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在李自成去米脂祭祖期間,各種重要朝政和各地重要軍情不斷地通過驿站或派出專使飛速送往“行在”,而他沿途不管停留在什麼地方,都要批閱許多從長安來的文書。

    凡是需要中央各政府馬上遵照他的批示辦理的,立刻将批閱過的文書發還。

    有些照例的公事,他本來可以不用親自去管,由中央主管衙門以他的名義辦理就是了,可是他也要親自批閱。

    例如頒布明年的曆書,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甲申曆”,本來由欽天監推算議定,再由政府頒行就可以了,但他也要在頒布前親自看看。

    在封建社會,每年冬季用皇帝的名義頒布曆書,俗稱皇曆。

    一國之内頒布皇曆是皇帝的特權,是皇權的象征。

    雖然他暫時還未稱帝,實際上卻是皇帝的身份,隻欠正式登極罷了。

    所以,他十一月下旬在去米脂的路上得到已經刻印好的“甲申曆”,十分高興,竟然不顧鞍馬勞頓,在燈下從頭到尾翻閱一遍。

    他望着黃紙書箋《大順欽頒永昌元年甲申歲皇曆》一行紅字,一種初掌皇權的喜悅和興奮之情,充滿心頭,不覺為之陶醉。

     ①崇祯十五年秋,洪水淹沒開封後,李自成決定另找一個立足地,遂于十二月初攻入襄陽。

    翌年三月,李自成親往樊城,殺了羅汝才。

    從此各路義軍遠避李自成,不敢再同他合作。

    五月,他改襄陽為襄京,成立臨時中央政府,國号“新順”。

    十月初六,義軍攻破潼關,孫傳庭死于亂軍中。

    十一日,李自成進入西安,定國号為“大順”。

    十一月中旬,李自成回米脂祭祖。

    以上内容未及詳寫;而本卷情節則從十二月中下旬寫起,很快進入崇祯十七年春天的場景。

     各路大規模的和小規模的軍事活動仍在積極進行。

    他離開長安去米脂期間,新朝廷的全部機器依然繼續裝配部件,依然日夜不停地依照着他的意志運轉。

    人們看見李自成不斷籌劃軍事,所向賀捷,已經稱得上武功-赫,奪取天下的勝利為期不遠了。

    而且也看見他關心朝政,留心文字。

    單看他到了西安之後,于戎馬倥偬之中舉行考試,修學校,征逸才,舉賢能,定服色,改官制,直到頒布皇曆,等等,樣樣舉措無不顯得這新朝廷正在銳意除舊布新,要不了幾年必将文治彪炳,追蹤盛唐。

    在他進入西安以後的短短兩個月中,關中士民除很少數被他嚴厲懲治的大鄉宦、大貪官、大惡霸之家以外,幾乎是人人都對他懷着真正的崇敬和期望,認為他果然是創業之君。

    一般老百姓尤其說他是真命天子。

     當他從米脂回到長安時,劉宗敏、牛金星、宋獻策,迎接在一百裡以外,面奏了軍事和朝廷的各種大事。

    田見秀等大将率領地位較高的文武群臣,都到三十裡以外接駕。

    其餘文武官員和士紳,也有千人以上,跪在城外接駕。

     李自成騎着烏龍駒,緩辔徐行。

    前邊有儀仗與器樂前導,香爐中燒着檀香,輕煙氤氲,香滿通衢。

    一個武士騎着高頭大馬,擎着一把黃傘,走在他的前面。

    通往宮中去的路上,街道都早已執寬了,整修平了,打掃得幹幹淨淨,而且鋪了黃沙。

    因為皇上要從這些街道回宮,沿路都淨了街,斷了行人。

    當然也有父老們想看一看他們,就跪在街邊,伏下身去,不敢擡起頭來。

     對着這種隆重接駕的情形,李自成在馬上忽然想到在商洛山中被圍困的日子,有一天他害病還沒有完全好,騎馬出來,将士們、義勇和窮苦百姓們如何拉着他的馬頭,密密地圍着他。

    大家看見他大病初愈,圍着他歡呼、跳躍,流着眼淚。

    這情形忽然回到他的心頭,可是又分明過去很遠了。

    他又不由得想起進洛陽時的情況,當時也算是很威風的,但怎能和今日的氣派相比?今日這般景象,他知道在書中就叫做“出人警跸”,是理所當然的,是從他十幾年艱苦轉戰中得來的。

