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吐露。
白如玉等不到主人回答,體會到主人有難言心情,便想拿别的話題消解主人的心中疙瘩,說道: “老爺,聽說朝廷要另外賞賜您一處大的公館和許多東西,還要賞賜幾個美女,要您快快活活地替皇上做事。
聽說老爺您最喜歡美女……” 忽然有守門仆人站在房門外邊叫道:“啟禀老爺,剛才内院差人前來知會,請老爺明日辰牌以前到大清門外等候,大衙門中有事。
” 洪承疇一驚,從枕上擡起頭問:“宮中明日可有何事?” “内院的來人不肯說明,隻傳下那一句話就走了。
” 洪承疇不免突然生出許多猜疑,推開白如玉,披衣坐起。
第二天辰時以前,洪承疇騎馬到了大清門外。
滿、漢官員已經有一部分先到,其餘的不過片刻工夫也都到了。
鼓聲響後,禮部官傳呼:滿、蒙諸王、貝勒、貝子、公、内院大學士和學士、六部從政等都進人大清門,在大政殿前排班肅立,朝鮮國的世子、大君和陪臣也在大政殿前左邊肅立。
禮部官最後傳呼洪承疇和祖大壽一族的幾位投降總兵官也進人大清門内,地位較低的群臣仍在大清門外肅立等候。
洪承疇剛剛站定,鳳凰樓門外又一次擊鼓,清國皇帝皇太極帶着他的隻有五歲的兒子福臨,由一群滿族親貴組成的禦前侍衛扈從,走出鳳凰門,來到大政殿。
他沒有走進殿内,侍衛們将一把鹿角圈椅從殿中搬出來放在廊檐下。
他坐在圈椅中,叫福臨站在他的右邊。
大政殿前文武群臣,包括朝鮮國的世子和大君等,一齊随着禮部官的鳴贊向他行了一跪三叩頭禮。
他用略帶困倦的眼睛向群臣掃了一遍,特别在洪承疇的身上停留一下,眼角流露出似有若無的一絲微笑,然後對大家說了些話,一位官員譯為漢語: “洪承疇和祖大壽等已經歸降,松山、錦州、杏山、塔山四城都歸我國所有。
感謝上天和佛祖保佑我國,又一次獲得大捷。
上月朕已經親自去堂子祭天。
今日朕要率領你們去實勝寺燒香禮佛。
明國朝政敗壞,百姓到處作亂,眼看着江山難保。
我國國勢日強,如日東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上有上天和佛祖保佑,下有你們文武群臣實心做事,朕不難重建大金太宗的偉業。
今去燒香禮佛,你們務須十分虔誠。
午飯以後,你們仍來大政殿前,陪洪承疇觀看百戲。
朕也将親臨觀看,與你們同樂。
” 洪承疇伏地叩頭,流着淚,且拜且呼:“感謝皇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太極望着洪承疇誠心感激,心中欣慰,又一次從眼角露出微笑。
随即他率領滿、蒙貴族和各族文武大臣,騎馬往盛京西城外的實勝寺燒香禮佛。
他和滿、蒙大臣都按照本民族習俗脫掉帽子,伏地叩頭,而漢族大臣和朝鮮國世子。
大君及其陪臣則按照儒家古制,行禮時冠帶整齊。
在這個問題上,皇太極倒是胸襟開闊,并不要求都遵守滿洲風俗。
禮佛完畢,回到城中,時屆正午,皇太極自回皇宮。
滿、蒙。
漢各族文武大臣和朝鮮世子等将他送至大清門外,一齊散去,各回自己的衙門或館舍。
午後不久,朝中各族文武大臣、滿、蒙貴族、朝鮮國世子、大君和陪臣,都到了大清門内,按照指定的地方坐下,留着中間場子。
洪承疇雖然此時尚無官職,卻被指定同内三院大學士坐在一起。
大家坐定不久,聽見鳳凰門傳來咚咚鼓聲,又趕快起立,躬身低頭,肅靜無聲。
