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在八月中旬,李自成完全知道開封城中的絕糧情況,所以聽了田見秀的建議,馬上同意。
經過必要的準備,他命人射書城内,要城中放出老弱婦女逃生。
在約定放老弱婦女出城的這一天,他臨時傳令,凡婦女領了赈糧後願意返回城中的,聽其自便,将士們認真保護,直到難民進入城門為止。
那時他正帶着宋獻策在南門外不遠的地方巡視,聽雙喜向他禀報:将士們在私下談論,說這樣辦法過于寬了,不知大元帥為什麼如此思慮不周。
他微微一笑,向雙喜問道: “你也不懂這道理麼?” 雙喜立即在馬上恭敬回答:“回父帥,孩兒懂得。
” “你懂什麼?” “看來婦女們帶糧食回城對守城有好處,可是帶回的糧食很少,無濟于事。
每個婦女們的嘴都貼着肉告示,到處宣揚闖王的仁義,城内的軍民還有心固守城池麼?” 李自成點點頭。
停了片刻,他收了臉上的微笑,對左右親兵們說道: “凡是要返回城中的婦女,都是城中有親人牽腸挂肚。
她們想用攜帶回城的一點點糧食去救親人,情願同親人餓死在一起也不願單獨逃生。
但願攜糧回城的婦女,進了城門以後,糧食莫被兵丁搶走!” 一個親兵大膽地問道:“大元帥,下一步該怎麼辦?還要這樣不冷不熱地圍困下去?還打算圍困多久?” 闖王說:“怎麼,你等急啦?好的,快有眉目了。
” 李自成沒有明白答複親兵的問題,親兵不敢再問了。
城中停止放老弱婦女之後,在李自成的大帳中曾開過一次機密的軍事會議。
多數人主張攻城,但李自成沒有采納。
兩次攻開封都受了挫折,尤以七個月前那一仗圍攻多日,極其慘烈,将士死傷很多,終未攻克,給李自成的教訓很深,所以聽了衆人的讨論之後,他慢慢地說: “既然開封不肯投降,我軍久屯堅城之下,士氣也難免疲塌,當然以趕快攻城為宜。
可是這次攻城,不能再用掘城辦法,也不能指望用大炮打開城牆,多半要靠用幾十架雲梯爬城。
這樣辦法不管能否成功,我軍将士死傷必然更為慘重。
倘若仍然不成,我軍士氣大挫,也難再留在開封城下了。
” 像往常一樣,李自成态度冷靜,顯出深謀熟慮的神情,不肯将他所擔心的事全部吐露。
牛金星和宋獻策一聽口氣,都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思。
原來他們也是贊同攻城主張的,擔心拖延日久,士氣不振,而曹營如今已經有了不少怨言,日久必然會軍心不穩。
如今他們看見大元帥态度持重,明白他一則顧慮将士死傷過多,二則顧慮萬一再不成功,威望大敗,元氣又傷,對今後頗為不利,甚至會促使曹操早日離去。
他們二人互相望望,都不敢再說攻城的話了。
李過是積極主張攻城的,在大家沉默中等了片刻,忍不住向宋獻策問道: “軍師,你也不主張馬上攻城?” 宋獻策微笑說:“城還是要攻的,不攻就不會破。
但大元帥不欲将士流血過多,提醒我重新在心中琢磨。
目前要緊的是,選擇一個攻城的最佳時機,以較小的傷亡攻破開封。
我想,倘若再遲十天、八天,到瓜熟蒂落時候,我軍輕輕一攻,城内瓦解,城頭自潰,當然更好得多。
那時倘若仍須靠雲梯爬城,城上軍民将無力拼命厮殺,定會有人樹起白旗。
一處樹起白旗則全城自潰,此即所謂瓜熟蒂落之勢。
” 牛金星接着說:“軍師之言,頗中肯紫①,也深能領會大元帥對攻城主張持重之意。
況且,此次圍困開封,并非徒為子女玉帛,而實欲據汴京以号召天下。
