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袁時中的心中十分沉重和憤意,不自禁地流露于外。
他一路上信馬而行,濃眉不展,默無一語。
快到小袁營老營駐紮的村子時,劉玉尺站在路旁迎候,離老遠看見他氣色不佳,暗暗吃驚。
時中的鄉親老王被闖王斬首,小袁營的老營上下都已傳遍,人心不服,都在竊竊議論。
劉玉尺深怕時中在将士前流露出對李闖王的不滿心情,所以他獨自帶幾個親兵出村等候。
等時中來到面前時,他滿面堆笑,趕快拱手說: “恭喜将軍!” 袁時中感到愕然,奇怪他的軍師對剛才在闖王面前發生的事兒竟然不知。
他正要說話,卻看見軍師趕快向他使眼色,随即又說: “剛才的事情我全都知道,所以要向将軍賀喜。
我平日所擔心的是闖王仍把将軍作客将看待,今日之事使我的擔心全消了。
大元帥對曹營的黃龍那樣處分,對咱營的人員如此處分,正顯出大元帥對曹營客客氣氣,看待咱營如同老府的諸營一樣。
他巴不得咱營處處替他争氣,恨鐵不成鋼啊!” 袁時中是一個十分乖覺的人,恍然明白了劉玉尺的深刻用心,慌忙點頭說: “你說的完全對,完全對。
” 劉玉尺又說:“闖王素日對誰愈親,在心中愈是青眼相看,必定責之最嚴,不稍假借①。
今日受闖王嚴責,實為難得。
今後惟有我們全營更加奮勉,整饬軍律,一心為大元帥盡忠效命,報答他的深思厚愛。
” ①假借--對壞人壞事寬容 袁時中身邊的親兵們有的向劉玉尺投以憤憤不平的眼色,有的感到惶惑,有的疑心劉玉尺已經被李闖王暗中收買。
大家又望望袁時中,卻奇怪時中完全聽信玉尺,微笑點頭,連說:“我明白。
我明白。
”有一個親兵原是袁時中的表兄弟,最不甘心小袁營目前所處的地位。
他向身旁的一個親兵看一眼,在心中抱怨說: “起初聽信劉軍師的主意,去投闖王上了大當,又聽軍師的話向闖王求親,中了闖王的美人計。
咱們将爺一味聽信軍師的話,到今日還執迷不悟!” 另一個親兵明白了他的眼色,也在心裡說:“看吧,咱們小袁營的偌大家底兒都要斷送在軍師手中!” 袁時中看出來親兵們的不忿神色,愈明白劉玉尺提醒他的話有多麼要緊,多麼及時。
當他來到老營門外時,有許多将士都在等候着他。
他帶着坦然的微笑下馬,向大家掃了一眼,同軍師走進大帳。
朱成矩、劉靜逸和三四位最親信的将領都在時中的帳中等候。
立在帳外的頭目們也有跟進來的。
大家看見時中進帳時面帶笑容,右手悠閑地擺動着馬鞭子,感到莫名其妙,也不好急着問,等他坐下說話。
時中坐下以後,劉玉尺先揮手使親兵們和不關緊要的人們全部退出,他并且走到帳門口又揮一下手,使人們退遠一點,然後在時中的旁邊坐下。
時中登時收起了臉上的笑容,望着大家,用嚴峻的口氣小聲說: “事情的經過你們都知道啦,目前務必要小心謹慎,萬不能使别人抓住把柄。
不許将士們對闖王、對老府說出一句閑話!你們要傳谕各人手下将士:有誰敢私下裡對闖王發一句怨言,我知道後立即斬首!” 有一個将領說:“可是衆心不服……” 袁時中一搖頭将他的話頭阻止,說道:“此時但求不再替我惹禍,講說不着衆心不服。
甯可枉殺幾個好弟兄,也不能讓别人找到借口,突然吃掉我的小袁營。
” 另一個将領說:“像這樣住在别人的矮檐下①,終不是長久之計。
還不如……” ①矮檐下--俗話: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頭。
袁時中趕快用手勢将他阻止,說:“莫慌①。
我自有計較。
你們稍不忍耐,咱們小袁營就一起完事。
”他又望着大家提高聲音說:“你們要恪遵大元帥鈞谕,整饬營規,加緊操練,嚴禁将士們飲酒賭博,打架鬥毆,騷擾百姓。