忽然,洪承疇聽見一聲傳呼:“駕到!”他差不多是本能地随着别人跪下叩頭,又随着别人起身,仍然不敢擡頭。
在刹那間,他想起來被他背叛的故君,不免心中一痛,也為他對滿洲人跪拜感到羞恥。
但是他的思想剛剛打個回旋,又聽見一聲傳呼:“諸臣坐下!”因為不是傳呼“賜坐”,所以群臣不必謝恩。
洪承疇随着大家坐下,趁機會向大政殿前偷瞟一眼,看見老憨已經坐在正中間,左右坐着兩個女人。
當時清朝的朝儀遠不像遷都北京以後學習明朝舊規,變得那麼繁雜和森嚴,所以大臣們坐下去可以随便看皇帝,也可張望後、妃。
但洪承疇一則尚不習慣清朝的儀制,二則初做降臣尚未渦火自己的慚愧心理,所以低着頭不敢再向大政殿的台階上觀看,對皇帝和後、妃的臉孔全未看清。
大政殿院中,鑼鼓開場,接着是一陣熱鬧的器樂合奏,漢族的傳統樂器中雜着蒙古和滿洲的民族樂器。
樂止,開始扮演“百戲”,似乎為着象征皇帝的“聖躬康樂”,第一個節目是舞龍。
這個節目本來應該是晚上玩的,名叫“耍龍燈”。
如今改為白天玩耍,龍腹中的燈火就不用了。
洪承疇自幼就熟悉這一玩耍,在軍中逢到年節無事,也觀看士兵們來轅門玩耍獅子和龍燈。
現在他是第一次在異國看這個節目,仍然感到興趣,心中愁悶頓消。
鑼鼓震耳,一條長龍麟爪皆備,飛騰跳躍,或伸或屈,盤旋于庭院中間,十分活潑雄健。
但是他偶然覺察出來,故國的龍啊,不管是畫成的、雕刻的、泥塑的、紙紮的、織的、繡的、玩的布龍燈,那龍頭的形狀和神氣全是敦厚中帶有莊嚴,不像今天所看見的龍頭形象獰猛。
他的心中不由得冒出一句評語:“夷狄之風!”然而這思想使他自己吃了一驚。
自從他決意投降,他就在心中不斷告誡自己:要竭力混滅自己的故國之情,不然就會在無意中招惹大禍。
他重新用兩眼注視舞龍,特另是端詳那不住低昂轉動的龍頭,強裝出十分滿意的笑容,同時在心中嚴重地告誡自己說: “這不是‘胡風’,而是‘國俗’!要記清,要處處稱頌‘國俗’!滿洲話是‘國語’,滿洲的文字是‘國書’。
牢記!牢記!” 接着一個節目是舞獅子。
他從獅子頭的形狀也看出了獰猛的“國俗”。
他不敢在心中挑剔,随着左右同僚們高高興興地欣賞“獅子滾繡球”。
他開始膽大一些,偷眼向大政殿前檐下的禦座張望,看見皇帝坐在中間,神情喜悅。
他不必偷問别人,偷瞟一眼就心中明白:那坐在皇帝左邊的中年婦女必是皇後,坐在右邊的标緻少婦必是受寵的永福宮莊妃。
他繼續觀看玩獅子,心中又一次感歎清國确是仍保持夷狄之俗,非禮樂文明之邦。
按照大明制度,後妃決不會離開深宮,連親信大臣也不能看見。
即令太後因嗣君年幼,偶爾臨朝,也必須在禦座前三尺外挂起珠簾,名曰“垂簾聽政”。
她能夠在簾内看見群臣,臣下看不見她,哪能像滿洲這樣!他不敢多想,心中警告自己務要稱頌“國俗”,萬不可再有重漢輕滿的思想,緻惹殺身之禍。
以下又扮演了不少節目,有各種雜耍、摔跤、舞蹈。
洪承疇第一次看見蒙古的男子舞蹈,感到很有剛健猛銳之氣,但他并不喜愛;滿洲的舞蹈有的類似跳神,有的模拟狩獵,他認為未脫遊牧之風,更不喜歡。
後來他看見一隊朝鮮女子進場,身穿長裙,腳步輕盈,體态優美,使他不覺入神。
他還看見一個身材颀長的美貌舞女在做仰身旋體動作時,兩次偷向坐在西邊的朝鮮國世子送去眼波,眼中似乎含淚。
