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今天是二月三十日,楊嗣昌來到湖北沙市已經三天了。
沙市在當時雖然隻是荊州的一個市鎮,卻是商業繁盛,在全國頗有名氣。
清初曾有人這樣寫道:“列巷九十九條,每行占一巷;舟車輻湊,繁盛甲宇内,即今之京師、姑蘇皆不及也。
”因為沙市在明末是這般富裕和繁華,物資供應不愁,所以楊嗣昌将他的督師行轅設在沙市的徐園,也就是徐家花園。
他當時隻知道襄陽失守,襄王被殺,而對于洛陽失陷的消息還是得自傳聞,半信半疑。
關于襄陽失陷的報告是在出了三峽的船上得到的。
猛如虎在黃陵城的慘敗,已經使楊嗣昌在精神上大受挫折;接到襄陽失守的報告,他對“剿賊”軍事和自己的前途便完全陷入絕望。
在接到襄陽的消息之前,左右的親信們就常常看見他兀坐艙中,或在靜夜獨立船頭,有時垂頭望着江流歎氣。
在入川的時候,他常常在處理軍務之暇,同幕僚和清客們站在船頭,指點江山,評論形勝①,欣賞風景,談笑風生;有時他還飲酒賦詩,叫幕僚和清客們依韻奉和。
而如今,他幾乎完全變了。
同樣的江山,同樣的三峽奇景,卻好像跟他毫無關系。
出了三峽,得到襄陽消息,他幾乎不能自持。
到沙市時候,他的臉色十分憔悴,左右親信們都以為他已經病了。
①形勝--指地理險要。
今日是他的五十四歲生日。
行轅将吏照例替他準備了宴席祝壽,但隻算是應個景兒,和去年在襄陽時候的盛況不能相比,更沒有找戲班子唱戲和官妓歌舞等事。
他已經有兩天沒有吃飯,勉強受将吏們拜賀,在宴席上坐了一陣。
宴席在陰郁的氣氛中草草結束。
他明白将吏們的心情,在他臨退出拜壽的節堂時候,強打精神,用沉重的聲音說: “自本督師受任以來,各位辛苦備嘗,原欲立功戎行,效命朝廷。
不意剿賊軍事一再受挫,竟緻襄陽失陷,襄王遇害。
如此偾事,實非始料所及。
兩載慘淡經營,一旦付之東流!然皇上待我恩厚,我們當謀再舉,以期後效。
諸君切不可灰心絕望,坐失亡羊補牢之機。
本督師願與諸君共勉!” 他退回處理公務和睡覺的花廳中,屏退左右,獨坐案邊休息,對自己剛才所講的話并不相信,隻是心上還存在着一線非常渺茫的希望。
因為他吩咐不許有人來打擾他,所以小小的庭院十分寂靜,隻有一隻小鳥偶爾落到樹枝上啁啾幾聲。
他想仔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但是思緒紛亂。
一會兒,他想着皇上很可能馬上就對他嚴加治罪,說不定來逮捕他的缇騎①已經出京。
一會兒,他幻想着皇上必将來旨切責,給他嚴厲處分,但仍使他戴罪圖功,挽救局勢。
一會兒,他想着左良玉和賀人龍等大将的驕橫跋扈,不聽調遣,而四川官紳如何百般抵制和破壞他的用兵方略,對他造謠攻擊。
一會兒他猜想目前朝廷上一定是議論嘩然,紛紛地劾奏他糜費百萬金錢,剿賊潰敗,失陷藩王。
他深知道幾十年來朝野士大夫門戶鬥争的激烈情況,他的父親就是在門戶鬥争中坐了多年牢,至今死後仍在挨罵,而他自己也天天生活在門戶鬥争的風浪之中。
“那些人們,”他心裡說,“抓住這個機會,絕不會放我過山!”他想到皇上對他的“聖眷”②,覺得實在沒有把握,不覺歎口氣,沖口說出: “自來聖眷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何況今上③的秉性脾氣!” ①缇騎--原是漢朝管巡邏京城和逮捕人的官吏,明朝借指錦衣衛旗校。
明朝皇帝逮捕文武臣僚由錦衣衛去辦。
②聖眷--皇帝的眷愛,眷顧。
③今上--封建時代稱當今皇上為今上。
他的聲音很小,沒有被在窗外侍候的仆人聽見。
幾天來缺乏睡眠和兩天來少進飲食,坐久了越發感到頭腦眩暈,精神十分萎憊,便走進裡間,和衣躺下,不覺——入睡。
