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
可是尚炯沒有看見。
尚炯叩拜完畢,仍然跪在地下,高桂英命他站起來,坐下說話。
她沒有稱呼尚炯的名字,也沒有稱呼尚炯的表字,而仍然按照往日習慣說道: “尚大哥,你趕快坐下,我們叙叙家常。
” 尚炯又躬身作揖,側身坐在宮女們為他預備的一把椅子上。
這時,王長順也開始叩拜。
皇後沒有站起來,但心中也感到不忍。
王長順一面叩頭,皇後一邊對他說: “長順,你的腿腳不便,多年有寒氣腿,腰部又受過傷,你行一跪三叩頭禮好了,不要行大禮了。
” 王長順心中激動,一面叩拜,一面說道:“今日是元旦,這三跪九叩禮可不能打折扣,非磕完不行。
” 高桂英也不再阻止,望着他把大禮行完,令他站起來說話。
王長順站起來對皇後說道: “這今年是頭一次朝賀正巳,我還能來到後宮,向娘娘拜年……” 高夫人笑着說:“是的呀!這是拜年,說起來比‘朝賀正旦’還順暢一些。
” 王長順接着說:“等皇上在北京登了極,立完了規矩,以後宮禁森嚴,小臣王長順再想進宮來給娘娘拜年就不容易了。
” 高桂英笑起來,心中也有點感傷,回答說:“長順,你别擔心,到了那個時候,我會面懇皇上,特許你進宮見我。
” 長順落下眼淚,說道:“謝娘娘開恩。
”“撲通”又跪下去,磕了三個頭。
皇後趕快說: “起來吧,起來吧。
坐下去,我同你們叙叙家常。
” 王長順謝了座,在另一把椅子上欠身坐下。
高桂英轉臉望着尚炯說道: “尚大哥,咱們這十多年來……” 尚炯立刻站起來,說道:“請皇後不要再稱微臣‘尚大哥’了。
今日要講君臣之禮了。
” 高桂英微微一笑,說道:“好吧,不叫你尚大哥,我說子明呀,咱們十年來……” 尚炯趕快又接着說:“請皇後以後直呼我的名,千萬不要再喊我的字了,也不要喊我的綽号。
喊我尚炯才是君臣之禮。
” 皇後說:“什麼君臣之禮?我們可是生死患難,在一起轉戰了十來年,難道叫你的表字就不合規矩了?” 尚炯說:“是的,皇家有皇家的禮節。
西漢時期,帝王倒有時也向臣下稱呼表字。
可是唐宋以來君位日尊,君呼臣名而不呼字,就成了制度了。
明朝皇上隻對内閣輔臣和經筵講官稱‘先生’,這是特别尊師重道的禮節。
我們都是擁戴皇上打天下,雖然有些功勞、苦勞,也是天經地義的,不能因此就呼我們的表字,也不能有其他稱呼。
” 高夫人說:“唉,過去已經叫慣了,現在要改口,像你們這樣的老兄弟,又比我們年長,既不能稱你尚大哥,也不能稱你表字,我心中也不安哪!我問你,子明,聽說你要留在長安,不随皇上去北京?” 尚炯說道:“娘娘,你又叫我的表字了。
皇上有時也稱呼文武大臣的表字,雖是舊情難忘,然而于禮不合。
我聽說牛丞相和宋軍師已經勸過幾次,皇上還不肯改變老習慣。
我想,在北京登極之後,這老習慣也得改一改。
” 高桂英笑起來,輕輕地歎口氣,說道:“原都是舊日兄弟,生死不離。
一旦成為君臣,禮儀森嚴,我怎麼也不習慣。
皇上他也不習慣。
” 尚炯說:“周公制禮,君君臣臣,是五倫之首。
雖然皇上和皇後念舊,這以後稱呼總得改了才是。
” 皇後笑起來,說:“唉,不說稱呼了。
我問你,子明,聽說你留在長安,不随皇上去北京,已經決定了嗎?” 尚炯說:“是的,已經決定了。
皇上命我留在長安,把太醫院建立起來,這事情需要物色太醫,并不是那麼容易的。
關中地區和河南一帶投順的醫生中,醫術高明、可以在太醫院供職的到底有多少人,我們還不完全清楚。
再說,還必須挑選忠心耿耿保大順的,不然如何讓他們在大醫院供職?” 皇後點點頭,轉向王長順:“長順,你要随皇上出征,皇上可允許了麼?” 王長順站起來說:“皇上說我快五十了,不想叫我随他出征。
可是我怎麼能夠不去呢?我一再向皇上懇求,也向牛丞相、宋軍師懇求,總算答應我随皇上到北京去。