有敢違反的,不論何人,一律治罪,輕則吊打,重則砍頭。
我是言出法随,你們要好生傳谕将士,不要以身試法!” ①莫慌--莫急,要沉着。
衆将領明白他的意思,齊聲回答:“是!遵令傳谕!” 衆将退出以後,大帳中隻剩下袁時中、劉玉尺、朱成矩和劉靜逸四人。
每逢他遇到重大問題,他總是先向劉玉尺等三人問計,然後再跟幾個親信将領密商。
在三位謀士中,他對劉玉尺最為倚重,人們說劉玉尺好像是他的魂靈,遇大事總得劉玉尺幫他拿定主意。
現在他輕輕地籲一口氣,先看劉玉尺一眼,然後向三位謀士問道: “目前咱們小袁營的情況很不好,你們各位有什麼高明主意?” 劉玉尺知道近幾天來,許多人在暗中埋怨他當日不該力主投闖,弄得受制于人,所以他不肯首先說話。
朱成矩原來也附和投闖,也不想說話。
他兩個都望着劉靜逸,等他發言。
劉靜逸本來有滿腹牢騷,但眼前一則小袁營處境甚危,他想着應該同劉玉尺和衷共濟,對付老府吞并為急務,二則他怕得罪了劉玉尺,将來遭到陷害,所以他苦笑一下,胸有成竹地說: “如能化客為主①,自是上策,但恐甚難。
既不能化客為主,應以速走為妙。
” ①化客為主--原來居于從屬地位,通過陰謀詭計和各種努力,改變了形勢,奪得了主動權、領導權,居于支配地位。
劉玉尺因沒有受到劉靜逸的責難,頓感輕松,向朱成矩問: “朱兄有何妙策?” 朱成矩憂慮地說:“我也想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但恐欲走不能,反成大禍。
” 袁時中問:“為什麼欲走不能?” 朱成矩說:“闖王一面将養女許配将軍,一面對将軍心存疑忌,近日指示我小袁營駐紮于闖、曹兩營之間,兩邊夾持,豈不是防我逃走?何況我軍隻有三萬将士,闖、曹兩營數十萬,騎兵又多,欲求安然逃走,豈是容易的事?” 袁時中略露不愉之色,說:“照你說,難道我們隻能坐着等死?” 朱成矩搖頭說:“不然,不然。
我的意思是,必須先使闖王信我們決不走,不再對我們防範,然後抓住時機,突然而去,動如脫兔,使他追之不及。
” 劉靜逸說:“闖王思慮周密,又有宋獻策等人為之羽翼,恐怕不會給我逃走機會。
如無機會逃走,看來不出三月,小袁營已經不複存在矣。
” 袁時中的心頭上格外沉重,背上冒出汗珠,将焦急的眼光轉向劉玉尺的臉上。
劉玉尺态度鎮靜,一如平日,分明劉靜逸和朱成矩想到的種種困難,他早已“籌之熟矣”。
他故意沉默片刻,使大家冷靜下來,然後淡淡一笑,輕撚短須,用極其平靜的聲音說道: “當時我們決計投闖,求親,今日決計離開,都有道理。
蓋此一時,彼一時也。
從目前看來,縱然闖王無意吃掉小袁營,我們也應離開,不必久居‘闖’字旗下。
何況闖王已經将小袁營化為老府一隊,以部曲看待我們。
未來吉兇,明若觀火,不走何待?” 朱成矩間:“如何走法?” 劉玉尺回答:“山人自有良策,暫時還不能奉告。
” 袁時中急切地問:“何時可走?” 劉玉尺含笑回答:“山人昨夜蔔一文王神課①,知道半月内即可全師遠走高飛。
但究竟如何走法,到時再定。
” ①文王神課--即文王課,舊日流行的蔔卦方法的一種。
按照《易經》蔔卦方法,用三個銅錢代替蓍草。
袁時中又問:“往哪兒逃走?” “東南為宜。
” “你算準了可以全營逃走?” “此是何等大事,山人豈敢妄言。
” 劉玉尺在參加袁時中起義以前,鄉試三考不中,隻好隐居故鄉,教蒙館①與讀書為生,郁郁無聊。
雖然豫東是一馬平川地方,他卻自稱山人,一則表明他無意功名利祿,标榜清高;二則顯示風雅,擡高身價。
自從他做了袁時中的軍師以後,已經算是“出山”,所以不再以山人自居,但遇着想出奇謀妙計,心中得意,談起話來,仍然不由得自稱山人。
