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關燈
得的逃生良機!不乘此時逃走,難道讓一家人全都餓死不成?“ 成仁說:”我擔心她們出去,舉目無親,無處可以存身。

    “ 鐵口說:”出去以後再說以後的話。

    隻要能夠出去,就多了一步活路,比死在城内好。

    再說,難道你們就沒有親戚在開封近處?“ 成仁的母親餓得有氣無力地說:”有親戚,可是不在近處,在蘭陽西鄉,離這裡一百幾十裡路,是我的娘家。

    如今我的兄弟還活着,人雖窮,暫時在那裡住幾個月還是可以的。

    “ 鐵口聽了點頭說:”這就很好。

    如今往東去還比較安穩。

    一邊讨飯,一邊慢慢走,終能走到蘭陽縣境。

    好在是蘭陽西鄉,那就又近了一步。

    “ 母親問道:”到底闖王人馬是不是真的都那麼好,不許淫婦女,不殺害百姓?“ 鐵口說:”我實話對你說,闖王人馬并不像官軍那麼壞,可是這話隻能背後說,人前可不能亂說。

    小寶媽不是出西城采過青麼?難道還沒有親眼看見?“ 香蘭說:”那一次我同妹妹一起出去,确實人馬都不到大堤以内。

    有幾個采青婦女在大堤邊遇見了闖王人馬,他們連問也不問,十分規矩,再好不過。

    “ 鐵口說:”着啦!耳聽是虛,眼見是實!既然親見闖王人馬的軍紀很好,何必多疑?“ 成仁夫妻說:”唉,我們實在是被愚弄的日子久了,總是不很放心。

    “ 鐵口說:”我再向你們說明白,這駐在曹門和宋門一帶的,是闖王手下大将田見秀帶的人馬,田見秀的老營就駐在應城郡王花園,杞縣李公子的人馬駐在城東南一帶,他的老營就紮在禹王台旁邊。

    這位田見秀,人們都知道是個吃齋念佛的活菩薩,到處多行善事;李公子當年作過《勸赈歌》,也十分體恤百姓。

    李姑娘①帶着小寶出城,我看就從宋門出去最好。

    再說,往蘭陽縣境,也隻有出宋門最為方便。

    “ ①姑娘--河南風俗,長輩稱晚輩婦女為姑娘,前邊冠她的娘家姓氏。

    縱然她活到幾十歲,長輩仍以某姑娘相稱。

     母親聽了這話,感到稍微寬心,說:”你說出宋門好,那就讓李姑娘明日帶着小寶出宋門去試一試吧,倘若能夠逃出兩條命,也是我們張家的大幸。

    “ 張成仁又問:”王大哥,這事你能不能占個卦問一問吉兇?“ 鐵口笑道:”雖然我半生吃江湖飯,以看相占蔔為生,但今天既然我們都将同歸于盡,不妨實話告你說吧。

    成仁,占蔔的事,渺茫難憑。

    倘若占蔔那麼靈驗,宋獻策為何讓李闖王第一次攻開封,中了箭傷?為何又讓他第二次攻開封受挫,白死了數千精兵?可見連宋獻策身為李闖王的軍師,尚且不能算得那麼靈驗。

    我王鐵口是什麼人?你還不知?隻要此事可行,何必向我問卦?‘山人’我給你出的主意比卦還靈驗得多,這www.tiaNyashuku.com叫做‘盡人事少信天命’。

    “說罷,他坦然一笑,又說道,”反正我日後也不會靠算卦謀生了,今天把我的底兒都露給你們。

    “ 張成仁愁苦的臉上也露出笑容,又問道:”你看德秀這姑娘要不要跟她嫂子一起出城?“ 王鐵口向德秀打量了一眼,心裡也覺得難作主張。

    德秀已不是小姑娘了,盡管餓得走了相,但兩隻眼睛仍像秋水一般明亮,皮膚細白,真像俗話說的:小家碧玉。

    萬一出城去有了好歹,他怎麼對得起成仁一家?可是不出城,難道讓這個好姑娘也餓死不成?他想了一下,忽然有了主意,說道:”明日先讓小寶媽帶着小寶出城。

    明天一天我們對城外情況必然知道得更多,倘若出城婦女果然受到闖營保護,沒有三長兩短,後天早晨再讓德秀出城不遲。

    “ 成仁說:”那時候就沒有人跟她一道了。

    “ 鐵口說:”這不難。

    我算定明天出城的人隻是一部分,還有很多人心懷疑慮,想出城又不敢出城,到後天還會有很多人出城。

    明天我會在熟人中找一位可靠的大娘,後天早起帶德秀一起逃出。

    “ 大家聽了王鐵口的這番話,讓香蘭帶着小寶先出城逃生的主意定了。

    母親流着眼淚說:”唉!要是她霍大嬸兒還在世,該有多好!“ 當天夜裡,香蘭哄小寶睡了以後,在黑暗中一面哭一面将需要帶的衣服和舊鞋子都收拾停當,包在一個小包袱裡邊,又找了一個籃子,還準備了一根棍子。

