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關燈
歲兒子。

    吳汝義奉命在營門外迎候,也一起進入大帳。

     李自成和宋獻策起身相迎,同劉國能互相施禮。

    李自成走前一步,拉着劉國能的手,叫着他的字,說: “俊臣,與仁兄一别數年,沒想到在此地重又相見。

    過去的事,一筆勾銷,我決不記在心上,但願與仁兄重新共事。

    ” 劉國能說:“自成,與你分别之後,各奔前程,不想今日兵敗,在此相遇。

    愚兄前來受死,并無别的想法。

    ” 自成趕快說:“仁兄何出此言!快快坐下叙話。

    我确實不念舊惡,說與你共事,實是出自真心。

    坐下,坐下。

    ” 大家坐下以後,李自成又勸劉國能投降。

    劉國能說:“自成,我是對真人不講假話,請你不要再勸啦。

    大丈夫敢作敢為,既然已經投降朝廷,就不能再作流賊。

    一切勸我的話都是白搭。

    我這次走進寶帳,隻求速死,并不希望活着回去。

    ” 劉宗敏在旁說道:“俊臣,你說的算個屁!你本來也是受苦的人,一時糊塗,降了朝廷,如今回頭就是。

    你又不是崇祯的孝子賢孫,犯不着為他去死。

    ” 劉國能不高興地說:“捷軒,你怎能這麼說呢?皇上是我的君,我是他的臣,為臣盡忠,義所不辭。

    ” 劉宗敏輕蔑地哼了一聲,看見闖王在對他使眼色,下邊罵人的話沒有說出。

     闖王說:“俊臣,你雖是願意為明朝盡忠,但明朝氣數已盡,何不另尋出路?” 劉國能說:“愚兄奉母命受招安,今日如不盡忠,将何面目見先母于地下?” 宋獻策插話說:“請将軍三思而行。

    剛才闖王已經說了,明朝氣數已盡。

    将軍如能與闖王共事,将來必為開國元勳。

    為新朝做開國元勳,比為桀纣做忠臣,好得多了。

    ” 劉國能說:“當今皇上并非桀纣,也無失德,隻是群臣昏聩,才有今日。

    何況大明氣數是否已盡,不得而知,請宋先生不要把話說得太早。

    ” 闖王知道劉國能不肯投降,歎口氣說:“俊臣,我們既是同鄉,又是結拜兄弟。

    你既要為明朝盡忠,我沒法阻止,你還有什麼話要囑咐的,我一定盡力照辦。

    ” 劉國能說:“但願你進城之後,對官紳百姓不要妄殺一人。

    ” 李自成笑笑說:“這話何用你囑咐呢?”說着,他将劉國能的兒子拉到面前,抱在膝上,愛撫了一番,對劉國能說:“俊臣,你自己不惜一死,難道不為這個孩子着想?” 劉國能說:“我同你闖王原是八拜之交,後來雖然各行其是,卻不曾有私人仇怨。

