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關燈
想了一陣,下定決心返回城中。

    未時剛過,她的體力恢複過來了,小寶也睡足了覺,有了精神。

    她不敢再遲疑,向李俊磕了頭,便提起包袱,背上糧食,左手拉着小寶,右手拄着棍子要回城裡去。

    李俊覺得于心不忍,追上幾步,勸她不要回城,以免一起餓死城中。

    她流着淚說: “我不能眼看着親人在城裡挨餓。

    我現在把這點糧食帶回去,明日能夠出來我就再出來。

    要是官府不再讓婦女出城,我就同一家人死在一起。

    ” 李俊見她是一個賢良的婦女,不覺歎息一聲,心中十分感動。

    又問她姓什麼,她回答說姓張。

    李俊還想再問下去,由于有好幾個婦女同時過來向他問這問那,一時間很亂,隻得作罷。

     香蘭已經走出很遠,王從周又騎馬奔來。

    原來他在禹王台、繁塔寺兩地都沒有找到他所要找的親戚,深感失望。

    這時又向李俊問道: “你這裡有沒有從鼓樓街北邊來的婦女?” 李俊猛然想起香蘭,說:“有一個好像是讀書人家的娘子,我知道她姓張,可是沒有顧得問她住在哪裡,不知是不是張秀才家的人。

    ”說着,他用手指着城門方向,“你看,就是她,已經快進城門了。

    ” 王從周手搭涼棚,向西望去,看見果然有一個婦女牽着孩子,背着糧食和一個包袱,快到宋門關了。

    他不禁歎氣說: “唉!說不定就是我的親戚,可是沒有辦法追上了。

    ” 李俊說:“說不定她明日還會出城來的。

    ” 王從周說:“明日也許她不來了,也許她想出來卻出不來了。

    你想,誰曉得城中官府明日會不會繼續放婦女出城?” 李俊搖搖頭,深為惋惜地說:“這個娘子是個賢妻良母。

    她心中丢不開她的丈夫和她的婆母,真是個好娘子!” 當天,各門都有少數重回城内的婦女,總計約有一兩百人。

    官紳們因害怕城中軍民如仇的情況洩露出去,嚴令兵丁義勇,對回城的婦女妥加保護,不許搶奪她們攜回的糧食。

    香蘭盡管十分辛苦,進城門後擔驚受怕,畢竟趕在黃昏之前平安地回到家了。

     雖然返回城内的婦女人數不多,但是立即産生了很大影響。

    不僅轟動她們的左鄰右舍,同街共巷,而且經過城門,經過大小街道,到處有人攔着詢問。

    關于婦女攜糧返回的消息飛快地傳遍城中,使城中居民對義軍的行事深感驚奇,暗中敬佩,也有想出城而又疑慮躊躇的饑民們感到鼓舞,不再猶豫。

     張成仁一家意外地重新團圓,如同做夢,驚喜和悲痛齊上心頭,奶奶将小寶摟在懷中,香蘭将招弟拉到膝上,相對傷心哭泣。

    香蘭因為泣不成聲,好不容易才回答了丈夫和母親的詢問,将出城後遇到的事兒述說清楚。

    左右鄰居都來問訊,将堂屋當間兒擠得滿滿的。

    大家明白了香蘭回來的經過以後,互相歎息,有人稱贊香蘭好,有人對自己家中出城的婦女開始放心,有人拿定主意叫自己家中的年輕媳婦和閨女們明日出城逃生。

    但是大家心中都有一句話不敢說出,那就是稱贊李闖王必得天下,他的人馬果真是古今少有的仁義之師。

     鄰人們散去以後,香蘭知道母親、丈夫、妹妹和招弟都在餓着,趕快去給他們煮了一點東西充饑,又将攜回的六升雜糧裝進一隻空缸裡,埋入地下。

    原來在西屋角有一個塌陷的地方,如今稍微刨深一點,就可以埋好,掩上舊土,堆一些破磚在上邊。

    她剛剛将糧食藏好,疲累不堪,正想休息,忽然聽見有人敲大門。

    她摹然兩腿發軟,心中慌跳,暗暗叫道: “我的天,準是來搶糧食的!” 任憑外邊敲了幾次門,香蘭和丈夫隻不應聲。

    母親顫抖地說: “又是要命的兵勇!天呀,他們不見答應,會把大門砸開的!” 招弟聽說是兵勇來了,縮在奶奶的懷中大哭。

    一家人正在無計可施,忽然聽見仿佛熟悉的聲音叫道: “成仁!成仁!” 因為招弟在大哭,所以叫門的聲音不能分辨清楚,随後又聽見叫聲: “哥!哥!快開門!” 張成仁陡然放心,說道:“是德耀叫門!” 香蘭接着說:“剛才叫門的是鐵口大哥!” 一家人如慶再生。

