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潰瓦解之勢,不堪一擊。

    古人常說的摧枯拉朽,就是這種形勢。

    我們預料,崇祯瞻前顧後,加上朝廷每遇大事争論不休,不等他調回關甯精兵,我們就已經破北京城了。

    北京一破,明朝的江山換了主人,關甯兵就不敢來了。

    ” 高桂英笑着說:“但願上天看顧,皇上此去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一路上勢如破竹,趕快攻入北京吧!元旦頒北伐诏書的事,那诏書可已經準備好了?” “已經準備停當。

    可是诏書寫得太文,老百姓很難讀懂。

    ” “為什麼不寫得淺顯一點,讓不識字的人一聽都能懂得?像幾年前攻破洛陽的時候,李公子同你寫的《九問》、《九勸》,連我也能背下來。

    ” 李自成笑一笑,說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牛啟東幾個文臣一定要将诏書寫得越典雅越好,越古奧越好。

    有些句子他們說是模仿《尚書》的文筆。

    他們還說,不能光想着小百姓能讀得懂、聽得懂,重要的是這诏書要像是大順開國皇帝的诏書,不能使明朝士大夫恥笑我朝中無人。

    他們還說,這诏書以後要載到國史上的,要傳至萬代,非寫得十分典雅不可。

    牛啟東他們說這話,也有道理。

    如今我身為一國之主,建立了新朝,也隻能按照朝廷的規矩辦事。

    老百姓聽不懂也隻好算了。

    ” “不讓百姓都知道皇上出師的宗旨,不是也不妥當嗎?” “也有一個補救辦法,我已經對他們說了。

    等到破太原的時候,我再發一道上谕,一定要寫得使老百姓都聽得懂,像《九問》、《九勸》那樣淺顯。

    ” “對,對。

    皇上雖是真命天子,可是咱們十輩子都是莊稼漢,自己也是窮百姓出身。

    起義的宗旨是為救天下的黎民,請皇上到山西再補發一道使老百姓都能聽得懂的上谕。

    ” “如今你留在長安,雖然住在皇宮裡邊,可是朝中無人。

    你身上的擔子很重,身邊不可沒有得力的人。

    慧英雖然出嫁了,還是命她每日進宮聽你使喚才是。

    ” “我也是這麼想。

    剛才我正在同她商量宮中如何朝賀元旦的事。

    聽說你來到坤甯宮,我叫她趕快回避了。

    ” “為什麼要回避?有些事也需要她知道哇。

    ” “皇上,你忘了,她一同雙喜成親,就變成了你的兒媳,豈有兒媳見公公不回避的?” 李自成猛然明白,不覺哈哈大笑。

    高桂英也笑了起來,随即說: “在宮中朝賀正旦的事……” “我很忙,這事情就不必問我了,一切由你同慧英商量,斟酌辦吧。

    如今諸事草創,也不必都按照政府草拟的儀注。

    ”說畢,迅速起身走了。

     李自成走了以後,兩三個宮女很快進來,在皇後的身邊侍候。

    回避在坤甯宮後邊的慧英也進來了。

    慧英向皇後問道: “父皇來有什麼吩咐?” 皇後說:“皇上離長安的日子提前了。

    如今決定元旦朝賀一畢,稍作休息,就頒布北伐诏書。

    初三日一早啟程,留在長安的文武百官都到灞橋送駕。

    雙喜要随身帶的衣物,都趕快替他準備。

    還有,皇上命你每天進宮辦事,像往常一樣。

    我也是這個意思,倒是皇上先說出口了。

    ” 慧英聽說皇上提前動身,雙喜随駕,不由得心中挺不是滋味。

    但是她沒有露出來一點形迹,趕快問道: “母後,宮中朝賀正旦的事,應該如何準備?” 皇後說:“十來天前,禮政府送來朝賀正旦的儀注,還有進宮朝賀的各家夫人的花名冊,你都看見了。

    剛才皇上說,可以由你同我斟酌。

    按我的意思麼……” 慧英望着皇後,等待吩咐。

    她又不由得想起雙喜初三一早就要跟皇上出征了,又一股惆怅情緒湧上心頭,暗暗地歎道: “隻有幾天的恩愛日子,白天也不能厮守在一起!” 高桂英想了片刻,接着說:“咱們新朝的各家夫人多是窮家小戶出身,或者随軍多年,或者新從家鄉來到長安,誰懂得皇宮中怎樣行禮?好比臨上轎才去裹小腳,裹也來不及了,反而寸步難行。

    何況宮中沒有女官,鴻胪寺的官兒們又不能來到後宮,誰能教大家演禮呢?如今要大家按照皇家的規矩進宮來朝賀正旦,豈不是故意要婆婆媽媽們、嬸子大嫂們來坤甯宮鬧笑話?”說到這裡,她自己忍不住“撲哧”笑了,連慧英也笑了。