    這棍子為的是怕上路以後,萬一走不動,可以當拐杖拄着;遇着狗時,可以防身。

    一面準備着這些東西,一面小聲哭着同丈夫談了許多話。

    他們商量着以後萬一都能活下去,如何見面;萬一有一方不幸死去,另一方應當怎麼辦。

    他們明白這次分手就是永别,以後見面很難,不是雙雙死去,就是有一方先死,所以彼此千囑咐萬叮咛,說不盡的傷心。

    隻是張成仁雖然心如刀割一般,卻忍着淚對她盡量說了些安慰的話。

     黎明時候,香蘭早早起來,煮了一些東西,要同小寶在走之前吃一點才能出城去。

    這煮的一鍋東西中,有張成仁從張民表家取回的中藥,其中有茯苓、天門冬和桔梗等等,另外還摻了一點點雜糧,含着濃厚的藥味。

    小寶被哄着也吃了一碗,一面吃一面哭,說他不吃藥。

     吃過之後,一家人依依哭别。

    婆婆舍不得小寶,放聲悲哭,随後一面哭一面囑咐兒媳:”李姑娘呀,不管多麼艱難,要把小寶拉扯成人。

    他是一家人的命根子,傳宗接代就靠這一棵獨苗。

    倘若出城後你能夠活在人世,逢年過節,不要忘了替餓死在開封城内的婆婆、丈夫在露天地裡燒一些紙錢!你縱然拉棍兒讨飯,也不要使小寶餓死!……“ 招弟知道媽媽要帶弟弟出城逃生,死抓住母親衣襟,放聲大哭說:”媽媽也帶我走吧!媽媽也帶我走吧!“ 這哭聲撕裂着香蘭的心,也撕裂着全家人的心。

    德秀抱着招弟,用好言哄她,讓她不要拖住媽媽,但招弟卻不理,竭力掙紮着,要同媽媽一道出城。

    香蘭見招弟哭得這麼慘痛,也痛哭起來,不忍動身。

    小寶見姐姐哭,媽媽哭,他也嚎陶大哭起來。

    最後全家人都大哭起來。

    哭了一陣,祖母怕耽誤了媳婦出城,把招弟攬到懷裡,哄她說:”招弟,你聽奶奶說。

    小寶是男孩子,你不能同他比,他是一家的命根子。

    讓小寶随媽媽逃走吧,先救活弟弟要緊。

    你可惜不是一個男孩子。

    “ 招弟聽奶奶這麼一講,心中明白了:在生與死的問題上,她也不能同弟弟比,應該讓媽媽帶着弟弟走。

    于是她不再大哭大鬧,變為低聲抽泣。

    香蘭牽着小寶,哭哭啼啼動身。

    一家人都送出大門,忍不住又哭了一陣。

    成仁揮手讓他們走去,然後把母親攙回院裡,門上了大門。

     香蘭一面哭,一面牽着小寶往宋門走去。

    這時街上有不少婦女,也在哭哭啼啼向宋門走去,香蘭母子就混進了這哭着的人流。

     昨日下午,王鐵口和德耀已約好今晨在宋門等候香蘭和小寶。

    這時果然在城門附近遇見了。

    香蘭有幾天沒見德耀,今日一見,看出來他已比往日餓得更瘦了。

    不禁心中更加悲痛。

    從宋門出去的婦女,約有兩三千人,小孩們也在裡邊擁擠着。

    但因有兵丁守門,大家有點害怕;同時因為大家都餓得瘦弱無力,好像風一吹就會倒下,所以擠得不算厲害。

    香蘭與德耀灑淚相别後,已經走出一丈開外,又回過頭來囑咐道:”德耀呀,要常常回家去望一望。

    你哥是一個書呆子,百無一能,隻會讀書。

    娘快餓死啦。

    你一定常回去看一眼,兄弟!“ 她哭,德耀也哭,小寶也哭。

    她和小寶被卷在擁擠的人流中出了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