他做了一個噩夢,夢見他已經被逮捕入京,下在刑部獄中,幾乎是大半朝臣都上疏攻他,要将他定成死罪,皇上也非常震怒;那些平日同他關系較好的同僚們在這樣情況下都不敢做聲,有些人甚至倒了過去,也上疏讦奏,有影沒影地栽了他許多罪款。
他又夢見熊文燦和薛國觀一起到獄中看他,熊低頭歎氣,沒有說話,而薛卻對他悄聲囑咐一句:“文弱,上心已變,天威莫測啊!”他一驚醒來,出了一身冷汗,定神以後,才明白自己是夢了兩個死人,一個被皇上斬首,一個賜死。
他将這一個兇夢想了一下,心中歎息說: “唉,我明白了!” 前天來沙市時,船過荊州,他曾想上岸去朝見惠王①,一則請惠王放心,荊州決可無虞二則想探一探惠王對襄陽失陷一事的口氣。
當時因忽然身上發冷發熱,未曾登岸。
今天上午,他差家人楊忠拿着他的拜帖騎馬去荊州見惠王府掌事承奉劉吉芳,說他明日在沙市行過賀朔禮②之後就去朝見惠王。
現在他仍打算親自去探一探惠王口氣,以便推測皇上的态度。
他在枕上叫了一聲:“來人!”一個仆人趕快小心地走了進來,在床前垂手恭立。
楊嗣昌問楊忠是否從荊州回來。
仆人對他說已經回來了,因他正在睡覺,未敢驚駕,現在廂房等候。
他立刻叫仆人将楊忠叫到床前,問道: ①惠王--萬曆皇帝第六子,名朱常潤。
後逃到廣州,被清朝捕殺。
②賀朔禮--每月朔日(初一)官吏向皇帝的牌位行禮,稱做賀朔禮。
“你見到劉承奉沒有?” 楊忠恭敬地回答:“已經見到了劉承奉,将老爺要朝見惠王殿下的意思對他說了。
” 楊嗣昌下了床,又問:“将朝見的時間約定了麼?” 楊忠說:“劉承奉當即去啟奏惠王殿下,去了許久,可是,請老爺不要生氣,惠王說……請老爺不要生氣,不去朝見就算啦吧。
” 嗣昌的心中一寒,生氣地說:“莫-嗦!惠王有何口谕?” 楊忠說:“劉承奉傳下惠王殿下口谕:‘楊先生願見寡人,還是請先見襄王吧。
’” 聽了這話,楊嗣昌渾身一震,眼前發黑,頹然坐到床上。
但是他久作皇上的親信大臣,養成了一種本領,在刹那間又恢複了表面上的鎮靜,不曾在仆人們面前過露驚慌,失去常态。
他徐徐地輕聲說: “拿洗臉水來!” 外邊的仆人已經替他預備好洗臉水,聞聲掀簾而入,侍候他将臉洗好。
他感到渾身發冷,又在圓領官便服裡邊加一件紫羅灰鼠長袍,然後強掙精神,踱出裡間,又步出花廳,在檐下站定。
仆人們見了他都垂手肅立,鴉雀無聲,仍像往日一樣,但是他從他們的臉孔上看出了沉重的憂愁神色。
行轅中軍總兵官和幾位親信幕僚趕來小院,有
沙市在當時雖然隻是荊州的一個市鎮,卻是商業繁盛,在全國頗有名氣。
清初曾有人這樣寫道:“列巷九十九條,每行占一巷;舟車輻湊,繁盛甲宇内,即今之京師、姑蘇皆不及也。
”因為沙市在明末是這般富裕和繁華,物資供應不愁,所以楊嗣昌将他的督師行轅設在沙市的徐園,也就是徐家花園。
他當時隻知道襄陽失守,襄王被殺,而對于洛陽失陷的消息還是得自傳聞,半信半疑。
關于襄陽失陷的報告是在出了三峽的船上得到的。
猛如虎在黃陵城的慘敗,已經使楊嗣昌在精神上大受挫折;接到襄陽失守的報告,他對“剿賊”軍事和自己的前途便完全陷入絕望。
在接到襄陽的消息之前,左右的親信們就常常看見他兀坐艙中,或在靜夜獨立船頭,有時垂頭望着江流歎氣。
在入川的時候,他常常在處理軍務之暇,同幕僚和清客們站在船頭,指點江山,評論形勝①,欣賞風景,談笑風生;有時他還飲酒賦詩,叫幕僚和清客們依韻奉和。
而如今,他幾乎完全變了。
同樣的江山,同樣的三峽奇景,卻好像跟他毫無關系。
出了三峽,得到襄陽消息,他幾乎不能自持。
到沙市時候,他的臉色十分憔悴,左右親信們都以為他已經病了。
①形勝--指地理險要。
今日是他的五十四歲生日。
