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關燈
“玉尺不學無知,如有妄言,務請恕罪。

    我剛才說到漢朝名将李廣,也隻是想借此說明古時名将确有非凡地方。

    比如李廣吧,有一天他出去打獵,忽然看見路旁蹲着一隻猛虎,吓了一跳,趕緊射出一箭,把猛虎射死了。

    後來一看,才知道射中的原來不是猛虎,而是一塊石頭。

    因為李廣是有名的神箭手,力氣又大,那箭一直射進石頭裡面去,不但箭頭,連箭杆、箭尾巴上的雕翎也都射進去了。

    這名之日:‘射石沒羽’。

    你們說,這樣的神力驚人不驚人?” 旁邊有幾個讀書人都附和着說:“是啊,這射石沒羽的故事确是千古傳誦。

    李廣要生在今日,一定也是闖王麾下的一員大将。

    ” 牛金星和宋獻策都熟知這個兩千年來臉炙人口的故事,李自成也是熟知的。

    他們的心中都有些糊塗:捷軒為什麼在這個故事上挑毛病?吉-用鼓勵的眼色望劉宗敏,看他這個讀書很少的大将如何同劉玉尺擡杠。

    許多眼睛也都望着劉宗敏,等他說話。

    大家雖然知道他不是那種喜歡在别人的雞蛋殼中挑骨頭的人,可是他為什麼嘲笑劉玉尺說的這個故事呢?忽然,劉宗敏哈哈一笑,滿飲一杯,說道: “玉尺,你認為這個故事是真有其事麼?你别看我是個粗人,有些事情我也愛用腦子想一想。

    哪有射箭把箭杆也射到石頭中去的呢?這事決不可信。

    ” 劉玉尺平時善于察顔觀色,在一般情況下他不會去同劉宗敏争論,但這時喝了幾杯酒,正處在興奮狀态,便立即說道: “這可是《史記》上寫得明明白白的呀!” 旁邊一個秀才也帶着三分酒意附和說:“這《史記》我是讀過的,文章寫得真好,太史公……” 劉玉尺不等他将話說完,把杯子往旁邊一推,很自信地接着說:“這太史公司馬遷,可是沒有人懷疑過的呀。

    《史記》是千古不朽之作,上同《左傳》、《國策》,下同《漢書》,都是光輝萬丈的。

    那射石沒羽的故事在《史記-李将軍列傳》中寫得明明白白,《漢書》中也記了此事,豈玉尺所敢杜撰?” 劉宗敏笑了一笑(這笑中含有許多輕蔑),說道:“你們讀書人滿肚子喝的都是墨汁,說話都是憑着書上來的。

    我這個大老粗,鬥大的字兒識不了幾車,可是我啥事都喜歡看一看,想一想。

    就拿射箭來說吧,我們從十來歲就學起,到現在三十幾歲,自己不知道射過多少箭,也看将士們射過無數箭,哪有箭射在石頭上,會把箭杆也射進去的呢?就是一塊泥也不行,你射進去不到一半,泥就把箭杆吸住了。

    除非射塊豆腐,才可以射得進去。

    ”說到這裡,他自己哈哈大笑了一通,又繼續說道:“說射石可以把羽毛也射進去,我看這是瞎扯。

    要不,大家試一試,看誰能射進去。

    不一定射石頭,就射磚頭、土坯也行,試一試看。

    ” 這番話說得劉玉尺和一些秀才們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李自成、牛金星和宋獻策都覺得劉宗敏的見解十分新鮮,出乎他們的意外,心中不能不為之點頭。

    連曹操也不能不改變态度,向闖王點頭說:“捷軒真是個極有見識的聰明人!”有些人是從曹營和小袁營來的,不像老府的人們對劉宗敏那樣了解,但是他們震于宗敏的威名,又看見他眼睛裡流露的嘲笑神氣,縱然心中想着這射箭的事可能還有例外,也不敢在他的面前擡杠。

