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定。
降則一城保全,戰則滿城屠戮,将軍到底如何想的?” 劉國能說:“我看葉縣可以久守,闖賊決不會逗留此地過久。
” 知縣張我翼本不想多說話,可是現在士紳們已經同劉國能沖突起來,他也不得不說道:“請将軍三思,目今人無固志,孤城無援,斷無不破之理。
我也是朝廷命官,承乏來此,守土有責。
将軍對朝廷具有忠心,難道我就沒有忠心麼?我也是進士出身,幼讀聖賢之書,受孔孟之教,這忠君愛國幾個字自幼就牢記心中。
然而,然而,現在一城百姓都在等待我們作出決定,安危系于将軍一言。
如果将軍和我能從百姓着眼,暫時投降,救了百姓,也算做了一件好事。
” 劉國能冷笑說:“縣父母既然也有投降之念,我不敢奉勸你不投降,可是你也應想到,你是身蒙國恩、食皇上俸祿的人,日後你如何對待皇上?縱然百姓體諒你,國法豈能體諒你?” 張我翼說:“前日襄城已經投降了。
襄城知縣曹思正順從士民之意,向李闖王投降,獻出騾馬糧食,遂得一城保全。
我想此時應當通權達變,不能死守一個忠字。
闖王人馬退走之後,我們仍然為朝廷守土,豈不兩全其美?” 劉國能搖頭冷笑:“恐怕到那時你就悔之晚了啊!” 正在争論不休,忽然有人送進來闖王的第二次“曉谕”。
有一個堅決主張投降的陳姓士紳,不顧劉國能和知縣在場,首先把“曉谕”搶到手中,看了一遍,臉色大變,大聲說道: “各位不必再争,請聽我念一念!念一念!” 衆士紳紛紛嚷道:“快念!快念!” 于是姓陳的士紳手指微微打顫,捧着李自成的“曉逾”,大聲念道: 本帥救民伐罪,恫-無辜百姓。
再次曉谕爾等,提前明早破城。
…… 大家不等他将“曉谕”念完,紛紛議論起來。
有的說:“哎呀,明早就要攻城!原說限兩天,如今隻限一天了!”另一個說:“哎呀,這怎麼好!這怎麼好!”又一個喃喃地低聲說:“恫-無辜百姓,還要提前攻城!”……姓陳的士紳接下去念道: 速議開門出降,保爾雞犬不驚。
國能如肯歸順,依例寬大優容。
前罪一概不問,望汝效忠立功。
念完之後,大廳中鴉雀無聲,大家面面相觑,後來目光都集中到劉國能的臉上,等待他說話。
劉國能仍存着僥幸心理,認為李自成原限兩天投降,忽然減去一天,必是左良玉的人馬來救南陽,使他不敢在此逗留過久,他既然不會久留葉縣城外,還是以齊心固守為上策。
可是劉國能剛剛把這些想法說出,姓陳的士紳立刻駁道: “我看不然。
依我看來,必是李闖王明白城中軍民無心守城,所以限令今日決定降與不降。
” 大家同聲附和。
劉國能見自己處境十分孤立,沉默一陣,長歎一聲,說: “晚上再議吧,我劉某決不連累一城官紳百姓!” 散會以後,劉國能登上北城,想察看突圍道路。
他看見城外到處都是義軍的營盤,無隙可乘。
這時正值高秋季節,天氣晴朗,萬裡無雲,一眼可以望見十八裡以外的卧羊山,隐隐約約可以看到卧羊山上也有不少旗幟。
他明白逃走的道路已經沒有了。
黃昏以後,他正感到束手無策,知縣張我翼和一群士紳父老又來見他,請他速作決定,免使一城生靈塗炭。
他們一再對他說,如果今晚不作決定,明天一早攻城,一切就都遲誤了。
劉國能聽了以後,在大廳中不住走動,連聲歎氣。
