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多謝闖王,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
”說了這一句,他又問道,“那前邊走在‘闖’字旗下的是不是闖王本人?” “不是,他是闖王的侄兒。
” 幾天以前,駐軍于西平、遂平之間的李自成,探得博宗龍、楊文嶽将在新蔡會師,他和自己的軍師、大将以及羅汝才在一起分析、研究,認為傅、楊會師之後,不外兩個趨向:一是趨守汝甯。
因為汝甯是一個府城,又是明朝的宗室崇王①分封所在,所以傅宗龍和楊文嶽固守汝甯似乎是理所當然。
可是大家也料想官軍害怕一旦被圍,死路一條,所以也盤算他們不守汝甯而趨守項城,這樣可以使項城和汝甯互為犄角,互相聲援,又有退路。
經過商議之後,決定派李過率領三萬人馬,步兵騎兵都有,趕往新蔡以北截住明軍北進之路,一舉将其擊潰。
當時左良玉還在信陽、羅山之間,人馬很多,而丁啟睿也正駐在光山一帶,意圖不明。
所以,李自成和曹操率領大軍仍留在西平、遂平之間,以觀動靜,并繼續向附近各州縣催索軍糧,征集騾馬。
①崇王--明英宗第六子朱見澤封為崇王,現在傳至第七代名朱由。
李過害怕明軍逃脫,自己率領八千騎兵在前,疾趨汝甯與項城之間,其餘大隊人馬在後。
這八千輕騎中有曹營楊承祖的兩千輕騎。
楊承祖是羅汝才的愛将,李過與他在幾年前就相識,近來闖、曹合營,他兩人相見的機會更多,成了很好的朋友。
因為知道他們比較合得來,所以這一次讓曹操出一部分人馬協同作戰,曹操就把楊承祖派遣出來。
當天晚上,李過駐兵射橋,下令部隊不許騷擾民宅,隻有逃走的大戶人家的宅子可以駐紮。
空地上搭了許多軍帳。
部分人馬駐在寨外的曠野間,也是搭的帳篷。
所有寨内寨外,嚴禁火光,不許走漏消息。
李過的老營駐紮在一座廟裡。
一住下就派人召集當地的父老鄉約,來了十幾個人。
李過向他們說明闖王隊伍的宗旨是奉天倡義,吊民伐罪,特别是目前到這一帶來,是要剿兵安民,将殘害百姓的官軍斬盡殺絕,将踩在百姓頭上的鄉宦土豪除掉。
他說完後,父老們半信半疑,但畢竟開始放下心來。
有一位衣着破爛、面相斯文的父老說: “我們久已聽說李闖王的人馬是仁義之師,在豫西如何行好事,對百姓如何好,百姓如何到處焚香祝願,巴不得闖王前去解救苦難。
今天得見将軍親率騎兵到我們這個地方,果然是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真是從來沒有見過的事。
” 李過又說:“上天已經厭棄了明朝。
朱家上邊朝廷腐敗,下邊官貪吏滑;氣數已盡,非亡不可。
我們李闖王名在圖谶‘十八子,主神器’,還有‘李代朱’那些話,圖谶上都說得清清楚楚的,可見天意早就歸于我們闖王。
如今到了河南,百姓處處響應,焚香歡迎。
說明我們闖王真是順天應人,要不了三年五載,就會攻進北京,重整乾坤,建立新朝江山。
” 父老們聽得入神,不敢做聲,但有的輕輕點頭。
他們過去也聽說過《推背圖》,但沒想到朱家朝廷很快就要滅亡,救民水火的真命天子已經出世,原來就是闖王!一個父老在心裡說:“咱原先總以為真命天子還沒有出世,老百姓的苦難還長着呢!”如今父老們親眼見到李過的人馬,又聽了李過的一番話,雖然不敢完全信以為真,但大多數人暗暗地抱着喜慶的心情,巴不得果然如此,早日得見清平世界。
有些膽子大的人,向李過流露一些心裡話,說老百姓年年磕頭燒香,盼望能過太平日子,但是沒有人敢說出那句大逆不道的話:等待着改朝換代。
李過随即當衆宣布:将士們有騷擾百姓的,許大家随時來告,決按軍律治罪,該殺的殺,決不輕饒。
說了這話以後,他又把中軍叫來,吩咐中軍連夜赈濟饑民。
父老們一齊跪下磕頭,說了些感恩不忘的話。
有的滾出眼淚,有的泣不成聲。
過去這裡也有不少官軍和義軍經過,殺戮、搶劫、奸淫,好像就是官軍的家常便飯,而義軍也不一定都好。
隻是比較起來,官軍更壞。
