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就成了睿親王。
就在這一年,皇太極讓多爾衮随着他帶兵侵略朝鮮,占領了朝鮮的江華島,俘虜了逃避在島上的王妃和世子,迫使朝鮮國王李-投降。
班師回來的時候,皇太極命多爾衮約束後軍,帶着作為人質的朝鮮國王的世子李〔氵(山王)〕①、另一個兒子李-②和幾個大臣的兒子返回盛京。
在這一次戰役中,多爾衮為清國建立了赫赫戰功,那時他才二十五歲。
①〔氵+(上山+下王)〕--音wang。
②---音hao。
他曾經多次入侵明朝,深悉明朝政治和軍事的腐敗情況,也知道洪承疇目前雖然兵力強盛,但士氣不能持久,所以他想隻要再給他二萬精兵,他就能夠打敗洪承疇的援錦之師。
倘若由他一手指揮人馬奪取這一重大勝利,他就将為國家建立不朽的功勳。
因此想到皇太極将要親自率軍前來,他不免感到失望和不快。
盡管如此,他表面上仍然裝作沒有領會憨王的用意,又将豪格叫到帳中,商議如何再請求憨王增兵。
豪格雖然不希望多爾衮獨自立下大功,但也不希望他父親皇太極親自前來指揮戰争。
他希望能讓他和多爾衮一起來指揮這一戰争,打敗明朝的十三萬援兵,建立大功,恢複親王稱号。
他們兩人都互相提防,沒有說出各自的真心話,不過卻一緻認為,隻要有了援軍,打敗明軍不難。
援軍也不需要太多,隻要再增加二萬人馬就夠了。
經過一番商議,他們就又派使者去盛京,請求憨王派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率盛京一半人馬來援。
濟爾哈朗的父親是努爾哈赤的兄弟,他和皇太極、多爾衮是從兄弟。
多爾衮認為,如果派濟爾哈朗來,仍然隻能做他的副手,而不會奪去他的主帥地位。
所以他才提出了這一建議。
多爾衮今天忙碌了大半天,感到困乏。
從一清早起,他就到各處巡視營壘,又連續傳見在松山、錦州一帶的各貝勒、貝子、固山額真①,以及随軍前來的重要牛錄章京②等領兵和管事首領,當面指示作戰機宜,剛才又同豪格議論很久,如今很需要休息一陣,再去高橋一帶視察。
他吩咐戈什哈③,除非有緊急重要的事兒,什麼人也不要前來見他。
自從他明白老憨王皇太極可能親自來指揮作戰,他的心中忽然産生了極其隐秘的煩惱。
他本來想躺下去睡一陣,但因為那種不能對任何人流露的煩惱,他的睡意跑了,獨自坐在帳中,慢騰騰地吸着煙袋。
①固山額真--管理一旗的長官,入關後改用漢語名都統。
②牛錄章京--原稱“牛祿額真”,清太宗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改稱牛錄章京,漢譯“佐領”。
③戈什哈--簡稱“戈什”,即侍從護衛人員。
他對皇太極忠心擁戴,同時也十分害怕。
皇太極去年對他的處罰,他表面上心悅誠服,實際内心中懷着委屈。
當時因許多人馬包圍錦州,清兵攻不進去,明兵無力出擊,成了相持拖延局面。
他同諸王、貝勒們商議之後,由他做主,向後移至距城三十裡處駐營,又令每一旗派一将校率領,每一牛錄①抽出甲士五人先回盛京探家和制備衣甲。
皇太極大怒,派濟爾哈朗代他領兵,傳谕嚴厲責備,問道:“我原來命你們從遠處步步向錦州靠近,将錦州死死圍困。
如今啊你們反而離城很遠紮營,敵人必定會多運糧草入城,何時能得錦州?”多爾衮請使者代他回話:“原來駐紮的地方,草已經光了。
是臣倡議向後移營,有草牧馬,罪實在臣。
請老憨王治罪!”皇太極又派人傳谕:“我愛你超過了所有子弟,賞賜也特别厚。
如今你這樣違命,你看我應如何治你的罪?”多爾衮自己說他犯了該死的罪。
皇太極将他和豪格降為郡王,罰了他一萬兩銀子,奪了他兩牛錄的人。
這件事使多爾衮今天回想起來還十分害怕。
他不免猜想:是不是會有人在老憨的身邊說他的壞話,所以老憨要親來指揮作戰?…… ①牛錄--滿洲基本戶口和軍事組織單位,每牛錄三百人。