盡管他已毫無辦法,但是仍不肯說出投降的話。
這時攻城義軍忽然從南邊打了三炮,有一顆炮彈從空中隆隆響來,越過屋脊,落在他的老營後院,幸未炸開,不曾傷人。
他得到中軍校尉驚慌禀報,立即同官紳父老們跑到後院觀看,但見炮彈打入地下足有半尺多深。
大家面面相觑,有人搖頭,有人吐舌,有人啧啧連聲。
劉國能同衆人回到大廳中。
大家又紛紛催促他速作決斷。
他對一位親将說: “你到南門城頭,向城外喊叫,說我劉将軍明日辰時出城,親自與闖王見面。
請闖王明早不要攻城,以免一城無辜百姓遭殃。
” 親将問道:“說大人已經決定投降麼?” 劉國能将眼睛一瞪:“你照我的話說,何必多問?我隻是去親見李自成,什麼投降!” “遵令!”親将迅速轉身,退出大廳。
劉國能對衆人說道:“你們各位都走吧,傳谕阖城百姓放心,賊兵不會再攻城了。
我劉某不能為皇上守城盡忠,當以一身救百姓免遭屠戮。
” 大家默默退出。
有的人心中暗暗稱贊劉國能畢竟是一個慷慨忠義之人;有的人想到他今日被逼投降,可能仍然去作“賊”;有的猜想他見到闖王之後,會被闖王殺掉;也有人認為闖王會放走他。
但這些想法,大家都沒有說出來。
知縣張我翼正欲同大家一起退出,劉國能又把他叫住,囑咐說:“明日賊兵進城,望鄉前輩忍辱負重,不可辜負百姓。
” 張我翼聽了此話,料定劉國能将在今夜自盡,便勸他說:“聽說李闖王心胸寬大,況将軍與他有金蘭之誼,必然以優禮相待。
隻要将軍一顆忠心不泯,日後再圖報效朝廷不遲。
” 劉國能冷笑一聲,沒有說話,拱拱手,走回内宅。
十月十二日早晨,陽光特别鮮豔,大地略有霜凍。
早飯以後,劉宗敏立馬城外,但見各處雲梯都已經準備停當,十幾尊大炮架在南關土城牆上和城外高處,對準磚城。
将士們在等候劉國能出降。
如不出降,就要開始攻城。
辰時剛到,城頭上出現一面白旗,連連揮動。
随即劉國能帶着他的十歲兒子缒下城來,越過幹的壕溝,直往劉宗敏立馬的地方走去。
他遠遠地拱手一揖,問道: “可是捷軒麼?自成在哪兒?” 劉宗敏略展微笑,拱手還禮,随即跳下馬來,說:“我正是宗敏,在此迎候。
闖王在前邊不遠,請随我前去相見。
” 李自成昨天已經移駐離城二裡多遠的高阜上。
這裡軍帳甚多,在方圓兩三裡以内星羅棋布。
他坐在帳中,一邊與宋獻策商談進攻南陽和接着去圍攻開封的事,一邊等候劉國能前來投降。
他雖然料就劉國能必會前來,但也防備他耍一個花招,來一個緩兵之計,所以已經吩咐劉宗敏,如果到時候劉國能沒有出城,就先用大炮猛轟一陣;如再不見他出城,就四面一起攻城。
同時他也知道這城中百姓是願意投降的,隻是劉國能十分頑固,所以又一再囑咐宗敏傳令全軍,入城之後,隻殺劉國能一人,不許妄殺百姓;對劉國能手下将士,凡願意投降者一概不殺,妥為安置。
羅汝才斷定闖王必殺劉國能,他既不願救劉國能,也不願落一個殺朋友之名,所以假稱身體不适,留在他自己的帳中不來,同親信們玩葉子戲消遣。
李自成也不勉強他來。
一個親兵進來禀報說:“劉副将前來投降,已經走到帳外。
” 李自成用嘴角向雙喜示意。
雙喜馬上向親兵吩咐:“請他進來。
”登時大帳外一聲吆喝: “請!” 劉國能随着劉宗敏走進大帳,後邊緊緊跟着他的十
