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量,關防雖是臨時憑信,但将軍之位甚尊,可以銀質。
” 李良成點點頭,表示同意、一然後說道:“你将檄文念一遍,如沒有改動之處,就連夜發下去,趕快刻版。
要多印一些,務使沿路各府州縣,官紳百姓家喻戶曉。
你坐下念吧,一字一句地念,念清楚一點。
” 宋獻策坐下去,重新捧起檄文稿子,從頭念道: 大順倡義提營首總将軍為奉命征讨事:自古帝王興廢,民兆于心。
嗟爾明朝,大數已終。
嚴刑重斂,民不堪命。
誕我聖主,體仁好生。
義旗一舉,海宇歸心。
渡河南而削平豫楚,入關西而席卷三秦。
安官撫民,設将防邊,大業已定。
止有晉燕,久困湯火,不忍坐視,故特遣本首總,于本月二十日,自長安領大兵五十萬,分路進兵為前鋒。
我主親提兵百萬于後,所過秋毫無犯。
我為先牌渝文武官等,審時度勢,獻城納印,早圖爵祿。
如執迷相拒,許爾紳民縛獻,不惟倍賞,且保各處生靈。
如官民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後邊日期寫道:大順癸未十二月X日。
這稿頭日期沒有寫,等将來印成之後,用朱筆填進去。
顯然已經不再用崇祯年号,而隻用幹支紀年。
李自成聽了以後,又接過稿子看了看,微笑點頭,提起朱筆,在稿子後邊的上方,寫一個“可”宇,交還軍師。
向牛金星問道: “那北伐诏書的稿子,可拟好了麼?” 牛金星站起來回答說:“陛下的北伐诏書稿于,臣吩咐幾個文臣已經拟就。
今日與文臣們又讨論了一遍,改動了幾個字,明日早晨即可以送進宮來。
那诏書将在元旦頒布,尚有二十多天,所以陛下有時間從容斟酌。
” 李自成點點頭,示意牛金星坐下,又轉向宋獻策問道:“那一通北伐誓師的文告,我已經在路上看了。
捷軒從長安出征的時候,這文告也要刻版印出,通告全軍上下。
” 宋獻策說:“臣等認為,此次東征是皇上禦駕親征,汝侯隻是先行十餘日,所以不須行遣将令。
汝侯到了韓城以後,可招集諸将,代皇上行誓師禮,宣布文告,然後大軍分路過河。
至于已經過了河的将領,不必回到韓城,隻要就地舉行誓師,向部下宣布皇上的誓師文告即可。
” 牛金星接着說:“此次皇上出征與往日不同。
此是最後一仗,直搗燕京,一舉而滅亡明朝。
燕京一破,陛下登極,傳檄天下,江南可不經大戰而次第勘定,所以東征全軍誓師,必須隆重舉行。
” 李自成心中興奮,自己從禦案上拿起了文告的稿子,重新細看。
看到一半時候,忽然念出聲來: ……不-以渺渺之身,起自銀川,兵威所至,壺漿競迎。
茲者三秦底定,定國關中;興師東渡,直搗燕京。
指日戈歸牧野,馬放華陽,長安定鼎。
與萬民同登衽席,豈不休哉! 凡爾将士,共宜各舒忠憤,用集厥功。
其有摧鋒陷陣,勤勞懋著之士,裂土分茅,錫之帶砺。
其或奸宄攜貳,及微狠違令者,國有常刑,法将難貸。
凡爾将士,共喻此意,勿焚我廬舍,勿虐我黎民。
惟今約誓,其各勉旃。
李自成念畢文告,點點頭,用未筆批一“可”字,随即向劉宗敏說道: “我本來很想立刻率領大軍東征,同你一起渡河。
可是長安還有許多事情要辦,你先走吧。
按照既定方略,你替我提督各營,掃蕩三晉。
我們在平陽見面,一起從太原北上,從大同往東,入居庸關到北京城下。
我們自從起義至今,轉戰十六年,馬上就要攻克北京,大功告成。
” 劉宗敏說:“明朝在山西的兵力空虛,到太原不會遇到大戰。
倘若一路順利,不耽擱時間,看來三月初十左右,可以到北京城下。
我如今擔心的隻有一件事……” 李自成問道:“你擔心的是什麼?” 劉宗敏接着說:“會不會崇祯住南京逃跑?這可說不定。
要是他逃往南京,事情就有些麻煩。
” 宋獻策說:“隻要我們進軍神速,崇祯就來不及逃往江南,下一步收拾江南就迅速多了。
” 牛金星說道:“從前朝古代來看,一國皇帝逃往别處,名叫蒙塵。
唐朝皇上就兩次逃出長安,元順帝也是逃走的。
所以為今之計,隻有進軍越快越好。