故與其經過惡戰,使開封極其殘破,處處成為廢墟而後得之,不如保全宮殿與官府行署無損,街市邸宅完好,得之之後,稍加恢複,大體上仍是對京氣象。
将來破西安,破北京,都将照此行事,決不取名城于灰燼之中。
” ①肯綮--筋骨的結合處,比喻問題的關鍵所在。
綮音qǐg。
李自成聽宋獻策和牛金星說話時候,眼角微露笑意,頻頻點頭,随後向李岩問道: “林泉有何高見?” 李岩本來想着如今攻城,守城軍民大概不會有堅強抵抗,破城不難,而城中百姓每日可以少餓死幾百或上千的人。
但是他看見闖王的主意已定,而且牛金星在說話中連用“汴京”二字,便不敢多言了。
他恭敬地欠身說: “再等候數日看看情況不妨。
” 拖了幾天之後,一交九月,開封和上遊一帶開始下起連陰雨來。
在雨中,火藥和引線容易發潮和直接被雨水淋濕,弓弦也因潮濕而松軟,城壕又灌滿了水,攻城的事沒人提了。
到了九月十四日,天氣完全放晴。
李自成看見近來士氣低沉,傳出不少怨言,而曹營的情況更壞。
他想着眼下攻開封大概已經是瓜熟蒂落的時候,便在早飯後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
隻有劉宗敏、高一功、牛金星、宋獻策和李岩參與密議。
他們要讨論的是如何處理人城以後的各種問題,特别是如何處理跟曹營的關系。
李自成希望開封不要受到太大的破壞,很擔心曹營進去以後,放火燒毀房屋,随便搶劫殺人,擄掠和奸淫婦女,會使闖王失去中原人心。
雖然過去已經有了口頭約定:破城之後,曹營要占領鼓樓以東和以南的地方,這些地方雖然沒有北城和西城重要,可是富人依然很多,也有不少大紳士和大商人住在這裡。
倘若一把火燒得不像樣子,如何能夠據開封以号召天下?另外,如果曹營人馬進城之後,不按約定,多占領了一些地方,又怎麼辦?這些問題說起來容易,實際處理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
更重要的問題是,幾個月來闖營和曹營之間的矛盾逐漸顯露,而現在更是非重視不行了。
由于要讨論這些問題,所以今天的會議特别關防嚴密。
會議在大元帥的大帳裡召開。
在李自成的大帳周圍有一些較小的帳篷,吳汝義、李雙喜和一些文武就在裡面辦公。
前邊是親軍的帳篷,在親軍帳篷外邊橫着兩座箭樓,把住人口,算是大元帥府的轅門。
在平常日子裡,一般将領可以随意出出進進,但今天都被擋在轅門外邊,不許随便進去。
就在這時,王長順來到了大元帥行轅,還帶着一個農民裝束的老人。
到了轅門口,正要往裡邊走,沒料到兩個哨兵竟來把他擋住,說道: “王大伯,你老人家不要進去。
裡邊有重要會議,不許閑人進内。
” 王長順把眼睛一翻,說:“你們兩個後生,怎麼知道我是閑人?” 在闖王老營中,沒有一個人不認識王長順。
而且不管平時跟他熟不熟,都對他相當尊敬。
這不僅因為他是闖王的舊人,多年來立下了數不清的汗馬功勞,而且也因為他為人耿直,樂于助人。
就拿最近的事來說:王從周要周濟親戚,沒有銀子,王長順就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十兩銀子給了從周,這故事已傳遍老營,使人敬佩。
如今那兩個把轅門的哨兵聽了王長順的話以後,趕快賠笑說: 你老人家自然不是閑人,可是剛才中軍吳将爺有令,不管是誰,一概不許放人轅門。
王大伯,我們是奉命行事,不得不如此啊!“ 王長順聽了,覺得這話也有道理,但又想到自己要談的事情實在十分要緊,刻不容緩,倘若耽誤了,說不定幾十萬義軍和開封城以至往東南去許多州縣的父老百姓都要遭殃。