降則一城保全,戰則滿城屠戮,将軍到底如何想的?” 劉國能說:“我看葉縣可以久守,闖賊決不會逗留此地過久。
” 知縣張我翼本不想多說話,可是現在士紳們已經同劉國能沖突起來,他也不得不說道:“請将軍三思,目今人無固志,孤城無援,斷無不破之理。
我也是朝廷命官,承乏來此,守土有責。
将軍對朝廷具有忠心,難道我就沒有忠心麼?我也是進士出身,幼讀聖賢之書,受孔孟之教,這忠君愛國幾個字自幼就牢記心中。
然而,然而,現在一城百姓都在等待我們作出決定,安危系于将軍一言。
如果将軍和我能從百姓着眼,暫時投降,救了百姓,也算做了一件好事。
” 劉國能冷笑說:“縣父母既然也有投降之念,我不敢奉勸你不投降,可是你也應想到,你是身蒙國恩、食皇上俸祿的人,日後你如何對待皇上?縱然百姓體諒你,國法豈能體諒你?” 張我翼說:“前日襄城已經投降了。
襄城知縣曹思正順從士民之意,向李闖王投降,獻出騾馬糧食,遂得一城保全。
我想此時應當通權達變,不能死守一個忠字。
闖王人馬退走之後,我們仍然為朝廷守土,豈不兩全其美?” 劉國能搖頭冷笑:“恐怕到那時你就悔之晚了啊!” 正在争論不休,忽然有人送進來闖王的第二次“曉谕”。
有一個堅決主張投降的陳姓士紳,不顧劉國能和知縣在場,首先把“曉谕”搶到手中,看了一遍,臉色大變,大聲說道: “各位不必再争,請聽我念一念!念一念!” 衆士紳紛紛嚷道:“快念!快念!” 于是姓陳的士紳手指微微打顫,捧着李自成的“曉逾”,大聲念道: 本帥救民伐罪,恫-無辜百姓。
再次曉谕爾等,提前明早破城。
…… 大家不等他将“曉谕”念完,紛紛議論起來。
有的說:“哎呀,明早就要攻城!原說限兩天,如今隻限一天了!”另一個說:“哎呀,這怎麼好!這怎麼好!”又一個喃喃地低聲說:“恫-無辜百姓,還要提前攻城!”……姓陳的士紳接下去念道: 速議開門出降,保爾雞犬不驚。
國能如肯歸順,依例寬大優容。
前罪一概不問,望汝效忠立功。
念完之後,大廳中鴉雀無聲,大家面面相觑,後來目光都集中到劉國能的臉上,等待他說話。
劉國能仍存着僥幸心理,認為李自成原限兩天投降,忽然減去一天,必是左良玉的人馬來救南陽,使他不敢在此逗留過久,他既然不會久留葉縣城外,還是以齊心固守為上策。
可是劉國能剛剛把這些想法說出,姓陳的士紳立刻駁道: “我看不然。
依我看來,必是李闖王明白城中軍民無心守城,所以限令今日決定降與不降。
” 大家同聲附和。
劉國能見自己處境十分孤立,沉默一陣,長歎一聲,說: “晚上再議吧,我劉某決不連累一城官紳百姓!” 散會以後,劉國能登上北城,想察看突圍道路。
他看見城外到處都是義軍的營盤,無隙可乘。
這時正值高秋季節,天氣晴朗,萬裡無雲,一眼可以望見十八裡以外的卧羊山,隐隐約約可以看到卧羊山上也有不少旗幟。
他明白逃走的道路已經沒有了。
黃昏以後,他正感到束手無策,知縣張我翼和一群士紳父老又來見他,請他速作決定,免使一城生靈塗炭。
他們一再對他說,如果今晚不作決定,明天一早攻城,一切就都遲誤了。
劉國能聽了以後,在大廳中不住走動,連聲歎氣。
盡管他已毫無辦法,但是仍不肯說出投降的話。