崇祯想逃往江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李自成說道:“我想,崇祯顧慮很多,未必會輕易逃出北京。
隻要我大軍進兵迅速,等他決定逃走的時候,已經晚了。
” 宋獻策緊接着說:“何況我軍已經陸續進駐山東,截斷了運河。
董學禮投降陛下之後,陛下将他由副将升為總兵,已經正準備護送武愫前往淮陰等處。
崇祯聽到山東、淮北局勢已變,必不敢逃往南京。
除非從海上逃走,料他不敢冒這種風波之險。
” 李自成問道:“這個武愫如何?” 牛金星回答說:“武愫是進士出身,在明朝雖無顯要地位,可是也有一些名氣。
派他做淮陰一帶的防禦使,仰賴陛下聲威,向地方軍民宣布新朝政令,必能收拾那一帶的混亂局面。
日後下江南的事,并不靠他。
隻等北京一破,崇祯亡國,陛下命一上将,率軍南下,并差一重臣随兵前往,江南可傳檄而定。
” 李自成笑着說道:“平定江南之後,下一步就該派大軍出山海關,收拾遼東多年來的混亂局面了。
” 從米脂回來以後,李自成在牛金星等大臣的輔佐下,處理軍國大事,每日起得很早,睡得很晚。
其執事之勤,連一向對他懷有成見的關中士紳,也不能不改變看法,認為他确實像一位開國皇帝。
如今離新年隻有一個月了。
許多事情都要忖度制定,都要從明年元旦開始實行。
所以他在東征之前,留在西安這段時間,特别忙碌。
按照戰國以來所謂“五德終始”的迷信思想,将大順朝定為水德王,服色尚藍。
文官的補子以雲為飾,一品一朵,直到九品九朵。
如今已是臘月,關于建國改元、頒布曆書、改易衣服的顔色,都必須由禮政府遵制宣告各地軍民,好從甲申元旦起,一起遵行。
還有一件大事,是應該由禮政府宣布的。
避諱的字,凡是犯了他的三代名諱的字,都得禁止使用,改用其他的字代替,或者改變筆畫。
他自己的名字“自成”兩個字,是十分常用的字,如果都禁止使用,将給天下臣民造成很大的不便。
所以他宣布:從甲申年元旦起,将“成”字改為日字頭下邊帶成功的成字,這樣成功的“成”字就不必避諱了。
總之,凡是封建帝王應該在改朝換代時所必須做的事情,他和大臣們都考慮到了,都做了準備,馬上就要頒布。
至于文武官制,在襄陽的時候已經制定,如今又加以修訂,更加嚴謹。
改革币制,也是目前一件大事。
明朝的錢币雖然還可以繼續使用,但必須趕快制造大順通寶,來代替明朝的錢币。
自從天啟年間以來,明朝因為國庫枯竭,制造了很多又輕、又薄、銅質又壞,帶着不少眼的小銅錢,民間稱之為麻錢或皮錢。
所謂麻錢,是指錢面不光,帶有沙眼,像臉上的麻子一樣;所謂皮錢,是因為元朝時候币制混亂,缺乏黃銅鑄錢,就用羊皮制造錢币,使人們十分反感。
所以如今對那些又薄又小的錢,也稱為皮錢。
由于天啟年間中央政府鑄造的錢币質量很壞,各地僞造錢币愈來愈不能禁止,銀價日趨昂貴,錢價日趨低落,給百姓帶來很大的痛苦。
江南蘇州一帶,民間曾經拒絕使用大啟錢,釀成很大的風潮。
李自成深明此弊,也深深懂得百姓的心願。
所以在商洛山中被圍困的時候,有一次他帶病到麻澗去,特意叫親兵們帶去許多嘉靖、隆慶和萬曆三朝鑄造的厚敦敦的大方錢,散給麻澗百姓。
進入西安之後,他就下令成立寶源局,暫時隸屬戶政府,專門鑄造又大又厚的永昌錢。
已經鑄出了一部分,隻等到甲申改元以後使用。
可是銅的來源很困難。
李自成從米脂回來以後,看了戶政府上疏的奏本,隻好決定收集民間銅器,輸送寶源局,以便能夠日夜加緊鑄造。
雖然這搜集銅器的事免不了騷擾百姓,但是也隻好這麼辦了。
許多事情諸如開國典章、各種制度、政治措施、派兵遣将、籌措糧饷等,雖然各有衙門的官員分别執掌,上邊還有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等作周密籌劃和設想,但是最終還得由他作決定。
所以從他由米脂回到長安的當天開始,每日的生活既充滿了顯赫和得意,也充滿了忙碌和操心,以至于同皇後高桂英談心的時候也沒有了。
臘月十八日這一天,李自成來到坤甯宮中閑坐片刻。
