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說話,劉宗敏也不說話。
對曹營的事情,大家都感到不是那麼好辦。
當李自成等人在城下議論的時候,陳永福一直在城上監視。
因為距離不遠,他很快從烏龍駒的毛色和那個人的藍衣、鬥篷、氈笠等裝束特點,斷定那中間騎馬的人就是李自成,而在李自成右邊的矮個子就是宋獻策,還有那戴幞頭、穿長袍的必是牛金星。
他的身邊有一個巡撫衙門的官員說道:“看來,流賊是要進攻北城和東城無疑。
我們不妨夜間派兵從南門殺出,先殺潰曹營,然後全力防守北門和宋門,闖賊的進攻就不足憂慮了。
” 陳永福回頭望他一眼,搖搖頭,說:“現在不談此事,等我們到了曹門再商議。
” 他有較多的打仗經驗,在目前緊要關頭,不敢作僥幸想法。
他自己的人馬隻有數千,縱然城中可以出動的丁壯不少,畢竟不似他手下久經訓練的官軍。
因此,出城作小的騷擾則可,要想打敗曹操或給曹操以重創,如同做夢一般。
祥符知縣王燮見李自成等仍在駐馬觀望,忽然計上心來,對陳永福說:“軍門大人,何不趁此機會下令開炮,将闖賊一夥打死?” 陳永福笑笑,說:“我們的大炮現在并沒有瞄準,他們離城又很近。
我們炮口一動,他們馬上就會散開逃走。
開炮沒有用,反而會打草驚蛇。
我們可以置之不理,看他們如何窺探,就知道今夜或明天他們将會如何攻城。
” 大家聽了陳永福的話,都佩服他的老練和持重。
可是,過了片刻,陳永福忽然有了把握,回頭吩咐一個親兵快奔往轉角的地方,傳谕那裡的守城軍官,快準備三四尊大炮,将炮口瞄準城外轉角的路上,等李自成一幹人到了轉角的地方停留觀看時,突然衆炮齊放。
大家都稱贊此計甚妙,對陳永福更加佩服。
李自成等繼續策馬前行。
他們也想到城上可能打炮,所以吩咐親兵們密切注意城上炮口是否移動,一旦有炮口移動,不許大意。
快到城牆轉角的地方時,宋獻策十分機警,遠遠地看見三四尊大炮正對着轉角處的大路,猜到守城官軍會在這裡打炮,便對李自成說: “請大元帥不必再看。
我們往玉峰将軍營中速議大事要緊。
” 李自成會意,笑着點頭說: “好,不用看了。
” 于是,他們繞過一片窪地,朝着應城郡王花園附近的一座營盤馳去。
陳永福來到轉角地方,看見李自成等人已經改變方向而去,在心裡罵道: “狡賊,不該亡命!” 他在轉角處的城頭上停留了一陣,觀察了城外地理形勢,對王燮、黃澍等人說道:“應該把重兵和防守器械集中此處,東城有急,救援東城;北城有急,救援北城。
這轉角地方十分重要,要派得力人員指揮防守。
”于是他指派一個最親信的遊擊将軍主持東北城角的防守諸事。
指示以後,他們繼續往曹門走去。
李自成一群人到了田見秀營中,将一般的将領留在帳外,然後幾個人密商了一陣,便由宋獻策帶着少數親兵策馬向繁塔寺曹營奔去,傳達闖王的決定。
闖王一行随即離開田見秀的營盤,奔向應城郡王花園。
這時陳永福到了曹門,那裡已經集中了一些重要将領和擔負守城重任的地方官吏和士紳。
文官中的大官都沒有來,因為負責實際守城的不是大官,而是幾個年輕力壯、精明強幹的官吏,特别是祥符知縣王燮、開封府推官黃澍等人。