    唉!來之不易呀。

     忽然他的心思又被眼前的景色激動起來,感到很不平靜。

    他不由得考慮到,一部分東征大軍已經開始從韓城一帶渡過黃河。

    李過已經過河了,劉宗敏也要很快動身,他自己将随後起程。

    想到山西空虛,一路會勝利前進,在北京登極的事不會很久。

    千秋大業,如今分明已經出現在眼前了。

    雖然北京他沒有去過,可是關于北京内城、外城、皇城、紫禁城,各種說法他聽得十分熟悉。

    他認為,将來的長安城,一定要修得比北京更好,要恢複盛唐的規模。

    這裡有山有水,什麼樣的花園都可以修建得如同天上一般。

    他在馬上留意看着已經扒寬的街道,一種更雄偉的規劃浮現在他的心頭。

     到了午門,他從馬上下來,命百官各回衙門辦事,丞相、軍師,汝侯劉宗敏,今晚一更以後入宮議事。

     一更剛過,劉宗敏、牛金星和宋獻策遵旨來到宮中。

    李自成已經坐在便殿的暖閣中,一邊批閱文書,一邊等候他們。

    大家向李自成叩頭行禮之後,坐下議事。

    朝中大事,李自成在回長安的旅途上不斷地得到禀奏。

    尤其是劉宗敏和牛。

    宋二人,迎接在百裡之外,又向他面奏了各種大事,他都十分清楚。

    所以今晚的會議一開始,他就向劉宗敏問道: “你已經決定在近幾天動身嗎?” 劉宗敏回答說:“本月二十日是黃道吉日,已經同軍師和牛丞相商定,二十日從長安動身。

    東征的人馬,如今都集中在韓城一帶待命。

    少數部隊,已經分三路渡過黃河。

    補之從米脂護駕回來,到蒲城時,皇上命他不必回到長安,他就從蒲城轉路向東,先到韓城。

    他是先鋒主将,想來會連夜趕路,如今說不定已經從韓城一帶過河了。

    ” 李自成轉向牛金星和宋獻策說道:“你們替捷軒拟好的檄文,幾天前我已經在路上看了。

    還需要改動麼?” 那檄文稿是宋獻策同他的一位幕僚拟就的。

    聽到李自成詢問,他趕快恭敬地站起來,回答說: “那稿子是經臣反複推敲,也請牛丞相與汝侯看過,然後才上奏禦前。

    隻是這是第一道東征的檄文,關系極其重大,所以必須等候皇上親自斟酌,禦筆改定,方敢刻版印刷。

    ” 李自成輕輕點頭,從禦案上拿起文稿,交給軍師,說道: “如今我們在一起斟酌斟酌。

    好,你坐下慢慢念一遍,我們大家細心地聽,看有沒有需要改的地方。

    ” 宋獻策坐下去,雙手捧起繕寫工整的檄文稿,用帶着豫東日音的腔調,念道: “大順倡義提營首總将軍為奉命征讨事……” 李自成向大家含笑問道:“給捷軒這樣的官銜如何?這官銜要載到史冊上的,你們再斟酌一下。

    啟東你熟悉曆代典章制度,這官街有不妥當的地方嗎?” 牛金星恭敬地站起來說道:“汝侯此次出征,為大順朝奪取北京,建立萬世宏業,至為重要。

    所以這官銜名号,必将載入史冊,垂至千古。

    臣等遵照皇上離開長安之前的面谕,幾經研究,商定這個稱号,并經陛下批示同意。

    雖說前代無此名号,但我朝隆興,對前代有因有革,前代所無者不妨新創。

    臣以為這官銜并無不妥,可以不必再改。

    ”說畢坐下,等候李自成說話。

     宋獻策站起來接着說:“臣以為汝侯這一官銜很好,不需再改。

    起初臣等商議,用‘大順欽命提營首總将軍’這個字,皇上用朱筆圈去‘欽命’二字,改為‘倡義’二字,臣等方感到自己識見太淺,深佩皇上天縱英明,識見過人……” 李自成笑着說:“這也算不得多麼英明。

    我隻是想着,如今還沒有打進北京,誅滅明朝,這‘倡義’二字還不能丢掉。

    等到了北京,舉行了登極大典之後,再改用‘欽命’二字不遲。

    好,獻策,你繼續說下去。

    ” 宋獻策接着說道:“汝侯在老八隊原有總哨之稱,直到近來将士們還習慣地稱他為總哨劉爺,表示又尊敬又親切之意。

    現在局面變了,倘若仍用總哨二字,一來不雅,二來這氣派也太小了。

    如今捷軒已經封侯,代皇上率領東征的全部人馬,用‘提營’二字比較恰當,提營的意思就是提督各營。

    本來應統稱作提營大将軍,可是皇上說過,幾年内不要設大将軍這個名号,所以臣等商量用首總将軍名号,實際職同大将軍。

    ” 劉宗敏說:“羅汝才原來封為大将軍,幾個月前已經被斬,我們當然不用大将軍這個名号。

    ” 李自成點頭說:“我的意思也隻是說幾年之内不要再用。

    如今雖然決定用提營首總将軍這個稱号,可是将士們倘若感覺不順口,不習慣,願意稱捷軒大将軍也不要禁止,隻是各種文書上不用罷了。

    關防已經制就了麼?” 宋獻策說:“今晚在禦前決定之後,明日就可以鑄成。

    臣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