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點野草。
在靠東北城邊有一個很大的荒坡,是亂葬墳場,長了些稀稀的草。
如今大家都去那裡搶草,我也去搶了一些,拿回來你們煮一煮吃吧。
” 東西兩院的哭聲和叫聲漸漸地止住了。
分明是那些搜糧的官兵得到了糧食,退出去了。
王鐵口和張成仁都坐下來,相對歎息,又談了一些外邊的情況。
德耀原是參加李光-的義勇大社的,後來又被挑出來參加車營,天天訓練。
現在車營計劃已經取消,德耀又回到宋門守城。
守城的義勇大社,糧食也在一天比一天減少,大家常常餓肚皮。
談到這裡,王鐵口插嘴說:“現在連周王府的宮女們也常常吃不飽,何況百姓!”接着他們又談到前些時“買糧”的事情,說不知枉死了多少人。
張成仁問道: “我剛才回來時,看見張養蒙、崔應星被兵丁綁走了,想必也是被逼着要糧食?” 王鐵口說:“你還不曉得,崔應星的叔伯兄弟崔應朝一家人昨天就被綁走了。
如今開封城内為官為宦的大士紳,有權有勢,雖然也受苦,也出糧,人還不至于遭殃。
至于那些非官非宦的殷實之家,就不免人人遭殃。
從前說‘米珠薪桂’,如今糧食就是命。
前天我親眼看見有挑筋教①的一對夫妻,女的頭上臉上蒙着黑紗,一起買米。
他們掏出來整把的銀子和珍珠、瑪瑙,買到的不足二升米。
有幾顆米掉在地下,夫妻倆搶着去撿,可是一顆珍珠掉在地下滾動,他們連看也不看。
把米撿完後,趕緊逃走,惟恐被别人搶去。
” ①挑筋教--猶太民族由于宗教習慣,宰殺牛、羊後必将腿上的筋挑除,所以宋以來的中國人對猶太教俗稱挑筋教。
從北宋時有一部分猶太人移居開封,沿襲不絕。
聽了王鐵口的話,大家都不斷歎氣,覺得以後的日子更難過了,人吃人的事兒一定會更多、更慘。
奶奶絕望地說: “天呀,天呀!咋着好呢?逢到這年頭,活着還不如早死的好廣 王鐵口說:”嬸子不要這麼說。
隻要我活一天,一定想辦法幫你們一點忙。
以後我和德耀要經常回來看看。
德耀是年輕小夥子,又會點武藝;我好歹如今有一官半職,也習過武。
我們兩個一起回來,萬一遇着有人搶劫,我們還可以救一救。
“ 德耀說:”我以後隻要能請假,就回來。
“ 又談了片刻,王鐵口對張成仁使個眼色。
張成仁站起來,跟着他來到西屋。
王鐵口小聲說:”成仁,有兩件事兒,我告訴你,你千萬不要告訴第二個人;萬一走漏出去,是要殺頭的。
“ 成仁神色緊張,吃吃地說:”大哥,你說吧,我對誰都不說。
“ 王鐵口說:”第一件事,我聽說李闖王給巡撫和陳總兵下有密書,勸巡撫和陳總兵放城中老弱婦女出城逃命。
出去的人,他一個不殺,婦女一個不辱,願往親戚家去的,他派兵護送。
“ 成仁問道:”果有此事?“ 鐵口說:”巡撫和陳總兵因怕此事擾亂軍民的心,所以不許外傳一個字,可是我聽說确有此事。
李闖王的密書已經來了幾天了,隻是上邊的主意還未定。
他們一怕老弱婦女一旦放出城去,城中情況會完全被李自成知道;二怕百姓都想出城逃生,引起城中大亂,不戰自潰;三怕兵丁們散了心,不願再拼死守城。
“ 成仁沉吟說:”可是放老弱婦女出城,古人也有此辦法。
“”看來是非放老弱婦女出城不行。
“”何以見得?“”近來城中絕糧,救兵無望,巡撫等封疆之臣已經束手無策,經常登上城頭,向北痛哭。
大勢如此,不趁早放出老弱婦女何待?“ 張成仁想到自己的一家老弱婦女,不知如何是好,不再言語。
過了片刻,王鐵口用更低聲音說道:”還有另一件事兒,十分奇怪。