這時攻城義軍忽然從南邊打了三炮,有一顆炮彈從空中隆隆響來,越過屋脊,落在他的老營後院,幸未炸開,不曾傷人。
他得到中軍校尉驚慌禀報,立即同官紳父老們跑到後院觀看,但見炮彈打入地下足有半尺多深。
大家面面相觑,有人搖頭,有人吐舌,有人啧啧連聲。
劉國能同衆人回到大廳中。
大家又紛紛催促他速作決斷。
他對一位親将說: “你到南門城頭,向城外喊叫,說我劉将軍明日辰時出城,親自與闖王見面。
請闖王明早不要攻城,以免一城無辜百姓遭殃。
” 親将問道:“說大人已經決定投降麼?” 劉國能将眼睛一瞪:“你照我的話說,何必多問?我隻是去親見李自成,什麼投降!” “遵令!”親将迅速轉身,退出大廳。
劉國能對衆人說道:“你們各位都走吧,傳谕阖城百姓放心,賊兵不會再攻城了。
我劉某不能為皇上守城盡忠,當以一身救百姓免遭屠戮。
” 大家默默退出。
有的人心中暗暗稱贊劉國能畢竟是一個慷慨忠義之人;有的人想到他今日被逼投降,可能仍然去作“賊”;有的猜想他見到闖王之後,會被闖王殺掉;也有人認為闖王會放走他。
但這些想法,大家都沒有說出來。
知縣張我翼正欲同大家一起退出,劉國能又把他叫住,囑咐說:“明日賊兵進城,望鄉前輩忍辱負重,不可辜負百姓。
” 張我翼聽了此話,料定劉國能将在今夜自盡,便勸他說:“聽說李闖王心胸寬大,況将軍與他有金蘭之誼,必然以優禮相待。
隻要将軍一顆忠心不泯,日後再圖報效朝廷不遲。
” 劉國能冷笑一聲,沒有說話,拱拱手,走回内宅。
十月十二日早晨,陽光特别鮮豔,大地略有霜凍。
早飯以後,劉宗敏立馬城外,但見各處雲梯都已經準備停當,十幾尊大炮架在南關土城牆上和城外高處,對準磚城。
将士們在等候劉國能出降。
如不出降,就要開始攻城。
辰時剛到,城頭上出現一面白旗,連連揮動。
随即劉國能帶着他的十歲兒子缒下城來,越過幹的壕溝,直往劉宗敏立馬的地方走去。
他遠遠地拱手一揖,問道: “可是捷軒麼?自成在哪兒?” 劉宗敏略展微笑,拱手還禮,随即跳下馬來,說:“我正是宗敏,在此迎候。
闖王在前邊不遠,請随我前去相見。
” 李自成昨天已經移駐離城二裡多遠的高阜上。
這裡軍帳甚多,在方圓兩三裡以内星羅棋布。
他坐在帳中,一邊與宋獻策商談進攻南陽和接着去圍攻開封的事,一邊等候劉國能前來投降。
他雖然料就劉國能必會前來,但也防備他耍一個花招,來一個緩兵之計,所以已經吩咐劉宗敏,如果到時候劉國能沒有出城,就先用大炮猛轟一陣;如再不見他出城,就四面一起攻城。
同時他也知道這城中百姓是願意投降的,隻是劉國能十分頑固,所以又一再囑咐宗敏傳令全軍,入城之後,隻殺劉國能一人,不許妄殺百姓;對劉國能手下将士,凡願意投降者一概不殺,妥為安置。
羅汝才斷定闖王必殺劉國能,他既不願救劉國能,也不願落一個殺朋友之名,所以假稱身體不适,留在他自己的帳中不來,同親信們玩葉子戲消遣。
李自成也不勉強他來。
一個親兵進來禀報說:“劉副将前來投降,已經走到帳外。
” 李自成用嘴角向雙喜示意。
雙喜馬上向親兵吩咐:“請他進來。
”登時大帳外一聲吆喝: “請!” 劉國能随着劉宗敏走進大帳,後邊緊緊跟着他的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