一個四十多歲的、多年服侍他的葉赫族包衣①羅托進來,跪下一隻腿問道:“王爺,該用飯了,現在就端上來麼?” ①包衣--滿語“包衣阿哈”的簡稱,即家奴。
多爾衮問道:“朝鮮進貢的那種甜酒還有麼?” 包衣羅托說:“王爺,您忘了?今日是大妃①的忌日。
雖說已經整整滿十五年啦,可是每逢這一天,您總是不肯喝酒的。
” ①大妃--多爾衮的生母,姓納喇,名阿巴亥,原為蒙古族,後為葉赫部。
她是努爾哈赤的皇後納喇氏的侄女。
皇後死後,她被立為大妃。
當時制度草創,大概都按滿洲語稱福晉,所謂後、妃這種名号,都是稍後時代加上去的。
大妃的地位僅次于皇後,也算正妻,高于所謂側妃和庶妃。
多爾衮的心中一動,說道:“這幾天軍中事忙,你不提起,我真的忘了。
不要拿酒吧,羅托!” 羅托見多爾衮臉色陰沉,接着勸解說:“王爺那時才十四歲,這十五年為我們大清國立了許多汗馬功勞。
大福晉①在天上一定十分高興,不枉她的殉葬盡節。
王爺,這歲月過的真快!” ①大福晉--即大妃。
福晉稱呼類似漢語的夫人,一般滿洲貴族的妻子都可稱福晉。
後來學習漢族文化,封建等級制度嚴密化,皇帝的妻妾稱後妃,親王、郡王的正妻稱福晉,妾是側福晉。
這制度直到清亡。
多爾衮說:“羅托,你還不算老,變得像老年人一樣-嗦!” 羅托退出以後,多爾衮磕去了煙灰,等待飯菜上來。
十多年來,他一則忙于為清國南征北戰;二則朝廷上圍繞着皇太極這位雄才大略的統治者勾心鬥角;三則他自己不到二十歲就有了福晉和三位側福晉,很少再想念母親,隻在她的忌日避免飲酒。
今日經羅托提起,十五年前的往事又陡地湧上心頭。
那一年是天命①十一年,他虛歲十四歲。
太祖努爾哈赤攻甯遠不克,人馬損失較重,退回盛京時半路患病,死在渾河船上。
他臨死前将大妃納喇阿巴亥召去,遺命大妃殉葬。
回到盛京後,大妃不願死。
可是皇太極已經即位憨王,催促她趕快自盡。
她拖延了一兩天,被逼無奈,隻好自盡。
在自盡之前,她穿上最好的衣服,戴了最名貴的首飾,人們很少看見她那樣盛裝打扮。
她要看一看她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衮、多铎。
皇太極答應了她的要求,命他們三人去見母親,并且面谕他們勸母親趕快自盡。
他們到了母親面前,不敢不照憨王的意思說話,可是他們的心中慘痛萬分。
特别是多爾衮同多铎的年紀較小,最為母親鐘愛。
她一手拉着多爾衮,一手拉着多铎,痛哭不止。
他們也哭,卻勸母親自盡。
在他們的思想中,遵照憨王的遺命殉葬,不要違抗,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但是他們又确實愛母親,可憐母親,不忍心母親自盡。
所以從那時以後,多爾衮當着别人的面,不敢流露思念母親的話,怕傳到皇太極的耳朵裡,但是最初兩三年,他在暗中卻哭過多次,在夜間常常夢見母親。
①天命--清太祖的年号。
天命十一年為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
飯菜端上來了。
多爾衮為着要趕往高橋一帶去察看明軍營壘,不再想這段悲慘的往事,趕快吃飯。
可是不知怎麼,他想到皇太極近來的身體不好,說不定在幾年内會死去。
他心中閑想:他會要哪位妃殉葬呢?他會要誰繼他為憨王呀?他決不會使豪格和其他諸子襲位。
如今最受寵的是關雎宮宸妃和永福宮莊妃。
宸妃生過一個兒子,活到兩歲就死了。
莊妃生了一個兒子,名叫福臨,今年五歲,最受憨王喜愛,可能憨王臨死時會讓這個小孩子承襲皇位。
……他沒有往下多想,隻覺得這件事太渺茫了。
但是他不希望豪格襲位;倘若豪格襲位,他的處境就十分危險了。
忽然,他的眼前現出來莊妃的影子,不覺從眼角露出一絲似有若無的笑意。
他認為她确實生得很美,看來十分端莊,卻在一雙眼睛中含有無限情意。