    牛金星看見高一功在看他,分明是要他說句話,免得劉玉尺下不了台,于是他笑着說道: “劉爺說的有道理。

    射石設羽的故事,本來值得懷疑,我也留意過此事,記得班固的《漢書》寫到這件事時,就把沒羽兩字改成沒镞,這镞就是箭頭。

    《漢書》上隻是說把箭頭射到石頭裡去了。

    ” 劉宗敏笑道:“這也不行,箭頭也射不進石頭的。

    從來我還沒有見過誰能把箭頭射到石頭裡去。

    你們有誰見過麼?我們大元帥射箭是有名的,能夠挽強弓,百步之外,能穿透雙重綿甲。

    可是,我看,他也射不進石頭。

    闖王,你能不能啊?” 自成笑着說:“那當然不能。

    ” 袁宗第也在座上笑起來,說:“在商洛山中,我去捉周山那一次,我的箭射完了,被困在一個土丘上。

    闖王去接應我,一箭射到一座懸崖上,箭頭被彈了回來,那石頭被射掉了一點皮,這是我親眼看見的。

    闖王,你忘了沒有?” 闖工說:“是的,那一次拉了滿弓,箭射到石頭上又彈回來了,石頭被碰掉一點,還迸出了火星。

    捷軒有經驗,說得對:箭是穿不進石頭的。

    ” 劉宗敏說:“你們瞧,我們大元帥,那麼有骨力,也不過把石頭碰掉點皮,迸出火星來。

    你們這些有學問的人,怎麼就相信書上說的句句都是對的呢?我看書上說的話有對的,也有不對的,不要讀了書反而被書愚了。

    ” 當他們談話的時候,李岩一直注意地聽着。

    他從前年冬天到了闖王軍中以後,很快就對劉宗敏有了認識,佩服他雖然沒有讀過多的書,但為人聰明機智,遇事頗有見解。

    而且他也看出來劉宗敏今天是要拿這個題目将劉玉尺等人一軍,使他們不要誇誇其談。

    但是他又覺得不應使劉玉尺等人太難堪,便望一眼宋獻策,希望宋獻策出來圓圓場。

    誰知未獻策也是個喜歡雜學的人,看過許多雜書,這時聽他們談得熱鬧,便也插話說: “這射石沒羽的事情,古書上倒是幾個地方都提到,不專是對李廣說的。

    司馬遷寫在李廣的身上,别人就寫在另外一人身上,其實都不足憑信。

    ” “軍師,不知還有哪些書上提到過射石設羽,敢望賜教。

    ”劉玉尺不相信宋獻策會讀過多少書,一面問,一面嘴角露出一絲諷刺的笑意。

     宋獻策想了一想,說:“嗅,想起來了,好像我讀《呂氏春秋》的時候,在《精通》這一篇上,有那麼一句話:‘養由基射兕中石,石乃飲羽。

    ’這兕就是現在的犀牛、野牛,養由基要射咒,結果射到石頭上,連箭杆後面的雕翎都射進石頭裡了。

    我當時看了也沒有留意,隻想着可見并非光是李廣有這本領。

    ” 李侔年輕氣盛,聽到這裡,忍不住插言說:“還有,還有。

    我看過劉向在《新序》中也說到楚熊渠子夜行,見到一塊石頭,以為是一個老虎卧着呢,彎弓射了一箭,把箭完全射進去了,連羽毛也射進去了。

    ” 大家驚奇地望着李佯,沒想到李岩這個兄弟也是如此博學。

    同時對射石沒羽的事情也就更加恍然明白了。

    劉宗敏笑道: “你看看,我随便一提,他們幾位都是讀書多的人,就引出别的例子來了,可見此事完全是瞎扯。

    ” 李岩不願意李佯在闖王軍中顯露鋒芒,趕快給他使個眼色,要他不要多嘴。

    但李作讨厭劉玉尺,已經憋了很久,不管哥哥的眼色,又說道: “其實,我從前讀《史記-李将軍列傳》時候,曾對照《漢書》,都不是說的‘射石沒羽’。

    《史記》上說的是‘沒镞’,《漢書》上說的‘沒矢’。

    剛才劉軍師說《史記》和《漢書》上寫李廣‘射石沒羽’,恐怕也是一時記錯了。

    當然,《漢書》上說的‘沒矢’,那‘矢’字是包括箭杆而言,箭羽也在其中,可是畢竟未曾使用‘沒羽’二字。

    如今說的‘沒羽’不是書上原話,大概是從‘飲羽’來的。

    這‘飲羽’二字倒是最早見于《呂氏春秋》。

    ” 劉玉尺不禁臉孔通紅,隻覺熱辣辣的,不知說什麼話好。

    袁時中覺得自己的臉上很沒光彩,雖然依然挂着笑容,但那笑已經僵了。

     闖王和曹操交換了一個微笑,都覺得十分有意思。

    闖王怕劉玉尺面上下不來,趕忙舉起酒杯,向全體說: “好,好。

    大家都說的好。

    請趕快喝酒,酒已經涼了。

    請,請!” 劉玉尺看見吉-并沒幫他說話,感到孤立和難堪。

    他懷着暗氣,不得不端起杯子,對劉宗敏勉強笑着說: “劉将軍果然高見,高見。

    ” 劉宗敏說:“其實你們各位學問比我高得多,對于射箭也是内行,隻是你們太相信書本,喝的墨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