他用緩和的口氣說:”我跟随闖王多年,你們說的我全明白。
可是我今天有機密大事,必須馬上禀報闖王。
你們看我帶來一個人,要是沒有緊急大事,我不會把他帶來親自叩見闖王。
你們不要擋我,闖王不會怪罪我的。
“ 哨兵又賠笑說:”王大伯,你是大元帥的舊人,我們知道你平時可以随便見大元帥,也可以随便見夫人。
隻是今天吳中軍一再囑咐,不能随便放進人去。
“ 王長順想了一下,轉了話頭說:”這樣好了,我進了轅門之後,不去元帥大帳,隻當面同吳中軍或雙喜小将爺談一談,這總可以了吧?“ 哨兵一想,王長順畢竟不是一般的人,就放他和那個莊稼人走了進去。
誰知走不多遠,遇到第二道崗哨,王長順又被擋住。
這兩個哨兵同他也很熟。
他就對他們說:”我知道如今闖王的大帳中正在商議機密要事。
我不去大帳,隻要見一見吳中軍或雙喜小将爺。
“ 哨兵說:”請你老在這裡等一等,我們去傳報一聲。
“ 随即有一個哨兵去到雙喜帳中,又去到吳汝義帳中,出來後說:”雙喜小将爺奉命到曹營請曹帥去了,吳中軍現在事情很忙。
“ 王長順多少有點惱火,說道:”不管吳中軍忙不忙,我這事比什麼事都吃緊,都重要。
你告訴吳中軍,就說我老馬夫王長順來見闖王,請他傳報。
我不是為自己的事情,是為全營的吉兇安危,也為幾百萬老百姓的性命來的。
“ 哨兵說:”不行啊,掌牧官,今日大元帥大帳裡确實在商議要事。
你老的事情不管多麼要緊,橫豎不過是替百姓說句話,請闖王放赈救濟饑民罷了。
這些話,你老或早半天或晚半天說給闖王都是一樣。
“ 王長順将眼睛一瞪,說:”你們瞎猜什麼?我要對闖王說的事你怎麼能猜透?扯淡!我的事比你瞎猜的要緊急得多!“ 哨兵一看王長順動了火,不敢得罪,忙說:”你老等一等,我再去禀報吳中軍,行不行?“ 王長順雖然惱火,但想到目前情形确非昔比,一般将領要見闖王,都
經過必要的準備,他命人射書城内,要城中放出老弱婦女逃生。
在約定放老弱婦女出城的這一天,他臨時傳令,凡婦女領了赈糧後願意返回城中的,聽其自便,将士們認真保護,直到難民進入城門為止。
那時他正帶着宋獻策在南門外不遠的地方巡視,聽雙喜向他禀報:将士們在私下談論,說這樣辦法過于寬了,不知大元帥為什麼如此思慮不周。
他微微一笑,向雙喜問道: “你也不懂這道理麼?” 雙喜立即在馬上恭敬回答:“回父帥,孩兒懂得。
” “你懂什麼?” “看來婦女們帶糧食回城對守城有好處,可是帶回的糧食很少,無濟于事。
每個婦女們的嘴都貼着肉告示,到處宣揚闖王的仁義,城内的軍民還有心固守城池麼?” 李自成點點頭。
停了片刻,他收了臉上的微笑,對左右親兵們說道: “凡是要返回城中的婦女,都是城中有親人牽腸挂肚。
她們想用攜帶回城的一點點糧食去救親人,情願同親人餓死在一起也不願單獨逃生。
但願攜糧回城的婦女,進了城門以後,糧食莫被兵丁搶走!” 一個親兵大膽地問道:“大元帥,下一步該怎麼辦?還要這樣不冷不熱地圍困下去?還打算圍困多久?” 闖王說:“怎麼,你等急啦?好的,快有眉目了。
” 李自成沒有明白答複親兵的問題,親兵不敢再問了。
城中停止放老弱婦女之後,在李自成的大帳中曾開過一次機密的軍事會議。
多數人主張攻城,但李自成沒有采納。
兩次攻開封都受了挫折,尤以七個月前那一仗圍攻多日,極其慘烈,将士死傷很多,終未攻克,給李自成的教訓很深,所以聽了衆人的讨論之後,他慢慢地說: “既然開封不肯投降,我軍久屯堅城之下,士氣也難免疲塌,當然以趕快攻城為宜。
