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把古人的話句句都當成是真的,不敢懷疑。
我這個大老粗就是講究點實際,古人說得對的,當然我們要信,說得不合情理,我就不信。
就是孔夫子說話恐怕也有說不到闆眼上的時候,哪有一個人說話句句都是對的呢?” 李岩笑道:“是的,連孟夫子也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書上不可靠的東西很多,有時颠倒黑白,有時隐善揚惡,有的地方是傳聞之誤,也有的地方是有意栽贓,種種情況,不勝枚舉。
” 大家聽了這話,紛紛點頭。
正當酒宴開得十分熱鬧、愉快的時候,忽然吳汝義進來,在闖王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闖王問道: “真有此事?” “真有此事,馬上就來了。
” 闖王的心中非常不快,低聲說:“好吧,來到以後就把他帶進來。
”同席的人們看見大元帥如此神色嚴重,都不知出了什麼事情,登時停止了說笑,連已經端起來的酒杯也暗暗放下。
曹操忍不住問道: “李哥,出了什麼事兒?” 李自成沒有做聲,眼睛望着二門外邊,等待着吳汝義帶那班人們進來。
李古壁雖然正月間在開封北城外為自己畫像事挨了劉宗敏責打,但是傷好以後,那種令人讨厭的華而不實的老毛病依然如故。
因為他找高一功、田見秀等将領說情,李自成仍然使用他,派他做一個四百人的首領,以觀後效。
他總想别出心計,做一些替自己沽名釣譽的事兒,獲得闖王歡心。
他仍然經常對不明白他的底細的人們吹噓他跟随闖王年久,曾經屢立戰功,隻是因為崇祯十年在進川途中迷了道路,他率領一支人馬被官軍沖散,不得不回延安府去了三四年,所以如今沒被闖王重用。
他還說,劉爺對他重責,正是打算日後要重用他,這道理他清楚。
現在,李古璧仿佛立功歸來,洋洋得意地帶着一群百姓來到大廳前面。
他自己走上台階,向闖王禀報: “禀報大元帥,末将因為昨天無事,就帶了手下少數弟兄去到夏邑,縣官已經逃走。
夏邑百姓聽說是闖王派人來,個個歡喜,焚香迎接,現在我把父老帶來幾個,向闖王表示投順。
” 闖王問道:“可騷擾百姓了沒有?” “沒有。
秋毫無犯。
” 闖王又問:“你奉誰的将令,前去夏邑?” “末,末将未曾奉誰的将令。
因為大軍攻破了商丘,我看沒有别的事情,就想:既是闖王要到處解民倒懸,宣示吊民伐罪的宗旨,我就帶着手下人馬到夏邑去了。
” 闖王說:“你可知道,我有令在先:以後行軍打仗,不管什麼事情,沒有我的将令,不準擅自行事。
如今人馬衆多,如果大家都像你這個樣兒,自己想怎麼辦就怎麼辦,我們如何能夠使全軍上下如同一個人一樣?如何能夠有令則行,有禁則止?那不是亂蜂無王了麼?” 李古壁一聽,覺得闖王是要決心辦他,吓得面色如土,趕快跪下說:“是,是。
我隻想到為大元帥盡力報效,沒有多想其他,實在有罪。
” 闖王臉色嚴峻,略作沉吟,向鄰席望去,用平靜的聲音問道:“捷軒,你說應該如何處分?” 宗敏冷冷一笑,說:“擅自帶兵離營,大元帥軍法如山,當然不可輕饒。
” 闖王把頭一擺,說:“違反軍紀者斬,推出去!” 李古壁以頭碰地,哀求說:“求大元帥饒我這一次,以後永不敢了。
” 闖王沒有做聲。
劉宗敏把大手一揮,喝道: “推出去!” 酒宴上文武衆多,雖然有許多人心中認為處罰太重,但無人敢站起來替李古壁講情,默默地看着吳汝義命兩個親兵将李古壁推出去了。
這事情剛剛發生在大家快活高談之後,所以許多人都感到詫異。
特别是袁時中和他的親信,十分震驚,沒有想到闖王軍法如此森嚴,同時也害怕今後跟着闖王不知何時會出了差錯。