他又想到豪格的福晉,她也很美,神态不像莊妃高貴,眉眼卻像莊妃…… 他正在胡思亂想,一位侍從官員進來,打千禀道: “王爺,憨王派三位官員前來傳谕!” 自從七月下旬以來,皇太極就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錦州戰場,原來打算要去葉赫地方打獵,也隻好取消了。
他幾乎每天都接到從圍困錦州的軍中送來的密報,對于洪承疇統率的明軍如何向松山附近集中,兵勢如何強盛,他都完全清楚。
但是他不急于向錦州戰場增援,也不向多爾衮等宣示他的作戰方略。
沈陽城中,表面平靜,實際上逐日在增加緊張。
不斷地有使者帶着他的密旨(多是口谕),夜間或黎明從盛京出發,分赴滿洲和蒙古各部,調集人馬。
他所任用的統兵作戰的滿族親貴,都是富有朝氣的年輕人,起小就在戰争生活中鍛煉,不打仗的時候,就借助大規模的圍獵練習騎射和指揮戰争。
這些分領八旗的年輕貴族,從親王、郡王到貝勒、貝子,在重大事情上沒有人敢向他隐瞞實情。
有時倘若有小的隐瞞,事後常有人向他禀報,他就分别輕重處罰。
他一貫賞罰分明,使人心服。
他很欣賞多爾衮的統兵作戰才能,幾個月前将多爾衮降為郡王,隻是對其圍困錦州不力暫施薄罰,打算不久後軍事勝利,仍恢複多爾衮的親王爵位。
他很重視這一仗,希望這一仗能夠按照他的想法打勝,為下一步進兵長城以南掃清障礙。
如果能夠活捉洪承疇,那就更使他稱心如願。
近來,由于明軍的大舉援救錦州,在沈陽城中引起來很大震動。
民間有不少謠言說南朝的兵力如何強大,準備的糧饷如何充足,還說洪承疇是一個如何有閱曆、有韬略的統兵大臣,如何得南朝皇帝的信任和衆位大将的愛戴,不可等閑視之。
在朝臣中,也有許多滿漢官員擔心洪承疇倘若将錦州解圍,從此以後,遼河以西就會處處不得安甯。
皇太極對于盛京臣民的擔心和各種謠言都很清楚。
有一次上朝時,他對群臣說: “我所擔心的不是洪承疇率領十三萬人馬
就在這一年,皇太極讓多爾衮随着他帶兵侵略朝鮮,占領了朝鮮的江華島,俘虜了逃避在島上的王妃和世子,迫使朝鮮國王李-投降。
班師回來的時候,皇太極命多爾衮約束後軍,帶着作為人質的朝鮮國王的世子李〔氵(山王)〕①、另一個兒子李-②和幾個大臣的兒子返回盛京。
在這一次戰役中,多爾衮為清國建立了赫赫戰功,那時他才二十五歲。
①〔氵+(上山+下王)〕--音wang。
②---音hao。
他曾經多次入侵明朝,深悉明朝政治和軍事的腐敗情況,也知道洪承疇目前雖然兵力強盛,但士氣不能持久,所以他想隻要再給他二萬精兵,他就能夠打敗洪承疇的援錦之師。
倘若由他一手指揮人馬奪取這一重大勝利,他就将為國家建立不朽的功勳。
因此想到皇太極将要親自率軍前來,他不免感到失望和不快。
盡管如此,他表面上仍然裝作沒有領會憨王的用意,又将豪格叫到帳中,商議如何再請求憨王增兵。
豪格雖然不希望多爾衮獨自立下大功,但也不希望他父親皇太極親自前來指揮戰争。
他希望能讓他和多爾衮一起來指揮這一戰争,打敗明朝的十三萬援兵,建立大功,恢複親王稱号。
他們兩人都互相提防,沒有說出各自的真心話,不過卻一緻認為,隻要有了援軍,打敗明軍不難。
援軍也不需要太多,隻要再增加二萬人馬就夠了。
經過一番商議,他們就又派使者去盛京,請求憨王派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率盛京一半人馬來援。
濟爾哈朗的父親是努爾哈赤的兄弟,他和皇太極、多爾衮是從兄弟。
多爾衮認為,如果派濟爾哈朗來,仍然隻能做他的副手,而不會奪去他的主帥地位。
所以他才提出了這一建議。
多爾衮今天忙碌了大半天,感到困乏。
從一清早起,他就到各處巡視營壘,又連續傳見在松山、錦州一帶的各貝勒、貝子、固山額真①,以及随軍前來的重要牛錄章京②等領兵和管事首領,當面指示作戰機宜,剛才又同豪格議論很久,如今很需要休息一陣,再去高橋一帶視察。
