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全力來救錦州,倒是擔心他不肯将全部人馬開來。
他将人馬全部開來,我們就可以一戰成功,叫南朝再也沒力量派兵來山海關外,連關内也從此空虛!” 這種充滿自信的語言決不是故意對群臣鼓氣,而确是說出了他的真正想法。
皇太極的這種氣概是在長期的戰争和勝利中形成的。
從三十六歲起他繼承皇位,一直不停頓地開疆拓土,創建大業,一個勝利接着一個勝利。
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甲起事,憑着血戰一生,将滿洲的一個小小的部落變成遼河流域的統治民族,草創了一個兵力強盛的小小王國,不愧為當時我國北部衆多文化落後的遊牧部落中“應運而生”的傑出人物,這個“運”就是曆史所提供的各種條件。
皇太極發揚了努爾哈赤的傑出特點,而在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兩方面更為成熟。
他不斷招降和重用漢人協助他創建國家的工作,積極吸收高度發達的漢族封建文化為他所用。
他繼承努爾哈赤已經開始的各種具有遠見的措施,努力發展生産。
在他的統治時期,已經使他所屬的遊牧部落在遼河流域定居下來,變成以農業經濟為主體,同時還發展了各種戰争和生活所需的手工業,包括制造大炮的手工業在内。
當然,在發展農業和手工業方面,要大量依靠俘虜的、擄掠的、投順的和原來居住在遼河流域的漢人來貢獻生産知識、經驗和勞力,并且要将一部分家庭奴隸解放為農業生産力。
從努爾哈赤晚年開始,經過皇太極統治的十六年,不過三十年的時間,滿族社會以極快的速度從奴隸制演變為封建制,這是曆史上罕見的進步。
在軍事上,他征服和統一了蒙古族的各個分散部落。
居住在我國東北直到黑龍江以北的衆多少數民族部落,都在開始叫後金國、後來改稱大清國的統一之下,成為一個新的女真民族又稱做滿洲民族。
他又派兵侵入朝鮮,迫使朝鮮脫離了同明朝的密切關系,成為清國的臣屬,為清國提供糧食和其他物資,有時還被迫支付人力。
這對朝鮮來說是侵略和壓迫,但對清國來說,卻鞏固了他進行擴張戰争所處的地位。
當時清國所取得的成功,正如皇太極自己所誇耀的:“自東北海濱,迄西北海濱,其間使犬使鹿之邦,及産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種、漁獵為生之俗,厄魯特部落,以至斡難河源①,遠迩諸國,在在臣服。
”②這樣,他對明朝來說是一個崛起的強敵和大患;對以滿族為主體的東北少數民族來說,是一個推動社會發展的傑出人物;對朝鮮來說是一個侵略者;對偉大中國的整體發展來說,則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現在他剛剛五十歲,雖然已經發胖,也開始有了暗病,有時胸悶,頭暈,但從外表看,精力十分健旺,滿面紅光,雙目有神。
因為他正處在一生事業接近高峰的時候,因此無論在行動上,談話中,他都表現出信心十足、躊躇滿志。
①斡難河--黑龍江上源。
②這段話系崇祯七年六月,皇太極緻明國皇帝書中語。
當他得到多爾衮和豪格的馳奏,知道洪承疇親率八個總兵官已經全部到達松山一帶,越過了大架山,占據松山,正在向錦州進逼時,他認為時機已到,再不親自前去,多爾衮等可能吃虧。
于是他決定八月十一日,率領新召集到盛京的三萬人馬啟程,今夜馳赴松山一帶。
一個小小的意外發生了,就是他突然患了流鼻血的病症,流得特别多。
盡管後妃們和王公大臣們為他求過神,許過願,薩滿們①也天天跳神念咒,他自己又服了幾種草藥,但流血仍然不止。
本來選定八月十一日是個出征吉利的日子,卻不能動身,隻好推遲三天。
十四日仍不行,又推遲到十五日。
