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從五月初二日李自成的部隊到達開封城外,開封被圍困已經快滿四個半月了。
連陰雨下了十來天,今天是九月十三日,天氣開始放晴。
街上滿地泥濘,坑窪的地方都積滿了臭水。
街上很少行人,冷冷清清,凄凄慘慘,簡直不似人間。
原來一些荒涼的地方堆滿白骨,黃昏以後有磷火在空氣裡飄蕩,現在白骨也被水淹沒了。
過去開封房子很多,如今人死房空,空房又被拆毀當做柴燒,空曠的地方也更多了。
借大一座東京汴梁城,連一聲狗叫也聽不見。
貓也沒有了。
甚至飛鳥都已經絕迹了。
每一次飛鳥來到,總是被人們設法捕獲,或用彈弓打死;又因為城中沒有糧食,也沒有青草和蟲子可做食物,所以久而久之,鳥再也不飛來了。
這天下午,開封府推官黃澍在慘淡的斜陽中,騎着一匹瘦骨磷峋的棗紅馬,從巡撫衙門出來,回他的理刑廳衙門去,前後跟着二十幾個兵了和街役。
在平常日子,一個府的推官本來用不着帶這麼多人護衛,但目前情形不同,老百姓恨兵,兵和百姓又都恨官,所以他必須多帶幾個人出來,以防在街上被亂兵和百姓殺死。
至于他騎的這匹馬,如今在開封也成了稀罕東西,隻有總兵陳永福還有一些戰馬未被殺掉,其餘那些大衙門,每個衙門至多也隻剩一匹二匹馬了,黃澍的這匹棗紅馬現在看去毛色毫無光澤,兩個助窩深深地陷了下去。
一般瘦馬都是先從屁股和肋窩瘦起,而這匹馬竟連頭部都顯得瘦骨棱棱。
它馱着黃澍,艱難地走在泥濘的街道上,走走停停。
其實已經走不動了,但後面有鞭子在趕着它,隻得勉強再往前走。
黃澍也并不願意騎它,無奈街中的轎夫們已經餓得一點勁兒也沒有。
今天黃澍是先去周王府,又去巡撫衙門,如果步行出來,太失體統,路也太遠,所以非騎馬不行。
何況他自己的身體也十分衰弱,如不騎馬也不能走兩個地方。
從巡撫衙門出來後,他的心情非常沉重,甚至近乎灰心絕望。
原來他希望這一次開封能夠固守,“賊”退之後,他可以叙功受賞,得到升遷。
現在這一個希望破滅了。
經過差不多四個半月的圍困,城内人死了很多,不管是軍民還是官紳都受了很大的苦。
如今已經山窮水盡,再也支持不下去了。
今天北城和東城外的義軍開始搬運大炮,修築炮台,看來隻要連晴幾天,就會發動攻城。
黃澍明白,城是萬萬守不住的,如果不趕緊采取對策,城破之後,周王殿下和各個封疆大吏一起同歸于盡,他黃澍也萬難逃脫。
實際上,他今天已是最後一次去周王府和巡撫衙門,以後大概不會再去了。
回到理刑廳衙門院中,他被人扶着下馬,直接往後邊的簽押房走去。
可是走了幾步,他回頭看見那匹棗紅馬正在被馬夫牽往西偏院馬房中去。
那馬不小心碰着一塊石頭,打個前栽,幾乎要倒下去。
他忽然想到,整個理刑廳衙門中的兵了、衙役、官吏近來都十分饑餓,而他以後很難再騎這匹馬了,于是他心一狠,吩咐管事的說: “把這匹馬宰了吧,每個人分一斤馬肉。
剩下的留到明天晚上再分。
” 他沒有說明為什麼明天晚上要分馬肉。
仆人們更不管他明天不明天,一聽說要殺老爺這匹心愛的坐騎,都高興地往西偏院走去。
黃澍走進簽押房,文案師爺劉子彬已經在那裡等他。
劉子彬如今也餓瘦了,臉孔已經瘦得走了相,好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他的胡須忽然增添了不少花白成分,鬓邊也增添了白發。
他揮手使仆人們退出,小聲向黃澍問道: “老爺去朝見周王殿下,殿下有何鈞谕?” 黃澍苦笑,搖搖頭,接着小聲談了他去周王府的經過。
