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不再那麼難過,他又将眼光移到窗上。
他多麼想多看一眼窗上的陽光!過了一陣,他聽見窗外有輕輕的腳步聲和人語聲,但很久不見有人進來。
他想從他絕食以後,頭一天和第二天都有幾個清朝大臣來勸他進食,他都閉目不答。
昨天也有三個大臣來到他的炕邊勸說,他依然閉目不答。
過去三天,每次由看管他的虜兵送來飯菜,比往日更豐美,他雖然饑餓難熬,卻下狠心閉目不看,有時還瞪目向虜兵怒斥:“拿走!趕快拿走!”他很奇怪:為何今日沒有虜兵按時給他送來肴馔,也不來問他是不是需要水喝?為何再沒有一個人來勸他進食?忽然他的心中恍然明白,對自己說: “啊,對啦,虜酋已經看出我堅貞不屈,對大明誓盡臣節,不再打算對我勸降了。
” 他想着自己到沈陽以來的堅貞不屈,心中滿意,認為沒辜負皇上的知遇之恩,隻要再支持一、二日,就完了臣節,将在青史上留下忠義美名,傳之千秋,而且朝廷一定會賜祭,賜溢,立祠,建坊,厚蔭他的子孫。
想着想着,他不禁在心中背誦文天祥的詩句: 聖賢書, 所學何事? 而今而後, 庶幾無愧! 背誦之後,他默思片刻,對自己已經做到了“無愧”感到自慰。
他想坐起來,趁着還剩下最後的一點精力留下一首絕命詩,傳之後世。
但他剛剛掙紮坐起,又是一陣眩暈,使他馬上靠在牆上。
幸而幾天來他都是和衣而卧,所以背靠在炕頭牆壁上并不感到很冷,稍有一股涼意反而使他的頭腦清爽起來。
挨炕頭就是一張帶抽屜的紅漆舊條桌,上有筆、墨、紙、硯,每日為他送來的肴馔也是擺在這張條桌上。
他瞟了一眼,看見桌上面有一層灰塵,紙、硯上也有灰塵,不覺起一股厭惡心情。
他平生喜歡清潔,甚至近于潔癖。
倘若在平時,他一定會怒責仆人,然而今天他隻是淡漠地看一眼罷了。
他不再打算動紙、筆,将眼光轉向别處。
火盆中尚有木炭的餘火,但分明即将熄滅。
他想着自己的生命正像這将熄的一點餘火,沒人前來過問。
他想到死後,盡管朝廷會給他褒榮,将他的平生功績和絕食殉國的忠烈宣付國史,但是他魂歸黃泉,地府中一定是凄涼、陰冷,而且是寄魂異域,可怕的孤獨。
他有點失悔早入仕途,青雲直上,做了朝廷大臣,落得這個下場。
忽然,從陳舊的頂棚上落下一縷裹着蛛網的灰塵,恰落在他的被子上。
他看一眼,想着自己是快死的人,無心管了。
洪承疇胡亂地想着身後的事,又昏昏沉沉地進入半睡眠狀态。
他似乎聽見院中有滿洲婦女的小聲說話,似乎聽見有人進來,然而他沒有精神注意,沒有睜開眼睛,繼續着半睡眠狀态,等候死亡。
好像過了很久,他的精神稍稍好了一些,慢慢地睜開眼睛,感到奇怪,不相信這是真的,心中自問:“莫非是在做夢?”他用吃驚的眼光望了望兩個旗裝少女,一高一低,容貌清秀,靜靜地站立在房門以内,分明是等候着他的醒來。
看見他睜開眼睛,兩個女子趕快向他屈膝行禮,而那個身材略高的女子随即走到他的炕邊,用溫柔的、不熟練的漢語問道:“先生要飲水麼?” 洪承疇雖然口幹舌渴,好像喉嚨冒火,但是決心速死,一言不答,也避開了她的眼睛,向屋中各處望望。
他發現,地已經打掃幹淨,桌上也抹得很淨,文房四寶重新擺放整齊,火盆中加了木炭,有了紅火。
他的眼光無意中掃到自己蓋的被子上,發現那一縷裹着塵土的蛛網沒有了。
他還沒有獵透這是什麼意思,立在炕前的那個女子又嬌聲說道: “這幾天先生吃了大苦,真正是南朝的一大忠臣。
先生縱然不肯進食,難道連水也不喝一口麼?” 洪承疇斷定虜酋已對他無計可施,隻好使用美人計。
他覺得可笑,幹脆閉起了眼睛。
過了一陣,洪承疇聽見兩個滿洲女子輕輕地走了,才把眼睛睜開。
盆中的木炭已經着起來,使他感到暖烘烘的;他的心上還留有她們的影子,那種有禮貌的說話态度和溫柔的眼神使他的心頭上感到了一股暖意。