唉,娘娘,我隻要親眼看看北京城,看一看北京的皇宮,看一看我們皇上登極的大典,我死也……”說到這裡,他覺得說露了嘴,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我這一輩子也就心滿意足了。
” 高桂英也笑了,說:“好吧,你去随着皇上見識見識。
聽皇上說,将來我們長安會修得比北京還要好。
” 尚炯又站起來,說道:“皇後,你今日事忙,臣等叩辭了。
” 高桂英點點頭說:“你既然留在長安,随時都可以進宮來。
你要不來,我隻要想起,就要派人傳你進宮。
” 尚炯聽了這話,十分感動,趕快跪下,叩了一個頭:“謝娘娘!” 王長順也跪下去叩頭,然後他們站起來,一起轉身退出去。
皇後深情地望着他們,一直望着他們走下台階,出了祯祥門。
然後正想去休息,忽然羅虎、王四和李來亨來了。
她看着羅虎和王四已經是英俊的青年将領,小來亨也長到跟大人一樣高了。
盡管他一臉稚氣,可是雙目有神,很有禮貌。
皇後穩坐在寶座上,笑眯眯地望着他們三個行了三跪九叩禮。
這三個小将行過禮以後正要退出,慧英進來了,皇後就向王四和羅虎問道: “你們向雙喜哥拜年了麼?”又向來亨問道:“你去拜年了麼?” 羅虎說:“我們知道雙喜哥大色不明就到同泰殿,照料文武百官朝賀的事,接着又到午門照料頒布皇上诏書的事,還沒有機會給雙喜哥和慧英姐姐拜年。
此刻正要往雙喜哥哥的公館去。
” 來亨接着說:“我也沒有機會給雙喜叔叔和慧英姑姑拜年。
” 皇後說:“慧英,你取出來三錠元寶,給他們每人一錠,作壓歲錢。
” 羅虎說:“娘娘,我跟王四已經長成大人了,還要賜給我們壓歲錢?” “你才二十歲,還沒有娶親,在我的面前還是小孩子。
小四雖然已經成了親,可比你還小一歲,也是孩子。
” 慧英笑着對羅虎說:“别傻了,娘娘賞賜的銀子,還能不要?” 慧英随即取出三錠元寶,給他們每人一錠。
三個小将在皇後面前跪下,叩頭謝恩。
站起來以後,羅虎向慧英問道: “慧英姐,你不回去,我們就在這裡給你拜年吧。
” “瞎說,這是皇後的坤甯宮,怎麼能在這裡給我磕頭?快給你們雙喜哥拜年去吧。
我也快回公館了。
” 羅虎等笑嘻嘻地走了以後,慧英向皇後問道:“賞賜各家夫人的新年禮物都已經派人送出宮了,不知母後還有什麼吩咐?” 皇後笑着說:“你快回公館去吧,雙喜在等着你呢。
你們小夫妻才成親幾天,後天一早他就要随皇上東征,這也是沒有法兒的事。
今日是大年初一,你下午不必進宮來了,你們小夫妻厮守一起過年吧。
唉,但願打過這一仗之後,你們再不要分離。
趕快回去吧,回去吧。
” 慧英恭敬地聽母後叮咛,低着頭,臉頰泛紅,心中充滿幸福。
辭出以後,在東華門内坐上轎子,心中充滿甜蜜,從眼睛和嘴角忍不住流露出悄悄的微笑。
忽然想到後天一早就要同夫婿離别了,心中猛一辛酸,幸福的微笑消失了。
但是過了一陣,她的心情又恢複了平靜,想着這隻是暫時的離别,他不久就要從北京回來了。
她在心中念出了這個“他”字,感到無限的甜蜜,無限的溫柔。
慧英剛走不久,李自成回到了坤甯宮,皇後知道他十分勞累,迎接他到寝室休息。
她親自照料他,幫他脫去行禮的服飾,換上家常便服。
對他說道: “皇上,你要準備出征,又要慶賀元旦,實在辛苦,快休息休息吧。
” 李自成笑着說:“如今雖然辛苦,我也是高興的。
” “已經命禦膳房準備好了,今日中午在坤甯官安排家宴,一為慶賀元旦,一為給皇上餞行。
” “不要傳雙喜和慧英進宮侍宴,讓他們小夫妻在他們公館中過年好了。
” “我已經吩咐了,不要他們進宮侍候。
外邊慶賀正旦的大朝賀,聽說行禮十分隆重,你覺得還滿意吧?” “還好。
文官們很懂得朝賀之禮,武将們差一些。
不過,到明年朝賀正旦,就會大不同了。
” 皇後笑着說:“明年江山一統,普天同慶,自然是另外一番局面。
可是王長順最擔心以後皇家禮制一定,宮禁森嚴,他想進宮來給我拜年也不能了。
” 李自成哈哈一笑,然後打個哈欠,靠在安樂椅上,不再說話。