原來,當他去到王府時,周王正在奉先殿祈禱,管事的劉承奉出來接見了他。
他把目前的危急情形向劉承奉說明後,便問周王有何谕示。
劉承奉說,周王這兩天常在宮中哭泣,宮中也已經絕糧了,可是各家郡王、奉國将軍,更其絕糧得可憐,紛紛前來哀求周王。
周王沒法周濟他們,惟有相對流淚。
黃澍随即說道: “承奉大人,目前開封危在旦夕,無力再守。
下官今日進宮,是為着拯救一城生靈。
從前曾有壬癸之計,看來勢在必行。
但此事十分重大,地方疆吏不敢擅自決定,特命下官進宮來面懇王爺殿下做主。
” 劉承奉吃了一驚,随即恢複鎮靜,低聲說道: “這計策王爺知道,可是到底能行不能行,王爺也說不準。
王爺怕的是大水一來,開封全城不保。
” 黃澍說:“開封城外有一道羊馬牆,大水碰着羊馬牆,水勢已經緩和了,加上開封城基有五丈厚,不要說大水在幾天内會流過去,縱然長久泡也泡不塌。
反之,流賊在城外受了大水一淹,必遭漂沒,不漂沒的必會退走。
流賊退走,北岸官兵就可以用糧食接濟城中。
” 劉承奉又說:“凡事都要多從壞處着想。
萬一黃水來得很猛,漫過城牆,豈不全城生靈同歸于盡?” 黃澍說:“大水來時,北城地勢較高,決不會漫過城牆。
” 劉承泰說:“王爺怕的是全城軍民死于洪水之中。
” 黃澍說:“如今天氣放晴,流賊即将攻城,而城中軍民絕糧,人心不同。
萬一三兩天内城中瓦解,不戰自潰,流賊進城,不但軍民百姓沒法逃命,連王爺殿下和宮眷也難逃出流賊之手。
” 劉承奉因為知道周王對壬癸之計不敢做主,因此聽了黃澍這番話,雖然心動,仍然沉吟不語。
黃澍又問了幾次,劉承奉隻是沉吟、歎氣,既不說可行,也不說不可行。
正在這時,周王已離開奉先殿,知道黃澍前來求見,他無心接見,便命一個
連陰雨下了十來天,今天是九月十三日,天氣開始放晴。
街上滿地泥濘,坑窪的地方都積滿了臭水。
街上很少行人,冷冷清清,凄凄慘慘,簡直不似人間。
原來一些荒涼的地方堆滿白骨,黃昏以後有磷火在空氣裡飄蕩,現在白骨也被水淹沒了。
過去開封房子很多,如今人死房空,空房又被拆毀當做柴燒,空曠的地方也更多了。
借大一座東京汴梁城,連一聲狗叫也聽不見。
貓也沒有了。
甚至飛鳥都已經絕迹了。
每一次飛鳥來到,總是被人們設法捕獲,或用彈弓打死;又因為城中沒有糧食,也沒有青草和蟲子可做食物,所以久而久之,鳥再也不飛來了。
這天下午,開封府推官黃澍在慘淡的斜陽中,騎着一匹瘦骨磷峋的棗紅馬,從巡撫衙門出來,回他的理刑廳衙門去,前後跟着二十幾個兵了和街役。
在平常日子,一個府的推官本來用不着帶這麼多人護衛,但目前情形不同,老百姓恨兵,兵和百姓又都恨官,所以他必須多帶幾個人出來,以防在街上被亂兵和百姓殺死。
至于他騎的這匹馬,如今在開封也成了稀罕東西,隻有總兵陳永福還有一些戰馬未被殺掉,其餘那些大衙門,每個衙門至多也隻剩一匹二匹馬了,黃澍的這匹棗紅馬現在看去毛色毫無光澤,兩個助窩深深地陷了下去。
一般瘦馬都是先從屁股和肋窩瘦起,而這匹馬竟連頭部都顯得瘦骨棱棱。
它馱着黃澍,艱難地走在泥濘的街道上,走走停停。
其實已經走不動了,但後面有鞭子在趕着它,隻得勉強再往前走。
黃澍也并不願意騎它,無奈街中的轎夫們已經餓得一點勁兒也沒有。
今天黃澍是先去周王府,又去巡撫衙門,如果步行出來,太失體統,路也太遠,所以非騎馬不行。
何況他自己的身體也十分衰弱,如不騎馬也不能走兩個地方。
從巡撫衙門出來後,他的心情非常沉重,甚至近乎灰心絕望。