自從被俘以來,那些看守他的清兵,有時态度無禮,有時縱然不敢過分無禮,但也使他起厭惡之感。
今天是他第一次看見了不使他感到厭惡的人。
他知道清宮中沒有宮女,隻有宮婢,猜想她們定然是虜酋派來的宮婢,但仔細一想,又不像是用美人計誘他複食。
這兩個女子并沒有勸他複食,隻是簡單地勸他飲水,也不多勸,而且絲毫沒有在他的面前露出故意的媚态。
他心中暗問: “這是什麼意思?下邊還有什麼文章?” 他雖然猜不透敵人的用意,卻斷定必有新的文章要做。
想着自己已經衰弱不堪,再撐一二日便可完成千秋大節,決不能堕入敵人詭計,在心中冷笑說: “哼,你有千條計,我有一宗旨,惟有絕食到底而已!” 為着不使自己中了敵人的美人計,他拿定主意:倘再有女人進來,他便破口謾罵,叫她們立刻滾出屋子。
忽然,房門口腳步響動,他看見剛才那個身材稍矮而面孔特别白嫩的宮婢掀開門簾,帶一個美麗的滿洲少婦進來,後邊跟随着剛才那個身材稍高的苗條宮婢,捧着一把不大的暖壺。
洪承疇本來準備辱罵的話竟沒有出口;想閉起眼睛,置之不理,但是一股強烈的好奇心使他不能不注視着在面前出現的事情,特别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使他要看看進來的滿洲少婦。
雖然這進來的少婦也是宮婢打扮,卻帶着一種高貴神氣,并不向他行屈膝禮,直接腳步輕盈地走到他的炕前,用不很純熟的漢語說道: “先生為明國大臣,不幸兵敗被俘,立意為明國皇上盡忠,絕食而死,令我十分欽敬,特意送來溫開水一壺,請先生喝了,減少口幹之苦。
”她親手接過暖壺,送到洪的面前,又說:“這溫開水不能救先生的命,隻能略減臨死前的痛苦,請趕快喝下去吧。
” 洪承疇堅決不理,閉起雙眼。
房間裡片刻寂靜。
一股名貴脂粉的異香和女人身上散出的溫馨氣息撲人他的鼻孔,一直沁人心肺。
他心中奇怪:“她不像宮婢。
她是誰?”随即告誡自己:“不要理她!不要堕入虜酋詭計!”忽然他又聽見那清脆而溫柔的聲音問道: “先生不是要做南朝的忠臣麼?” 洪承疇不說話,也不睜眼。
那富有魅力的聲音又說: “我願意幫助先生成為南朝忠烈之臣,所以特來勸先生飲水數口,神智稍清,以便死前做你應做的事。
先生為何如此不懂事呀?” 洪承疇睜開雙眼,原想用怒目斥罵她快滾出去,不料當他的眼光碰到她的眼光,并且望見她的眼神和嘴角含着高貴、溫柔、又略帶輕視的笑意時,他的心中一動,眼睛中的怒氣突然全消,不自覺換成了溫和神色。
這位滿洲女子接着說道: “不是今天,便是明天,你為南朝盡節的時刻就到。
倘不投降,必然餓死,或是被殺,決不能再活下去。
你是進士出身,又是大臣,不應該在糊塗中死去。
我勸你喝幾口水,方好振作精神,趁現在留下絕命詩或幾句什麼話,使明國朝野和後世都知道你是如何為國盡節。
說不定還有重要的事兒在等待着你,需要你堅強起來。
快喝水吧,先生!” 洪承疇遲疑一下,伸出蒼白的、衰弱的、微微打顫的雙手,接着暖壺,喝了一口,咽下喉嚨,立時感到無比舒服。
他又喝了一口,忽然一怔,想吐出,但确實口渴,喉幹似火,十分難過,終于咽下,然後将壺推出。
滿洲女子并不接壺,微笑問道: “先生為何不再飲了?” 洪承疇簡單地說:“這裡有人參滋味。
我不要活!” 滿洲女子嫣然一笑,在洪的眼睛中是莊重中兼有妩媚。
他不願堕入計中,回避了她的眼睛,等待她接住暖壺。
她并不接壺,反而退後半步,說道: “這确是參湯,請先生多飲數口,好為南朝盡節。
聽說憨王陛下今日晚上或明日就要見你。
倘若先生執意不降,必然被殺。
你到了憨王陛下面前,如果十分衰弱無力,别人不說你是絕食将死,反而說你是膽小怕死,癱軟如泥,連話也不敢大聲說。
倘若喝了參湯,有了精力,就可以在憨王面前慷慨陳辭,勸兩國罷兵修好,也是你替南朝做了好事,盡了忠心。
聽說南朝議和使者一行九十九人攜帶敕書,幾天内就會來到盛京。