陳永福主持這次軍事會議。
會議一開始,他先說道: “本鎮奉撫台大人之命,從今天起移鎮北門。
從宋門經曹門到北門,這一段守城十分重要,看來李賊攻城必在這一段。
隻要有我陳永福在,決不使闖賊得手。
本鎮永為河南鎮将①,駐守省城,決不怕死;城存與存,城亡與亡。
各位或世受國恩,或為現任官吏,或為本城紳衿,或出身名門望族,守城之事,責無旁貸。
請各位與本鎮同心協力,共守這一段城牆,打退流賊進攻,保全城官紳百姓與周王殿下平安無事。
不知各位有何主張?” ①忝為鎮将--鎮将即總兵官或負責鎮守一鎮(軍區)的副将。
忝是謙詞,有慚愧和不配的意思。
一位官員說:“将軍如此忠心,實是全城官紳士民之福。
可是曹操精兵屯在繁塔寺,人馬衆多。
如果曹操進攻南門,而軍門不在南門,豈不危險?” 陳永福淡然一笑,說:“請你們各位放心。
以本鎮看來,雖然曹操也要在南門進攻,但他決不會真心死拼。
闖、曹二賊同床異夢,人所共知。
這次攻城定将死傷慘重,曹操決不願使自己的人馬力闖賊賣命。
” 又有一人說道:“風聞他們每攻下一個城池,所掠子女玉帛,按四六分贓。
開封如此繁華,曹操難道不會為了四六分贓,猛攻南城?” 陳永福搖搖頭說:“曹操比我們圓滑得多,所以才叫曹操。
他縱然不猛攻南城,隻要闖賊從北門和曹門攻人城中,他同樣可以四六分贓,何必讓他自己的人馬死傷慘重?人馬是他的本錢,他不會做蝕本生意。
” 大家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心情略覺寬慰。
黃澍說道: “我協守曹門,定當以一死報效朝廷。
” 王燮說:“我守北門,隻要鎮台大人也坐鎮北門,我想北門可以無虞。
” 陳永福說:“兩位老爺如此忠心,本鎮自然也不甘落諸位之後。
我無德無能,隻因幾個月前同大家一起打退了闖賊攻城,朝廷将我由副将擢升總兵。
本鎮深荷國恩,感激涕零,無以圖報。
此次流賊來攻開封,正是本鎮報效朝廷之時,縱然粉身碎骨,也無絲毫猶豫。
何況本鎮在開封駐兵數年,将士們家眷多在開封。
開封存亡不僅是官紳百姓性命所系,也是本鎮數千将士及他們的家眷存亡所系。
我說這話别無他意,隻是深望諸位官紳能同我的将士們和衷共濟,齊心協力。
” 官紳們都說:“請鎮台大人放心。
别處官兵與紳民不和,我們不管,這開封城中卻是軍民一心,風雨同舟,共濟時艱。
” 陳永福又說:“據本鎮看來,明日五更必有大戰。
闖賊這次糾合曹操一起圍攻開封,志在必得。
我們防守開封,不能有絲毫松懈。
我們食君之祿,以身許國,要時時不惜為國捐軀,萬勿存半點僥幸之心。
要準備大戰,準備苦戰,準備久戰。
” 官紳們都感到心情沉重,默默不語,獨有王文說道:“請鎮台大人放心,不管苦戰多久,我們一定與敵周旋到底。
” 黃澍也說道:“隻要堅持下去,相信朝廷必來援兵。
” 這時陳永福手下的一個年輕将領說道:“我們不指望援兵,丁督師的援兵沒有打仗就全軍崩潰。
我們還是指靠自己一雙手和軍民齊心來保住開封。
” 陳永福嚴厲地瞪了那個年輕将領一眼:“不要胡說!督師雖然三千人不戰而敗,可是今日督師駐在城内,也還是我們的依靠。