可是這次攻城,不能再用掘城辦法,也不能指望用大炮打開城牆,多半要靠用幾十架雲梯爬城。
這樣辦法不管能否成功,我軍将士死傷必然更為慘重。
倘若仍然不成,我軍士氣大挫,也難再留在開封城下了。
” 像往常一樣,李自成态度冷靜,顯出深謀熟慮的神情,不肯将他所擔心的事全部吐露。
牛金星和宋獻策一聽口氣,都立刻明白了他的心思。
原來他們也是贊同攻城主張的,擔心拖延日久,士氣不振,而曹營如今已經有了不少怨言,日久必然會軍心不穩。
如今他們看見大元帥态度持重,明白他一則顧慮将士死傷過多,二則顧慮萬一再不成功,威望大敗,元氣又傷,對今後頗為不利,甚至會促使曹操早日離去。
他們二人互相望望,都不敢再說攻城的話了。
李過是積極主張攻城的,在大家沉默中等了片刻,忍不住向宋獻策問道: “軍師,你也不主張馬上攻城?” 宋獻策微笑說:“城還是要攻的,不攻就不會破。
但大元帥不欲将士流血過多,提醒我重新在心中琢磨。
目前要緊的是,選擇一個攻城的最佳時機,以較小的傷亡攻破開封。
我想,倘若再遲十天、八天,到瓜熟蒂落時候,我軍輕輕一攻,城内瓦解,城頭自潰,當然更好得多。
那時倘若仍須靠雲梯爬城,城上軍民将無力拼命厮殺,定會有人樹起白旗。
一處樹起白旗則全城自潰,此即所謂瓜熟蒂落之勢。
” 牛金星接着說:“軍師之言,頗中肯紫①,也深能領會大元帥對攻城主張持重之意。
況且,此次圍困開封,并非徒為子女玉帛,而實欲據汴京以号召天下。
故與其經過惡戰,使開封極其殘破,處處成為廢墟而後得之,不如保全宮殿與官府行署無損,街市邸宅完好,得之之後,稍加恢複,大體上仍是對京氣象。
将來破西安,破北京,都将照此行事,決不取名城于灰燼之中。
” ①肯綮--筋骨的結合處,比喻問題的關鍵所在。
綮音qǐg。
李自成聽宋獻策和牛金星說話時候,眼角微露笑意,頻頻點頭,随後向李岩問道: “林泉有何高見?” 李岩本來想着如今攻城,守城軍民大概不會有堅強抵抗,破城不難,而城中百姓每日可以少餓死幾百或上千的人。
但是他看見闖王的主意已定,而且牛金星在說話中連用“汴京”二字,便不敢多言了。
他恭敬地欠身說: “再等候數日看看情況不妨。
” 拖了幾天之後,一交九月,開封和上遊一帶開始下起連陰雨來。
在雨中,火藥和引線容易發潮和直接被雨水淋濕,弓弦也因潮濕而松軟,城壕又灌滿了水,攻城的事沒人提了。
到了九月十四日,天氣完全放晴。
李自成看見近來士氣低沉,傳出不少怨言,而曹營的情況更壞。
他想着眼下攻開封大概已經是瓜熟蒂落的時候,便在早飯後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
隻有劉宗敏、高一功、牛金星、宋獻策和李岩參與密議。
他們要讨論的是如何處理人城以後的各種問題,特别是如何處理跟曹營的關系。
李自成希望開封不要受到太大的破壞,很擔心曹營進去以後,放火燒毀房屋,随便搶劫殺人,擄掠和奸淫婦女,會使闖王失去中原人心。
雖然過去已經有了口頭約定:破城之後,曹營要占領鼓樓以東和以南的地方,這些地方雖然沒有北城和西城重要,可是富人依然很多,也有不少大紳士和大商人住在這裡。
倘若一把火燒得不像樣子,如何能夠據開封以号召天下?另外,如果曹營人馬進城之後,不按約定,多占領了一些地方,又怎麼辦?這些問題說起來容易,實際處理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