闖王又命吳汝義把從夏邑來的父老們都叫到帳前。
父老們膽戰心驚地來到大廳前,跪下向闖王磕頭。
闖王離席起立,走出來向衆人撫慰說: “你們都請起來。
我手下的将領沒有聽我的吩咐,擅自到了你們夏邑城。
我今天斬他,不是因為他犯了别的罪,隻是因為我的軍令必須遵行。
換了别的人,如私自去破城,也要問斬。
至于你們各位父老,心中有我李自成,眼中有我李自成,我很感激。
你們就在我這裡喝酒吧。
”随即吩咐親兵們,就在大門裡邊擺了兩桌,讓父老們坐下喝酒。
快散席的時候,闖王又對父老們說道:“你們既然來了.也好。
我命人給你們一點銀子,一點種子。
銀子拿回去散給貧苦百姓,種子拿回去種莊稼。
現在種秋莊稼,雖然遲了一點,總比不種好。
不種莊稼,秋後怎麼辦呢?另外,我想你們那裡耕牛一定不多,兵荒馬亂,耕牛都宰殺了。
我送給你們二十頭耕牛,你們帶回去。
” 父老們一聽這話,一起跪下磕頭,感謝闖王大恩。
有的流下了眼淚,說從來沒有遇見過有誰像闖王這麼仁義,這麼心憐百姓,真是百姓的救星來了。
闖王請大家起來,随即吩咐吳汝義去告訴總管:立刻拿出一千兩銀子,多拿一些秋糧種子,再選二十頭好的耕牛,讓父老們帶回夏邑。
吩咐完畢,闖王回頭對羅汝才說:“咱們回去吧,還有許多事要一起商量。
” “走吧。
後天我請大家喝酒,請大元帥務必光臨。
” 闖王點點頭,微微一笑,然後轉向袁時中,要他同劉玉尺稍留一步。
袁時中望望他的軍師,心中不兔狐疑,但不能不聽從,等待闖王送走羅汝才以後,有何話要同他談。
他明白破城後自己的隊伍軍紀較差,濫殺平民和奸淫的事情比曹營更甚,他在心中暗猜:莫非闖王要同他談這事麼?劉玉尺本來懷着一肚子抑壓情緒,此刻反而坦然。
自從在商丘會師以來,他更加明白闖、曾兩營确實貌合神離,李自成深怕曹操離開,所以他認為小袁營在闖、曹争鬥中有舉足輕重之勢,對闖王用不着處處依附,更不用過于害怕。
因為左右有人,他不便說出心裡的話,隻向袁時中露出來滿不在乎的一絲冷笑。
李自成送走了羅汝才以後,邀請袁時中和劉玉尺到二堂後邊的知府簽押房中談話。
除留下宋獻策以外,他沒有叫别人相陪。
親兵們也隻留下兩個,在簽押房外邊伺候。
他并沒有同袁時中們商量什麼機密要事,隻是較詳細地詢問了将士們在平時的操練情況,将士們有些什麼困難,另外對袁時中和劉玉尺說了些勉勵的話。
他的态度十分親切,既像是對多年相随的部将談話,也像是對親戚晚輩談話,在酒宴上下令殺李古壁時那種風霜嚴厲的神色,一絲兒也看不見了。
他還說: “時中,你要告訴你手下的将士們,從今往後,你們的心中千萬再别存在小袁營和闖營的畛域之見。
要是仍存那樣見識,就辜負我重看你的一片心了。
我倘若不重看你,便不會将我的養女許配給你。
養女雖不是我的親生女兒,可是我們夫妻看待她比親生女兒還重。
不管是論公論私,等到大功告成之後,我絕不會虧待于你,也不會虧待了你手下的有功之人。
你是我的親信愛将,也是我的嬌婿,所以你的小袁營跟曹營不同。
日後不應該還有什麼小袁營和闖營之别,應該化為一體。
我要一視同仁,手掌手背都是肉。
你們也要明白,小袁營就是闖營,就是老府人馬。
我這是肺腑之言,你們要記在心中,還要傳谕你們手下的衆人知道!” 袁時中趕快站起來說:“蒙大元帥如此厚愛,末将粉身難報。
大元帥的這番鈞谕,末将一定牢記心中,也要曉谕手下的文武們一體知悉。
” 劉玉尺随袁時中肅然起立,聽時中說畢,緊跟着躬身說道:“今日回到駐地之後,即便将大元帥鈞谕,曉谕衆頭領知悉。
大家天天盼望的也正是化除畛域,不講陝豫,不分内外,不論新舊,化為一體,同心協力為大元帥打下個一統天下。
玉尺碌碌書生,遭逢亂世,苟全性命于蓬荜,本不敢望有出頭之日。