他的心中一驚,想道:“她也有故國之悲!”等這一個節目完畢,這個朝鮮女子的心思不曾被清朝皇帝和衆臣覺察,洪承疇才不再為她擔心。
朝鮮的舞蹈顯然使皇太極大為滿意,吩咐重來一遍。
趁這機會,洪承疇略微大膽地向大政殿的前檐下望去,不期與永福官莊妃的目光相遇。
莊妃立刻将目光轉向重新舞蹈的朝鮮女子,似乎并沒有看見他,神态十分高貴。
洪承疇又偷看一眼,卻感到相識,心中納罕。
過了片刻,他又趁機會偷看一眼,忽然明白:就是她曾到三官廟用人參湯救活了他!他在乍然間還覺難解,想着清主不可能命他的寵妃去做此事,但是又一想,此處與中朝①不同,此事斷無可疑。
他再向莊妃偷看一眼,看見雖然裝束不同,但面貌和神态确實是她,隻是那眼神更顯得高傲多于妩媚,莊重多于溫柔,惟有眼睛的明亮光彩、俊俏和聰穎,依然如故。
洪承疇想着自己今生雖然做了降臣,但竟然在未降之時承蒙清主如此眷顧,如此重視,如此暗使他的寵妃兩次下臨四室,親為捧湯,柔聲勸飲,這真是千載罕有的恩幸,真應該感恩圖報。
然而他又一想,清主命莊妃做此事必然極其秘密,将來如果由他洩露,或者他對清朝稍有不忠,他将必死無疑;而且,倘若清主和莊妃日後對此事稍有失悔,他也會有不測之禍。
這麼一想,他不禁脊背上冒出冷汗,再也不敢擡頭偷望莊妃了。
①中朝--洪承疇思想中的“中朝”指明國的朝廷,不是一般意義的“朝廷之中”。
洪承疇慶幸自己多年身居猜疑多端之朝,加之久掌軍旅,養成了處事缜密的習慣,所以一個月來,他始終不打聽給他送人參湯的女子究系何人。
盡管白如玉服侍他溫柔周到,夜靜時同他同床共枕,小心體貼,也可以同他說一些比較知心的私話,然而他一則常常提防這個佼仆是範文程等派到他身邊的人,可能奉命偵伺他的心思和言行,二則
白如玉等不到主人回答,體會到主人有難言心情,便想拿别的話題消解主人的心中疙瘩,說道: “老爺,聽說朝廷要另外賞賜您一處大的公館和許多東西,還要賞賜幾個美女,要您快快活活地替皇上做事。
聽說老爺您最喜歡美女……” 忽然有守門仆人站在房門外邊叫道:“啟禀老爺,剛才内院差人前來知會,請老爺明日辰牌以前到大清門外等候,大衙門中有事。
” 洪承疇一驚,從枕上擡起頭問:“宮中明日可有何事?” “内院的來人不肯說明,隻傳下那一句話就走了。
” 洪承疇不免突然生出許多猜疑,推開白如玉,披衣坐起。
第二天辰時以前,洪承疇騎馬到了大清門外。
滿、漢官員已經有一部分先到,其餘的不過片刻工夫也都到了。
鼓聲響後,禮部官傳呼:滿、蒙諸王、貝勒、貝子、公、内院大學士和學士、六部從政等都進人大清門,在大政殿前排班肅立,朝鮮國的世子、大君和陪臣也在大政殿前左邊肅立。
禮部官最後傳呼洪承疇和祖大壽一族的幾位投降總兵官也進人大清門内,地位較低的群臣仍在大清門外肅立等候。
洪承疇剛剛站定,鳳凰樓門外又一次擊鼓,清國皇帝皇太極帶着他的隻有五歲的兒子福臨,由一群滿族親貴組成的禦前侍衛扈從,走出鳳凰門,來到大政殿。
他沒有走進殿内,侍衛們将一把鹿角圈椅從殿中搬出來放在廊檐下。
他坐在圈椅中,叫福臨站在他的右邊。
大政殿前文武群臣,包括朝鮮國的世子和大君等,一齊随着禮部官的鳴贊向他行了一跪三叩頭禮。
他用略帶困倦的眼睛向群臣掃了一遍,特别在洪承疇的身上停留一下,眼角流露出似有若無的一絲微笑,然後對大家說了些話,一位官員譯為漢語: “洪承疇和祖大壽等已經歸降,松山、錦州、杏山、塔山四城都歸我國所有。
