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關燈
何人一概不見。

    看見劉玉尺進來,他示意叫他趕快坐下,然後低聲問道:“玉尺,有何善策?” 劉玉尺從懷中掏出文稿,請時中過目。

    袁時中就着燭光,将稿子看了一遍,心中大覺奇怪。

    他對文稿上的字兒大體上都能認識,隻是對個别句子略覺費解,但整個意思是明白了。

    他怕自己文理淺,誤解了稿子的真正意思,謙遜地說道: “軍師,請你替我念一遍,有些句子你得講解一下。

    ” 劉玉尺笑一笑,就替他一邊小聲念一邊小聲講解。

    這是模仿《千字文》和《百家姓》的通俗四言押韻體,歌頌李自成的不平凡的出身:降生時如何有紅光照屋,瑞鳥翔嗚;母親夢一穿黃緞龍袍的人撲人懷中,蓦然驚醒,遂生自成。

    接着寫李自成幼年穎悟多力,異于常兒,常在牧羊時獨坐高處,命村中牧羊兒童向他朝拜,山呼萬歲。

    跟着寫他如何起義,如何屢敗官軍,威震中原。

    下邊有一段是劉玉尺的得意之筆,他不覺稍微提高聲音,拉開腔調①,朗朗念道: ①腔調--從前讀詩、詞、古文,都是按照抑揚頓挫的腔調朗誦,有音樂節奏。

     誕膺天命, 乃武乃文。

     身應星宿, 名著圖谶。

     吊民伐罪, 四海歸心。

     澤及枯骨, 萬姓逢春。

     德邁湯、武 古今絕倫。

     袁時中叫劉玉尺停住,問他“誕膺天命”一句是什麼意思。

    劉玉尺解釋說就是“承受天命”的意思,是借《尚書》①上的一句稱頌周文王的話。

    時中點點頭,又問: ①《尚書》--“庭膺天命”是《武成》(《尚書》中的一篇)篇中語。

     “有人說李闖王是天上的破軍星下凡,原是罵他的話。

    你這一句說他‘身應星宿’,怕不妥吧?” 劉玉尺笑着回答:“有人說他是破軍星降世,自然是人們因見他到處破軍殺将,随便猜想之詞。

    然而像他這樣人,必應天上星宿無疑。

    倘有人問起闖王究系何種星宿降世,你就說是紫微星降世。

    闖王和老府的人們聽到必甚高興。

    ” “說闖王是紫微星降世,有沒有依據?” “沒有依據。

    紫微星是帝星,是人君之像,所以這麼說闖王必甚高興。

    ” “難道像這樣大事也可以信口開河?” “自古信口開河的荒唐事兒多着哩。

    漢朝人編造劉邦斬白蛇的故事,又說他在芒砀山中躲藏的地方上有五色雲,誰看見了?像這類生編的故事哪一個朝代沒有?請将軍盡管大膽地說,其結果呀,哼哼,隻有好處,決無壞處。

    ” 袁時中仍不放心,又問:“倘若闖王和牛、宋等人問我何以知道是紫微星降世,我用什麼話兒回答?” “将軍隻推到我的身上,說是聽我說的。

    ” “他們會當面問你!” “我但願他們問我。

    ” “你如何回答?” “我同宋獻策一樣,奇門、遁甲、風角、六壬、天文、地理,樣樣涉獵。

    我還精通望氣,老宋未必勝我。

    我會說:多年來紫微垣帝星不明,正是因為紫微星已降人間,如今那紫微垣最北一星不過是空起來的帝座而已。

    ” “他們會問你,你怎麼知道帝星就應在闖王身上?” “我當然知道!到商丘以來,我每夜更深人靜,遙望闖王駐地,有一道紅光直射紫微垣最北一星,故知闖王身應帝星,來日必登九五①。

    ” ①九五--指帝王之位。

     “别人為什麼都未看見?” “将軍,别人不懂望氣,如何能夠看見?” “聽說宋軍師也精通望氣。

    他若不信,說你胡謅,豈不糟了?” 劉玉尺狡猾地一笑,說:“将軍也太老實了!李闖王自從宋軍師獻谶記之後,自以為必得天下,而老府将士莫不祝願他早登大位。

    我的話一旦出口,誰敢不信?誰不拍手附和?宋軍師縱然心中不信,他在表面上也不敢獨持異議。

    他既不敢上失闖王歡心,也不敢下違将士心意。

    況且,他會明白,倘若他敢說他不曾看見有紅光上通紫微,闖王和将士們定會說他不精于望氣,枉為軍師。

    我諒他非跟着我說話不可!” 時中仍不放心,說:“牛啟東十分博學,你如何騙得住他?” “牛啟東雖有真才實學,但因他一心想做開國元勳,爬上宰相高位,對闖王隻能錦上添花。

    ” “李伯言不會信你的鬼話,你莫大意!” “我料到他兄弟不會信我,可是不足為憂。

    他們受牛啟東嫉妒,兢兢業業,平時惟恐說話太多,豈敢在闖王的興頭上獨澆冷水?” 袁時中想了想,覺得劉玉尺的話都有道理,但仍不能十分放心。

    他沉吟片刻,說道: “闖王平日不喜聽奉承話,你也是知道的。

    聽說前年冬天在得勝寨時候,有一位王教師見他箭法如神,稱贊幾句,就被他當面搶白。

    我知你想要我将這篇稿子送呈闖王,以表我對他擁戴之誠。

    可是,玉尺,說不定我會反受責備。

    ” 劉玉尺說:“将軍之見差矣。

    前年在得勝寨跟此時在商丘大不相同。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像我寫的這些奉承話都沒有超過未獻策的谶記。

