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剛剛卸任,奉四川巡撫邵捷春之命,來看看重慶附近的駐軍情況。

    他前天和昨天已經看過了幾處兵營,包括巡撫的标營在内,都使他感到失望。

    如今他被秦良玉帶到石-白杆兵的營中,當然隻是那三千訓練有素的精兵駐地,看見營壘守衛森嚴,肅靜無嘩,臨時平整的校場中有軍官帶領着士兵正在認真操練。

    這種在當時官軍中少見的軍容使他感到驚異,心中贊歎,對秦良玉更加敬佩,在馬上拱手說: “自從天啟初年以來,都督大人的白杆兵天下聞名。

    今日下官有幸親來觀光,益信白杆兵名不虛傳,周亞夫之細柳營不過如是!看來保衛四川,不受獻賊蹂躏,端賴大人這一旅精銳之師。

    ” 秦良玉已經是一個六十七歲的老婦人,從萬曆二十七年開始帶兵打仗,如今已經有四十一年經曆,不但見過很多朝中和封疆大臣,受到尊重,而且她還有衆多大将們夢想不到的光榮是十年前曾蒙當今皇上在平台召見一次,賜給她四首褒美的禦制詩,并且是禦筆親書,至今海内傳誦。

    她明白陸遜之的話一半是真,一半是官場中常有的客套和奉承之詞,所以她在馬上拱手還禮,态度娴雅地微微一笑,回答說: “先生過獎,實不敢當。

    我已經老了,手下将士也和往年不同。

    隻是皇恩高厚,難報萬一,今日正武将用命之時,不敢稍有懈弛。

    況獻賊逼近夔關,老婦守川也就是守家,敢不盡力!”她突然輕輕地歎一口氣,又說,“今日先生來得正好。

    我有些區區苦衷,在先生回重慶前當與先生一談,或可轉達邵公。

    ” 陸遜之趕快說:“下官此來,除代撫台大人向貴營将士慰勞之外,也實欲親瞻威儀,拜聞韬略。

    倘有珠玉之言,自當洗耳恭聽,回渝①後代為轉達。

    ” ①渝--重慶的簡稱。

     良玉點頭說:“回行轅談吧。

    ” 十年以來,除非行軍打仗,秦良玉總是在她駐軍的行轅正廳中間懸挂着一副她自己用灑金橙紅砑光蠟箋書寫的“中堂”,全绫精工裝裱,下墜兩端鑲玉楠木軸,用恭楷書寫崇祯二年皇帝賜給她的四首禦制詩之一: 蜀錦征袍手制成,桃花馬上請長纓。

     世間不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裡行? “中堂”兩旁是高陽孫承宗寫的對聯,這說明秦良玉曾經與這位主持過對滿洲軍事的大臣有些關系。

     陸遜之就坐以後,禁不住先看秦良玉手寫的“中堂”,心中佩服她雖然以武功著名,但确如傳聞所說她“頗通翰墨”,書法在娟秀中含有剛健。

    看過以後,他對秦良玉欠身說:“都督大人蒙當今聖上殊遇,禦制詩如此褒美,真是曠世恩榮!” 秦良玉回答說:“正因老婦受今上特恩,萬死難報,所以才……唉,不說了,吃過酒以後再與先生細談。