” 大家聽了心中暗笑,但都明白陳永福的苦衷,也就不再說下去了。
陳永福又說:“今日曹門會議,本鎮是奉撫台大人之命前來主持。
如今既然各位都有一片忠心,願為皇上盡力守城,本鎮備有薄酒,與大家同飲起誓如何?” 大家都說:“遵命!” 随即由中軍将領端來一大盆酒和二十幾隻碗,又提來一隻白公雞,當場将公雞殺死,雞血灑在酒中。
陳永福先舀了一碗酒,對天發誓: “我陳永福深受國恩,誓願以死相報。
今日守城,倘若愛惜性命,天誅地滅!”說完以後,将酒一飲而盡。
然後各個文武官員和士紳都喝了酒,說了大同小異的誓詞。
陳永福說:“今日會議到此為止,本鎮還要去禀報撫台大人。
周王殿下也在等候撫台大人的消息。
我們各自幹事卻吧。
” 大家懷着苦戰的決心和緊張的心情離開了曹門城樓。
十二月二十五日,約摸四更過後,從黃河上刮來的陣陣寒風,像刀子一樣刺痛了将士們的臉孔。
大家的耳朵、鼻子都凍木了。
天上堆着濃雲,好像要下雪的樣子。
但偶爾移動的雲塊也出現破縫,乍然露出來幾點寒星,不久隐去。
夜色昏暗。
城頭上有很多火把和燈籠,因為城牆看不見,那望不盡的燈籠、火把就像是懸在空中。
這時,在夜幕的籠罩下,有一千多義軍,分為兩支,一支由牛萬才率領,等候在東城的城壕外面,一支由丁國寶率領,等候在北城的城壕外面。
他們帶着極頭、錘子、鐵釺子,肅立不動。
盡管風冷如刀,他們卻忘了嚴寒,心情振奮而緊張,等待着約定的動手信号。
過了一陣,隻見遠處射出一支火箭,這兩支人馬同時飛奔,過了城壕,随即把背負的門闆舉起來,遮住頭頂,迅速向城根跑去。
到了城根,他們先用鐵錘将鐵釺子打進磚縫,将每一塊磚的上下左右都打遍,然後再用鐵釺子往外撬。
磚與磚幾百年互相擠壓,當年修築時又用石灰抹縫,結的石頭一般,十分難掘。
他們剛剛開始掘城,城上的人們就拼命往下扔磚頭和石頭。
磚、石有的落在門闆上,有的直接落在人身上和頭上,登時傷了許多人。
與此同時,城上還抛下了火藥包和“萬人敵”①。
最可怕的是“萬人敵”,抛下之後,一炸開,就會死傷一片。
所以掘城的義軍,一面掘城,一面有人準備好,将剛抛下的火藥包和“萬人敵”迅速拾起再抛向遠處,這樣雖然十分危險,但可以減少傷亡。
①“萬人敵”--一種用泥土作外殼,曬幹,内裝火藥和鐵屑的土炸彈。
用時将引線點燃,抛向敵人,爆炸後可以殺傷許多敵人。
為了掩護掘城的部隊,另有上萬名義軍将士站在城壕邊上,向城頭猛烈射箭。
城上軍民不斷地中流矢死傷,使他們藏在城垛裡邊,不敢探出頭來,所以他們抛擲的磚、石、火藥包多數不很準确。
他們也向城外射箭,但因為很難從城垛之間露出頭來,隻能從箭眼裡邊往外射,而在昏暗之中又看不清目标,射高射低,全無把握。
城下的義軍仰望城上,雖然也比較朦胧,可是城頭的燈籠、火把,給了他們很大方便。
在射箭的同時,雙方都大聲呐喊、城上城下,喊殺震天。
掘城的義軍分成很多小隊,每個小隊大約二十人左右,負責掘一個洞。
另外還有許多後備的小隊埋伏在幹城壕中,準備随時接替那些死傷的弟兄,并把死傷的弟兄盡可能拖回城壕外邊。
有的傷号剛拖出幾丈遠,就被城上的箭射死了。