可是今天來的這支闖王人馬,不僅軍紀嚴明,還要當夜放赈,這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父老們雖是地方的管事人,可是他們本身也在受苦受罪,老百姓的苦難,他們深深明白。
眼看着射橋這一帶的百姓都要逃走,到明年春天究竟能剩下多少人不逃走,多少人不餓死,誰也說不準。
今晚意外地受到赈濟,雖然不是長久的救命辦法,但畢竟是多年來很少有過的事,也是眼下的救命糧食,這就不由他們不掉下眼淚。
父老們退出以後,李過又囑咐中軍,一定要多撥出若幹袋糧食,使大家都能分到。
中軍說:“我們輕騎前來,糧食本來不多,隻能維持兩三天。
放赈以後,糧食萬一接濟不上,如何是好?” 李過心中很有把握,笑着說:“三天以内,必有分曉。
何況我們後面的大軍明天一定可以趕到,他們帶的糧食較多。
你隻管按我的吩咐去辦。
” 中軍走後,李過率領少數親兵親将出去巡夜。
他在寨内外走了幾個地方,隻見街道上冷冷清清,沒有閑人走動,重要路口也都有步哨把守。
偶然發現寨外有一處露出火光,他立即将那裡的小頭目叫來斥責了一頓。
從射橋有兩條路通向新蔡和項城,他特别囑咐守路口的弟兄:要是有别處的人來射橋,就不許再離開;凡是射橋百姓,不管大人小孩,也都不許出去,以免洩露機密。
然後他來到射橋西北楊承祖的駐地。
楊承祖的士兵見是李過來到,趕快要通報。
李過擺手示意,要他們不要禀報,随即緩步走進楊承祖的軍帳。
楊承祖正在同他部下的一群頭目飲酒作樂,忽見李過進來,都覺不好意思,趕快起立讓坐。
李過笑着拱手,讓大家不要起來,該飲酒的還是飲酒,說他隻是出來到處看看罷了。
楊承祖說: “補之大哥,你連日辛苦,駐下以後,不早點休息,又出來查夜?” 李過說:“我也是習慣了,每到一個地方駐軍,我總是不查夜不放心。
你們繼續飲酒吧,我看一看就走。
” 楊承祖拉着李過說:“大哥既然來了,也請喝一杯熱酒解解乏。
” 李過想走,但又覺着如果一走,楊承祖他們心中會留下疙瘩,便笑着坐了下去。
大家向他敬酒,他喝了一杯,就堅決不再喝了。
他又坐了一陣,說了幾句閑話,起身告辭,囑咐大家不
”說了這一句,他又問道,“那前邊走在‘闖’字旗下的是不是闖王本人?” “不是,他是闖王的侄兒。
” 幾天以前,駐軍于西平、遂平之間的李自成,探得博宗龍、楊文嶽将在新蔡會師,他和自己的軍師、大将以及羅汝才在一起分析、研究,認為傅、楊會師之後,不外兩個趨向:一是趨守汝甯。
因為汝甯是一個府城,又是明朝的宗室崇王①分封所在,所以傅宗龍和楊文嶽固守汝甯似乎是理所當然。
可是大家也料想官軍害怕一旦被圍,死路一條,所以也盤算他們不守汝甯而趨守項城,這樣可以使項城和汝甯互為犄角,互相聲援,又有退路。
經過商議之後,決定派李過率領三萬人馬,步兵騎兵都有,趕往新蔡以北截住明軍北進之路,一舉将其擊潰。
當時左良玉還在信陽、羅山之間,人馬很多,而丁啟睿也正駐在光山一帶,意圖不明。
所以,李自成和曹操率領大軍仍留在西平、遂平之間,以觀動靜,并繼續向附近各州縣催索軍糧,征集騾馬。
①崇王--明英宗第六子朱見澤封為崇王,現在傳至第七代名朱由。
李過害怕明軍逃脫,自己率領八千騎兵在前,疾趨汝甯與項城之間,其餘大隊人馬在後。
這八千輕騎中有曹營楊承祖的兩千輕騎。
楊承祖是羅汝才的愛将,李過與他在幾年前就相識,近來闖、曹合營,他兩人相見的機會更多,成了很好的朋友。
因為知道他們比較合得來,所以這一次讓曹操出一部分人馬協同作戰,曹操就把楊承祖派遣出來。
當天晚上,李過駐兵射橋,下令部隊不許騷擾民宅,隻有逃走的大戶人家的宅子可以駐紮。
空地上搭了許多軍帳。
部分人馬駐在寨外的曠野間,也是搭的帳篷。
所有寨内寨外,嚴禁火光,不許走漏消息。
李過的老營駐紮在一座廟裡。
一住下就派人召集當地的父老鄉約,來了十幾個人。
李過向他們說明闖王隊伍的宗旨是奉天倡義,吊民伐罪,特别是目前到這一帶來,是要剿兵安民,将殘害百姓的官軍斬盡殺絕,将踩在百姓頭上的鄉宦土豪除掉。
