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當官軍看見義軍的騎兵從樹林中沖出的時候,登時驚慌大亂,許多将士都想逃跑。
幸而傅宗龍和楊文嶽都還沉着,而傅是一出師就抱定必死決心。
楊文嶽陪着他立馬孟家莊外,竭力使官軍不要不戰而潰。
他對将領們大聲說:“今日在此決戰,将領們有後退者立即斬首!”說話之間,他看見一個軍官正策馬向東北逃走,立刻命人追去捉回,當即命親兵用尚方劍在他的面前斬了。
這樣一來,果然許多人都不敢再逃。
那散在村落中的小股官兵聽見号角聲,隻有少數逃走,多數都跑回來了。
賀人龍、李國奇和虎大威三個總兵官也都把各自的人馬在孟家莊外匆匆布成陣勢,準備迎戰。
傅宗龍對賀人龍和李國奇說: “你們兩位大帥随老夫來到河南剿賊,今日在此與賊相逢,隻能前進,不可後退。
倘若後退,必然敗北,不惟老夫将受國法,兩位将軍也不能幸免。
甯為玉碎,不為瓦全。
何況流賊隻有數千騎兵,我們有數萬人馬,隻要一鼓作氣,不難将流賊殺敗。
立大功,報皇恩,在此一舉。
兩位将軍,機不可失!” 賀人龍和李國奇都唯唯稱是。
賀人龍甚至慷慨說道:“請大人放心,人龍決意死戰。
” 後來李過的人馬來近了,布成了一字長蛇陣,步步進逼,在大旗後面還跟着許多騎兵,顯然準備在接戰以後猛沖官軍。
這時官軍隻能趕快迎敵,不可猶豫,萬一軍心動搖,将成不可收拾之勢。
于是傅宗龍揮舞令旗,大呼:“擂鼓!賀将軍,李将軍,上前殺賊!”同時楊文嶽也馳到保定軍中,在馬上大呼:“虎将軍,上前殺賊!” 由于兩位總督已經下令向敵人進攻,于是在官軍陣地上戰鼓齊鳴,喊殺震天。
賀人龍、李國奇、虎大威都不肯作戰,雖然也擂着戰鼓,令旗卻不向前揮動,更不策馬沖出。
他們一邊眼望敵人,一邊互相觀望。
在幾鎮官軍中,賀人龍的騎兵比較多,大約有接近兩千之數,也比較精銳,本來應該奉到總督将令後立即出陣迎戰才是,可是賀瘋子不惟按兵不動,還暗令他的騎兵和步兵列陣他的周圍,一則保護他自己,二則避免他的精兵被義軍沖散。
富有經驗的虎大威見此情狀,照樣行事。
傅宗龍和楊文嶽眼看着義軍步步進逼,而官軍大将都不肯出戰,十分焦急。
在這種危急關頭,他們都不敢再用尚方劍斬一個偏裨将領。
他們的心中清楚,這時如果随便殺一個将領,不是立刻激起兵變,便是軍心瓦解;不僅沒法迎敵,連他們自己都會死無葬身之地。
經傅宗龍一再催促,李國奇不得已率領他自己的人馬出陣去了。
可是同李過的騎兵剛一接觸,他的人馬就立即亂了陣勢,轉身逃跑,不可阻止。
賀人龍一見李國奇敗下陣來,并不接應,也不顧總督死活如何,率領他自己的人馬向東北逃走。
虎大威見賀人龍走了,也趕緊率領自己的人馬跟着逃走。
李國奇敗陣以後,本來還想設法收攏一些人馬,退回孟家莊,現在一看賀人龍、虎大威都向東北方向逃走,猜到他們要逃往項城,也就率領自己的殘兵向項城逃去。
俗話說:“兵敗如山倒。
”三員大将帶頭先跑,整個戰場就完全陷入崩潰局面。
幸而傅宗龍和楊文嶽都是有經驗的統帥,他們各人都有自己的親軍,也就是督标營,大小将領多是他們物色的人。
在這緊要關頭,他的督标營将士都能懷着一顆忠心,死保各自的總督不散,且戰且退。
在退的過程中,有一次竟被義軍沖進來,發生混戰,傅宗龍的尚方劍和皇帝的敕書在混戰中丢失,他自己也險些兒被義軍活捉了去。
多虧親兵親将們死命保護,殺退了沖到身邊的義軍,才得逃脫。