原來他希望這一次開封能夠固守,“賊”退之後,他可以叙功受賞,得到升遷。
現在這一個希望破滅了。
經過差不多四個半月的圍困,城内人死了很多,不管是軍民還是官紳都受了很大的苦。
如今已經山窮水盡,再也支持不下去了。
今天北城和東城外的義軍開始搬運大炮,修築炮台,看來隻要連晴幾天,就會發動攻城。
黃澍明白,城是萬萬守不住的,如果不趕緊采取對策,城破之後,周王殿下和各個封疆大吏一起同歸于盡,他黃澍也萬難逃脫。
實際上,他今天已是最後一次去周王府和巡撫衙門,以後大概不會再去了。
回到理刑廳衙門院中,他被人扶着下馬,直接往後邊的簽押房走去。
可是走了幾步,他回頭看見那匹棗紅馬正在被馬夫牽往西偏院馬房中去。
那馬不小心碰着一塊石頭,打個前栽,幾乎要倒下去。
他忽然想到,整個理刑廳衙門中的兵了、衙役、官吏近來都十分饑餓,而他以後很難再騎這匹馬了,于是他心一狠,吩咐管事的說: “把這匹馬宰了吧,每個人分一斤馬肉。
剩下的留到明天晚上再分。
” 他沒有說明為什麼明天晚上要分馬肉。
仆人們更不管他明天不明天,一聽說要殺老爺這匹心愛的坐騎,都高興地往西偏院走去。
黃澍走進簽押房,文案師爺劉子彬已經在那裡等他。
劉子彬如今也餓瘦了,臉孔已經瘦得走了相,好像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他的胡須忽然增添了不少花白成分,鬓邊也增添了白發。
他揮手使仆人們退出,小聲向黃澍問道: “老爺去朝見周王殿下,殿下有何鈞谕?” 黃澍苦笑,搖搖頭,接着小聲談了他去周王府的經過。
原來,當他去到王府時,周王正在奉先殿祈禱,管事的劉承奉出來接見了他。
他把目前的危急情形向劉承奉說明後,便問周王有何谕示。
劉承奉說,周王這兩天常在宮中哭泣,宮中也已經絕糧了,可是各家郡王、奉國将軍,更其絕糧得可憐,紛紛前來哀求周王。
周王沒法周濟他們,惟有相對流淚。
黃澍随即說道: “承奉大人,目前開封危在旦夕,無力再守。
下官今日進宮,是為着拯救一城生靈。
從前曾有壬癸之計,看來勢在必行。
但此事十分重大,地方疆吏不敢擅自決定,特命下官進宮來面懇王爺殿下做主。
” 劉承奉吃了一驚,随即恢複鎮靜,低聲說道: “這計策王爺知道,可是到底能行不能行,王爺也說不準。
王爺怕的是大水一來,開封全城不保。
” 黃澍說:“開封城外有一道羊馬牆,大水碰着羊馬牆,水勢已經緩和了,加上開封城基有五丈厚,不要說大水在幾天内會流過去,縱然長久泡也泡不塌。
反之,流賊在城外受了大水一淹,必遭漂沒,不漂沒的必會退走。
流賊退走,北岸官兵就可以用糧食接濟城中。
” 劉承奉又說:“凡事都要多從壞處着想。
萬一黃水來得很猛,漫過城牆,豈不全城生靈同歸于盡?” 黃澍說:“大水來時,北城地勢較高,決不會漫過城牆。
” 劉承泰說:“王爺怕的是全城軍民死于洪水之中。
” 黃澍說:“如今天氣放晴,流賊即将攻城,而城中軍民絕糧,人心不同。
萬一三兩天内城中瓦解,不戰自潰,流賊進城,不但軍民百姓沒法逃命,連王爺殿下和宮眷也難逃出流賊之手。
” 劉承奉因為知道周王對壬癸之計不敢做主,因此聽了黃澍這番話,雖然心動,仍然沉吟不語。
黃澍又問了幾次,劉承奉隻是沉吟、歎氣,既不說可行,也不說不可行。
正在這時,周王已離開奉先殿,知道黃澍前來求見,他無心接見,便命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