他吩咐戈什哈③,除非有緊急重要的事兒,什麼人也不要前來見他。
自從他明白老憨王皇太極可能親自來指揮作戰,他的心中忽然産生了極其隐秘的煩惱。
他本來想躺下去睡一陣,但因為那種不能對任何人流露的煩惱,他的睡意跑了,獨自坐在帳中,慢騰騰地吸着煙袋。
①固山額真--管理一旗的長官,入關後改用漢語名都統。
②牛錄章京--原稱“牛祿額真”,清太宗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改稱牛錄章京,漢譯“佐領”。
③戈什哈--簡稱“戈什”,即侍從護衛人員。
他對皇太極忠心擁戴,同時也十分害怕。
皇太極去年對他的處罰,他表面上心悅誠服,實際内心中懷着委屈。
當時因許多人馬包圍錦州,清兵攻不進去,明兵無力出擊,成了相持拖延局面。
他同諸王、貝勒們商議之後,由他做主,向後移至距城三十裡處駐營,又令每一旗派一将校率領,每一牛錄①抽出甲士五人先回盛京探家和制備衣甲。
皇太極大怒,派濟爾哈朗代他領兵,傳谕嚴厲責備,問道:“我原來命你們從遠處步步向錦州靠近,将錦州死死圍困。
如今啊你們反而離城很遠紮營,敵人必定會多運糧草入城,何時能得錦州?”多爾衮請使者代他回話:“原來駐紮的地方,草已經光了。
是臣倡議向後移營,有草牧馬,罪實在臣。
請老憨王治罪!”皇太極又派人傳谕:“我愛你超過了所有子弟,賞賜也特别厚。
如今你這樣違命,你看我應如何治你的罪?”多爾衮自己說他犯了該死的罪。
皇太極将他和豪格降為郡王,罰了他一萬兩銀子,奪了他兩牛錄的人。
這件事使多爾衮今天回想起來還十分害怕。
他不免猜想:是不是會有人在老憨的身邊說他的壞話,所以老憨要親來指揮作戰?…… ①牛錄--滿洲基本戶口和軍事組織單位,每牛錄三百人。
一個四十多歲的、多年服侍他的葉赫族包衣①羅托進來,跪下一隻腿問道:“王爺,該用飯了,現在就端上來麼?” ①包衣--滿語“包衣阿哈”的簡稱,即家奴。
多爾衮問道:“朝鮮進貢的那種甜酒還有麼?” 包衣羅托說:“王爺,您忘了?今日是大妃①的忌日。
雖說已經整整滿十五年啦,可是每逢這一天,您總是不肯喝酒的。
” ①大妃--多爾衮的生母,姓納喇,名阿巴亥,原為蒙古族,後為葉赫部。
她是努爾哈赤的皇後納喇氏的侄女。
皇後死後,她被立為大妃。
當時制度草創,大概都按滿洲語稱福晉,所謂後、妃這種名号,都是稍後時代加上去的。
大妃的地位僅次于皇後,也算正妻,高于所謂側妃和庶妃。
多爾衮的心中一動,說道:“這幾天軍中事忙,你不提起,我真的忘了。
不要拿酒吧,羅托!” 羅托見多爾衮臉色陰沉,接着勸解說:“王爺那時才十四歲,這十五年為我們大清國立了許多汗馬功勞。
大福晉①在天上一定十分高興,不枉她的殉葬盡節。
王爺,這歲月過的真快!” ①大福晉--即大妃。
福晉稱呼類似漢語的夫人,一般滿洲貴族的妻子都可稱福晉。
後來學習漢族文化,封建等級制度嚴密化,皇帝的妻妾稱後妃,親王、郡王的正妻稱福晉,妾是側福晉。
這制度直到清亡。
多爾衮說:“羅托,你還不算老,變得像老年人一樣-嗦!” 羅托退出以後,多爾衮磕去了煙灰,等待飯菜上來。
十多年來,他一則忙于為清國南征北戰;二則朝廷上圍繞着皇太極這位雄才大略的統治者勾心鬥角;三則他自己不到二十歲就有了福晉和三位側福晉,很少再想念母親,隻在她的忌日避免飲酒。
今日經羅托提起,十五年前的往事又陡地湧上心頭。
那一年是天命①十一年,他虛歲十四歲。
太祖努爾哈赤攻甯遠不克,人馬損失較重,退回盛京時半路患病,死在渾河船上。
他臨死前将大妃納喇阿巴亥召去,遺命大妃殉葬。
回到盛京後,大妃不願死。
可是皇太極已經即位憨王,催促她趕快自盡。
她拖延了一兩天,被逼無奈,隻好自盡。
在自盡之前,她穿上最好的衣服,戴了最名貴的首飾,人們很少看見她那樣盛裝打扮。