高桂英帶着抱怨的口氣對他說道: “皇上
” 李良成點點頭,表示同意、一然後說道:“你将檄文念一遍,如沒有改動之處,就連夜發下去,趕快刻版。
要多印一些,務使沿路各府州縣,官紳百姓家喻戶曉。
你坐下念吧,一字一句地念,念清楚一點。
” 宋獻策坐下去,重新捧起檄文稿子,從頭念道: 大順倡義提營首總将軍為奉命征讨事:自古帝王興廢,民兆于心。
嗟爾明朝,大數已終。
嚴刑重斂,民不堪命。
誕我聖主,體仁好生。
義旗一舉,海宇歸心。
渡河南而削平豫楚,入關西而席卷三秦。
安官撫民,設将防邊,大業已定。
止有晉燕,久困湯火,不忍坐視,故特遣本首總,于本月二十日,自長安領大兵五十萬,分路進兵為前鋒。
我主親提兵百萬于後,所過秋毫無犯。
我為先牌渝文武官等,審時度勢,獻城納印,早圖爵祿。
如執迷相拒,許爾紳民縛獻,不惟倍賞,且保各處生靈。
如官民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後邊日期寫道:大順癸未十二月X日。
這稿頭日期沒有寫,等将來印成之後,用朱筆填進去。
顯然已經不再用崇祯年号,而隻用幹支紀年。
李自成聽了以後,又接過稿子看了看,微笑點頭,提起朱筆,在稿子後邊的上方,寫一個“可”宇,交還軍師。
向牛金星問道: “那北伐诏書的稿子,可拟好了麼?” 牛金星站起來回答說:“陛下的北伐诏書稿于,臣吩咐幾個文臣已經拟就。
今日與文臣們又讨論了一遍,改動了幾個字,明日早晨即可以送進宮來。
那诏書将在元旦頒布,尚有二十多天,所以陛下有時間從容斟酌。
” 李自成點點頭,示意牛金星坐下,又轉向宋獻策問道:“那一通北伐誓師的文告,我已經在路上看了。
捷軒從長安出征的時候,這文告也要刻版印出,通告全軍上下。
” 宋獻策說:“臣等認為,此次東征是皇上禦駕親征,汝侯隻是先行十餘日,所以不須行遣将令。
汝侯到了韓城以後,可招集諸将,代皇上行誓師禮,宣布文告,然後大軍分路過河。
至于已經過了河的将領,不必回到韓城,隻要就地舉行誓師,向部下宣布皇上的誓師文告即可。
” 牛金星接着說:“此次皇上出征與往日不同。
此是最後一仗,直搗燕京,一舉而滅亡明朝。
燕京一破,陛下登極,傳檄天下,江南可不經大戰而次第勘定,所以東征全軍誓師,必須隆重舉行。
” 李自成心中興奮,自己從禦案上拿起了文告的稿子,重新細看。
看到一半時候,忽然念出聲來: ……不-以渺渺之身,起自銀川,兵威所至,壺漿競迎。
茲者三秦底定,定國關中;興師東渡,直搗燕京。
指日戈歸牧野,馬放華陽,長安定鼎。
與萬民同登衽席,豈不休哉! 凡爾将士,共宜各舒忠憤,用集厥功。
其有摧鋒陷陣,勤勞懋著之士,裂土分茅,錫之帶砺。
其或奸宄攜貳,及微狠違令者,國有常刑,法将難貸。
凡爾将士,共喻此意,勿焚我廬舍,勿虐我黎民。
惟今約誓,其各勉旃。
李自成念畢文告,點點頭,用未筆批一“可”字,随即向劉宗敏說道: “我本來很想立刻率領大軍東征,同你一起渡河。
可是長安還有許多事情要辦,你先走吧。
按照既定方略,你替我提督各營,掃蕩三晉。
我們在平陽見面,一起從太原北上,從大同往東,入居庸關到北京城下。
我們自從起義至今,轉戰十六年,馬上就要攻克北京,大功告成。
” 劉宗敏說:“明朝在山西的兵力空虛,到太原不會遇到大戰。
倘若一路順利,不耽擱時間,看來三月初十左右,可以到北京城下。
我如今擔心的隻有一件事……” 李自成問道:“你擔心的是什麼?” 劉宗敏接着說:“會不會崇祯住南京逃跑?這可說不定。
要是他逃往南京,事情就有些麻煩。
” 宋獻策說:“隻要我們進軍神速,崇祯就來不及逃往江南,下一步收拾江南就迅速多了。
” 牛金星說道:“從前朝古代來看,一國皇帝逃往别處,名叫蒙塵。
唐朝皇上就兩次逃出長安,元順帝也是逃走的。
所以為今之計,隻有進軍越快越好。
崇祯想逃往江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李自成說道:“我想,崇祯顧慮很多,未必會輕易逃出北京。
