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你每日忙着軍國大事,還有一些該辦的大事竟然全忘了。

    ” 李自成問道:“我忘了什麼大事?你怎麼不說呢?” 高夫人就說道:“常言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能不能在你出征之前,将幾對婚事辦了,了卻我們的一點心願?” 李自成恍然想起,說道:“啊?你說的可是雙喜和小點子他們的婚事?” “是的呀,還要耽擱到什麼時候呢?今年春天得了襄陽之後,我本想替這些孩子們完了婚事,你說不用忙,等破西安再說。

    如今已經來到西安,還不替他們辦喜事,難道又往後推,推到進了北京以後,回來辦麼?” 李自成一時不能決定,仍然覺得目前馬上要出征,沒有工夫處理這些小事。

    皇後見他不表示意見,又催促說: “為這些孩子們完婚的事,當然不如軍國大事重要。

    可是皇上呀,這在這些孩子們的身上就是大事,是他們的終身大事。

    男孩子年齡長一點不要緊,隻要不過三十歲,不能算成親太遲;可是姑娘們就不然了。

    俗話說,好花能開幾月紅。

    難道要等她們的青春過完了,才打發她們出嫁麼?拿慧英來說,今年已經二十三歲了。

    倘若在官紳庶民家裡,前幾年就該出嫁了。

    就因為跟在我的身邊,過着戎馬生涯,沒有太平的日子。

    再說,我也很需要她在我的身邊,所以就把她的婚事耽誤了。

    她嘴裡不會說這事,可是我卻不能不常常想到。

    還有慧瓊、慧珠幾個姑娘,比慧英的年紀都小不了多少,都該打發走了。

    别的姑娘婚事可以等你從北京回來,晚一年半載出嫁,早晚幹系不大,慧瓊可是必須趕快出嫁的,最好同慧英一起辦了吧。

    ” 自成仍在想着軍國大事,有點心不在焉地問:“慧瓊出嫁的事也要趕着辦嗎?” 高桂英說:“不僅是為着慧瓊已經該出嫁了,也要從小鼐子身上想想。

    原來是想把慧梅許配給他的。

    後來,哎,沒料到你同軍師做主,硬拆散一對好姻緣,将慧梅嫁給了袁時中,活活地送她到死路上,小鼐子能不傷心嗎?他若如今看着雙喜成親,他不能成親,他的心中會好過嗎?” 李自成直到這一刻,才重視皇後同他商量的事。

    忽然笑起來,搖搖頭,說道: “今天你提起來為雙喜和小鼐子完婚的事,要緊是要緊,可是如何能辦得及呀?捷軒定于臘月二十,也就是後天,一早就要離開長安出征,決定命張鼐随他一起。

    雙喜等過了破五随我出征,辦喜事的事情還來得及,可是張鼐的喜事如何能來得及?我看,出征事大,為張鼐完婚的事緩一緩辦吧。

    ” “皇上,既然你已經決定命張鼐随總哨劉爺東征,我隻為張鼐請假數日。

    二十二是個吉日,雙喜和張鼐都在這一天完婚。

    張鼐的親兵營随大隊先走。

    張鼐二十二日完婚,二十五日快馬追趕,來得及在韓城參加誓師,然後同大軍一起渡河。

    我替張然請假數日,不誤随大軍過黃河。

    我想,捷軒也是會笑着點頭的。

    皇上,你看這樣辦行不行?” “二十二日……隻有幾天了,準備能來得及麼?” 高夫人說:“準備的事情不用你操心,隻要你點頭就是了。

    ” “好吧。

    我因大事纏身,顧不上管這些,你願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 李自成站起來要走,但又笑着說:“王四已經與左小姐成了親,不用操心了。