“ 成仁擡起頭來問:”何事令你奇怪?“ 王鐵口說:”聽說,李光-暗中吩咐他家中的奴仆夥計們秘密造船。
從來開封城中沒有人造過船的,可是李光-為造這船已經催了幾次,你說這是什麼意思?“ 張成仁大驚:”怎麼會有這樣的話?這是怎麼回事兒?“ 王鐵口說:”我是混迹三教九流,到處都有朋友,這是一個好朋友悄悄告我說的,他就在義勇大社裡頭替李光-辦事,也算李光-的一個心腹。
“ 張成仁脫口而出:”你的意思是說開封會被水淹?“ 王鐵口揮手不讓他再說下去,小聲答道:”我也在疑心。
李光-家中造船這事太怪,也說不定開封會被水淹。
“ 張成仁沉吟說:”這太怪了。
目前正是天旱,黃河水并不大啊。
“”什麼事情都有出人意外的時候。
我現在告訴你這件事,你可千萬不要露一點口風。
我們隻要自己心中有數,預先準備幾塊大的木頭,就不會馬上淹死。
好,話就說到這裡,出去千萬千萬别走一點風聲,這可是要殺頭的話呀!“ 張成仁點點頭,随着王鐵口又回到上房。
這時天已經黑了。
王鐵口對德耀說:”走,咱倆一起回宋門去吧。
再晚了,就是咱倆一起走,也說不定會吃虧的。
“ 張成仁也不留他們。
臨走的時候,奶奶問道:”你們什麼時候再來?“ 兩人一起答道:”我們一有空就回來看看。
“ 奶奶忽然歎口氣:”唉,誰知道還能不能再看見你們!“ 十六日下午,巡撫衙門向全城居民傳谕:從十七日起到十九日止,連着三天,每天辰時至申時,五門開放,婦女老弱可以出城逃生,壯年男子不許混出城去。
這消息在全城居民中引起很大震動。
好幾天前,人們已聽說李自成曾給巡撫一封密書,說他體上天好生之德,不忍見全城百姓同歸于盡,要高巡撫速将老弱婦女放出城去。
可是巡撫、按院和開封知府對這件事諱莫如深,堅決否認李自成曾有這封書子送進城中。
一般老百姓對這封書子的傳說半信半疑,直到現在到處敲鑼傳谕,才證實确有此事。
這傳谕既給一部分人們帶來希望,也同時給人們帶來各種疑慮和将要生離死别的悲傷。
一天來人們紛紛議論,有的人擔心闖王人馬未必像傳說的那樣不随便殺戮老弱、奸淫婦女;有的人擔。
已出城以後縱然能夠受到闖王人馬的保護,卻未必能不受到羅汝才人馬的苦害。
多數人家在開封近處沒有親故,必須走到百裡以外才能找到暫時安身之處,可是到處盜賊如麻,婦女們如何能夠走脫?這些都使人們産生各種疑慮。
悲傷的是,男人不許出城,這樣就必然造成一家人生離死别。
所以聽到傳谕以後,家家都在議論,家家都有哭聲。
張成仁的家庭也不例外。
成仁和他的妻子香蘭,婚後恩恩愛愛,不曾有過反目的時候,如今正在困苦中相守,忽然間來了這意外的事,香蘭走不走呢?按香蘭的意思,她甯願跟丈夫餓死在一起,不願意單獨逃生。
可是成仁苦勸她逃生,因為她若逃生,可以把小寶帶出城去。
這個男孩是一家的命根子,不能讓他餓死在開封。
還有招弟要不要也帶走?實際上香蘭早已餓得皮包骨頭,走路沒有一把力氣,單帶着小寶一個孩子已是萬分困難,倘若再把招弟帶走,母子三人都走不動,隻好餓死荒郊。
另外,香蘭與婆母的感情就像親母女一樣,如果讓婆母也出城去,她已病了多日,連站都站不穩,怎麼能夠走路?倘若把婆母留在城中,香蘭又覺于心不忍。
還有妹妹德秀,正是十六七歲的大姑娘,出不出城呢?如不出城,隻有餓死;如果出城,又多麼令人擔心! 一家人商量來商量去,隻有抱頭痛哭。
正在這時,王鐵口回來了。
他對成仁夫妻說:”我回來正是為着此事。
