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關燈
人已經奄奄一息,倒了下去,有的人害怕倒下去後再也爬不起來,隻得拄着棍子,互相攙扶。

    終于等到了施粥的時候,大家都拼命向前擁擠,每個人都伸長幹枯的手,每個手上都拿着一個大黑瓦碗或粗磁碗,每個人都巴不得把手伸得比别人更長一些。

    可是許多瘦弱的老人和孩子,不但擠不上去,反而被别人擠往後邊,有的被擠倒地上,随即發生了互相踐踏的事情。

    有的地方因為人群擁擠而互相厮打。

    哭聲、罵聲、慘叫聲、厮打聲,混成一片。

     香蘭半夜就起來準備,她用雜面蒸了幾個馍,留給公公、丈夫、招弟和小寶,一人一個,她同婆婆、妹妹每人吃半個,然後随着霍婆子出門。

    在出門之前,她又望了正在沉睡的招弟和小寶一眼,在小寶的臉頰上輕輕地吻了一下。

    看到孩子消瘦的面龐,她止不住滾下眼淚。

     天色麻麻亮,還有星星。

    在往日這個時候,院子裡已不斷地有雞叫聲。

    如今所有的雞都被殺了,反正自己不殺,别人也會偷,而且留着也沒有糧食喂。

    殺了以後,一家人慢慢地吃了好幾天,但從此小寶就沒有雞蛋吃了,院裡也再聽不到一點雞聲。

    她們在寂靜中穿過院子,來到大門口。

    那隻小花狗也跟着她們跑到大門口,但是她們走出大門後,它卻不敢跨過門檻,膽怯地朝外望一望,就趕快退了回來。

    三天以前,大黃狗被幾個兵了闖進來硬行拖走了,拖走時一路慘叫,直到走出大門很遠,還從胡同裡傳來可憐的叫聲。

    這給小花狗的印象很深,從此隻要有生人來,它就夾住尾巴,渾身打顫,趕快逃走,而且再也不敢跑出大門,隻敢站在門裡邊,朝空蕩蕩的街上偷偷張望。

     張成仁送她們出來,一直望着她們去遠了,才把大門關好。

    想着自己的妻子和妹妹從來沒有到人群中抛頭露面過,而現在隻好跟着霍婆子一起去領粥,他既感到傷心,又感到不放心。

    回到内院西屋,他無心再睡,可是沒有燈油,又不能點燈讀書,隻好坐在桌邊,等待天亮。

    在黑暗中,他不禁又默默地想着:今年能不能再參加鄉試?大概不能了。

    那麼,下次鄉試一等又是三年。

    這麼想着,他傷心地搖搖頭,長歎了一口氣。

    本來他是每天早上都要起來練字的,多年的教書生活,使他養成了晚睡早起的習慣。

    但現在天還未明,無法寫字,他隻好在心裡默誦讀過的八股文和古文。

    讀着讀着,他就習慣地搖頭晃腦,誦聲琅琅,很富于抑揚頓挫。

    摹然想到如今正是圍城的日子,全城幾十萬生靈都是朝不保夕,全在憂愁凄惶中,他這樣天不明就讀書,被鄰居們聽見不好。

    于是他改為默誦,不敢再出聲音了。

     天明以後,他開始研墨寫字,寫了三十個大字,又寫了兩百個小字,完成了每天的功課。

    又過了一陣,招弟和小寶醒來,用帶哭的聲音喊着: “餓!餓!我餓!” “不要哭,我弄東西給你們吃。

    ” 張成仁安慰了孩子們幾句,就到廚房裡去燒開水。

    家裡柴火早已經燒光了,隻好劈家具當柴燒。

    開水燒好後,他先端一碗送到父親床前,請父親就着開水吃點幹馍。

    近兩三天,老頭子的身體比先前更差了,看見兒子送開水來,就掙紮着從床上靠起來,說道: “你不要多為我操心。

    我今年已經五十六歲,也是該死的人了。

    看來這次開封被圍,不是短時間能夠了結的。

    等到開封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這城會不攻自破。

    ”他又壓低聲音說:“圍城久了,說不定城裡會有内變。

    不管怎樣,你要把小寶照顧好,咱張家就有希望。

    你媳婦是個賢慧人,甯死你們不要離開。

    你們一起千方百計保住小寶,我們張家就不會斷子絕孫。

    我是家中累贅,你不要太管我。

    我早死一天,你們可以少操一份兒心。

    你們,兒呀,要好生照料小寶!” 張成仁聽了,十分難過,一面哽咽,一面拿話安慰老人。

    老頭子吃了幾口,就不肯再吃了。

    張成仁又回到廚房,端了兩碗水,讓招弟和小寶也起來喝水、吃馍,看着孩子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他自己也用開水泡了一些馍吃。