高桂英揮手使宮女們退出,對自成說: “你趁這個時候休息
可是尚炯沒有看見。
尚炯叩拜完畢,仍然跪在地下,高桂英命他站起來,坐下說話。
她沒有稱呼尚炯的名字,也沒有稱呼尚炯的表字,而仍然按照往日習慣說道: “尚大哥,你趕快坐下,我們叙叙家常。
” 尚炯又躬身作揖,側身坐在宮女們為他預備的一把椅子上。
這時,王長順也開始叩拜。
皇後沒有站起來,但心中也感到不忍。
王長順一面叩頭,皇後一邊對他說: “長順,你的腿腳不便,多年有寒氣腿,腰部又受過傷,你行一跪三叩頭禮好了,不要行大禮了。
” 王長順心中激動,一面叩拜,一面說道:“今日是元旦,這三跪九叩禮可不能打折扣,非磕完不行。
” 高桂英也不再阻止,望着他把大禮行完,令他站起來說話。
王長順站起來對皇後說道: “這今年是頭一次朝賀正巳,我還能來到後宮,向娘娘拜年……” 高夫人笑着說:“是的呀!這是拜年,說起來比‘朝賀正旦’還順暢一些。
” 王長順接着說:“等皇上在北京登了極,立完了規矩,以後宮禁森嚴,小臣王長順再想進宮來給娘娘拜年就不容易了。
” 高桂英笑起來,心中也有點感傷,回答說:“長順,你别擔心,到了那個時候,我會面懇皇上,特許你進宮見我。
” 長順落下眼淚,說道:“謝娘娘開恩。
”“撲通”又跪下去,磕了三個頭。
皇後趕快說: “起來吧,起來吧。
坐下去,我同你們叙叙家常。
” 王長順謝了座,在另一把椅子上欠身坐下。
高桂英轉臉望着尚炯說道: “尚大哥,咱們這十多年來……” 尚炯立刻站起來,說道:“請皇後不要再稱微臣‘尚大哥’了。
今日要講君臣之禮了。
” 高桂英微微一笑,說道:“好吧,不叫你尚大哥,我說子明呀,咱們十年來……” 尚炯趕快又接着說:“請皇後以後直呼我的名,千萬不要再喊我的字了,也不要喊我的綽号。
喊我尚炯才是君臣之禮。
” 皇後說:“什麼君臣之禮?我們可是生死患難,在一起轉戰了十來年,難道叫你的表字就不合規矩了?” 尚炯說:“是的,皇家有皇家的禮節。
西漢時期,帝王倒有時也向臣下稱呼表字。
可是唐宋以來君位日尊,君呼臣名而不呼字,就成了制度了。
明朝皇上隻對内閣輔臣和經筵講官稱‘先生’,這是特别尊師重道的禮節。
我們都是擁戴皇上打天下,雖然有些功勞、苦勞,也是天經地義的,不能因此就呼我們的表字,也不能有其他稱呼。
” 高夫人說:“唉,過去已經叫慣了,現在要改口,像你們這樣的老兄弟,又比我們年長,既不能稱你尚大哥,也不能稱你表字,我心中也不安哪!我問你,子明,聽說你要留在長安,不随皇上去北京?” 尚炯說道:“娘娘,你又叫我的表字了。
皇上有時也稱呼文武大臣的表字,雖是舊情難忘,然而于禮不合。
我聽說牛丞相和宋軍師已經勸過幾次,皇上還不肯改變老習慣。
我想,在北京登極之後,這老習慣也得改一改。
” 高桂英笑起來,輕輕地歎口氣,說道:“原都是舊日兄弟,生死不離。
一旦成為君臣,禮儀森嚴,我怎麼也不習慣。
皇上他也不習慣。
” 尚炯說:“周公制禮,君君臣臣,是五倫之首。
雖然皇上和皇後念舊,這以後稱呼總得改了才是。
” 皇後笑起來,說:“唉,不說稱呼了。
我問你,子明,聽說你留在長安,不随皇上去北京,已經決定了嗎?” 尚炯說:“是的,已經決定了。
皇上命我留在長安,把太醫院建立起來,這事情需要物色太醫,并不是那麼容易的。
關中地區和河南一帶投順的醫生中,醫術高明、可以在太醫院供職的到底有多少人,我們還不完全清楚。
再說,還必須挑選忠心耿耿保大順的,不然如何讓他們在大醫院供職?” 皇後點點頭,轉向王長順:“長順,你要随皇上出征,皇上可允許了麼?” 王長順站起來說:“皇上說我快五十了,不想叫我随他出征。
可是我怎麼能夠不去呢?我一再向皇上懇求,也向牛丞相、宋軍師懇求,總算答應我随皇上到北京去。
唉,娘娘,我隻要親眼看看北京城,看一看北京的皇宮,看一看我們皇上登極的大典,我死也……”說到這裡,他覺得說露了嘴,不好意思地笑了一笑,“我這一輩子也就心滿意足了。