你家皇上如
他多麼想多看一眼窗上的陽光!過了一陣,他聽見窗外有輕輕的腳步聲和人語聲,但很久不見有人進來。
他想從他絕食以後,頭一天和第二天都有幾個清朝大臣來勸他進食,他都閉目不答。
昨天也有三個大臣來到他的炕邊勸說,他依然閉目不答。
過去三天,每次由看管他的虜兵送來飯菜,比往日更豐美,他雖然饑餓難熬,卻下狠心閉目不看,有時還瞪目向虜兵怒斥:“拿走!趕快拿走!”他很奇怪:為何今日沒有虜兵按時給他送來肴馔,也不來問他是不是需要水喝?為何再沒有一個人來勸他進食?忽然他的心中恍然明白,對自己說: “啊,對啦,虜酋已經看出我堅貞不屈,對大明誓盡臣節,不再打算對我勸降了。
” 他想着自己到沈陽以來的堅貞不屈,心中滿意,認為沒辜負皇上的知遇之恩,隻要再支持一、二日,就完了臣節,将在青史上留下忠義美名,傳之千秋,而且朝廷一定會賜祭,賜溢,立祠,建坊,厚蔭他的子孫。
想着想着,他不禁在心中背誦文天祥的詩句: 聖賢書, 所學何事? 而今而後, 庶幾無愧! 背誦之後,他默思片刻,對自己已經做到了“無愧”感到自慰。
他想坐起來,趁着還剩下最後的一點精力留下一首絕命詩,傳之後世。
但他剛剛掙紮坐起,又是一陣眩暈,使他馬上靠在牆上。
幸而幾天來他都是和衣而卧,所以背靠在炕頭牆壁上并不感到很冷,稍有一股涼意反而使他的頭腦清爽起來。
挨炕頭就是一張帶抽屜的紅漆舊條桌,上有筆、墨、紙、硯,每日為他送來的肴馔也是擺在這張條桌上。
他瞟了一眼,看見桌上面有一層灰塵,紙、硯上也有灰塵,不覺起一股厭惡心情。
他平生喜歡清潔,甚至近于潔癖。
倘若在平時,他一定會怒責仆人,然而今天他隻是淡漠地看一眼罷了。
他不再打算動紙、筆,将眼光轉向别處。
火盆中尚有木炭的餘火,但分明即将熄滅。
他想着自己的生命正像這将熄的一點餘火,沒人前來過問。
他想到死後,盡管朝廷會給他褒榮,将他的平生功績和絕食殉國的忠烈宣付國史,但是他魂歸黃泉,地府中一定是凄涼、陰冷,而且是寄魂異域,可怕的孤獨。
他有點失悔早入仕途,青雲直上,做了朝廷大臣,落得這個下場。
忽然,從陳舊的頂棚上落下一縷裹着蛛網的灰塵,恰落在他的被子上。
他看一眼,想着自己是快死的人,無心管了。
洪承疇胡亂地想着身後的事,又昏昏沉沉地進入半睡眠狀态。
他似乎聽見院中有滿洲婦女的小聲說話,似乎聽見有人進來,然而他沒有精神注意,沒有睜開眼睛,繼續着半睡眠狀态,等候死亡。
好像過了很久,他的精神稍稍好了一些,慢慢地睜開眼睛,感到奇怪,不相信這是真的,心中自問:“莫非是在做夢?”他用吃驚的眼光望了望兩個旗裝少女,一高一低,容貌清秀,靜靜地站立在房門以内,分明是等候着他的醒來。
看見他睜開眼睛,兩個女子趕快向他屈膝行禮,而那個身材略高的女子随即走到他的炕邊,用溫柔的、不熟練的漢語問道:“先生要飲水麼?” 洪承疇雖然口幹舌渴,好像喉嚨冒火,但是決心速死,一言不答,也避開了她的眼睛,向屋中各處望望。
他發現,地已經打掃幹淨,桌上也抹得很淨,文房四寶重新擺放整齊,火盆中加了木炭,有了紅火。
他的眼光無意中掃到自己蓋的被子上,發現那一縷裹着塵土的蛛網沒有了。
他還沒有獵透這是什麼意思,立在炕前的那個女子又嬌聲說道: “這幾天先生吃了大苦,真正是南朝的一大忠臣。
先生縱然不肯進食,難道連水也不喝一口麼?” 洪承疇斷定虜酋已對他無計可施,隻好使用美人計。
他覺得可笑,幹脆閉起了眼睛。
過了一陣,洪承疇聽見兩個滿洲女子輕輕地走了,才把眼睛睜開。
盆中的木炭已經着起來,使他感到暖烘烘的;他的心上還留有她們的影子,那種有禮貌的說話态度和溫柔的眼神使他的心頭上感到了一股暖意。
自從被俘以來,那些看守他的清兵,有時态度無禮,有時縱然不敢過分無禮,但也使他起厭惡之感。
今天是他第一次看見了不使他感到厭惡的人。