他說完後,父老們半信半疑,但畢竟開始放下心來。
有一位衣着破爛、面相斯文的父老說: “我們久已聽說李闖王的人馬是仁義之師,在豫西如何行好事,對百姓如何好,百姓如何到處焚香祝願,巴不得闖王前去解救苦難。
今天得見将軍親率騎兵到我們這個地方,果然是軍紀嚴明,秋毫無犯,真是從來沒有見過的事。
” 李過又說:“上天已經厭棄了明朝。
朱家上邊朝廷腐敗,下邊官貪吏滑;氣數已盡,非亡不可。
我們李闖王名在圖谶‘十八子,主神器’,還有‘李代朱’那些話,圖谶上都說得清清楚楚的,可見天意早就歸于我們闖王。
如今到了河南,百姓處處響應,焚香歡迎。
說明我們闖王真是順天應人,要不了三年五載,就會攻進北京,重整乾坤,建立新朝江山。
” 父老們聽得入神,不敢做聲,但有的輕輕點頭。
他們過去也聽說過《推背圖》,但沒想到朱家朝廷很快就要滅亡,救民水火的真命天子已經出世,原來就是闖王!一個父老在心裡說:“咱原先總以為真命天子還沒有出世,老百姓的苦難還長着呢!”如今父老們親眼見到李過的人馬,又聽了李過的一番話,雖然不敢完全信以為真,但大多數人暗暗地抱着喜慶的心情,巴不得果然如此,早日得見清平世界。
有些膽子大的人,向李過流露一些心裡話,說老百姓年年磕頭燒香,盼望能過太平日子,但是沒有人敢說出那句大逆不道的話:等待着改朝換代。
李過随即當衆宣布:将士們有騷擾百姓的,許大家随時來告,決按軍律治罪,該殺的殺,決不輕饒。
說了這話以後,他又把中軍叫來,吩咐中軍連夜赈濟饑民。
父老們一齊跪下磕頭,說了些感恩不忘的話。
有的滾出眼淚,有的泣不成聲。
過去這裡也有不少官軍和義軍經過,殺戮、搶劫、奸淫,好像就是官軍的家常便飯,而義軍也不一定都好。
隻是比較起來,官軍更壞。
可是今天來的這支闖王人馬,不僅軍紀嚴明,還要當夜放赈,這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父老們雖是地方的管事人,可是他們本身也在受苦受罪,老百姓的苦難,他們深深明白。
眼看着射橋這一帶的百姓都要逃走,到明年春天究竟能剩下多少人不逃走,多少人不餓死,誰也說不準。
今晚意外地受到赈濟,雖然不是長久的救命辦法,但畢竟是多年來很少有過的事,也是眼下的救命糧食,這就不由他們不掉下眼淚。
父老們退出以後,李過又囑咐中軍,一定要多撥出若幹袋糧食,使大家都能分到。
中軍說:“我們輕騎前來,糧食本來不多,隻能維持兩三天。
放赈以後,糧食萬一接濟不上,如何是好?” 李過心中很有把握,笑着說:“三天以内,必有分曉。
何況我們後面的大軍明天一定可以趕到,他們帶的糧食較多。
你隻管按我的吩咐去辦。
” 中軍走後,李過率領少數親兵親将出去巡夜。
他在寨内外走了幾個地方,隻見街道上冷冷清清,沒有閑人走動,重要路口也都有步哨把守。
偶然發現寨外有一處露出火光,他立即将那裡的小頭目叫來斥責了一頓。
從射橋有兩條路通向新蔡和項城,他特别囑咐守路口的弟兄:要是有别處的人來射橋,就不許再離開;凡是射橋百姓,不管大人小孩,也都不許出去,以免洩露機密。
然後他來到射橋西北楊承祖的駐地。
楊承祖的士兵見是李過來到,趕快要通報。
李過擺手示意,要他們不要禀報,随即緩步走進楊承祖的軍帳。
楊承祖正在同他部下的一群頭目飲酒作樂,忽見李過進來,都覺不好意思,趕快起立讓坐。
李過笑着拱手,讓大家不要起來,該飲酒的還是飲酒,說他隻是出來到處看看罷了。
楊承祖說: “補之大哥,你連日辛苦,駐下以後,不早點休息,又出來查夜?” 李過說:“我也是習慣了,每到一個地方駐軍,我總是不查夜不放心。
你們繼續飲酒吧,我看一看就走。
” 楊承祖拉着李過說:“大哥既然來了,也請喝一杯熱酒解解乏。
” 李過想走,但又覺着如果一走,楊承祖他們心中會留下疙瘩,便笑着坐了下去。
大家向他敬酒,他喝了一杯,就堅決不再喝了。
他又坐了一陣,說了幾句閑話,起身告辭,囑咐大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