這是因為,他在起義前常看民間唱戲,諸葛亮身為蜀漢丞相,仍然自稱山人,給他的印象很深,被他模仿。
現在袁時中等聽他的口氣,看他的神氣,又聽他自稱山人,果然都信他必有妙計,心情為之稍寬。
袁時中笑着說: ①蒙館--教初學兒童的私塾或家塾。
“但願軍師有神機妙算,使小袁營得能平安走脫!” 劉玉尺站起來說:“老府耳目衆多,我們不宜聚談過久。
”他又專對時中說:“将軍,山人先走一步,晚飯請不必相候。
晚飯之後,請将軍在大帳稍候,山人再來與将軍細談。
” 他帶着十分自信的神氣,先向袁時中躬身一揖,又向朱、劉二人略一拱手,匆匆地走出帳去。
他給袁時中等留下了一團希望和寬慰,但随即在希望中産生了疑問。
朱、劉二人互相望一眼,又望望時中。
時中揮手讓他們出去,同時贊歎說: “軍師常有出人意料的鮮着!” 從袁時中的大帳回到自己的軍帳以後,劉玉尺即刻找出他的一份未完成的文稿,進行補充和修改。
這是他到商丘以後,猜想到李自成可能有吞并小袁營之心,私自利用夜間趕寫的一篇稿子。
他是一個用心很深的人,不到拿出來的時候,不肯對任何人提起,甚至對袁時中也瞞得很死。
将稿子補充修改完畢,他吩咐一個職司抄寫的新入夥貧苦童生,一班将士戲稱之為“錄事官”,就坐在他的帳中謄抄一份。
這個童生看完文稿,感到惶惑,悄聲問道: “軍師,目前全營将士對闖王和老府多有怨言,你命我抄寫這份稿子給誰看呀?” 劉玉尺嚴厲地看他一眼,說:“你快抄吧,休得多問!” 那位“錄事官”憑着是軍師的鄉親,固執地說:“這文稿倘若傳布,對軍師十分不利,務請軍師三思!” 劉玉尺嘲笑地問:“你說對我有何不利?” “不惟軍師将不免遭将士們背後議論,恐怕也不能見諒于袁将軍。
” 劉玉尺淡淡一笑,說:“你快抄寫吧,不要耽誤!” 晚飯以後,劉玉尺帶着謄清的稿子,來到袁時中的大帳。
時中正在焦急地等候,并且囑咐了中軍,今晚同軍師有事相商,任
他一路上信馬而行,濃眉不展,默無一語。
快到小袁營老營駐紮的村子時,劉玉尺站在路旁迎候,離老遠看見他氣色不佳,暗暗吃驚。
時中的鄉親老王被闖王斬首,小袁營的老營上下都已傳遍,人心不服,都在竊竊議論。
劉玉尺深怕時中在将士前流露出對李闖王的不滿心情,所以他獨自帶幾個親兵出村等候。
等時中來到面前時,他滿面堆笑,趕快拱手說: “恭喜将軍!” 袁時中感到愕然,奇怪他的軍師對剛才在闖王面前發生的事兒竟然不知。
他正要說話,卻看見軍師趕快向他使眼色,随即又說: “剛才的事情我全都知道,所以要向将軍賀喜。
我平日所擔心的是闖王仍把将軍作客将看待,今日之事使我的擔心全消了。
大元帥對曹營的黃龍那樣處分,對咱營的人員如此處分,正顯出大元帥對曹營客客氣氣,看待咱營如同老府的諸營一樣。
他巴不得咱營處處替他争氣,恨鐵不成鋼啊!” 袁時中是一個十分乖覺的人,恍然明白了劉玉尺的深刻用心,慌忙點頭說: “你說的完全對,完全對。
” 劉玉尺又說:“闖王素日對誰愈親,在心中愈是青眼相看,必定責之最嚴,不稍假借①。
今日受闖王嚴責,實為難得。
今後惟有我們全營更加奮勉,整饬軍律,一心為大元帥盡忠效命,報答他的深思厚愛。
” ①假借--對壞人壞事寬容 袁時中身邊的親兵們有的向劉玉尺投以憤憤不平的眼色,有的感到惶惑,有的疑心劉玉尺已經被李闖王暗中收買。
大家又望望袁時中,卻奇怪時中完全聽信玉尺,微笑點頭,連說:“我明白。
我明白。
”有一個親兵原是袁時中的表兄弟,最不甘心小袁營目前所處的地位。
他向身旁的一個親兵看一眼,在心中抱怨說: “起初聽信劉軍師的主意,去投闖王上了大當,又聽軍師的話向闖王求親,中了闖王的美人計。