感謝上天和佛祖保佑我國,又一次獲得大捷。
上月朕已經親自去堂子祭天。
今日朕要率領你們去實勝寺燒香禮佛。
明國朝政敗壞,百姓到處作亂,眼看着江山難保。
我國國勢日強,如日東升,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上有上天和佛祖保佑,下有你們文武群臣實心做事,朕不難重建大金太宗的偉業。
今去燒香禮佛,你們務須十分虔誠。
午飯以後,你們仍來大政殿前,陪洪承疇觀看百戲。
朕也将親臨觀看,與你們同樂。
” 洪承疇伏地叩頭,流着淚,且拜且呼:“感謝皇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太極望着洪承疇誠心感激,心中欣慰,又一次從眼角露出微笑。
随即他率領滿、蒙貴族和各族文武大臣,騎馬往盛京西城外的實勝寺燒香禮佛。
他和滿、蒙大臣都按照本民族習俗脫掉帽子,伏地叩頭,而漢族大臣和朝鮮國世子。
大君及其陪臣則按照儒家古制,行禮時冠帶整齊。
在這個問題上,皇太極倒是胸襟開闊,并不要求都遵守滿洲風俗。
禮佛完畢,回到城中,時屆正午,皇太極自回皇宮。
滿、蒙。
漢各族文武大臣和朝鮮世子等将他送至大清門外,一齊散去,各回自己的衙門或館舍。
午後不久,朝中各族文武大臣、滿、蒙貴族、朝鮮國世子、大君和陪臣,都到了大清門内,按照指定的地方坐下,留着中間場子。
洪承疇雖然此時尚無官職,卻被指定同内三院大學士坐在一起。
大家坐定不久,聽見鳳凰門傳來咚咚鼓聲,又趕快起立,躬身低頭,肅靜無聲。
忽然,洪承疇聽見一聲傳呼:“駕到!”他差不多是本能地随着别人跪下叩頭,又随着别人起身,仍然不敢擡頭。
在刹那間,他想起來被他背叛的故君,不免心中一痛,也為他對滿洲人跪拜感到羞恥。
但是他的思想剛剛打個回旋,又聽見一聲傳呼:“諸臣坐下!”因為不是傳呼“賜坐”,所以群臣不必謝恩。
洪承疇随着大家坐下,趁機會向大政殿前偷瞟一眼,看見老憨已經坐在正中間,左右坐着兩個女人。
當時清朝的朝儀遠不像遷都北京以後學習明朝舊規,變得那麼繁雜和森嚴,所以大臣們坐下去可以随便看皇帝,也可張望後、妃。
但洪承疇一則尚不習慣清朝的儀制,二則初做降臣尚未渦火自己的慚愧心理,所以低着頭不敢再向大政殿的台階上觀看,對皇帝和後、妃的臉孔全未看清。
大政殿院中,鑼鼓開場,接着是一陣熱鬧的器樂合奏,漢族的傳統樂器中雜着蒙古和滿洲的民族樂器。
樂止,開始扮演“百戲”,似乎為着象征皇帝的“聖躬康樂”,第一個節目是舞龍。
這個節目本來應該是晚上玩的,名叫“耍龍燈”。
如今改為白天玩耍,龍腹中的燈火就不用了。
洪承疇自幼就熟悉這一玩耍,在軍中逢到年節無事,也觀看士兵們來轅門玩耍獅子和龍燈。
現在他是第一次在異國看這個節目,仍然感到興趣,心中愁悶頓消。
鑼鼓震耳,一條長龍麟爪皆備,飛騰跳躍,或伸或屈,盤旋于庭院中間,十分活潑雄健。
但是他偶然覺察出來,故國的龍啊,不管是畫成的、雕刻的、泥塑的、紙紮的、織的、繡的、玩的布龍燈,那龍頭的形狀和神氣全是敦厚中帶有莊嚴,不像今天所看見的龍頭形象獰猛。
他的心中不由得冒出一句評語:“夷狄之風!”然而這思想使他自己吃了一驚。
自從他決意投降,他就在心中不斷告誡自己:要竭力混滅自己的故國之情,不然就會在無意中招惹大禍。
