綠雲閣中講書。

    所以她對東征大軍的消息,知道得較多、較快,當然也就更多地同皇後。

    慧英等分享了節節勝利的喜悅。

     轉眼間到了二月中旬,綠雲閣的周圍,幾十株垂柳都已經柔條抽芽,随着東風搖曳,俨然一團綠雲。

    假山下的幾塊玲珑奇秀的太湖石邊,也有兩三株碧桃花含苞待放,好一個深宮中婦女們讀書的地方!無怪乎十六年戎馬生涯的高桂英,一坐到綠雲閣中聽鄧太妙講授《毛詩》,就覺得這是畫中的神仙生活。

     這一天,鄧夫人講完了《蒹葭》三章,又講了唐詩一首,之後休息吃茶,話題轉到兩天前得到的東征大軍消息。

    大軍已經将太原包圍,并且将皇上的第一通東征诏書和第二通诏書(又稱為檄谕官紳士民書)射入城内。

    鄧夫人已經能夠将第一通诏書背得很熟,說道: “娘娘,你曾說牛丞相代皇上拟的東征诏書寫得很好,可以流傳千古,可惜叫老百姓太難懂了。

    不過那些罵明朝的話的确切中時弊,令人讀着痛快。

    ” 皇後笑着問道:“夫人,你最喜歡的是哪幾句?” 鄧夫人欠身回答說:“臣妾最覺得痛快的是這樣幾句:‘公候均食肉纨-而倚為腹心;宦官皆-糠犬豚而借其耳目。

    獄囚累累,士無報力之心;征斂重重,民有偕亡之恨。

    ’” 皇後命慧英将兵部工楷抄是進來的一份拿出來攤在面前,一邊看一邊點頭微笑,然後說道: “這幾句話确實罵得痛快,切中時弊。

    不過,唉,代皇上拟這通诏書稿子的文詞,到底還是不能夠在心中牢牢地裝着小百姓,硬是要使用這些冷字,叫百姓既認不得又聽不懂。

    ” 鄧夫人說:“娘娘指的是……” 皇後問道:“你看,宦官皆、皆,皆什麼?” 鄧夫人回答:“啟奏娘娘,此字是——的-,是吃的意思。

    ” 皇後說道:“如果寫成‘宦官皆吃糠豬狗’,讓不識字的小百姓一聽就懂不好嗎?還有‘偕亡’這兩個字,也不懂,不用典故不行嗎?” 鄧夫人心中一驚,趕快站起來說:“皇後聖明,臣妾竟然一時糊塗,見不及此。

    ” 皇後笑着說:“你是出身于官宦之家,書香門第,不像我是農家出身。

    小百姓的苦處,你沒有我清楚……好,你快坐下,快坐下。

    皇上東征的第一通诏書,後宮中都不懂。

    前幾天尚神仙進宮來,我要他講解,他也隻能講個大意。

    今日,請夫人給我們仔細講講。

    慧英,快将這一通诏書擺在後宮内師面前。

    ”她又轉向身後侍立的宮女吩咐:“給鄧夫人換一杯熱茶。

    ” 鄧太妙不敢有絲毫怠慢,趕緊捧起黃紙诏書,先從頭到尾讀了一遍,正要逐句講解,忽然一個老太監來到院中,跪在階下啟奏: “澤侯田見秀到宮門禀報,言說太原城已經在二月初六日午時攻破,明朝山西巡撫蔡茂德不肯投降,業已自缢身亡。

    晉王全家數百口全被抓到。

    東征大捷,特為啟奏。

    ” 高桂英激動得聲音打顫,輕輕說聲“知道了”。

     太監走後,高桂英對鄧夫人說:“今日且不講了,太原已破了,下一步就是北京。

    果然是上天看顧,一出征全山西就落入手中。

    ” 少頃,從紫禁城的大街上,傳來了鑼鼓聲、歡呼聲,随即又傳來了噼噼啪啪的鞭炮聲。

    這聲音愈來愈烈,震撼着整個長安城。

     皇後對慧英說:“傳我懿旨,各宮院燃放鞭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