咱們将爺一味聽信軍師的話,到今日還執迷不悟!” 另一個親兵明白了他的眼色,也在心裡說:“看吧,咱們小袁營的偌大家底兒都要斷送在軍師手中!” 袁時中看出來親兵們的不忿神色,愈明白劉玉尺提醒他的話有多麼要緊,多麼及時。
當他來到老營門外時,有許多将士都在等候着他。
他帶着坦然的微笑下馬,向大家掃了一眼,同軍師走進大帳。
朱成矩、劉靜逸和三四位最親信的将領都在時中的帳中等候。
立在帳外的頭目們也有跟進來的。
大家看見時中進帳時面帶笑容,右手悠閑地擺動着馬鞭子,感到莫名其妙,也不好急着問,等他坐下說話。
時中坐下以後,劉玉尺先揮手使親兵們和不關緊要的人們全部退出,他并且走到帳門口又揮一下手,使人們退遠一點,然後在時中的旁邊坐下。
時中登時收起了臉上的笑容,望着大家,用嚴峻的口氣小聲說: “事情的經過你們都知道啦,目前務必要小心謹慎,萬不能使别人抓住把柄。
不許将士們對闖王、對老府說出一句閑話!你們要傳谕各人手下将士:有誰敢私下裡對闖王發一句怨言,我知道後立即斬首!” 有一個将領說:“可是衆心不服……” 袁時中一搖頭将他的話頭阻止,說道:“此時但求不再替我惹禍,講說不着衆心不服。
甯可枉殺幾個好弟兄,也不能讓别人找到借口,突然吃掉我的小袁營。
” 另一個将領說:“像這樣住在别人的矮檐下①,終不是長久之計。
還不如……” ①矮檐下--俗話:人在矮檐下,怎敢不低頭。
袁時中趕快用手勢将他阻止,說:“莫慌①。
我自有計較。
你們稍不忍耐,咱們小袁營就一起完事。
”他又望着大家提高聲音說:“你們要恪遵大元帥鈞谕,整饬營規,加緊操練,嚴禁将士們飲酒賭博,打架鬥毆,騷擾百姓。
有敢違反的,不論何人,一律治罪,輕則吊打,重則砍頭。
我是言出法随,你們要好生傳谕将士,不要以身試法!” ①莫慌--莫急,要沉着。
衆将領明白他的意思,齊聲回答:“是!遵令傳谕!” 衆将退出以後,大帳中隻剩下袁時中、劉玉尺、朱成矩和劉靜逸四人。
每逢他遇到重大問題,他總是先向劉玉尺等三人問計,然後再跟幾個親信将領密商。
在三位謀士中,他對劉玉尺最為倚重,人們說劉玉尺好像是他的魂靈,遇大事總得劉玉尺幫他拿定主意。
現在他輕輕地籲一口氣,先看劉玉尺一眼,然後向三位謀士問道: “目前咱們小袁營的情況很不好,你們各位有什麼高明主意?” 劉玉尺知道近幾天來,許多人在暗中埋怨他當日不該力主投闖,弄得受制于人,所以他不肯首先說話。
朱成矩原來也附和投闖,也不想說話。
他兩個都望着劉靜逸,等他發言。
劉靜逸本來有滿腹牢騷,但眼前一則小袁營處境甚危,他想着應該同劉玉尺和衷共濟,對付老府吞并為急務,二則他怕得罪了劉玉尺,将來遭到陷害,所以他苦笑一下,胸有成竹地說: “如能化客為主①,自是上策,但恐甚難。
既不能化客為主,應以速走為妙。
” ①化客為主--原來居于從屬地位,通過陰謀詭計和各種努力,改變了形勢,奪得了主動權、領導權,居于支配地位。
劉玉尺因沒有受到劉靜逸的責難,頓感輕松,向朱成矩問: “朱兄有何妙策?” 朱成矩憂慮地說:“我也想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但恐欲走不能,反成大禍。
” 袁時中問:“為什麼欲走不能?” 朱成矩說:“闖王一面将養女許配将軍,一面對将軍心存疑忌,近日指示我小袁營駐紮于闖、曹兩營之間,兩邊夾持,豈不是防我逃走?何況我軍隻有三萬将士,闖、曹兩營數十萬,騎兵又多,欲求安然逃走,豈是容易的事?” 袁時中略露不愉之色,說:“照你說,難道我們隻能坐着等死?” 朱成矩搖頭說:“不然,不然。
我的意思是,必須先使闖王信我們決不走,不再對我們防範,然後抓住時機,突然而去,動如脫兔,使他追之不及。