兩年前得遇袁将軍義旗南指
我這個大老粗就是講究點實際,古人說得對的,當然我們要信,說得不合情理,我就不信。
就是孔夫子說話恐怕也有說不到闆眼上的時候,哪有一個人說話句句都是對的呢?” 李岩笑道:“是的,連孟夫子也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書上不可靠的東西很多,有時颠倒黑白,有時隐善揚惡,有的地方是傳聞之誤,也有的地方是有意栽贓,種種情況,不勝枚舉。
” 大家聽了這話,紛紛點頭。
正當酒宴開得十分熱鬧、愉快的時候,忽然吳汝義進來,在闖王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闖王問道: “真有此事?” “真有此事,馬上就來了。
” 闖王的心中非常不快,低聲說:“好吧,來到以後就把他帶進來。
”同席的人們看見大元帥如此神色嚴重,都不知出了什麼事情,登時停止了說笑,連已經端起來的酒杯也暗暗放下。
曹操忍不住問道: “李哥,出了什麼事兒?” 李自成沒有做聲,眼睛望着二門外邊,等待着吳汝義帶那班人們進來。
李古壁雖然正月間在開封北城外為自己畫像事挨了劉宗敏責打,但是傷好以後,那種令人讨厭的華而不實的老毛病依然如故。
因為他找高一功、田見秀等将領說情,李自成仍然使用他,派他做一個四百人的首領,以觀後效。
他總想别出心計,做一些替自己沽名釣譽的事兒,獲得闖王歡心。
他仍然經常對不明白他的底細的人們吹噓他跟随闖王年久,曾經屢立戰功,隻是因為崇祯十年在進川途中迷了道路,他率領一支人馬被官軍沖散,不得不回延安府去了三四年,所以如今沒被闖王重用。
他還說,劉爺對他重責,正是打算日後要重用他,這道理他清楚。
現在,李古璧仿佛立功歸來,洋洋得意地帶着一群百姓來到大廳前面。
他自己走上台階,向闖王禀報: “禀報大元帥,末将因為昨天無事,就帶了手下少數弟兄去到夏邑,縣官已經逃走。
夏邑百姓聽說是闖王派人來,個個歡喜,焚香迎接,現在我把父老帶來幾個,向闖王表示投順。
” 闖王問道:“可騷擾百姓了沒有?” “沒有。
秋毫無犯。
” 闖王又問:“你奉誰的将令,前去夏邑?” “末,末将未曾奉誰的将令。
因為大軍攻破了商丘,我看沒有别的事情,就想:既是闖王要到處解民倒懸,宣示吊民伐罪的宗旨,我就帶着手下人馬到夏邑去了。
” 闖王說:“你可知道,我有令在先:以後行軍打仗,不管什麼事情,沒有我的将令,不準擅自行事。
如今人馬衆多,如果大家都像你這個樣兒,自己想怎麼辦就怎麼辦,我們如何能夠使全軍上下如同一個人一樣?如何能夠有令則行,有禁則止?那不是亂蜂無王了麼?” 李古壁一聽,覺得闖王是要決心辦他,吓得面色如土,趕快跪下說:“是,是。
我隻想到為大元帥盡力報效,沒有多想其他,實在有罪。
” 闖王臉色嚴峻,略作沉吟,向鄰席望去,用平靜的聲音問道:“捷軒,你說應該如何處分?” 宗敏冷冷一笑,說:“擅自帶兵離營,大元帥軍法如山,當然不可輕饒。
” 闖王把頭一擺,說:“違反軍紀者斬,推出去!” 李古壁以頭碰地,哀求說:“求大元帥饒我這一次,以後永不敢了。
” 闖王沒有做聲。
劉宗敏把大手一揮,喝道: “推出去!” 酒宴上文武衆多,雖然有許多人心中認為處罰太重,但無人敢站起來替李古壁講情,默默地看着吳汝義命兩個親兵将李古壁推出去了。
這事情剛剛發生在大家快活高談之後,所以許多人都感到詫異。
特别是袁時中和他的親信,十分震驚,沒有想到闖王軍法如此森嚴,同時也害怕今後跟着闖王不知何時會出了差錯。
闖王又命吳汝義把從夏邑來的父老們都叫到帳前。
父老們膽戰心驚地來到大廳前,跪下向闖王磕頭。
闖王離席起立,走出來向衆人撫慰說: “你們都請起來。