更重要的問題是,幾個月來闖營和曹營之間的矛盾逐漸顯露,而現在更是非重視不行了。
由于要讨論這些問題,所以今天的會議特别關防嚴密。
會議在大元帥的大帳裡召開。
在李自成的大帳周圍有一些較小的帳篷,吳汝義、李雙喜和一些文武就在裡面辦公。
前邊是親軍的帳篷,在親軍帳篷外邊橫着兩座箭樓,把住人口,算是大元帥府的轅門。
在平常日子裡,一般将領可以随意出出進進,但今天都被擋在轅門外邊,不許随便進去。
就在這時,王長順來到了大元帥行轅,還帶着一個農民裝束的老人。
到了轅門口,正要往裡邊走,沒料到兩個哨兵竟來把他擋住,說道: “王大伯,你老人家不要進去。
裡邊有重要會議,不許閑人進内。
” 王長順把眼睛一翻,說:“你們兩個後生,怎麼知道我是閑人?” 在闖王老營中,沒有一個人不認識王長順。
而且不管平時跟他熟不熟,都對他相當尊敬。
這不僅因為他是闖王的舊人,多年來立下了數不清的汗馬功勞,而且也因為他為人耿直,樂于助人。
就拿最近的事來說:王從周要周濟親戚,沒有銀子,王長順就從自己的積蓄中拿出十兩銀子給了從周,這故事已傳遍老營,使人敬佩。
如今那兩個把轅門的哨兵聽了王長順的話以後,趕快賠笑說: 你老人家自然不是閑人,可是剛才中軍吳将爺有令,不管是誰,一概不許放人轅門。
王大伯,我們是奉命行事,不得不如此啊!“ 王長順聽了,覺得這話也有道理,但又想到自己要談的事情實在十分要緊,刻不容緩,倘若耽誤了,說不定幾十萬義軍和開封城以至往東南去許多州縣的父老百姓都要遭殃。
他用緩和的口氣說:”我跟随闖王多年,你們說的我全明白。
可是我今天有機密大事,必須馬上禀報闖王。
你們看我帶來一個人,要是沒有緊急大事,我不會把他帶來親自叩見闖王。
你們不要擋我,闖王不會怪罪我的。
“ 哨兵又賠笑說:”王大伯,你是大元帥的舊人,我們知道你平時可以随便見大元帥,也可以随便見夫人。
隻是今天吳中軍一再囑咐,不能随便放進人去。
“ 王長順想了一下,轉了話頭說:”這樣好了,我進了轅門之後,不去元帥大帳,隻當面同吳中軍或雙喜小将爺談一談,這總可以了吧?“ 哨兵一想,王長順畢竟不是一般的人,就放他和那個莊稼人走了進去。
誰知走不多遠,遇到第二道崗哨,王長順又被擋住。
這兩個哨兵同他也很熟。
他就對他們說:”我知道如今闖王的大帳中正在商議機密要事。
我不去大帳,隻要見一見吳中軍或雙喜小将爺。
“ 哨兵說:”請你老在這裡等一等,我們去傳報一聲。
“ 随即有一個哨兵去到雙喜帳中,又去到吳汝義帳中,出來後說:”雙喜小将爺奉命到曹營請曹帥去了,吳中軍現在事情很忙。
“ 王長順多少有點惱火,說道:”不管吳中軍忙不忙,我這事比什麼事都吃緊,都重要。
你告訴吳中軍,就說我老馬夫王長順來見闖王,請他傳報。
我不是為自己的事情,是為全營的吉兇安危,也為幾百萬老百姓的性命來的。
“ 哨兵說:”不行啊,掌牧官,今日大元帥大帳裡确實在商議要事。
你老的事情不管多麼要緊,橫豎不過是替百姓說句話,請闖王放赈救濟饑民罷了。
這些話,你老或早半天或晚半天說給闖王都是一樣。
“ 王長順将眼睛一瞪,說:”你們瞎猜什麼?我要對闖王說的事你怎麼能猜透?扯淡!我的事比你瞎猜的要緊急得多!“ 哨兵一看王長順動了火,不敢得罪,忙說:”你老等一等,我再去禀報吳中軍,行不行?“ 王長順雖然惱火,但想到目前情形确非昔比,一般将領要見闖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