但是,不管城上的箭、磚、石和
對曹營的事情,大家都感到不是那麼好辦。
當李自成等人在城下議論的時候,陳永福一直在城上監視。
因為距離不遠,他很快從烏龍駒的毛色和那個人的藍衣、鬥篷、氈笠等裝束特點,斷定那中間騎馬的人就是李自成,而在李自成右邊的矮個子就是宋獻策,還有那戴幞頭、穿長袍的必是牛金星。
他的身邊有一個巡撫衙門的官員說道:“看來,流賊是要進攻北城和東城無疑。
我們不妨夜間派兵從南門殺出,先殺潰曹營,然後全力防守北門和宋門,闖賊的進攻就不足憂慮了。
” 陳永福回頭望他一眼,搖搖頭,說:“現在不談此事,等我們到了曹門再商議。
” 他有較多的打仗經驗,在目前緊要關頭,不敢作僥幸想法。
他自己的人馬隻有數千,縱然城中可以出動的丁壯不少,畢竟不似他手下久經訓練的官軍。
因此,出城作小的騷擾則可,要想打敗曹操或給曹操以重創,如同做夢一般。
祥符知縣王燮見李自成等仍在駐馬觀望,忽然計上心來,對陳永福說:“軍門大人,何不趁此機會下令開炮,将闖賊一夥打死?” 陳永福笑笑,說:“我們的大炮現在并沒有瞄準,他們離城又很近。
我們炮口一動,他們馬上就會散開逃走。
開炮沒有用,反而會打草驚蛇。
我們可以置之不理,看他們如何窺探,就知道今夜或明天他們将會如何攻城。
” 大家聽了陳永福的話,都佩服他的老練和持重。
可是,過了片刻,陳永福忽然有了把握,回頭吩咐一個親兵快奔往轉角的地方,傳谕那裡的守城軍官,快準備三四尊大炮,将炮口瞄準城外轉角的路上,等李自成一幹人到了轉角的地方停留觀看時,突然衆炮齊放。
大家都稱贊此計甚妙,對陳永福更加佩服。
李自成等繼續策馬前行。
他們也想到城上可能打炮,所以吩咐親兵們密切注意城上炮口是否移動,一旦有炮口移動,不許大意。
快到城牆轉角的地方時,宋獻策十分機警,遠遠地看見三四尊大炮正對着轉角處的大路,猜到守城官軍會在這裡打炮,便對李自成說: “請大元帥不必再看。
我們往玉峰将軍營中速議大事要緊。
” 李自成會意,笑着點頭說: “好,不用看了。
” 于是,他們繞過一片窪地,朝着應城郡王花園附近的一座營盤馳去。
陳永福來到轉角地方,看見李自成等人已經改變方向而去,在心裡罵道: “狡賊,不該亡命!” 他在轉角處的城頭上停留了一陣,觀察了城外地理形勢,對王燮、黃澍等人說道:“應該把重兵和防守器械集中此處,東城有急,救援東城;北城有急,救援北城。
這轉角地方十分重要,要派得力人員指揮防守。
”于是他指派一個最親信的遊擊将軍主持東北城角的防守諸事。
指示以後,他們繼續往曹門走去。
李自成一群人到了田見秀營中,将一般的将領留在帳外,然後幾個人密商了一陣,便由宋獻策帶着少數親兵策馬向繁塔寺曹營奔去,傳達闖王的決定。
闖王一行随即離開田見秀的營盤,奔向應城郡王花園。
這時陳永福到了曹門,那裡已經集中了一些重要将領和擔負守城重任的地方官吏和士紳。
文官中的大官都沒有來,因為負責實際守城的不是大官,而是幾個年輕力壯、精明強幹的官吏,特别是祥符知縣王燮、開封府推官黃澍等人。
陳永福主持這次軍事會議。
會議一開始,他先說道: “本鎮奉撫台大人之命,從今天起移鎮北門。