” 高桂英也笑了,說:“好吧,你去随着皇上見識見識。
聽皇上說,将來我們長安會修得比北京還要好。
” 尚炯又站起來,說道:“皇後,你今日事忙,臣等叩辭了。
” 高桂英點點頭說:“你既然留在長安,随時都可以進宮來。
你要不來,我隻要想起,就要派人傳你進宮。
” 尚炯聽了這話,十分感動,趕快跪下,叩了一個頭:“謝娘娘!” 王長順也跪下去叩頭,然後他們站起來,一起轉身退出去。
皇後深情地望着他們,一直望着他們走下台階,出了祯祥門。
然後正想去休息,忽然羅虎、王四和李來亨來了。
她看着羅虎和王四已經是英俊的青年将領,小來亨也長到跟大人一樣高了。
盡管他一臉稚氣,可是雙目有神,很有禮貌。
皇後穩坐在寶座上,笑眯眯地望着他們三個行了三跪九叩禮。
這三個小将行過禮以後正要退出,慧英進來了,皇後就向王四和羅虎問道: “你們向雙喜哥拜年了麼?”又向來亨問道:“你去拜年了麼?” 羅虎說:“我們知道雙喜哥大色不明就到同泰殿,照料文武百官朝賀的事,接着又到午門照料頒布皇上诏書的事,還沒有機會給雙喜哥和慧英姐姐拜年。
此刻正要往雙喜哥哥的公館去。
” 來亨接着說:“我也沒有機會給雙喜叔叔和慧英姑姑拜年。
” 皇後說:“慧英,你取出來三錠元寶,給他們每人一錠,作壓歲錢。
” 羅虎說:“娘娘,我跟王四已經長成大人了,還要賜給我們壓歲錢?” “你才二十歲,還沒有娶親,在我的面前還是小孩子。
小四雖然已經成了親,可比你還小一歲,也是孩子。
” 慧英笑着對羅虎說:“别傻了,娘娘賞賜的銀子,還能不要?” 慧英随即取出三錠元寶,給他們每人一錠。
三個小将在皇後面前跪下,叩頭謝恩。
站起來以後,羅虎向慧英問道: “慧英姐,你不回去,我們就在這裡給你拜年吧。
” “瞎說,這是皇後的坤甯宮,怎麼能在這裡給我磕頭?快給你們雙喜哥拜年去吧。
我也快回公館了。
” 羅虎等笑嘻嘻地走了以後,慧英向皇後問道:“賞賜各家夫人的新年禮物都已經派人送出宮了,不知母後還有什麼吩咐?” 皇後笑着說:“你快回公館去吧,雙喜在等着你呢。
你們小夫妻才成親幾天,後天一早他就要随皇上東征,這也是沒有法兒的事。
今日是大年初一,你下午不必進宮來了,你們小夫妻厮守一起過年吧。
唉,但願打過這一仗之後,你們再不要分離。
趕快回去吧,回去吧。
” 慧英恭敬地聽母後叮咛,低着頭,臉頰泛紅,心中充滿幸福。
辭出以後,在東華門内坐上轎子,心中充滿甜蜜,從眼睛和嘴角忍不住流露出悄悄的微笑。
忽然想到後天一早就要同夫婿離别了,心中猛一辛酸,幸福的微笑消失了。
但是過了一陣,她的心情又恢複了平靜,想着這隻是暫時的離别,他不久就要從北京回來了。
她在心中念出了這個“他”字,感到無限的甜蜜,無限的溫柔。
慧英剛走不久,李自成回到了坤甯宮,皇後知道他十分勞累,迎接他到寝室休息。
她親自照料他,幫他脫去行禮的服飾,換上家常便服。
對他說道: “皇上,你要準備出征,又要慶賀元旦,實在辛苦,快休息休息吧。
” 李自成笑着說:“如今雖然辛苦,我也是高興的。
” “已經命禦膳房準備好了,今日中午在坤甯官安排家宴,一為慶賀元旦,一為給皇上餞行。
” “不要傳雙喜和慧英進宮侍宴,讓他們小夫妻在他們公館中過年好了。
” “我已經吩咐了,不要他們進宮侍候。
外邊慶賀正旦的大朝賀,聽說行禮十分隆重,你覺得還滿意吧?” “還好。
文官們很懂得朝賀之禮,武将們差一些。
不過,到明年朝賀正旦,就會大不同了。
” 皇後笑着說:“明年江山一統,普天同慶,自然是另外一番局面。
可是王長順最擔心以後皇家禮制一定,宮禁森嚴,他想進宮來給我拜年也不能了。
” 李自成哈哈一笑,然後打個哈欠,靠在安樂椅上,不再說話。
高桂英揮手使宮女們退出,對自成說: “你趁這個時候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