他知道清宮中沒有宮女,隻有宮婢,猜想她們定然是虜酋派來的宮婢,但仔細一想,又不像是用美人計誘他複食。
這兩個女子并沒有勸他複食,隻是簡單地勸他飲水,也不多勸,而且絲毫沒有在他的面前露出故意的媚态。
他心中暗問: “這是什麼意思?下邊還有什麼文章?” 他雖然猜不透敵人的用意,卻斷定必有新的文章要做。
想着自己已經衰弱不堪,再撐一二日便可完成千秋大節,決不能堕入敵人詭計,在心中冷笑說: “哼,你有千條計,我有一宗旨,惟有絕食到底而已!” 為着不使自己中了敵人的美人計,他拿定主意:倘再有女人進來,他便破口謾罵,叫她們立刻滾出屋子。
忽然,房門口腳步響動,他看見剛才那個身材稍矮而面孔特别白嫩的宮婢掀開門簾,帶一個美麗的滿洲少婦進來,後邊跟随着剛才那個身材稍高的苗條宮婢,捧着一把不大的暖壺。
洪承疇本來準備辱罵的話竟沒有出口;想閉起眼睛,置之不理,但是一股強烈的好奇心使他不能不注視着在面前出現的事情,特别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使他要看看進來的滿洲少婦。
雖然這進來的少婦也是宮婢打扮,卻帶着一種高貴神氣,并不向他行屈膝禮,直接腳步輕盈地走到他的炕前,用不很純熟的漢語說道: “先生為明國大臣,不幸兵敗被俘,立意為明國皇上盡忠,絕食而死,令我十分欽敬,特意送來溫開水一壺,請先生喝了,減少口幹之苦。
”她親手接過暖壺,送到洪的面前,又說:“這溫開水不能救先生的命,隻能略減臨死前的痛苦,請趕快喝下去吧。
” 洪承疇堅決不理,閉起雙眼。
房間裡片刻寂靜。
一股名貴脂粉的異香和女人身上散出的溫馨氣息撲人他的鼻孔,一直沁人心肺。
他心中奇怪:“她不像宮婢。
她是誰?”随即告誡自己:“不要理她!不要堕入虜酋詭計!”忽然他又聽見那清脆而溫柔的聲音問道: “先生不是要做南朝的忠臣麼?” 洪承疇不說話,也不睜眼。
那富有魅力的聲音又說: “我願意幫助先生成為南朝忠烈之臣,所以特來勸先生飲水數口,神智稍清,以便死前做你應做的事。
先生為何如此不懂事呀?” 洪承疇睜開雙眼,原想用怒目斥罵她快滾出去,不料當他的眼光碰到她的眼光,并且望見她的眼神和嘴角含着高貴、溫柔、又略帶輕視的笑意時,他的心中一動,眼睛中的怒氣突然全消,不自覺換成了溫和神色。
這位滿洲女子接着說道: “不是今天,便是明天,你為南朝盡節的時刻就到。
倘不投降,必然餓死,或是被殺,決不能再活下去。
你是進士出身,又是大臣,不應該在糊塗中死去。
我勸你喝幾口水,方好振作精神,趁現在留下絕命詩或幾句什麼話,使明國朝野和後世都知道你是如何為國盡節。
說不定還有重要的事兒在等待着你,需要你堅強起來。
快喝水吧,先生!” 洪承疇遲疑一下,伸出蒼白的、衰弱的、微微打顫的雙手,接着暖壺,喝了一口,咽下喉嚨,立時感到無比舒服。
他又喝了一口,忽然一怔,想吐出,但确實口渴,喉幹似火,十分難過,終于咽下,然後将壺推出。
滿洲女子并不接壺,微笑問道: “先生為何不再飲了?” 洪承疇簡單地說:“這裡有人參滋味。
我不要活!” 滿洲女子嫣然一笑,在洪的眼睛中是莊重中兼有妩媚。
他不願堕入計中,回避了她的眼睛,等待她接住暖壺。
她并不接壺,反而退後半步,說道: “這确是參湯,請先生多飲數口,好為南朝盡節。
聽說憨王陛下今日晚上或明日就要見你。
倘若先生執意不降,必然被殺。
你到了憨王陛下面前,如果十分衰弱無力,别人不說你是絕食将死,反而說你是膽小怕死,癱軟如泥,連話也不敢大聲說。
倘若喝了參湯,有了精力,就可以在憨王面前慷慨陳辭,勸兩國罷兵修好,也是你替南朝做了好事,盡了忠心。
聽說南朝議和使者一行九十九人攜帶敕書,幾天内就會來到盛京。
你家皇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