這是難
在靠東北城邊有一個很大的荒坡,是亂葬墳場,長了些稀稀的草。
如今大家都去那裡搶草,我也去搶了一些,拿回來你們煮一煮吃吧。
” 東西兩院的哭聲和叫聲漸漸地止住了。
分明是那些搜糧的官兵得到了糧食,退出去了。
王鐵口和張成仁都坐下來,相對歎息,又談了一些外邊的情況。
德耀原是參加李光-的義勇大社的,後來又被挑出來參加車營,天天訓練。
現在車營計劃已經取消,德耀又回到宋門守城。
守城的義勇大社,糧食也在一天比一天減少,大家常常餓肚皮。
談到這裡,王鐵口插嘴說:“現在連周王府的宮女們也常常吃不飽,何況百姓!”接着他們又談到前些時“買糧”的事情,說不知枉死了多少人。
張成仁問道: “我剛才回來時,看見張養蒙、崔應星被兵丁綁走了,想必也是被逼着要糧食?” 王鐵口說:“你還不曉得,崔應星的叔伯兄弟崔應朝一家人昨天就被綁走了。
如今開封城内為官為宦的大士紳,有權有勢,雖然也受苦,也出糧,人還不至于遭殃。
至于那些非官非宦的殷實之家,就不免人人遭殃。
從前說‘米珠薪桂’,如今糧食就是命。
前天我親眼看見有挑筋教①的一對夫妻,女的頭上臉上蒙着黑紗,一起買米。
他們掏出來整把的銀子和珍珠、瑪瑙,買到的不足二升米。
有幾顆米掉在地下,夫妻倆搶着去撿,可是一顆珍珠掉在地下滾動,他們連看也不看。
把米撿完後,趕緊逃走,惟恐被别人搶去。
” ①挑筋教--猶太民族由于宗教習慣,宰殺牛、羊後必将腿上的筋挑除,所以宋以來的中國人對猶太教俗稱挑筋教。
從北宋時有一部分猶太人移居開封,沿襲不絕。
聽了王鐵口的話,大家都不斷歎氣,覺得以後的日子更難過了,人吃人的事兒一定會更多、更慘。
奶奶絕望地說: “天呀,天呀!咋着好呢?逢到這年頭,活着還不如早死的好廣 王鐵口說:”嬸子不要這麼說。
隻要我活一天,一定想辦法幫你們一點忙。
以後我和德耀要經常回來看看。
德耀是年輕小夥子,又會點武藝;我好歹如今有一官半職,也習過武。
我們兩個一起回來,萬一遇着有人搶劫,我們還可以救一救。
“ 德耀說:”我以後隻要能請假,就回來。
“ 又談了片刻,王鐵口對張成仁使個眼色。
張成仁站起來,跟着他來到西屋。
王鐵口小聲說:”成仁,有兩件事兒,我告訴你,你千萬不要告訴第二個人;萬一走漏出去,是要殺頭的。
“ 成仁神色緊張,吃吃地說:”大哥,你說吧,我對誰都不說。
“ 王鐵口說:”第一件事,我聽說李闖王給巡撫和陳總兵下有密書,勸巡撫和陳總兵放城中老弱婦女出城逃命。
出去的人,他一個不殺,婦女一個不辱,願往親戚家去的,他派兵護送。
“ 成仁問道:”果有此事?“ 鐵口說:”巡撫和陳總兵因怕此事擾亂軍民的心,所以不許外傳一個字,可是我聽說确有此事。
李闖王的密書已經來了幾天了,隻是上邊的主意還未定。
他們一怕老弱婦女一旦放出城去,城中情況會完全被李自成知道;二怕百姓都想出城逃生,引起城中大亂,不戰自潰;三怕兵丁們散了心,不願再拼死守城。
“ 成仁沉吟說:”可是放老弱婦女出城,古人也有此辦法。
“”看來是非放老弱婦女出城不行。
“”何以見得?“”近來城中絕糧,救兵無望,巡撫等封疆之臣已經束手無策,經常登上城頭,向北痛哭。
大勢如此,不趁早放出老弱婦女何待?“ 張成仁想到自己的一家老弱婦女,不知如何是好,不再言語。
過了片刻,王鐵口用更低聲音說道:”還有另一件事兒,十分奇怪。
“ 成仁擡起頭來問:”何事令你奇怪?“ 王鐵口說:”聽說,李光-暗中吩咐他家中的奴仆夥計們秘密造船。