     “到底怎麼辦呢?”慧英問道。

     “怎麼辦?我們莫去管禮政府拟定的儀注,今年還按民間習慣的老規矩辦事。

    你安排好,初一五更,各家婦女都進西華門,轎子要停在西華門外。

    隻有少數幾位夫人可以在西華門内下轎,将她們都帶進祯祥門内,坐在屋中烤火。

    然後,分批帶引進坤甯宮正殿,向我朝拜。

    一概不留下吃飯、吃果子。

    不管誰對我拜年,她們都跪下磕頭,我都不還禮,也不說話。

    慧英呀,這同往年是大不一樣呀!可是已經熬到今天,坐在皇後寶座上,我縱然想還禮,想拉着她們嘻嘻哈哈地坐在一起說說話兒,親熱一番,也不能了。

    慧英,你說是麼?” “娘娘自然是不能還禮的,要講究君臣之分嘛。

    ” 皇後接着說:“你今天就要将名單編排出來,看看分幾班朝賀。

    每一班二二十個人吧,要有一位領頭的,比如說武将們的夫人,頭一班就應該由汝侯府的夫人領頭;文臣們的夫人,頭一班就應由牛丞相府的夫人領頭。

    你編排就緒以後,www.tianyashuku.com送上來讓我看,然後送往禮政府傳谕各部事先通知,好作準備。

    按說這事應該由内臣司禮監衙門掌管,由司禮監衙門派内臣向各府傳谕,才是個道理。

    可是咱們宮中的内臣班于沒有搭起來,沒人做事。

    還有,對各家應該有賞賜,也要拟出一個清單,呈給我過目之後,趕快準備。

    男的文臣不進後宮來,自然沒有賞賜;可是有的是在我眼皮下長大的小夥子,他們請求入宮朝賀,那就來朝賀吧。

    像羅虎、王四這些小将們,能夠說不讓他們進宮麼?” “還有來亨。

    ” “是呀,還有來亨……隻要進宮來都得賞賜。

    這般小将們如今見的多了,眼眶大了,賞賜的東西寒酸了,能夠行嗎?都不能寒酸,這是咱大順朝第一個元旦佳節呀。

    ” “母後,健婦營怎麼賞賜?” “你斟酌辦吧。

    不過,你紅娘子大姐要同各家夫人一樣的賞賜。

    ” 皇後望着慧英走出後宮,忽然又命一宮女将她叫回。

    高桂英想到,後宮内師鄧太妙随着元旦賞賜之外,還要在節前送去幾色禮物,以表示尊師之禮。

    她命慧英,給鄧夫人送禮的事,即刻就辦。

    然後再辦其他諸事。

    慧英問道: “鄧夫人雖是後宮内師,畢竟還是臣下,皇後賞賜她東西,能夠算是送禮嗎?” 高桂英對慧英望了一眼,忽然笑着點點頭,心裡稱贊慧英明白事理,不愧是她的好幫手。

    随即說道: “你可以請呂二嬸速速進宮,命呂二嬸随内臣一同前去,由呂二嬸傳話……”她又想了想,問道:“慧英,你呂二嬸如何說話合乎體統,你教教她。

    我不操這個心了。

    ” 慧英略一思索,随即說道:“呂二嬸應該說,‘皇後懿旨,念鄧夫人在後宮講書辛苦,欣逢元旦佳節,特賜彩緞、古玩、字畫、文房四寶等物,略表尊師重道之意,務必入宮謝恩。

    ’母後,這樣傳娘娘懿旨行麼?” 皇後笑着說:“唉,你這姑娘果然習練好了,竟然能出口成章。

    好,就這樣讓呂二嬸傳谕去吧。

    ” 慧英下去不過片刻工夫,慧瓊進來了。

    她向皇後磕了頭,跪在地上問道:“奉娘娘呼喚進宮,不知有何吩咐?” 高夫人滿臉堆笑,說道:“你起來吧,慧瓊。

    不要跪在地上。

    來,讓我好好看看你。

    ” 慧瓊又磕了頭,站起來走到皇後的身邊。

    皇後拉着她的手,很有感情地說:“你出嫁了,完了終身大事,也完了我一樁心事。

    可是我又不能不想你。

    我想着你出嫁才兩天,這兩日裡,張鼐忙着出征的事,又加上賀客盈門,日日酒宴忙亂,你們一對小夫妻,自然不能親親熱熱厮守洞房。

    也隻有兩夜相待,今天天不明張鼐就上路往韓城去了,你難免不心中難過。

    你們雖然是燕年新婚,恩愛難舍,可是你也明白,國事為重。

    張鼐王命在身,你們小夫妻有什麼法兒守在一起?我怕你孤單單地留在侯府不是滋味,所以将你喚進宮來散心。

    慧英像往日一樣在西偏院辦公,你快去她那裡玩吧。

    ” 慧瓊被皇後說得低下頭去,滿面通紅,噙着淚珠不敢滾出。

    她的心情複雜,既感激皇後對她的慈愛和關懷,又感到皇後不知道她心中的苦情。

    可是,她的苦情是沒法對皇後說的。

     高桂英望了望慧瓊的眼睛,又笑着說:“到底是新婚夫妻,一提到離别的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