她要看一看她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衮、多铎。
皇太極答應了她的要求,命他們三人去見母親,并且面谕他們勸母親趕快自盡。
他們到了母親面前,不敢不照憨王的意思說話,可是他們的心中慘痛萬分。
特别是多爾衮同多铎的年紀較小,最為母親鐘愛。
她一手拉着多爾衮,一手拉着多铎,痛哭不止。
他們也哭,卻勸母親自盡。
在他們的思想中,遵照憨王的遺命殉葬,不要違抗,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但是他們又确實愛母親,可憐母親,不忍心母親自盡。
所以從那時以後,多爾衮當着别人的面,不敢流露思念母親的話,怕傳到皇太極的耳朵裡,但是最初兩三年,他在暗中卻哭過多次,在夜間常常夢見母親。
①天命--清太祖的年号。
天命十一年為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
飯菜端上來了。
多爾衮為着要趕往高橋一帶去察看明軍營壘,不再想這段悲慘的往事,趕快吃飯。
可是不知怎麼,他想到皇太極近來的身體不好,說不定在幾年内會死去。
他心中閑想:他會要哪位妃殉葬呢?他會要誰繼他為憨王呀?他決不會使豪格和其他諸子襲位。
如今最受寵的是關雎宮宸妃和永福宮莊妃。
宸妃生過一個兒子,活到兩歲就死了。
莊妃生了一個兒子,名叫福臨,今年五歲,最受憨王喜愛,可能憨王臨死時會讓這個小孩子承襲皇位。
……他沒有往下多想,隻覺得這件事太渺茫了。
但是他不希望豪格襲位;倘若豪格襲位,他的處境就十分危險了。
忽然,他的眼前現出來莊妃的影子,不覺從眼角露出一絲似有若無的笑意。
他認為她确實生得很美,看來十分端莊,卻在一雙眼睛中含有無限情意。
他又想到豪格的福晉,她也很美,神态不像莊妃高貴,眉眼卻像莊妃…… 他正在胡思亂想,一位侍從官員進來,打千禀道: “王爺,憨王派三位官員前來傳谕!” 自從七月下旬以來,皇太極就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錦州戰場,原來打算要去葉赫地方打獵,也隻好取消了。
他幾乎每天都接到從圍困錦州的軍中送來的密報,對于洪承疇統率的明軍如何向松山附近集中,兵勢如何強盛,他都完全清楚。
但是他不急于向錦州戰場增援,也不向多爾衮等宣示他的作戰方略。
沈陽城中,表面平靜,實際上逐日在增加緊張。
不斷地有使者帶着他的密旨(多是口谕),夜間或黎明從盛京出發,分赴滿洲和蒙古各部,調集人馬。
他所任用的統兵作戰的滿族親貴,都是富有朝氣的年輕人,起小就在戰争生活中鍛煉,不打仗的時候,就借助大規模的圍獵練習騎射和指揮戰争。
這些分領八旗的年輕貴族,從親王、郡王到貝勒、貝子,在重大事情上沒有人敢向他隐瞞實情。
有時倘若有小的隐瞞,事後常有人向他禀報,他就分别輕重處罰。
他一貫賞罰分明,使人心服。
他很欣賞多爾衮的統兵作戰才能,幾個月前将多爾衮降為郡王,隻是對其圍困錦州不力暫施薄罰,打算不久後軍事勝利,仍恢複多爾衮的親王爵位。
他很重視這一仗,希望這一仗能夠按照他的想法打勝,為下一步進兵長城以南掃清障礙。
如果能夠活捉洪承疇,那就更使他稱心如願。
近來,由于明軍的大舉援救錦州,在沈陽城中引起來很大震動。
民間有不少謠言說南朝的兵力如何強大,準備的糧饷如何充足,還說洪承疇是一個如何有閱曆、有韬略的統兵大臣,如何得南朝皇帝的信任和衆位大将的愛戴,不可等閑視之。
在朝臣中,也有許多滿漢官員擔心洪承疇倘若将錦州解圍,從此以後,遼河以西就會處處不得安甯。
皇太極對于盛京臣民的擔心和各種謠言都很清楚。
有一次上朝時,他對群臣說: “我所擔心的不是洪承疇率領十三萬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