李過在馬上看見官軍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随着三個總兵官向東北潰逃,其中有不少騎兵;另一部分的隊伍沒有潰亂,還能鼓起勇氣,在退走中輪番還擊,看來無疑是兩個總督的标營親軍和家丁将士。
于是他率領自己的主力去追趕三個總兵官,而隻派一小部分人馬對兩個總督尾追不放,并沒有猛打猛攻,這樣就避免使自己的人馬在混戰中死傷過多。
他認為隻要把三個總兵官消滅了,或者殺散了,兩個總督是很容易對付的,隻須截斷孟家莊通往項城的道路,就可在某個地方将兩個總督包圍起來,全部消滅,說不定還可以将他們活捉到手。
傅宗龍和楊文嶽一面抵擋,一面逃走。
因見義軍并不猛沖,他們就沿路繼續收攏潰散人馬。
黃昏時候,隊伍來到一個地方,名叫火燒店,距項城約二十裡路,隻有十分荒涼的一條小街,周圍有一道寨牆。
寨牆的許多地方已經傾塌,人馬可以從缺口進出。
看來近幾年沒有人再敢守寨,所以也不修理寨牆了。
這寨中原有幾十戶人家,如今空蕩蕩的不見一個百姓。
最後一批百姓因得知官軍在孟家莊戰敗,正向這裡奔逃,便趕緊從寨中逃走,将能夠帶的東西都帶走,連雞、鴨也都帶走了,留下的都是不能帶走的也不能吃的破爛東西。
所以當官軍逃到這裡時,已見不到一個百姓。
進到寨中以後,傅宗龍和楊文嶽倚馬密商,不讓将士聽見。
楊文嶽還想再逃,但傅宗龍堅持不逃,他說:“這裡離項城還有二十裡路,如果再逃,走不到項城,我們就會被流賊殺散。
如今人困馬乏,縱然想走也實在不能再走,不如就在這裡死守待援。
” 由于傅宗龍一再堅持,楊文嶽不好不聽從,所以他們的人馬就在火燒店停下來,堅決死守。
他們有一個想法:賀人龍、李國奇和虎大威三員大将決不會逃得很遠,大約就逃到項城為止。
如果他們能在火燒店堅守一兩天,三員大将必然會從項城回師相救。
這樣,内外合力對敵,他們進入火燒店的衆多人馬就不至于被義軍消滅。
全部剩餘的人馬陸續到齊了,劃地而守,一邊休息,一邊埋鍋造飯。
傅宗龍和楊文嶽并辔巡視各處,問了問手下的将領,知道跟來的人馬還有一萬出頭。
這時追兵因為全是步兵,還在緩緩而來,尚在四五裡以外。
傅宗龍和楊文嶽下了馬,步入一座荒蕪廟院中。
這廟的殿庑有一半都毀壞了,院中長滿荒草,斷碑倒在地上。
他們進去以後,讓親兵們站在遠處,兩個人密談起來。
傅宗龍說: “楊大人,學生以待罪之身,奉命出京,受任陝西、三邊總督。
皇上要學生率領關中将士,來河南剿滅流賊。
不想今日一戰,竟然潰不成軍,實在無顔上對皇上,下對關中和中原百姓。
” 楊文嶽安慰他說:“勝敗兵家常事,傅大人不必難過。
數年以來,官軍每遇賊兵,總是驚慌潰逃,所以學生常常主張持重,不敢輕易浪戰。
” 傅宗龍聽出他的言外之意,歎口氣說:“并非學生不肯持重,實在是皇上一再催逼,明知戰也未必有功,不戰則必然獲罪,兩難之間,必選其一,所以學生就決定一戰,甯死于沙場,不死于西市,大丈夫豈能重對獄吏!” 楊文嶽說:“大人苦衷,仆亦深知。
事到如今,我們也隻有在此地死守待援。
幸而在混戰中,我們身邊的将士還沒有潰散,尚有一萬餘人,隻要你我二人鎮靜指揮,鼓勵将士們奮發忠義,齊心一德,還可以固守數日。
丁督師近在商城、潢川一帶,左昆山也在信陽以東,料想他們會來援救。
萬一他們不來,我們再退不遲。
何況賀人龍、李國奇、虎大威三帥逃走不遠,今夜我們一面向皇上飛奏敗軍危急情況,一面飛檄三帥回師火燒店,另外也飛檄丁督師和左鎮速來相救。
” 傅宗龍說:“正是這個主意。
我們現在部署軍事去吧。
部署以後,我們各自向朝廷飛奏,不用聯名了。
” 楊文嶽說:“如今我們應該重新劃清汛地。