    他可能對你說幾句謙遜的話,但心裡一定很高興。

    ” 袁時中到這時才放了心,笑着說:“什麼闖王是紫微星下凡,你真會胡謅!” 劉玉尺說:“古人胡謅在前,我不過稍加更改耳。

    《後漢書》上說:劉秀做了皇帝以後,把他的少年同伴嚴子陵接進宮中,談了一天,晚上留嚴子陵同榻而眠。

    嚴子陵睡熟以後,無意中将一隻腳伸到劉秀的肚子上。

    第二天,掌管天文的太史官上奏,說昨夜客星犯禦座甚急。

    光武帝笑着說:‘我同故人嚴子陵同睡在一張床上罷了。

    ’禦座也就是紫微星。

    興古人胡謅,不興今人生編麼?” 袁時中哈哈大笑,說道:“嗨,你們讀書多的人,引古證今,橫豎都有道理,死蛤蟆能說成活的!”停一停,他又問:“這下邊幾句是寫咱小袁營的?” 劉玉尺趕快說:“非有下邊幾句才能收尾,敲了一陣家什才落到鼓點上。

    ”随即他小聲念道: 勉我将士, 務識天命。

     矢勤矢勇, 盡心盡忠。

     擁戴闖王, 早成大功。

     子子孫孫, 共享恩榮。

     倘有二心, 天地不容! 袁時中本來已經同劉玉尺等人決計率領小袁營脫離老府,現在見劉玉尺編出這篇文稿,明白了他的詭計,但是搖了搖頭,小聲問道: “軍師,你以為單憑這個文稿,就能夠使他對我們小袁營不起疑心?肯放我走掉?” 劉玉尺說:“我已經将棋路想好,請将軍依計而行,定可順利逃走。

    ” 時中問:“下步棋如何走?” 玉尺說:“将軍今夜一定得到太太帳中去住,将文稿讀給太太聽,問她可有什麼地方應該修改。

    ” “我斷定她隻有滿意,不會有什麼挑剔。

    ” “要緊的就是使太太滿意,知道此事,明日上午就可以傳進高夫人的耳朵。

    ” “下一步棋如何走法?” “請将軍明日親自見牛、宋二人,請他們将稿子審閱修改,并說你要命刻字匠連夜刻出,印成小本兒,分發小袁營将士背熟。

    ” “你真要命人刻版?” “當然,當然。

    ” “牛、宋二人必會将此事禀報闖王,闖王不會阻止麼?” “替他宣揚,他當然不會阻止。

    ” “這兩步棋都走了,闖王能信任我麼?” “還得将軍殺幾個人。

    ” “殺什麼人?” “殺幾個兄弟,也要殺頭目。

    為要取得闖王在短期間真正化除猜疑,視将軍如心腹,非殺幾個人頭不可。

    當然除此之外,還要責打一批人,直至打死。

    ” 袁時中的臉色忽然沉重,含着幾分惱怒,默思不語,心裡說:“我沒發瘋!”劉玉尺打量了他的神色,猜透了他的心思,微微一笑,正要說話,一個親兵進來,對袁時中說: “太太差人來說,她預備了幾樣葷素小萊,幾杯好酒,等待将爺回去。

    ” 劉玉尺不等袁時中說話,代他吩咐:“你告訴太太帳下來人,說咱們将爺正在同軍師談話,馬上就回太太帳中。

    ” 袁時中的親兵說一聲“是!”轉身退出。

     袁時中抱怨說:“玉尺,你怎麼這樣性急?” 劉玉尺說:“自從太太同将軍成親以來,很少對将軍如此殷勤體貼,差人催将軍早回她的帳中,而且準備了酒肴等待,斷不可拂了她的美意。

    我怕将軍猶豫,所以就趕快代将軍回答。

    ” 袁時中苦笑說:“唉,你不明白,因為我近來少去金姨太太帳中,她已經哭了幾次,所以我原想今夜宿在她的帳中。

    ” 劉玉尺說:“我何嘗不明白将軍的心思,可是将軍幾乎誤了大事!” 時中問:“如何說我幾乎誤了大事?” 劉玉尺神色嚴重地說:“目前小袁營能否存在,能否伺機逃走,決于将軍能否獲得闖王歡心。

    今晚所議之事,全是為此。

    在此緊迫時候,隻能百方使太太在高夫人前替将軍多進美言,豈可惹她生氣?況太太今晚如此舉動,在别人家本是恩愛夫妻之常,在她卻非尋常,其中必有緣故。

    ” “什麼緣故?” “我也猜測不透。

    總之必有緣故,請将軍務必快去太太帳中。

    剛才的話,請聽我簡單扼要說完,不敢多耽擱時間。

    ” “你快說吧。

    ” “今日老王因酒後失言,被闖王斬了,在小袁營将士中頗多不平。

    從明日起,抓幾個說出怨言的頭目和士兵斬首,過三天再殺幾個。

    另外還要重責一批人。

    借他們的人頭和血肉之身,表将軍忠于闖王之心。

    ” 袁時中猶豫地說:“這樣事我不忍做。

    ” 劉玉尺說:“情勢緊迫,請将軍不要存婦人之仁,誤了大事。

    俗話說:一将功成萬骨枯。

    我從前隻想着是在戰場上死人如麻,近來才明白戰場外也不免常常死人。

    為着事業成功,不但要殺死敵人,有時還得狠着心殺自己人,殺自己身邊的人,殺身邊有功的人。

    老子說:‘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①。

    聖人把百姓當做刍狗,他還是聖人。

    該殺自己人時就得狠心,不能講婦人之仁!’” 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