從宋門經曹門到北門,這一段守城十分重要,看來李賊攻城必在這一段。
隻要有我陳永福在,決不使闖賊得手。
本鎮永為河南鎮将①,駐守省城,決不怕死;城存與存,城亡與亡。
各位或世受國恩,或為現任官吏,或為本城紳衿,或出身名門望族,守城之事,責無旁貸。
請各位與本鎮同心協力,共守這一段城牆,打退流賊進攻,保全城官紳百姓與周王殿下平安無事。
不知各位有何主張?” ①忝為鎮将--鎮将即總兵官或負責鎮守一鎮(軍區)的副将。
忝是謙詞,有慚愧和不配的意思。
一位官員說:“将軍如此忠心,實是全城官紳士民之福。
可是曹操精兵屯在繁塔寺,人馬衆多。
如果曹操進攻南門,而軍門不在南門,豈不危險?” 陳永福淡然一笑,說:“請你們各位放心。
以本鎮看來,雖然曹操也要在南門進攻,但他決不會真心死拼。
闖、曹二賊同床異夢,人所共知。
這次攻城定将死傷慘重,曹操決不願使自己的人馬力闖賊賣命。
” 又有一人說道:“風聞他們每攻下一個城池,所掠子女玉帛,按四六分贓。
開封如此繁華,曹操難道不會為了四六分贓,猛攻南城?” 陳永福搖搖頭說:“曹操比我們圓滑得多,所以才叫曹操。
他縱然不猛攻南城,隻要闖賊從北門和曹門攻人城中,他同樣可以四六分贓,何必讓他自己的人馬死傷慘重?人馬是他的本錢,他不會做蝕本生意。
” 大家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心情略覺寬慰。
黃澍說道: “我協守曹門,定當以一死報效朝廷。
” 王燮說:“我守北門,隻要鎮台大人也坐鎮北門,我想北門可以無虞。
” 陳永福說:“兩位老爺如此忠心,本鎮自然也不甘落諸位之後。
我無德無能,隻因幾個月前同大家一起打退了闖賊攻城,朝廷将我由副将擢升總兵。
本鎮深荷國恩,感激涕零,無以圖報。
此次流賊來攻開封,正是本鎮報效朝廷之時,縱然粉身碎骨,也無絲毫猶豫。
何況本鎮在開封駐兵數年,将士們家眷多在開封。
開封存亡不僅是官紳百姓性命所系,也是本鎮數千将士及他們的家眷存亡所系。
我說這話别無他意,隻是深望諸位官紳能同我的将士們和衷共濟,齊心協力。
” 官紳們都說:“請鎮台大人放心。
别處官兵與紳民不和,我們不管,這開封城中卻是軍民一心,風雨同舟,共濟時艱。
” 陳永福又說:“據本鎮看來,明日五更必有大戰。
闖賊這次糾合曹操一起圍攻開封,志在必得。
我們防守開封,不能有絲毫松懈。
我們食君之祿,以身許國,要時時不惜為國捐軀,萬勿存半點僥幸之心。
要準備大戰,準備苦戰,準備久戰。
” 官紳們都感到心情沉重,默默不語,獨有王文說道:“請鎮台大人放心,不管苦戰多久,我們一定與敵周旋到底。
” 黃澍也說道:“隻要堅持下去,相信朝廷必來援兵。
” 這時陳永福手下的一個年輕将領說道:“我們不指望援兵,丁督師的援兵沒有打仗就全軍崩潰。
我們還是指靠自己一雙手和軍民齊心來保住開封。
” 陳永福嚴厲地瞪了那個年輕将領一眼:“不要胡說!督師雖然三千人不戰而敗,可是今日督師駐在城内,也還是我們的依靠。
” 大家聽了心中暗笑,但都明白陳永福的苦衷,也就不再說下去了。
陳永福又說:“今日曹門會議,本鎮是奉撫台大人之命前來主持。