    倘若你果真寬厚,請你殺我之後,留下這個孩子,讓我的妻子帶他返回延安家鄉,也不使我絕了後代。

    ” 李自成帶着感情回答說:“如果你必定要死,後事請你放心。

    你的妻子也就是我的嫂子,你的兒子如同我的兒子。

    我一定派人護送他們離開葉縣。

    你的親兵親将我都不殺,就讓他們護送嫂子和侄兒返回延安,沿途旅費和他們以後謀生需要的錢,我都替你安排。

    ” 劉國能站起來深深一揖說:“這樣我就死而瞑目了。

    ” 李自成望望左右,見劉宗敏怒形于色,宋獻策也向他頻頻使眼色。

    他含着眼淚說道: “俊臣,我不能留你了。

    論私情我們是八拜之交;論軍法我不能容你叛投朝廷,又不肯回頭。

    請你出帳去吧。

    ” 他向吳汝義使個眼色。

    吳汝義帶着一名親兵将劉國能押出帳外。

    李自成又撫摸着劉國能兒子的頭說: “這是公事,實不得已。

    你不用害怕,我會像父親一樣将你撫養成人。

    ” 說話之間,吳汝義轉了回來,向闖王禀報說已經将叛将劉國能斬訖。

    劉國能的兒子一聽說父親已經被斬,大哭起來,從李自成的懷中跳下,奔出大帳。

    李自成命親兵們随着這孩子出去看他父親的屍首,并說,看過之後,要替劉将軍裝一棺木,好生埋葬。

    說罷又對一個親兵說: “速喚張鼐進帳。

    ” 張鼐匆匆趕到,趨近闖王面前,問:“要炮兵進城麼?” 闖王還未回答,忽然一個親兵跑進帳中,向他禀報說:“大元帥,那小孩出我們意外,已經在他父親屍首旁自盡了。

    ” 闖王大驚,出帳去看,看見那小孩果然已用短劍割斷喉嚨自盡。

    闖王問: “怎麼這孩子會自盡呢?” 親兵說:“他看了父親屍首,哭了幾聲,乘大家不防,從腰間拔出短劍就往自己脖子抹去,一下子就割斷了喉嚨。

    ” 闖王連連頓腳,歎息幾聲,說:“想不到這小孩竟然像大人一樣。

    ”過了片刻,他又歎口氣說:“唉,其實也不奇怪。

    必定是國能投降明朝以後,經常以忠君的話訓教小孩,使小孩也同他一樣迷了心竅。

    ” 他回到帳中,傳令劉芳亮率二千人馬進城,大軍即日整軍開赴南陽。

    又吩咐對劉國能的家眷要加意保護,由劉國能的親随心腹護送回延安家鄉。

    對待劉的将士,一個不許殺害,願留的留下,不願留的給銀錢遣散。

    他略停一下,又想起來一件事,對劉芳亮說: “明遠,知縣張我翼雖是我們的陝西老鄉,也願意投降,可是他這個人在葉縣兩年,貪贓枉法,民怨很大。

    你進城後要将他抓起來,當衆斬首,為民除害。

    軍師同你一起進城安民。

    張我翼的重大罪款,軍師全知。

    ” 劉芳亮走後,闖王轉向張鼐,暫不說出正題,含笑問道:“這次攻破葉縣城,殺了叛将劉國能,你的火器營打炮不多,也不叫你認真向城中打炮。

    聽說你抱怨這一仗不夠味道,可是真的?” 張鼐笑着回答:“是的,闖王,帶來十幾尊大炮不曾好生使用,還故意打幾次不炸開的炮彈。

    像這樣打法,遠不如在火燒店打得熱鬧。

    ” 李自成笑着說:“你得好生學習兵法①!兵法上的道理,我對你和雙喜講過多次,你全沒有吃進去。

    我們這一仗,就是兵法上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兵法上說:‘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

    ’我們這個勝仗,不損傷一兵一卒,這才是真正有味!”他收起了臉上笑容,接着說:“我們正在準備一次大戰,比圍攻火燒店那一仗要大得不能比,猛烈得不能比。

    破葉縣,隻是一出大戲剛剛敲打鑼鼓。

    現在我命你去南陽,立刻動身,在馬上打盹休息。

    這裡距南陽二百四十裡,限你明天後半晌趕到,不可遲誤!” ①兵法--指我國最流行的一部兵法書《孫子》。

    下邊引用的話見于《孫子-謀攻篇》。

     張鼐說:“大炮拖運不會那麼快。

    ” 闖王說:“我明白大炮拖運不會那麼快。

    張鼐,你将火器營交給黑虎星率領,開赴南陽,準備攻城。

    你自己隻率領二百輕騎,火速馳赴南陽附近,面見夫人,聽她吩咐,不可耽誤。

    ” 張鼐問道:“夫人現在南陽何處?” 闖王說:“你玉峰伯現駐在新山鋪指揮大軍,見了他便知夫人何在。

    ” 張鼐又問:“為什麼這樣緊急?” 闖王說:“你見到夫人便知,不必多問。

    猛如虎是一個很有經驗的老将,我擔心紅娘子和慧梅會輕視了他,吃他的虧。

    你快走吧!” 張鼐不知慧梅會遇到什麼事兒,但不敢多問,轉身便走,心中七上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