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關燈
将近黃昏時候,香蘭仍不見霍大嬸回來,不免擔心,怕她在城外會遇到三長兩短。

    正在盼望,熟悉的敲門聲傳了進來。

     香蘭一開大門,霍婆子問了進來,回身将門關好上闩,一句話不說,向她住的東屋走去。

    香蘭望着霍婆子,覺得她的神情跟往常大不一樣,好像遇到了什麼喜事,又好像不是喜事,而是什麼很重要的新奇事兒,那臉上的神色似是興奮,又似是神秘。

    香蘭覺得奇怪,不知應不應該打聽一下,她到底遇到了什麼事?如今大家都是天天饑餓,天天愁悶,怎麼霍大嬸出去一天,采了一籃子野菜,就忽然變成這麼一副不尋常的神色呢?霍婆子也注意到香蘭一肚子難猜難解的神情,越發不急于先對香蘭單獨說出那事兒,便問道: “秀才先兒在不在家?” “他餓死也不管,還是一天到晚看書;不在家裡,他能到哪裡去?” 霍婆子機密地說:“你大姐,快告訴咱們秀才先兒,我馬上就去跟你們說幾句體己話。

    ” “大嬸兒,你遇到了什麼事兒?我從來很少見你這個樣。

    ” 霍婆子笑了一笑,說:“你别管。

    你回去等着,我馬上就來。

    ” 說罷,她就開了東屋門進去,一會兒包了一包野菜出來,往王鐵口住的南屋走去。

    香蘭站在二門口,一直好奇地注意着她的動靜,隻見她進到南屋,就同王鐵口說起話來,後來聲音變得很低。

    香蘭就不再聽下去,懷着奇怪的心情,回到自家屋裡,對丈夫說: “霍大嬸采青剛回,神色跟往日大不同,好像遇到了什麼大喜事,又好像不是喜事,真奇怪!她待會兒要來跟咱們說的。

    ” 張成仁也感到不解,說:“難道是李闖王的人馬有退走的消息?” 香蘭搖搖頭:“怕不會吧。

    李闖王這次圍困開封,已經打敗了左良玉,更沒有官軍來救,他平白無故為什麼要離開開封呢?” 張成仁也覺得李自成不可能無故退走,便重新把眼睛轉向書桌,繼續讀書。

    可是他畢竟不能安下心來,不時地聽着二門口有沒有腳步聲,等着霍婆子來向他說說新聞。

     過了一陣,霍婆子捧着一包野菜來到了内院西屋,将野菜扔在地上,說: “這是今天采的一點野菜,你們先吃着吧,明天我還要出城采青。

    ” 香蘭說:“俺們自己不出城,累大嬸幾天天跑很遠出城挖野菜,還要分給俺們,實在叫人感激不盡。

    ” 成仁也說:“大嬸兒,你這是雪裡送炭!” 霍婆子說:“何必說這話?說了倒覺得你們把大嬸兒見外了。

    十幾年的老鄰居,有困難互相關顧,這是正理。

    何況你們上有老的,下有小的,不像我死活都是一個無牽無挂的孤人兒。

    ”随即她使個眼色,對招弟說:“招弟,你帶着小寶到上房找奶奶去玩。

    快去吧,我在這裡要跟你媽說幾句話。

    ” 招弟膽怯,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輕手輕腳地離開了。

    小寶戀媽不肯離開。

    霍婆子對他說: “小寶,你去吧,你去玩一陣,明天你霍大奶回來,給你帶多多的野菜,青的野菜。

    ” 張成仁和香蘭見霍婆子要把兩個小孩攆走,知道必有要緊話說,便也哄小寶快到上房去玩。

    小寶無可奈何地離去了。

     霍婆子一看面前沒有别人,忽然問道:“你們猜一猜,我今天碰見誰了?” 成仁和香蘭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感覺這題目沒頭沒腦,不知從哪兒去猜。