    一面吃一面想着父親剛才說的話,暗自傷心,流下了眼淚。

    後來他随手取了一本書,一面看一面圈點,左手仍然拿着那個黑馍慢慢地啃着。

    過了一會兒,他擡起頭來,忽然看見小寶正站在他的身邊,兩個圓眼睛直溜溜地望着他手中的馍。

    小寶的後面站着招弟,招弟旁邊是那隻小花狗,眼睛也都望着他手中的馍。

    特别顯得可憐的是招弟,這個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明白,自己在家裡的地位不能同弟弟相比,弟弟是男孩,自己是女孩,所以什麼事情她總是讓弟弟。

    剛才,父親把母親留下的黑馍給了她和弟弟一人一個,弟弟沒有吃飽,她也沒有吃飽,可是她還是把自己的馍分了小半個給弟弟。

    如今見弟弟站在父親身邊,望着父親,她不想過來,但又忍不住,也站到弟弟後邊來。

    張成仁望着孩子們期望的眼睛,便把自己吃剩的馍又分了一半給小寶,另一半給招弟。

    小寶接過馍,立刻說道: “爹,你的馍上有許多墨汁。

    ” 張成仁低頭一看,果然有許多墨汁,是他剛才看書的時候,不知不覺中将硯瓦中的墨汁當成了往日吃慣的辣椒汁,用馍蘸墨汁吃了幾口。

    他哄着孩子說: “小寶,你吃吧,吃了墨汁讀書心靈,長大就能考取功名。

    吃吧。

    ” 小花狗在張成仁分馍時幾次搖動尾巴,但最後發現沒有它的份兒,失望地走了。

     孩子們也跑了出去。

    張成仁繼續看書,感到肚中十分饑餓。

    他知道香蘭另外還藏着馍,那是她平時自己省下的一份,但是他不願動它。

    心中餓得發慌,隻好再喝些開水。

     時間慢慢地過去,日頭移到正南了。

    以前,這正是吃午飯的時候,可是現在家裡什麼也沒有,自己一直在餓着。

    孩子們雖然早上吃了一些馍,現在也餓得有氣無力,不願意玩了。

    招弟一聲不響地坐在屋角。

    小寶不時地向張成仁哭道:“我餓!我餓!”他隻好把小寶摟在懷裡,拿些别的話哄他。

     中午過去了,母親、妻子、妹妹都還沒有回來,到底領到粥沒有呢?他越想越覺得放心不下:媽媽年紀大了,近來身體也很弱;妻子和妹妹都是沒有出過門的人,到了那樣人山人海的地方,會不會出事呢?于是他又走到大門口,打開大門向胡同中張望了一陣。

    她們仍然沒有蹤影。

    他心中七上八下地回到裡屋,想看書,看不下去。

     大約未時過後,他忽然聽見前院有叩門聲,趕快跑出去把大門打開,果然是母親和香蘭、德秀回來了。

    霍婆子沒有回來。

    母親是由香蘭、德秀攙扶着回來的。

    張成仁見狀,大吃一驚,趕緊上前把母親攙住,扶進堂屋坐下,忙問是怎麼回事。

    香蘭和德秀把經過情形說了一遍,他才知道在開始領粥的時候,人群一擁向前,将母親擠倒地上。

    幸賴霍婆子竭力相救,才爬了起來,但已經被踩傷了。

    德秀也被人群擠到一邊去了,隻有香蘭拼命擠上前去,領到了一碗粥,三個人分吃了。

    霍婆子也領到了一碗粥,倒在她們的碗裡,讓她們帶回給爺爺和孩子們吃,她自己又拿着空碗擠向前去,說是要再領一碗帶回來給王鐵口的老婆吃。

     這時老頭子從裡間床上爬起來,拄着棍子出來。

    一見老妻傷得很重,不禁哭了起來。

    成仁、香蘭、德秀也哭了起來。

    招弟和小寶也偎在香蘭的身邊哭。

    香蘭邊哭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