他重新用兩眼注視舞龍,特另是端詳那不住低昂轉動的龍頭,強裝出十分滿意的笑容,同時在心中嚴重地告誡自己說: “這不是‘胡風’,而是‘國俗’!要記清,要處處稱頌‘國俗’!滿洲話是‘國語’,滿洲的文字是‘國書’。
牢記!牢記!” 接着一個節目是舞獅子。
他從獅子頭的形狀也看出了獰猛的“國俗”。
他不敢在心中挑剔,随着左右同僚們高高興興地欣賞“獅子滾繡球”。
他開始膽大一些,偷眼向大政殿前檐下的禦座張望,看見皇帝坐在中間,神情喜悅。
他不必偷問别人,偷瞟一眼就心中明白:那坐在皇帝左邊的中年婦女必是皇後,坐在右邊的标緻少婦必是受寵的永福宮莊妃。
他繼續觀看玩獅子,心中又一次感歎清國确是仍保持夷狄之俗,非禮樂文明之邦。
按照大明制度,後妃決不會離開深宮,連親信大臣也不能看見。
即令太後因嗣君年幼,偶爾臨朝,也必須在禦座前三尺外挂起珠簾,名曰“垂簾聽政”。
她能夠在簾内看見群臣,臣下看不見她,哪能像滿洲這樣!他不敢多想,心中警告自己務要稱頌“國俗”,萬不可再有重漢輕滿的思想,緻惹殺身之禍。
以下又扮演了不少節目,有各種雜耍、摔跤、舞蹈。
洪承疇第一次看見蒙古的男子舞蹈,感到很有剛健猛銳之氣,但他并不喜愛;滿洲的舞蹈有的類似跳神,有的模拟狩獵,他認為未脫遊牧之風,更不喜歡。
後來他看見一隊朝鮮女子進場,身穿長裙,腳步輕盈,體态優美,使他不覺入神。
他還看見一個身材颀長的美貌舞女在做仰身旋體動作時,兩次偷向坐在西邊的朝鮮國世子送去眼波,眼中似乎含淚。
他的心中一驚,想道:“她也有故國之悲!”等這一個節目完畢,這個朝鮮女子的心思不曾被清朝皇帝和衆臣覺察,洪承疇才不再為她擔心。
朝鮮的舞蹈顯然使皇太極大為滿意,吩咐重來一遍。
趁這機會,洪承疇略微大膽地向大政殿的前檐下望去,不期與永福官莊妃的目光相遇。
莊妃立刻将目光轉向重新舞蹈的朝鮮女子,似乎并沒有看見他,神态十分高貴。
洪承疇又偷看一眼,卻感到相識,心中納罕。
過了片刻,他又趁機會偷看一眼,忽然明白:就是她曾到三官廟用人參湯救活了他!他在乍然間還覺難解,想着清主不可能命他的寵妃去做此事,但是又一想,此處與中朝①不同,此事斷無可疑。
他再向莊妃偷看一眼,看見雖然裝束不同,但面貌和神态确實是她,隻是那眼神更顯得高傲多于妩媚,莊重多于溫柔,惟有眼睛的明亮光彩、俊俏和聰穎,依然如故。
洪承疇想着自己今生雖然做了降臣,但竟然在未降之時承蒙清主如此眷顧,如此重視,如此暗使他的寵妃兩次下臨四室,親為捧湯,柔聲勸飲,這真是千載罕有的恩幸,真應該感恩圖報。
然而他又一想,清主命莊妃做此事必然極其秘密,将來如果由他洩露,或者他對清朝稍有不忠,他将必死無疑;而且,倘若清主和莊妃日後對此事稍有失悔,他也會有不測之禍。
這麼一想,他不禁脊背上冒出冷汗,再也不敢擡頭偷望莊妃了。
①中朝--洪承疇思想中的“中朝”指明國的朝廷,不是一般意義的“朝廷之中”。
洪承疇慶幸自己多年身居猜疑多端之朝,加之久掌軍旅,養成了處事缜密的習慣,所以一個月來,他始終不打聽給他送人參湯的女子究系何人。
盡管白如玉服侍他溫柔周到,夜靜時同他同床共枕,小心體貼,也可以同他說一些比較知心的私話,然而他一則常常提防這個佼仆是範文程等派到他身邊的人,可能奉命偵伺他的心思和言行,二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