” 劉靜逸說:“闖王思慮周密,又有宋獻策等人為之羽翼,恐怕不會給我逃走機會。
如無機會逃走,看來不出三月,小袁營已經不複存在矣。
” 袁時中的心頭上格外沉重,背上冒出汗珠,将焦急的眼光轉向劉玉尺的臉上。
劉玉尺态度鎮靜,一如平日,分明劉靜逸和朱成矩想到的種種困難,他早已“籌之熟矣”。
他故意沉默片刻,使大家冷靜下來,然後淡淡一笑,輕撚短須,用極其平靜的聲音說道: “當時我們決計投闖,求親,今日決計離開,都有道理。
蓋此一時,彼一時也。
從目前看來,縱然闖王無意吃掉小袁營,我們也應離開,不必久居‘闖’字旗下。
何況闖王已經将小袁營化為老府一隊,以部曲看待我們。
未來吉兇,明若觀火,不走何待?” 朱成矩間:“如何走法?” 劉玉尺回答:“山人自有良策,暫時還不能奉告。
” 袁時中急切地問:“何時可走?” 劉玉尺含笑回答:“山人昨夜蔔一文王神課①,知道半月内即可全師遠走高飛。
但究竟如何走法,到時再定。
” ①文王神課--即文王課,舊日流行的蔔卦方法的一種。
按照《易經》蔔卦方法,用三個銅錢代替蓍草。
袁時中又問:“往哪兒逃走?” “東南為宜。
” “你算準了可以全營逃走?” “此是何等大事,山人豈敢妄言。
” 劉玉尺在參加袁時中起義以前,鄉試三考不中,隻好隐居故鄉,教蒙館①與讀書為生,郁郁無聊。
雖然豫東是一馬平川地方,他卻自稱山人,一則表明他無意功名利祿,标榜清高;二則顯示風雅,擡高身價。
自從他做了袁時中的軍師以後,已經算是“出山”,所以不再以山人自居,但遇着想出奇謀妙計,心中得意,談起話來,仍然不由得自稱山人。
這是因為,他在起義前常看民間唱戲,諸葛亮身為蜀漢丞相,仍然自稱山人,給他的印象很深,被他模仿。
現在袁時中等聽他的口氣,看他的神氣,又聽他自稱山人,果然都信他必有妙計,心情為之稍寬。
袁時中笑着說: ①蒙館--教初學兒童的私塾或家塾。
“但願軍師有神機妙算,使小袁營得能平安走脫!” 劉玉尺站起來說:“老府耳目衆多,我們不宜聚談過久。
”他又專對時中說:“将軍,山人先走一步,晚飯請不必相候。
晚飯之後,請将軍在大帳稍候,山人再來與将軍細談。
” 他帶着十分自信的神氣,先向袁時中躬身一揖,又向朱、劉二人略一拱手,匆匆地走出帳去。
他給袁時中等留下了一團希望和寬慰,但随即在希望中産生了疑問。
朱、劉二人互相望一眼,又望望時中。
時中揮手讓他們出去,同時贊歎說: “軍師常有出人意料的鮮着!” 從袁時中的大帳回到自己的軍帳以後,劉玉尺即刻找出他的一份未完成的文稿,進行補充和修改。
這是他到商丘以後,猜想到李自成可能有吞并小袁營之心,私自利用夜間趕寫的一篇稿子。
他是一個用心很深的人,不到拿出來的時候,不肯對任何人提起,甚至對袁時中也瞞得很死。
将稿子補充修改完畢,他吩咐一個職司抄寫的新入夥貧苦童生,一班将士戲稱之為“錄事官”,就坐在他的帳中謄抄一份。
這個童生看完文稿,感到惶惑,悄聲問道: “軍師,目前全營将士對闖王和老府多有怨言,你命我抄寫這份稿子給誰看呀?” 劉玉尺嚴厲地看他一眼,說:“你快抄吧,休得多問!” 那位“錄事官”憑着是軍師的鄉親,固執地說:“這文稿倘若傳布,對軍師十分不利,務請軍師三思!” 劉玉尺嘲笑地問:“你說對我有何不利?” “不惟軍師将不免遭将士們背後議論,恐怕也不能見諒于袁将軍。
” 劉玉尺淡淡一笑,說:“你快抄寫吧,不要耽誤!” 晚飯以後,劉玉尺帶着謄清的稿子,來到袁時中的大帳。
時中正在焦急地等候,并且囑咐了中軍,今晚同軍師有事相商,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