    ” 在秦良玉的行轅中,為陸遜之設了簡單的午宴,有良玉手下的幾位親信将領和幕僚作陪。

    在左右侍候的全是青年女子,一律戎裝打扮,短袖窄衣,腰挂寶劍。

    那些男将在良玉前十分肅敬,不敢随便言笑。

    在宴會中,秦良玉隻随便談一些打仗的事。

    她還告訴客人,她和她的兒子馬祥麟和兒媳馬鳳儀①在崇祯初年就同“流賊”作戰,媳婦在懷慶府地方同王嘉胤、王自用作戰,孤軍深入,死于陣上。

    所以不論為國為家,她都與“流賊”不共戴天,更不願看見張獻忠西過夔關一步。

    午宴以後,秦良玉将陸遜之讓進她平日同幾個親信幕僚和将領們商議軍事的地方,隻留下兩個女兵侍候。

    她微露一絲苦笑,歎息說: ①馬鳳儀--本姓張,出嫁後穿男裝,率領石-兵作戰,改從夫姓。

     “邵公不知兵。

    我這老婦人受國厚恩,理應以死報國,獨恨與邵公同死!” 陸遜之吃了一驚,忙問:“都督何出此言?” 良玉說:“兩個月前,我原是駐守巫山,扼流賊入川之路。

    後來,羅汝才等進犯夔州,我就由巫山馳援夔州。

    随後在馬家寨、留馬垭連敗賊兵。

    仙寺嶺一仗,奪了羅汝才的大旗,生擒他手下的重要頭領副塌天。

    打仗嘛,應該多想着同敵人争險奪隘,先占好步,方能取勝。

    邵公不此之圖,提弱兵兩萬坐守重慶,距夔州府一千一百餘裡。

    邵公又将張令一軍和敝軍調來重慶附近,作為倚靠,大失地利。

    倘若夔州有警,我同張令之師如何能夠馳援?況且賊據歸、巫萬山之巅,休息之後,鐵騎建瓴而下,張令必被擊破。

    張令一破,就來打我。

    我給打敗了,還能救重慶麼?” 陸遜之不覺點頭,說:“都督所言甚是。

    邵撫台如此部署兵力,恐有未當。

    ” 秦良玉接着說:“況且督師是楚人,不願有一賊在楚,用全力将賊逼往西來,不啻以蜀為壑①。

    督師用心如此,連三歲孩子都知道。

    邵公不趁此時争山奪險,搶占地利,令賊不敢前來攻我,反而等着挨打,這真是自取敗亡之道!” ①以蜀為壑--這是當時四川官紳們攻擊楊嗣昌的話,認為楊嗣昌是楚人,故意将張獻忠趕入四川為患。

     陸遜之深為同意,答應回去後就将她的意見轉達巡撫。

    他又試着問道: “夫人所言者不僅邵撫台前程攸關,亦全蜀安危所系。

    可否請大駕親到重慶一趟,與撫台當面一商?” 秦良玉微微一笑,說:“老婦正在忙于練兵,以備一戰,實在不克分身。

    請先生轉達鄙意就可以了。

    ” 陸遜之連連點頭說:“一定轉達。

    一定轉達。

    ”他早已聽說秦良玉不惟武藝出衆,而且胸有韬略,吐詞娴雅,大非一般武将可比。

    今日初次見面,聽了她的談話,覺得果然不俗。

    他也看出來,這位年老的女将頗為驕傲,并不把邵巡撫放在眼裡,所以不肯親自去重慶見巡撫商談。

    他曾風聞,四月下旬秦良玉和邵捷春都到了夔州,秦良玉拜見過邵捷春,因巡撫沒有回拜,她便帶着親兵們馳回防地,連辭行也沒有。

    陸遜之如今很擔心張獻忠與羅汝才合兵以後會越過夔州西來,使四川腹地飽受兵戎之苦,所以他要盡自己的力量勸這位著名的女将認真出力,使張獻忠等不能過夔州一步。

    他一反文官的驕傲習氣,欠身恭維說: “總鎮大人平生戰功-赫,名馳海内。

    四川乃大人桑梓之邦,上自朝廷,下至愚夫愚婦,無不注目大人的旌旗所向,将大人看作是川東屏藩,全蜀幹城。

    賀人龍率領的數千秦軍已在開縣鼓噪,奔往陝西,大人可有聞乎?” 秦良玉說:“我是昨天晚上才接到塘報。

    ” 陸遜之說:“督師和撫台因獻、曹二賊合兵,夔、巫軍情甚為緊急,疊催賀鎮進駐夔州、大昌之間,以為張應元的楚軍後盾。

    不料賀鎮将士因欠饷鼓噪歸秦,緻使川東守軍益形單薄。

    所以今日是否能堵住獻、曹二賊深入四川,惟恃夫人與張令将軍兩支勁旅耳。

    ” 良玉微微一笑,謙遜地說:“先生太過譽了。

    不瞞先生說,今日石-白杆兵雖然尚堪一戰,但也比往年差了。

    一則我自己雖然尚能騎馬殺賊,但畢竟是年近七十的老婦,精力大不如前。

    二則先生諒也素知,我一家有幾個戰将,十餘年來相繼為國捐軀,如今手下得力的戰将也少了。

    ” 陸遜之說;“雖然如此,但夫人威名素著,先聲奪人,而貴軍兵将都是來自石-土司,上下一心,非他軍可比。

    前去夔、巫,先占地利,必然穩操勝算。

    下官今日回渝,即将尊意轉達,想邵撫台必會欣然同意。

    ” 良玉說:“倘若邵公肯使老婦與張令将軍開赴夔、巫,先發制敵,則四川大局或者不緻糜爛,督師‘以川為壑’的想法也将落空。

    ” 當天下午,陸遜之在客房稍作休息,便要趕回重慶,好即日将秦良玉的意見回禀巡撫。

    一位親信幕僚負責陪陸遜之談話,趕快走進去禀報秦良玉,并提醒要送給陸遜之一份“程儀”。

    秦良玉正在為新征召的兵士們的号衣和兵仗欠缺發愁,對着幕僚皺了皺眉頭,小聲問: “送他五十兩銀子可以麼?” 幕僚笑着說:“大人,少了一點,目前雖然軍中很窮,可是五十兩銀子恐怕拿不出手。

    ” 秦良玉低頭沉吟。

    雖然她在當時威名-赫,論官階比卸任的知州高得不能比,但是她十分明白,萬不能得罪像陸遜之這樣受巡撫信任的文官,他在巡撫耳邊吹冷風或吹暖風,不可等閑視之。

    想了片刻,她吩咐中軍取一百兩銀子用紅紙封好,交給這位幕僚。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