如今既然各位都有一片忠心,願為皇上盡力守城,本鎮備有薄酒,與大家同飲起誓如何?” 大家都說:“遵命!” 随即由中軍将領端來一大盆酒和二十幾隻碗,又提來一隻白公雞,當場将公雞殺死,雞血灑在酒中。
陳永福先舀了一碗酒,對天發誓: “我陳永福深受國恩,誓願以死相報。
今日守城,倘若愛惜性命,天誅地滅!”說完以後,将酒一飲而盡。
然後各個文武官員和士紳都喝了酒,說了大同小異的誓詞。
陳永福說:“今日會議到此為止,本鎮還要去禀報撫台大人。
周王殿下也在等候撫台大人的消息。
我們各自幹事卻吧。
” 大家懷着苦戰的決心和緊張的心情離開了曹門城樓。
十二月二十五日,約摸四更過後,從黃河上刮來的陣陣寒風,像刀子一樣刺痛了将士們的臉孔。
大家的耳朵、鼻子都凍木了。
天上堆着濃雲,好像要下雪的樣子。
但偶爾移動的雲塊也出現破縫,乍然露出來幾點寒星,不久隐去。
夜色昏暗。
城頭上有很多火把和燈籠,因為城牆看不見,那望不盡的燈籠、火把就像是懸在空中。
這時,在夜幕的籠罩下,有一千多義軍,分為兩支,一支由牛萬才率領,等候在東城的城壕外面,一支由丁國寶率領,等候在北城的城壕外面。
他們帶着極頭、錘子、鐵釺子,肅立不動。
盡管風冷如刀,他們卻忘了嚴寒,心情振奮而緊張,等待着約定的動手信号。
過了一陣,隻見遠處射出一支火箭,這兩支人馬同時飛奔,過了城壕,随即把背負的門闆舉起來,遮住頭頂,迅速向城根跑去。
到了城根,他們先用鐵錘将鐵釺子打進磚縫,将每一塊磚的上下左右都打遍,然後再用鐵釺子往外撬。
磚與磚幾百年互相擠壓,當年修築時又用石灰抹縫,結的石頭一般,十分難掘。
他們剛剛開始掘城,城上的人們就拼命往下扔磚頭和石頭。
磚、石有的落在門闆上,有的直接落在人身上和頭上,登時傷了許多人。
與此同時,城上還抛下了火藥包和“萬人敵”①。
最可怕的是“萬人敵”,抛下之後,一炸開,就會死傷一片。
所以掘城的義軍,一面掘城,一面有人準備好,将剛抛下的火藥包和“萬人敵”迅速拾起再抛向遠處,這樣雖然十分危險,但可以減少傷亡。
①“萬人敵”--一種用泥土作外殼,曬幹,内裝火藥和鐵屑的土炸彈。
用時将引線點燃,抛向敵人,爆炸後可以殺傷許多敵人。
為了掩護掘城的部隊,另有上萬名義軍将士站在城壕邊上,向城頭猛烈射箭。
城上軍民不斷地中流矢死傷,使他們藏在城垛裡邊,不敢探出頭來,所以他們抛擲的磚、石、火藥包多數不很準确。
他們也向城外射箭,但因為很難從城垛之間露出頭來,隻能從箭眼裡邊往外射,而在昏暗之中又看不清目标,射高射低,全無把握。
城下的義軍仰望城上,雖然也比較朦胧,可是城頭的燈籠、火把,給了他們很大方便。
在射箭的同時,雙方都大聲呐喊、城上城下,喊殺震天。
掘城的義軍分成很多小隊,每個小隊大約二十人左右,負責掘一個洞。
另外還有許多後備的小隊埋伏在幹城壕中,準備随時接替那些死傷的弟兄,并把死傷的弟兄盡可能拖回城壕外邊。
有的傷号剛拖出幾丈遠,就被城上的箭射死了。
但是,不管城上的箭、磚、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