學生身邊人馬較少,這東南一帶歸學生防守,西北一帶守寨之事
幸而傅宗龍和楊文嶽都還沉着,而傅是一出師就抱定必死決心。
楊文嶽陪着他立馬孟家莊外,竭力使官軍不要不戰而潰。
他對将領們大聲說:“今日在此決戰,将領們有後退者立即斬首!”說話之間,他看見一個軍官正策馬向東北逃走,立刻命人追去捉回,當即命親兵用尚方劍在他的面前斬了。
這樣一來,果然許多人都不敢再逃。
那散在村落中的小股官兵聽見号角聲,隻有少數逃走,多數都跑回來了。
賀人龍、李國奇和虎大威三個總兵官也都把各自的人馬在孟家莊外匆匆布成陣勢,準備迎戰。
傅宗龍對賀人龍和李國奇說: “你們兩位大帥随老夫來到河南剿賊,今日在此與賊相逢,隻能前進,不可後退。
倘若後退,必然敗北,不惟老夫将受國法,兩位将軍也不能幸免。
甯為玉碎,不為瓦全。
何況流賊隻有數千騎兵,我們有數萬人馬,隻要一鼓作氣,不難将流賊殺敗。
立大功,報皇恩,在此一舉。
兩位将軍,機不可失!” 賀人龍和李國奇都唯唯稱是。
賀人龍甚至慷慨說道:“請大人放心,人龍決意死戰。
” 後來李過的人馬來近了,布成了一字長蛇陣,步步進逼,在大旗後面還跟着許多騎兵,顯然準備在接戰以後猛沖官軍。
這時官軍隻能趕快迎敵,不可猶豫,萬一軍心動搖,将成不可收拾之勢。
于是傅宗龍揮舞令旗,大呼:“擂鼓!賀将軍,李将軍,上前殺賊!”同時楊文嶽也馳到保定軍中,在馬上大呼:“虎将軍,上前殺賊!” 由于兩位總督已經下令向敵人進攻,于是在官軍陣地上戰鼓齊鳴,喊殺震天。
賀人龍、李國奇、虎大威都不肯作戰,雖然也擂着戰鼓,令旗卻不向前揮動,更不策馬沖出。
他們一邊眼望敵人,一邊互相觀望。
在幾鎮官軍中,賀人龍的騎兵比較多,大約有接近兩千之數,也比較精銳,本來應該奉到總督将令後立即出陣迎戰才是,可是賀瘋子不惟按兵不動,還暗令他的騎兵和步兵列陣他的周圍,一則保護他自己,二則避免他的精兵被義軍沖散。
富有經驗的虎大威見此情狀,照樣行事。
傅宗龍和楊文嶽眼看着義軍步步進逼,而官軍大将都不肯出戰,十分焦急。
在這種危急關頭,他們都不敢再用尚方劍斬一個偏裨将領。
他們的心中清楚,這時如果随便殺一個将領,不是立刻激起兵變,便是軍心瓦解;不僅沒法迎敵,連他們自己都會死無葬身之地。
經傅宗龍一再催促,李國奇不得已率領他自己的人馬出陣去了。
可是同李過的騎兵剛一接觸,他的人馬就立即亂了陣勢,轉身逃跑,不可阻止。
賀人龍一見李國奇敗下陣來,并不接應,也不顧總督死活如何,率領他自己的人馬向東北逃走。
虎大威見賀人龍走了,也趕緊率領自己的人馬跟着逃走。
李國奇敗陣以後,本來還想設法收攏一些人馬,退回孟家莊,現在一看賀人龍、虎大威都向東北方向逃走,猜到他們要逃往項城,也就率領自己的殘兵向項城逃去。
俗話說:“兵敗如山倒。
”三員大将帶頭先跑,整個戰場就完全陷入崩潰局面。
幸而傅宗龍和楊文嶽都是有經驗的統帥,他們各人都有自己的親軍,也就是督标營,大小将領多是他們物色的人。
在這緊要關頭,他的督标營将士都能懷着一顆忠心,死保各自的總督不散,且戰且退。
在退的過程中,有一次竟被義軍沖進來,發生混戰,傅宗龍的尚方劍和皇帝的敕書在混戰中丢失,他自己也險些兒被義軍活捉了去。
多虧親兵親将們死命保護,殺退了沖到身邊的義軍,才得逃脫。
李過在馬上看見官軍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随着三個總兵官向東北潰逃,其中有不少騎兵;另一部分的隊伍沒有潰亂,還能鼓起勇氣,在退走中輪番還擊,看來無疑是兩個總督的标營親軍和家丁将士。