由于前方軍情緊急,他不能再推遲了,不得已帶兵啟程。
這天辰牌時候,皇太極帶着随征的諸王、貝勒、大臣等出了盛京的撫近門,走進堂子,在海螺和角聲中行了三跪九叩頭禮,然後率領三萬大軍啟程,向錦州進發。
①薩滿--又譯作“薩瑪”,即巫。
有男女兩種,宮中多用女巫。
這是很多民族共有的巫風。
中國從殷代就很盛行。
屈原的《九歌》就是為男觋女巫們寫的祭神舞蹈歌詞。
随行的人除滿、蒙諸王、貝勒和滿漢大臣、醫生和薩滿之外,還有朝鮮國王的世子、大公、質子①以及他們的一群陪臣和奴仆。
每次舉行較大規模的打獵,皇太極總是命朝鮮世子等奉陪。
這一次去同明軍決戰,他也要帶着他們,目的是讓将來要繼承朝鮮國王位的李〔氵(山王)〕及其左右臣仆,親眼看看他的-赫武功。
①質子--清太宗于天聰十年十二月率師侵略朝鮮,次年正月迫使朝鮮國王李-投降,使李-的三個兒子即世子李〔氵(山王)〕、鳳林大君李-、麟坪大君李-以及幾個大臣的兒子作為人質,長期住在沈陽。
(鳳林大君和麟坪大君可以輪換回國。
)朝鮮大臣們送到沈陽的兒子被稱為質子。
他最寵愛的關雎宮宸妃博爾濟吉特氏①獨蒙特許,騎馬送他出京,陪他走了一天的路程,晚上住宿在遼河西岸的一個地方,照料他服下湯藥。
第二天,宸妃又送他上馬走了很遠,才眼淚汪汪地勒轉馬頭,在婢女和護衛的簇擁中返回沈陽。
①博爾濟吉特氏--皇太極的妻子中有三個姓博爾濟吉特的,都出自蒙古科爾沁貝勒一家。
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是姑母,兩個侄女都是皇太極的妃子。
這個早死的博爾濟吉特氏是順治生母的姐姐,死後追封為元妃。
皇太極的鼻血還沒有完全止住,但不像前幾天流得那麼兇了。
流的時候就用一個盤子在馬上接住,繼續行軍。
這樣又斷斷續續流了三天,才完全病愈。
他的精神開始好起來,心情愉快。
為着趕路,晚上宿營很遲。
那天晚上,諸王、貝勒、大臣照例到禦帳中向他請安,祭神,看薩滿跳神念咒,然後坐下來共議軍國大事,主要是對明軍的圍攻之策。
皇太極笑道: “我但恐敵人聽說我親自來到,會從錦州和松山一帶悄悄逃走。
倘蒙上天眷佑,敵兵不逃,我必令你們大破此敵,好像放開獵犬追逐逃跑的野獸一樣。
獲勝很容易,不會叫你們多受勞苦。
我那些已經決定的攻戰辦法,你們都知道,可千萬不要違背,不要誤事,好生記着!” 随他出征的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多羅貝勒多铎等一齊向他奏道: “請憨王慢慢兒走,讓臣等先趕往松山。
” 皇太極搖搖頭說:“行軍打仗嘛,為的是克敵制勝,越是神速越好。
我若是有翅膀能飛啊,就要飛去,怎麼要我慢走!” 一連走了幾天。
八月十九日黃昏,皇太極到了松山附近的卧龍山①。
他打算在卧龍山休息半夜,再繼續前進,插到明軍背後,将他的禦營擺在塔山北邊不遠的高橋。
這樣,就将十萬明軍的退路截斷了。
這是很大膽的一着。
決定之後,他就派遣内院大學士剛林②、學士羅碩③去見多爾衮和豪格,傳達他的口谕:“我馬上就要到了。
可令我以前派去的固山額真拜尹圖、多羅額驸④英俄爾岱帶的兵,還有科爾沁土謝圖親王的兵、察哈爾瑣諾木衛察桑等帶的兵,先到高橋駐營。
等我到的時候,就可以把松山、杏山一起合圍。
”于是剛林等人騎馬出發了。
①卧龍山--在錦州城東南,松山東側,僅一河(小淩河)之隔。
②剛林--姓瓜爾佳氏,隸滿洲正黃旗,崇德間授國史院大學士。
③羅碩--姓棟鄂氏,隸滿洲正白旗。
④多羅額驸--多羅是一美稱,額驸是驸馬。
圍困錦州的諸王、貝勒、大臣和将士們聽說老憨王禦駕親來,勇氣陡然大增,到處一片歡呼。
但多爾衮和豪格對于憨王駐兵高橋一事卻很不放心,因此又讓剛林等第二天返回戚家堡向憨王奏陳他們的意見,說: “現在聖駕已經來到,臣等勇氣倍增,惟有勇躍進擊,為國家建立大功。