    羅虎這孩子有出息,如今也很得力。

    等我進北京之後,在衆多的宮女中選一個美貌又通文墨的宮女,送給他做妻,一定會使他滿意的。

    ” 高夫人說:“皇上到了北京的紫禁城中,看見有出衆的美色,不妨選幾個服侍皇上。

    日後咱們大順朝的後宮中,同樣也需要妃嫔成群。

    ” 李自成不明白高桂英的話是真心還是假意,不好再說話。

    忽然看見像是王長順站在坤甯宮的祯祥門外,便向一個宮女問道: “那是不是王長順?” 宮女躬身奏道:“是王長順。

    他因為皇上正同皇後娘娘在說話,不敢進來。

    在祯祥門外已經等候一大陣了。

    ” “喚他進來,看他有什麼事兒。

    ” 聽到傳喚,王長順恭敬地走進祯祥門内,從漢白玉甬路的左邊來到坤甯宮的台階下,整整帽子,然後從一邊登上台階,移到坤甯宮殿前。

    在門檻外邊,就趕快跪下叩頭。

     李自成用親切的口吻說道:“長順,站起來吧。

    你給皇後帶什麼禮物來了?那藍緞包袱裡沉甸甸的,是什麼東西?” 王長順站起來,小心地跨過門檻,走進坤甯宮正殿,重新跪下,打開藍緞包袱,露出一對金黃耀眼的嶄新馬镫。

    他雙手捧起來一隻馬镫,呈給李自成,又捧起來一隻,呈給高桂英。

    這新馬镫,每隻兩邊是兩條龍,龍頭朝上,合在一起。

    龍頭、龍尾連着馬镫,龍口半張,口中噙着珍珠。

    這珍珠能在口中滾動;卻是取不出來。

    李自成夫婦欣賞着新馬镫,十分高興蔔連聲稱贊這新馬镫制作精緻、李自成部道: “好哇長腸,你叫誰做的這一對金馬镫?這麼精緻。

    ” 王長順仍然跪在地上。

    因為受到誇獎,激動得噙着眼淚,說道: “皇上,你忘了?攻進潼關之後,有一次我摸着皇上的馬镫說:‘這馬镫呀,原來是别人用的舊東西,從你起義的時候接着使用,到如今又用了差不多十六年,有些地方已經磨窳了。

    你馬上就要當皇上了,這馬镫也該換新的了。

    ’皇上那時候笑着說:‘你換吧,到長安以後換吧。

    ’我說:‘陛下是真龍天子,新馬镫不能夠那麼素淨。

    我想這新馬镫上應該有龍才好。

    ’陛下又笑着說:‘這是好主意,你看着辦吧。

    ’到了長安以後,我就将這事交給工政府,要工政府遵旨主辦了。

    ” 李自成笑着說:“哪有旨意呀,我沒下旨呀。

    ” 王長順說:“皇上要我看着辦,這就是聖旨。

    皇上說出一個字就是金口玉言,就是聖旨。

    ” 李自成看一看他,笑着點點頭。

     王長順接着說:“等我随皇上從米脂回來,啊,不叫米脂,從天保府回來,工政府主管這事的官員将圖樣給我看了。

    我看了很不錯,就催他們趕緊日夜鑄造,外邊加上鎏金。

    皇上,你看這镫子可中意麼?” 李自成說:“中意,中意!長順,進潼關行軍的路上,我心中事情很忙。

    換新馬镫的話,你對我說的時候,我實在沒有在意,隻是随口答應,事後全忘了。

    不料你倒是認真去辦了。

    ”說畢,望着皇後哈哈大笑。

     王長順說:“天子無戲言。

    縱然皇上說出一個字,也是聖旨。

    小臣到長安後,怎敢忘記呢?” 李自成說:“好了,不用你親自動手。

    你去吩咐人将烏龍駒的馬镫子換了,将舊镫子送給寶源局,做永昌錢吧。

    ” “不!陛下,那一對舊馬镫,要在禦庫中當寶貝珍藏起來,千秋萬代傳下去,使後代子孫知道陛下在馬上血戰了十五六年,得天下很不容易呀。

    ” 李自成頓時收斂了輕松的笑容,同皇後交換了眼色,不覺點頭。

    皇後對王長順說: “你說的很是,這一對舊馬镫要存入禦庫,作為咱們大順朝皇家的傳家之寶,讓一代代皇帝都莫忘這江山得之不易。

    ” 王長順又說:“臣已經要工政府官員們為娘娘照樣鑄造一對鎏金馬镫,每隻馬镫上有一對鳳凰。

    ” 李自成說:“皇後的馬镫不要做了。

    以後天下太平,皇後是一國之母,深居官中,在紫禁城中要乘鳳辇;出紫禁城要乘法駕。

    再也不用騎着馬,随軍打仗了。

    ” 王長順恍然省悟,趕快叩頭說:“小臣一時糊塗,忘記皇後從今往後再也不用騎馬打仗了。

    我真是糊塗!請陛下恕罪。

    ” 皇後笑着說:“你不要害怕。

    倘若不是皇上提醒,不要說你,連我也沒有想到我以後不會再騎馬了。

    長順,你将皇上的新馬镫帶下去吧。

    我同皇上還有話要說哩。

    ” 王長順将一雙新馬镫包好,叩頭退出。

    他在心中狠狠地責備自己:“唉!我怎麼忘記了,往後天下太平,皇後用不着騎馬了。

    ” 李自成囑咐給王長順重賞。

    随即離開坤甯宮,召見大臣們商量出征的事去了。

     高桂英很快地将慧英和慧瓊叫到面前,将婚期告訴她們,囑咐她們趕快準備。

    又差人将雙喜和張鼐叫來,也将奉旨為他們完婚的事說給他們知道。

    随即又命人分頭為兩家婚事趕快準備。

    既要為男方準備,也要為女方準備,一切務要從豐。

    于是,向北京進軍的事,文武百官和命婦們朝賀正旦的事,兩對小侯爺結婚的事,都攪到一起了,從朝廷到宮中,好不熱鬧。

     臘月十九日下午,李自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