于是他率領自己的主力去追趕三個總兵官,而隻派一小部分人馬對兩個總督尾追不放,并沒有猛打猛攻,這樣就避免使自己的人馬在混戰中死傷過多。
他認為隻要把三個總兵官消滅了,或者殺散了,兩個總督是很容易對付的,隻須截斷孟家莊通往項城的道路,就可在某個地方将兩個總督包圍起來,全部消滅,說不定還可以将他們活捉到手。
傅宗龍和楊文嶽一面抵擋,一面逃走。
因見義軍并不猛沖,他們就沿路繼續收攏潰散人馬。
黃昏時候,隊伍來到一個地方,名叫火燒店,距項城約二十裡路,隻有十分荒涼的一條小街,周圍有一道寨牆。
寨牆的許多地方已經傾塌,人馬可以從缺口進出。
看來近幾年沒有人再敢守寨,所以也不修理寨牆了。
這寨中原有幾十戶人家,如今空蕩蕩的不見一個百姓。
最後一批百姓因得知官軍在孟家莊戰敗,正向這裡奔逃,便趕緊從寨中逃走,将能夠帶的東西都帶走,連雞、鴨也都帶走了,留下的都是不能帶走的也不能吃的破爛東西。
所以當官軍逃到這裡時,已見不到一個百姓。
進到寨中以後,傅宗龍和楊文嶽倚馬密商,不讓将士聽見。
楊文嶽還想再逃,但傅宗龍堅持不逃,他說:“這裡離項城還有二十裡路,如果再逃,走不到項城,我們就會被流賊殺散。
如今人困馬乏,縱然想走也實在不能再走,不如就在這裡死守待援。
” 由于傅宗龍一再堅持,楊文嶽不好不聽從,所以他們的人馬就在火燒店停下來,堅決死守。
他們有一個想法:賀人龍、李國奇和虎大威三員大将決不會逃得很遠,大約就逃到項城為止。
如果他們能在火燒店堅守一兩天,三員大将必然會從項城回師相救。
這樣,内外合力對敵,他們進入火燒店的衆多人馬就不至于被義軍消滅。
全部剩餘的人馬陸續到齊了,劃地而守,一邊休息,一邊埋鍋造飯。
傅宗龍和楊文嶽并辔巡視各處,問了問手下的将領,知道跟來的人馬還有一萬出頭。
這時追兵因為全是步兵,還在緩緩而來,尚在四五裡以外。
傅宗龍和楊文嶽下了馬,步入一座荒蕪廟院中。
這廟的殿庑有一半都毀壞了,院中長滿荒草,斷碑倒在地上。
他們進去以後,讓親兵們站在遠處,兩個人密談起來。
傅宗龍說: “楊大人,學生以待罪之身,奉命出京,受任陝西、三邊總督。
皇上要學生率領關中将士,來河南剿滅流賊。
不想今日一戰,竟然潰不成軍,實在無顔上對皇上,下對關中和中原百姓。
” 楊文嶽安慰他說:“勝敗兵家常事,傅大人不必難過。
數年以來,官軍每遇賊兵,總是驚慌潰逃,所以學生常常主張持重,不敢輕易浪戰。
” 傅宗龍聽出他的言外之意,歎口氣說:“并非學生不肯持重,實在是皇上一再催逼,明知戰也未必有功,不戰則必然獲罪,兩難之間,必選其一,所以學生就決定一戰,甯死于沙場,不死于西市,大丈夫豈能重對獄吏!” 楊文嶽說:“大人苦衷,仆亦深知。
事到如今,我們也隻有在此地死守待援。
幸而在混戰中,我們身邊的将士還沒有潰散,尚有一萬餘人,隻要你我二人鎮靜指揮,鼓勵将士們奮發忠義,齊心一德,還可以固守數日。
丁督師近在商城、潢川一帶,左昆山也在信陽以東,料想他們會來援救。
萬一他們不來,我們再退不遲。
何況賀人龍、李國奇、虎大威三帥逃走不遠,今夜我們一面向皇上飛奏敗軍危急情況,一面飛檄三帥回師火燒店,另外也飛檄丁督師和左鎮速來相救。
” 傅宗龍說:“正是這個主意。
我們現在部署軍事去吧。
部署以後,我們各自向朝廷飛奏,不用聯名了。
” 楊文嶽說:“如今我們應該重新劃清汛地。
學生身邊人馬較少,這東南一帶歸學生防守,西北一帶守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