靠着皇上天威,臣等決不害怕敵人。
可是軍中形勢,不得不對皇上說清楚。
目前明朝新來的人馬衆多,臣等幾個月來圍困錦州,屢經攻戰,将士也有不少損傷。
現在皇上說要先在高橋駐營,使臣等不敢放心。
倘若敵兵為我們逼迫得緊,約會錦州、松山的兵内外夾攻,協力死戰,萬一我軍有失,就不好辦了。
不如皇上暫且駐在松山、杏山之間,不要駐到高橋,這樣就安全了。
隻要憨王萬安,臣等作戰也會有更大的勇氣。
” 皇太極聽了,覺得他們的話有道理,就決定把他的禦營駐在松山、杏山之間。
随即又派剛林等去告訴多爾衮和豪格: “我若在松山、杏山之間駐營,敵人一定很快就要逃走,恐怕不會俘虜、斬獲得那麼多。
既然你們勸我不駐在高橋,也隻好如此吧。
” 之後,他就繼續率領大軍進發,往松山、杏山之間前去。
沿路的諸王、貝勒、将士們看見他前邊的簡單儀仗隊和前隊騎兵,知道是憨王經過,人人歡躍,遠近發出來用滿洲語呼喊“萬歲”的聲音。
八月二十日淩晨,洪承疇還不知道皇太極已經來到。
他繼續指揮明軍向北猛攻,企圖與錦州守軍會師。
松山東南隔着媽媽頭山、小淩河口的濱海一帶是接濟軍糧的地方,前天他已經在媽媽頭山和濱海處增添了三千守兵。
昨天張若麒自請偕馬紹愉等駐守海邊,保護糧運。
洪承疇欣然同意,額外撥給二百精兵作為他的護衛。
送他走的時候,洪承疇拉着他的手,囑咐說: “張監軍,風聞虜酋将至,援兵也已陸續開到。
我軍既到此地,隻能鼓勇向前,不能後退一步。
稍微後退,則軍心動搖,敵兵乘機猛攻,我們就萬難保全。
我輩受皇上知遇,為國家封疆安危所系,甯可死于沙場,不可死于西市。
大軍決戰在即,糧道極為重要,務望先生努力!” 今天黎明時候,洪承疇用兩萬步騎兵分為三道,向清兵營壘進攻。
祖大壽在錦州城内聽見炮聲和喊殺聲,立即率兩千多步兵從錦州南門殺出,夾擊清軍。
但清營壕溝既深,炮火又猛,明軍死傷枕藉,苦戰不得前進。
洪承疇害怕人馬損失過多,隻好鳴鑼收兵。
祖大壽也趕快攜帶着受傷的将士退回城
他将人馬全部開來,我們就可以一戰成功,叫南朝再也沒力量派兵來山海關外,連關内也從此空虛!” 這種充滿自信的語言決不是故意對群臣鼓氣,而确是說出了他的真正想法。
皇太極的這種氣概是在長期的戰争和勝利中形成的。
從三十六歲起他繼承皇位,一直不停頓地開疆拓土,創建大業,一個勝利接着一個勝利。
他的父親努爾哈赤以十三副甲起事,憑着血戰一生,将滿洲的一個小小的部落變成遼河流域的統治民族,草創了一個兵力強盛的小小王國,不愧為當時我國北部衆多文化落後的遊牧部落中“應運而生”的傑出人物,這個“運”就是曆史所提供的各種條件。
皇太極發揚了努爾哈赤的傑出特點,而在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兩方面更為成熟。
他不斷招降和重用漢人協助他創建國家的工作,積極吸收高度發達的漢族封建文化為他所用。
他繼承努爾哈赤已經開始的各種具有遠見的措施,努力發展生産。
在他的統治時期,已經使他所屬的遊牧部落在遼河流域定居下來,變成以農業經濟為主體,同時還發展了各種戰争和生活所需的手工業,包括制造大炮的手工業在内。
當然,在發展農業和手工業方面,要大量依靠俘虜的、擄掠的、投順的和原來居住在遼河流域的漢人來貢獻生産知識、經驗和勞力,并且要将一部分家庭奴隸解放為農業生産力。
從努爾哈赤晚年開始,經過皇太極統治的十六年,不過三十年的時間,滿族社會以極快的速度從奴隸制演變為封建制,這是曆史上罕見的進步。
在軍事上,他征服和統一了蒙古族的各個分散部落。
居住在我國東北直到黑龍江以北的衆多少數民族部落,都在開始叫後金國、後來改稱大清國的統一之下,成為一個新的女真民族又稱做滿洲民族。
他又派兵侵入朝鮮,迫使朝鮮脫離了同明朝的密切關系,成為清國的臣屬,為清國提供糧食和其他物資,有時還被迫支付人力。