隻要我大軍進兵迅速,等他決定逃走的時候,已經晚了。
” 宋獻策緊接着說:“何況我軍已經陸續進駐山東,截斷了運河。
董學禮投降陛下之後,陛下将他由副将升為總兵,已經正準備護送武愫前往淮陰等處。
崇祯聽到山東、淮北局勢已變,必不敢逃往南京。
除非從海上逃走,料他不敢冒這種風波之險。
” 李自成問道:“這個武愫如何?” 牛金星回答說:“武愫是進士出身,在明朝雖無顯要地位,可是也有一些名氣。
派他做淮陰一帶的防禦使,仰賴陛下聲威,向地方軍民宣布新朝政令,必能收拾那一帶的混亂局面。
日後下江南的事,并不靠他。
隻等北京一破,崇祯亡國,陛下命一上将,率軍南下,并差一重臣随兵前往,江南可傳檄而定。
” 李自成笑着說道:“平定江南之後,下一步就該派大軍出山海關,收拾遼東多年來的混亂局面了。
” 從米脂回來以後,李自成在牛金星等大臣的輔佐下,處理軍國大事,每日起得很早,睡得很晚。
其執事之勤,連一向對他懷有成見的關中士紳,也不能不改變看法,認為他确實像一位開國皇帝。
如今離新年隻有一個月了。
許多事情都要忖度制定,都要從明年元旦開始實行。
所以他在東征之前,留在西安這段時間,特别忙碌。
按照戰國以來所謂“五德終始”的迷信思想,将大順朝定為水德王,服色尚藍。
文官的補子以雲為飾,一品一朵,直到九品九朵。
如今已是臘月,關于建國改元、頒布曆書、改易衣服的顔色,都必須由禮政府遵制宣告各地軍民,好從甲申元旦起,一起遵行。
還有一件大事,是應該由禮政府宣布的。
避諱的字,凡是犯了他的三代名諱的字,都得禁止使用,改用其他的字代替,或者改變筆畫。
他自己的名字“自成”兩個字,是十分常用的字,如果都禁止使用,将給天下臣民造成很大的不便。
所以他宣布:從甲申年元旦起,将“成”字改為日字頭下邊帶成功的成字,這樣成功的“成”字就不必避諱了。
總之,凡是封建帝王應該在改朝換代時所必須做的事情,他和大臣們都考慮到了,都做了準備,馬上就要頒布。
至于文武官制,在襄陽的時候已經制定,如今又加以修訂,更加嚴謹。
改革币制,也是目前一件大事。
明朝的錢币雖然還可以繼續使用,但必須趕快制造大順通寶,來代替明朝的錢币。
自從天啟年間以來,明朝因為國庫枯竭,制造了很多又輕、又薄、銅質又壞,帶着不少眼的小銅錢,民間稱之為麻錢或皮錢。
所謂麻錢,是指錢面不光,帶有沙眼,像臉上的麻子一樣;所謂皮錢,是因為元朝時候币制混亂,缺乏黃銅鑄錢,就用羊皮制造錢币,使人們十分反感。
所以如今對那些又薄又小的錢,也稱為皮錢。
由于天啟年間中央政府鑄造的錢币質量很壞,各地僞造錢币愈來愈不能禁止,銀價日趨昂貴,錢價日趨低落,給百姓帶來很大的痛苦。
江南蘇州一帶,民間曾經拒絕使用大啟錢,釀成很大的風潮。
李自成深明此弊,也深深懂得百姓的心願。
所以在商洛山中被圍困的時候,有一次他帶病到麻澗去,特意叫親兵們帶去許多嘉靖、隆慶和萬曆三朝鑄造的厚敦敦的大方錢,散給麻澗百姓。
進入西安之後,他就下令成立寶源局,暫時隸屬戶政府,專門鑄造又大又厚的永昌錢。
已經鑄出了一部分,隻等到甲申改元以後使用。
可是銅的來源很困難。
李自成從米脂回來以後,看了戶政府上疏的奏本,隻好決定收集民間銅器,輸送寶源局,以便能夠日夜加緊鑄造。
雖然這搜集銅器的事免不了騷擾百姓,但是也隻好這麼辦了。
許多事情諸如開國典章、各種制度、政治措施、派兵遣将、籌措糧饷等,雖然各有衙門的官員分别執掌,上邊還有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等作周密籌劃和設想,但是最終還得由他作決定。
所以從他由米脂回到長安的當天開始,每日的生活既充滿了顯赫和得意,也充滿了忙碌和操心,以至于同皇後高桂英談心的時候也沒有了。
臘月十八日這一天,李自成來到坤甯宮中閑坐片刻。
高桂英帶着抱怨的口氣對他說道: “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