    招弟立時不再大哭,換成了硬咽。

    成仁趕快答應一聲,站起來向外走,卻向母親和妻子說道:“他倆這麼晚回來,有什麼重要消息?” 王鐵口和德耀厮跟着來到堂屋。

    德耀起小跟着哥嫂過日子,衣服鞋襪都由嫂子親手做,饑飽冷暖全靠嫂子關心,一上堂屋台階,搶先帶着哭聲叫道: “嫂子,你回來了!” 香蘭望着弟弟,沒有回答。

    她的喉嚨被一股熱淚堵住了。

     坐定以後,王鐵口說道:“我聽說李闖王允許婦女們攜糧回城,想着李姑娘對婆婆很孝順,夫妻感情又好,猜想她必會回來,所以替德耀請個假,同他一道回來看看。

    成仁,你們夫婦決定下一步怎麼辦?”鐵口又朝着香蘭問:“李姑娘,你是什麼主意?” 香蘭哽咽說:“我既然回來,就不打算走了。

    一家人要死就死在一起,到陰曹地府也不分離。

    ” 鐵口向成仁的母親問:“大娘,你老人家可也是這個主意?” 母親歎口氣說:“我是快死的人,已經沒有主意了。

    自從她帶着小寶走後,我放不下心,就像是失去魂靈一樣。

    招弟不住地要找媽,哭個不停。

    你兄弟是個讀書人,嘴裡不言不語,怕我做娘的過于傷心,可是我聽見他背着我唉聲歎氣,也看出他眼裡常常是淚汪汪的,鐵口……”母親又哽咽又喘氣,停了一陣,艱難地繼續說:“鐵口,李姑娘說的是,既然回來了,不如一家人守在一起,到陰間還能夠鬼魂相依。

    開封近處無親無故,讓李姑娘帶着小寶出城逃生,我死了也不放心。

    ” 王鐵口深深地歎口氣,搖搖頭說:“不然!不然!” 張成仁趕快問:“大哥有何主意?” 鐵口說:“我回來就是為要幫你們拿定主意,而且事不宜遲,必須今晚就拿定主意。

    ” “請大哥說出高見。

    ” “按照我說,李姑娘明日一早,帶着德秀姑娘、小寶和招弟趕快出城,萬不要留在城内。

    大娘有病,你同大娘留在城内,這是萬不得已,不留下别無辦法。

    既然一家六口人有四口可以逃生,為何都等着在城中餓死?難道你們願意連小寶也活活跟着你們餓死,你張家人除德耀外全都死光?其實,長久下去,我同德耀也将餓死!” 成仁的心頭一亮,說:“大哥!……” 鐵口接着說:“李自成确實有過人之處,近世罕有其倫。

    他能夠以無辜蒼生為念,知會守城大吏放老弱婦女出城就食,這樣行事實出我意料之外。

    我更沒料到,他向出城婦女們發過救濟糧之後,願返回城中者随便,不加阻攔,仍然一體保護。

    此乃古今少有之事,竟然見之于今日!據我看,開封軍心民心,必将大變。

    本來老百姓從搜糧開始之後已經不恨賊而恨兵,今日之後,民心更難維系,必将迅速瓦解。

    可是正因為李自成的這一手十分厲害,我斷定官府明日再放一天婦女出城,就會停止。

    所以,你們必須今夜拿定主意,讓他們四個人明日趕快逃生;稍遲一步,悔之晚矣!” 大家聽完王鐵口的話,覺得句句合理。

    經過一陣商量,隻好按照鐵口的話拿定主意。

    王鐵口又囑咐一些話,帶着德耀走了。

     第二天是八月十八日。

    香蘭因為要同丈夫和婆母分别,自己帶着妹妹和兩個小孩出城逃生,幾乎一夜不曾合眼,總在哭泣。

    黎明時候,她先起來,替丈夫将常穿的衣服清點一下,一邊補補連連,一邊流淚。

    她實不想離開丈夫單獨活下去,可是為救孩子們,她隻好忍痛離家。

     母親也早早地起來,帶着德秀跪在神前燒香。

    這是家裡僅僅剩下的一點香,她洗了手,拿出來恭恭敬敬地點着,插進香爐。

    中間供的是恭楷書寫的“天地君親師”牌位和木制的祖宗神主,另外還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