這對朝鮮來說是侵略和壓迫,但對清國來說,卻鞏固了他進行擴張戰争所處的地位。
當時清國所取得的成功,正如皇太極自己所誇耀的:“自東北海濱,迄西北海濱,其間使犬使鹿之邦,及産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種、漁獵為生之俗,厄魯特部落,以至斡難河源①,遠迩諸國,在在臣服。
”②這樣,他對明朝來說是一個崛起的強敵和大患;對以滿族為主體的東北少數民族來說,是一個推動社會發展的傑出人物;對朝鮮來說是一個侵略者;對偉大中國的整體發展來說,則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現在他剛剛五十歲,雖然已經發胖,也開始有了暗病,有時胸悶,頭暈,但從外表看,精力十分健旺,滿面紅光,雙目有神。
因為他正處在一生事業接近高峰的時候,因此無論在行動上,談話中,他都表現出信心十足、躊躇滿志。
①斡難河--黑龍江上源。
②這段話系崇祯七年六月,皇太極緻明國皇帝書中語。
當他得到多爾衮和豪格的馳奏,知道洪承疇親率八個總兵官已經全部到達松山一帶,越過了大架山,占據松山,正在向錦州進逼時,他認為時機已到,再不親自前去,多爾衮等可能吃虧。
于是他決定八月十一日,率領新召集到盛京的三萬人馬啟程,今夜馳赴松山一帶。
一個小小的意外發生了,就是他突然患了流鼻血的病症,流得特别多。
盡管後妃們和王公大臣們為他求過神,許過願,薩滿們①也天天跳神念咒,他自己又服了幾種草藥,但流血仍然不止。
本來選定八月十一日是個出征吉利的日子,卻不能動身,隻好推遲三天。
十四日仍不行,又推遲到十五日。
由于前方軍情緊急,他不能再推遲了,不得已帶兵啟程。
這天辰牌時候,皇太極帶着随征的諸王、貝勒、大臣等出了盛京的撫近門,走進堂子,在海螺和角聲中行了三跪九叩頭禮,然後率領三萬大軍啟程,向錦州進發。
①薩滿--又譯作“薩瑪”,即巫。
有男女兩種,宮中多用女巫。
這是很多民族共有的巫風。
中國從殷代就很盛行。
屈原的《九歌》就是為男觋女巫們寫的祭神舞蹈歌詞。
随行的人除滿、蒙諸王、貝勒和滿漢大臣、醫生和薩滿之外,還有朝鮮國王的世子、大公、質子①以及他們的一群陪臣和奴仆。
每次舉行較大規模的打獵,皇太極總是命朝鮮世子等奉陪。
這一次去同明軍決戰,他也要帶着他們,目的是讓将來要繼承朝鮮國王位的李〔氵(山王)〕及其左右臣仆,親眼看看他的-赫武功。
①質子--清太宗于天聰十年十二月率師侵略朝鮮,次年正月迫使朝鮮國王李-投降,使李-的三個兒子即世子李〔氵(山王)〕、鳳林大君李-、麟坪大君李-以及幾個大臣的兒子作為人質,長期住在沈陽。
(鳳林大君和麟坪大君可以輪換回國。
)朝鮮大臣們送到沈陽的兒子被稱為質子。
他最寵愛的關雎宮宸妃博爾濟吉特氏①獨蒙特許,騎馬送他出京,陪他走了一天的路程,晚上住宿在遼河西岸的一個地方,照料他服下湯藥。
第二天,宸妃又送他上馬走了很遠,才眼淚汪汪地勒轉馬頭,在婢女和護衛的簇擁中返回沈陽。
①博爾濟吉特氏--皇太極的妻子中有三個姓博爾濟吉特的,都出自蒙古科爾沁貝勒一家。
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是姑母,兩個侄女都是皇太極的妃子。
這個早死的博爾濟吉特氏是順治生母的姐姐,死後追封為元妃。
皇太極的鼻血還沒有完全止住,但不像前幾天流得那麼兇了。
流的時候就用一個盤子在馬上接住,繼續行軍。
這樣又斷斷續續流了三天,才完全病愈。
他的精神開始好起來,心情愉快。
為着趕路,晚上宿營很遲。
那天晚上,諸王、貝勒、大臣照例到禦帳中向他請安,祭神,看薩滿跳神念咒,然後坐下來共議軍國大事,主要是對明軍的圍攻之策。
皇太極笑道: “我但恐敵人聽說我親自來到,會從錦州和松山一帶悄悄逃走。