從來開封城中沒有人造過船的,可是李光-為造這船已經催了幾次,你說這是什麼意思?“ 張成仁大驚:”怎麼會有這樣的話?這是怎麼回事兒?“ 王鐵口說:”我是混迹三教九流,到處都有朋友,這是一個好朋友悄悄告我說的,他就在義勇大社裡頭替李光-辦事,也算李光-的一個心腹。
“ 張成仁脫口而出:”你的意思是說開封會被水淹?“ 王鐵口揮手不讓他再說下去,小聲答道:”我也在疑心。
李光-家中造船這事太怪,也說不定開封會被水淹。
“ 張成仁沉吟說:”這太怪了。
目前正是天旱,黃河水并不大啊。
“”什麼事情都有出人意外的時候。
我現在告訴你這件事,你可千萬不要露一點口風。
我們隻要自己心中有數,預先準備幾塊大的木頭,就不會馬上淹死。
好,話就說到這裡,出去千萬千萬别走一點風聲,這可是要殺頭的話呀!“ 張成仁點點頭,随着王鐵口又回到上房。
這時天已經黑了。
王鐵口對德耀說:”走,咱倆一起回宋門去吧。
再晚了,就是咱倆一起走,也說不定會吃虧的。
“ 張成仁也不留他們。
臨走的時候,奶奶問道:”你們什麼時候再來?“ 兩人一起答道:”我們一有空就回來看看。
“ 奶奶忽然歎口氣:”唉,誰知道還能不能再看見你們!“ 十六日下午,巡撫衙門向全城居民傳谕:從十七日起到十九日止,連着三天,每天辰時至申時,五門開放,婦女老弱可以出城逃生,壯年男子不許混出城去。
這消息在全城居民中引起很大震動。
好幾天前,人們已聽說李自成曾給巡撫一封密書,說他體上天好生之德,不忍見全城百姓同歸于盡,要高巡撫速将老弱婦女放出城去。
可是巡撫、按院和開封知府對這件事諱莫如深,堅決否認李自成曾有這封書子送進城中。
一般老百姓對這封書子的傳說半信半疑,直到現在到處敲鑼傳谕,才證實确有此事。
這傳谕既給一部分人們帶來希望,也同時給人們帶來各種疑慮和将要生離死别的悲傷。
一天來人們紛紛議論,有的人擔心闖王人馬未必像傳說的那樣不随便殺戮老弱、奸淫婦女;有的人擔。
已出城以後縱然能夠受到闖王人馬的保護,卻未必能不受到羅汝才人馬的苦害。
多數人家在開封近處沒有親故,必須走到百裡以外才能找到暫時安身之處,可是到處盜賊如麻,婦女們如何能夠走脫?這些都使人們産生各種疑慮。
悲傷的是,男人不許出城,這樣就必然造成一家人生離死别。
所以聽到傳谕以後,家家都在議論,家家都有哭聲。
張成仁的家庭也不例外。
成仁和他的妻子香蘭,婚後恩恩愛愛,不曾有過反目的時候,如今正在困苦中相守,忽然間來了這意外的事,香蘭走不走呢?按香蘭的意思,她甯願跟丈夫餓死在一起,不願意單獨逃生。
可是成仁苦勸她逃生,因為她若逃生,可以把小寶帶出城去。
這個男孩是一家的命根子,不能讓他餓死在開封。
還有招弟要不要也帶走?實際上香蘭早已餓得皮包骨頭,走路沒有一把力氣,單帶着小寶一個孩子已是萬分困難,倘若再把招弟帶走,母子三人都走不動,隻好餓死荒郊。
另外,香蘭與婆母的感情就像親母女一樣,如果讓婆母也出城去,她已病了多日,連站都站不穩,怎麼能夠走路?倘若把婆母留在城中,香蘭又覺于心不忍。
還有妹妹德秀,正是十六七歲的大姑娘,出不出城呢?如不出城,隻有餓死;如果出城,又多麼令人擔心! 一家人商量來商量去,隻有抱頭痛哭。
正在這時,王鐵口回來了。
他對成仁夫妻說:”我回來正是為着此事。
這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