    霍婆子心中高興,又催他們: “你們猜呀,你們一定能猜到的。

    ” 張成仁忽然想起,以前聽霍婆子談過,她娘家有一個哥哥,是她惟一的親人,十年前從家鄉洛陽出外逃荒,以後就杳無消息。

    于是問道: “你可是遇到你那位失散的哥哥了?” “不是的。

    你再猜。

    ” 這時,王鐵口笑眯眯地走進房來。

    看他的神氣,好像他什麼都清楚。

    張成仁趕快問道: “王大哥,你今日沒去相國寺院中擺攤子?” “上午去擺了一陣。

    下午見你王大嫂身子很不好,身上發燒,頭也暈,所以我留在家裡照料她。

    ” 成仁又說:“剛才霍大嬸叫我們猜她今天遇到了什麼人。

    我猜她遇到了多年不見的哥哥,她卻說不是的。

    鐵口,這别人的心事你是最有辦法的,你猜猜吧。

    ” 王鐵口撚着胡須,輕松地微笑着,那神氣是說,他不需要猜,已經全知道。

    香蘭也耐不住了,說: “王大哥,你到底知道不知道,大嬸兒遇着誰了?你要知道,趕快告訴我們,别讓我們瞎猜啦。

    ” 王鐵口笑道:“很新鮮,霍大嬸已經對我說了。

    ” 張成仁忙問:“誰呀?” 王鐵口望望門外,又望望他們,這才湊近身子,極其機密地說道:“霍大嬸遇見了李闖王和宋獻策!” 張成仁夫婦簡直驚呆了,張嘴結舌,半天說不出話來。

    尤其秀才,把眼睛瞪得老大,望望王鐵口,又望望霍婆子,簡直不敢相信。

    過了一會兒,他向霍婆子問道: “大嬸兒,你是老遠地望見他們?” 霍婆子說:“老遠地望見還值得說?清清楚楚,三對六面!” 香蘭說:“我的天呀,你跟他們三對六面,不害怕麼?怎麼會遇到的?” 霍婆子小聲說道:“我采青到了大堤上面,忽然從大堤西面上來一群騎兵,中間兩匹大馬,騎着一高一矮兩個頭目。

    那匹青灰色的戰馬上騎的是一個大個子,穿着箭服,戴着草帽,高鼻梁,濃眉毛,眼睛大大的,很有神,左眼下邊有一塊小小的傷疤。

    那匹棗紅馬上騎着一個矮子,雖說矮,器宇卻很軒昂。

    我一看就覺得十分面熟,好像是在哪裡見過的,一下子卻想不起來,後來我忽然明白,啊,這不是從前在相國寺賣卦的宋矮子綽号叫宋孩兒的那個人麼?現在他是李闖王的軍師了,我的天!人一混闊,神氣大不一樣!唉呀,我明白啦,那個左眼下有傷疤的就是李闖王!決沒有錯!” 香蘭忙問:“大嬸兒,你害怕麼?是不是吓癱了?” 霍大嬸笑着說:“不害怕才怪哩!像咱這樣的小百姓,看見芝麻子兒大的官都害怕,何況是在大名鼎鼎的李闖王面前!你大嬸兒是碰上啦,想躲也躲不及,隻好豁上啦。

    我心裡很慌,小腿也有點兒篩糠,趕快跪下磕頭,不敢擡頭,上句不接下句地說:‘闖王大人,軍師大人,我這個窮老婆子給你們磕頭行禮!……’” 張成仁問道:“他們同你說話麼?” 霍大嬸說:“他們可一點兒不拿架子。

    宋矮子先開腔,在馬上哈哈大笑,說:‘你這位大嫂,怎麼一眼就看出來他是闖王、我是軍師呢?’聽見他的笑聲,還有那樣口氣,我不再害怕了,擡起頭來說:‘我沒有軍師大人那樣能掐會算的本領,可是我在開封城中住了半輩子,見人多了。