倘蒙上天眷佑,敵兵不逃,我必令你們大破此敵,好像放開獵犬追逐逃跑的野獸一樣。
獲勝很容易,不會叫你們多受勞苦。
我那些已經決定的攻戰辦法,你們都知道,可千萬不要違背,不要誤事,好生記着!” 随他出征的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多羅貝勒多铎等一齊向他奏道: “請憨王慢慢兒走,讓臣等先趕往松山。
” 皇太極搖搖頭說:“行軍打仗嘛,為的是克敵制勝,越是神速越好。
我若是有翅膀能飛啊,就要飛去,怎麼要我慢走!” 一連走了幾天。
八月十九日黃昏,皇太極到了松山附近的卧龍山①。
他打算在卧龍山休息半夜,再繼續前進,插到明軍背後,将他的禦營擺在塔山北邊不遠的高橋。
這樣,就将十萬明軍的退路截斷了。
這是很大膽的一着。
決定之後,他就派遣内院大學士剛林②、學士羅碩③去見多爾衮和豪格,傳達他的口谕:“我馬上就要到了。
可令我以前派去的固山額真拜尹圖、多羅額驸④英俄爾岱帶的兵,還有科爾沁土謝圖親王的兵、察哈爾瑣諾木衛察桑等帶的兵,先到高橋駐營。
等我到的時候,就可以把松山、杏山一起合圍。
”于是剛林等人騎馬出發了。
①卧龍山--在錦州城東南,松山東側,僅一河(小淩河)之隔。
②剛林--姓瓜爾佳氏,隸滿洲正黃旗,崇德間授國史院大學士。
③羅碩--姓棟鄂氏,隸滿洲正白旗。
④多羅額驸--多羅是一美稱,額驸是驸馬。
圍困錦州的諸王、貝勒、大臣和将士們聽說老憨王禦駕親來,勇氣陡然大增,到處一片歡呼。
但多爾衮和豪格對于憨王駐兵高橋一事卻很不放心,因此又讓剛林等第二天返回戚家堡向憨王奏陳他們的意見,說: “現在聖駕已經來到,臣等勇氣倍增,惟有勇躍進擊,為國家建立大功。
靠着皇上天威,臣等決不害怕敵人。
可是軍中形勢,不得不對皇上說清楚。
目前明朝新來的人馬衆多,臣等幾個月來圍困錦州,屢經攻戰,将士也有不少損傷。
現在皇上說要先在高橋駐營,使臣等不敢放心。
倘若敵兵為我們逼迫得緊,約會錦州、松山的兵内外夾攻,協力死戰,萬一我軍有失,就不好辦了。
不如皇上暫且駐在松山、杏山之間,不要駐到高橋,這樣就安全了。
隻要憨王萬安,臣等作戰也會有更大的勇氣。
” 皇太極聽了,覺得他們的話有道理,就決定把他的禦營駐在松山、杏山之間。
随即又派剛林等去告訴多爾衮和豪格: “我若在松山、杏山之間駐營,敵人一定很快就要逃走,恐怕不會俘虜、斬獲得那麼多。
既然你們勸我不駐在高橋,也隻好如此吧。
” 之後,他就繼續率領大軍進發,往松山、杏山之間前去。
沿路的諸王、貝勒、将士們看見他前邊的簡單儀仗隊和前隊騎兵,知道是憨王經過,人人歡躍,遠近發出來用滿洲語呼喊“萬歲”的聲音。
八月二十日淩晨,洪承疇還不知道皇太極已經來到。
他繼續指揮明軍向北猛攻,企圖與錦州守軍會師。
松山東南隔着媽媽頭山、小淩河口的濱海一帶是接濟軍糧的地方,前天他已經在媽媽頭山和濱海處增添了三千守兵。
昨天張若麒自請偕馬紹愉等駐守海邊,保護糧運。
洪承疇欣然同意,額外撥給二百精兵作為他的護衛。
送他走的時候,洪承疇拉着他的手,囑咐說: “張監軍,風聞虜酋将至,援兵也已陸續開到。
我軍既到此地,隻能鼓勇向前,不能後退一步。
稍微後退,則軍心動搖,敵兵乘機猛攻,我們就萬難保全。
我輩受皇上知遇,為國家封疆安危所系,甯可死于沙場,不可死于西市。
大軍決戰在即,糧道極為重要,務望先生努力!” 今天黎明時候,洪承疇用兩萬步騎兵分為三道,向清兵營壘進攻。
祖大壽在錦州城内聽見炮聲和喊殺聲,立即率兩千多步兵從錦州南門殺出,夾擊清軍。
但清營壕溝既深,炮火又猛,明軍死傷枕藉,苦戰不得前進。
洪承疇害怕人馬損失過多,隻好鳴鑼收兵。
祖大壽也趕快攜帶着受傷的将士退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