我手下的将領沒有聽我的吩咐,擅自到了你們夏邑城。
我今天斬他,不是因為他犯了别的罪,隻是因為我的軍令必須遵行。
換了别的人,如私自去破城,也要問斬。
至于你們各位父老,心中有我李自成,眼中有我李自成,我很感激。
你們就在我這裡喝酒吧。
”随即吩咐親兵們,就在大門裡邊擺了兩桌,讓父老們坐下喝酒。
快散席的時候,闖王又對父老們說道:“你們既然來了.也好。
我命人給你們一點銀子,一點種子。
銀子拿回去散給貧苦百姓,種子拿回去種莊稼。
現在種秋莊稼,雖然遲了一點,總比不種好。
不種莊稼,秋後怎麼辦呢?另外,我想你們那裡耕牛一定不多,兵荒馬亂,耕牛都宰殺了。
我送給你們二十頭耕牛,你們帶回去。
” 父老們一聽這話,一起跪下磕頭,感謝闖王大恩。
有的流下了眼淚,說從來沒有遇見過有誰像闖王這麼仁義,這麼心憐百姓,真是百姓的救星來了。
闖王請大家起來,随即吩咐吳汝義去告訴總管:立刻拿出一千兩銀子,多拿一些秋糧種子,再選二十頭好的耕牛,讓父老們帶回夏邑。
吩咐完畢,闖王回頭對羅汝才說:“咱們回去吧,還有許多事要一起商量。
” “走吧。
後天我請大家喝酒,請大元帥務必光臨。
” 闖王點點頭,微微一笑,然後轉向袁時中,要他同劉玉尺稍留一步。
袁時中望望他的軍師,心中不兔狐疑,但不能不聽從,等待闖王送走羅汝才以後,有何話要同他談。
他明白破城後自己的隊伍軍紀較差,濫殺平民和奸淫的事情比曹營更甚,他在心中暗猜:莫非闖王要同他談這事麼?劉玉尺本來懷着一肚子抑壓情緒,此刻反而坦然。
自從在商丘會師以來,他更加明白闖、曾兩營确實貌合神離,李自成深怕曹操離開,所以他認為小袁營在闖、曹争鬥中有舉足輕重之勢,對闖王用不着處處依附,更不用過于害怕。
因為左右有人,他不便說出心裡的話,隻向袁時中露出來滿不在乎的一絲冷笑。
李自成送走了羅汝才以後,邀請袁時中和劉玉尺到二堂後邊的知府簽押房中談話。
除留下宋獻策以外,他沒有叫别人相陪。
親兵們也隻留下兩個,在簽押房外邊伺候。
他并沒有同袁時中們商量什麼機密要事,隻是較詳細地詢問了将士們在平時的操練情況,将士們有些什麼困難,另外對袁時中和劉玉尺說了些勉勵的話。
他的态度十分親切,既像是對多年相随的部将談話,也像是對親戚晚輩談話,在酒宴上下令殺李古壁時那種風霜嚴厲的神色,一絲兒也看不見了。
他還說: “時中,你要告訴你手下的将士們,從今往後,你們的心中千萬再别存在小袁營和闖營的畛域之見。
要是仍存那樣見識,就辜負我重看你的一片心了。
我倘若不重看你,便不會将我的養女許配給你。
養女雖不是我的親生女兒,可是我們夫妻看待她比親生女兒還重。
不管是論公論私,等到大功告成之後,我絕不會虧待于你,也不會虧待了你手下的有功之人。
你是我的親信愛将,也是我的嬌婿,所以你的小袁營跟曹營不同。
日後不應該還有什麼小袁營和闖營之别,應該化為一體。
我要一視同仁,手掌手背都是肉。
你們也要明白,小袁營就是闖營,就是老府人馬。
我這是肺腑之言,你們要記在心中,還要傳谕你們手下的衆人知道!” 袁時中趕快站起來說:“蒙大元帥如此厚愛,末将粉身難報。
大元帥的這番鈞谕,末将一定牢記心中,也要曉谕手下的文武們一體知悉。
” 劉玉尺随袁時中肅然起立,聽時中說畢,緊跟着躬身說道:“今日回到駐地之後,即便将大元帥鈞谕,曉谕衆頭領知悉。
大家天天盼望的也正是化除畛域,不講陝豫,不分内外,不論新舊,化為一體,同心協力為大元帥打下個一統天下。
玉尺碌碌書生,遭逢亂世,苟全性命于蓬荜,本不敢望有出頭之日。
兩年前得遇袁将軍義旗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