    你老不認識我,我可看見過你老。

    ’宋矮子又笑起來,說道:‘對,對。

    我從前隐于鹁鴿市,在江湖上小有名氣。

    你……’” 王鐵口忽然醒悟,截斷霍大嬸的話頭說:“啊,大嬸,你聽錯了。

    獻策不是說隐于鹁鴿市,是說他‘隐于蔔筮’。

    ” “他不是在鹁鴿市住過麼?” “他是在鹁鴿市住過,在鼓樓街也住過,第四巷也住過,可是‘隐于蔔筮’是一句自占身份的話,不是說在鹁鴿市隐居過。

    如今來獻策大闊啦,再提起從前賣蔔算命的事,自然不能說那是混飯吃,像我王鐵口一樣沒出息。

    他将自己說成是‘隐于蔔筮’,那身份就顯然不同了。

    ” 霍大嬸笑着說:“喲,我的螞蚌爺!你們喝過墨汁兒的人,說起話來竟有那多的講究!” 成仁說:“大嬸兒、鐵口哥,你們都不要說那些不幹緊要的題外話,請大嬸兒快将遇見他們兩人的事兒說清楚。

    大嬸兒,你快說清楚!” 霍大嬸神色嚴重地囑咐說:“我隻對你們說一說,任誰别想從我嘴裡掏出一句話。

    你們見了别人,千萬要口風緊,說出一個字就會有殺身之禍!” 大家同時點頭,說:“決不能走漏消息!” 于是,霍大嬸接着剛才說到來獻策同他談話的話頭,将下邊的故事講給他們。

     聽到這個采青的婆子說好像見過他,宋獻策又一次在馬上爽朗地大笑起來。

    他催馬向前一步,神氣很親熱,對采青的婆子說: “你說你從前見過我,那不奇怪。

    不瞞大嫂,我從前等待風雲際會,暗訪英雄,故意在大相國寺前院西廊房前邊租了半間門面,開個蔔卦的鋪子。

    你看,”他用鞭子向一個騎馬的後生一指:“他就是我在大相國寺的書童。

    大嫂,你見過他麼?”看見霍婆子驚奇地點點頭,獻策接着說:“真是巧遇!說不定,我從前還替你看過相,測過字,算過流年,批過八字。

    ”他又快活地縱聲大笑,轉回頭對李自成說:“大元帥,我雖然足迹半天下,可是在開封的時間最久,熟人最多。

    開封有許多人都記得我,就是我記不得人家。

    提起我宋孩兒,上自官府,下至市井細民,知道我的人可多啦!” 李自成點頭說:“在三教九流中認識你的人當然很多,你不能都會記得。

    ”他又望着霍婆子說:“大嫂,你莫害怕,快站起來随便說話。

    雖然我們的軍師在開封熟人很多,可是如今正在圍城,想碰到熟人可不容易。

    今天遇到大嫂子,也算有緣。

    ” 随即來獻策問了她姓什麼,家中有什麼人,做何營生,然後又問:“大嫂子,你出城一趟不容易,是住在周王府的西邊麼?” 霍婆子搖搖頭說:“遠啦!” 宋又問:“布政使衙門附近?” 霍說:“還遠呢!” 宋說:“那你在什麼地方住呢?” 霍說:“在南上街的西邊不遠。

    ” 宋獻策把眼一瞪,覺得有點奇怪,說:“大嫂子,你為什麼不出宋門,不出曹門,也不出南門,非要穿過大半個開封城,出新鄭門來采青?” 霍婆子說:“實不瞞你老說,我怕出宋門、曹門或南門會遇見别的人馬,不像你們闖王手下的人馬,憐憫百姓,不欺侮婦女。

    我們城裡人确知闖王的老營又紮在閻李寨啦。

    ” 宋獻策和李自成互相望了一眼,明白了她的意思,笑了一笑。

    随即宋獻策對霍說: “你放心吧,現在五門外駐軍的軍紀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