行轅将吏照例替他準備了宴席祝壽,但隻算是應個景兒,和去年在襄陽時候的盛況不能相比,更沒有找戲班子唱戲和官妓歌舞等事。
他已經有兩天沒有吃飯,勉強受将吏們拜賀,在宴席上坐了一陣。
宴席在陰郁的氣氛中草草結束。
他明白将吏們的心情,在他臨退出拜壽的節堂時候,強打精神,用沉重的聲音說: “自本督師受任以來,各位辛苦備嘗,原欲立功戎行,效命朝廷。
不意剿賊軍事一再受挫,竟緻襄陽失陷,襄王遇害。
如此偾事,實非始料所及。
兩載慘淡經營,一旦付之東流!然皇上待我恩厚,我們當謀再舉,以期後效。
諸君切不可灰心絕望,坐失亡羊補牢之機。
本督師願與諸君共勉!” 他退回處理公務和睡覺的花廳中,屏退左右,獨坐案邊休息,對自己剛才所講的話并不相信,隻是心上還存在着一線非常渺茫的希望。
因為他吩咐不許有人來打擾他,所以小小的庭院十分寂靜,隻有一隻小鳥偶爾落到樹枝上啁啾幾聲。
他想仔細考慮下一步怎麼辦,但是思緒紛亂。
一會兒,他想着皇上很可能馬上就對他嚴加治罪,說不定來逮捕他的缇騎①已經出京。
一會兒,他幻想着皇上必将來旨切責,給他嚴厲處分,但仍使他戴罪圖功,挽救局勢。
一會兒,他想着左良玉和賀人龍等大将的驕橫跋扈,不聽調遣,而四川官紳如何百般抵制和破壞他的用兵方略,對他造謠攻擊。
一會兒他猜想目前朝廷上一定是議論嘩然,紛紛地劾奏他糜費百萬金錢,剿賊潰敗,失陷藩王。
他深知道幾十年來朝野士大夫門戶鬥争的激烈情況,他的父親就是在門戶鬥争中坐了多年牢,至今死後仍在挨罵,而他自己也天天生活在門戶鬥争的風浪之中。
“那些人們,”他心裡說,“抓住這個機會,絕不會放我過山!”他想到皇上對他的“聖眷”②,覺得實在沒有把握,不覺歎口氣,沖口說出: “自來聖眷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何況今上③的秉性脾氣!” ①缇騎--原是漢朝管巡邏京城和逮捕人的官吏,明朝借指錦衣衛旗校。
明朝皇帝逮捕文武臣僚由錦衣衛去辦。
②聖眷--皇帝的眷愛,眷顧。
③今上--封建時代稱當今皇上為今上。
他的聲音很小,沒有被在窗外侍候的仆人聽見。
幾天來缺乏睡眠和兩天來少進飲食,坐久了越發感到頭腦眩暈,精神十分萎憊,便走進裡間,和衣躺下,不覺——入睡。
他做了一個噩夢,夢見他已經被逮捕入京,下在刑部獄中,幾乎是大半朝臣都上疏攻他,要将他定成死罪,皇上也非常震怒;那些平日同他關系較好的同僚們在這樣情況下都不敢做聲,有些人甚至倒了過去,也上疏讦奏,有影沒影地栽了他許多罪款。
他又夢見熊文燦和薛國觀一起到獄中看他,熊低頭歎氣,沒有說話,而薛卻對他悄聲囑咐一句:“文弱,上心已變,天威莫測啊!”他一驚醒來,出了一身冷汗,定神以後,才明白自己是夢了兩個死人,一個被皇上斬首,一個賜死。
他将這一個兇夢想了一下,心中歎息說: “唉,我明白了!” 前天來沙市時,船過荊州,他曾想上岸去朝見惠王①,一則請惠王放心,荊州決可無虞二則想探一探惠王對襄陽失陷一事的口氣。
當時因忽然身上發冷發熱,未曾登岸。
今天上午,他差家人楊忠拿着他的拜帖騎馬去荊州見惠王府掌事承奉劉吉芳,說他明日在沙市行過賀朔禮②之後就去朝見惠王。
現在他仍打算親自去探一探惠王口氣,以便推測皇上的态度。
他在枕上叫了一聲:“來人!”一個仆人趕快小心地走了進來,在床前垂手恭立。
楊嗣昌問楊忠是否從荊州回來。
仆人對他說已經回來了,因他正在睡覺,未敢驚駕,現在廂房等候。
他立刻叫仆人将楊忠叫到床前,問道: ①惠王--萬曆皇帝第六子,名朱常潤。
後逃到廣州,被清朝捕殺。
②賀朔禮--每月朔日(初一)官吏向皇帝的牌位行禮,稱做賀朔禮。
“你見到劉承奉沒有?” 楊忠恭敬地回答:“已經見到了劉承奉,将老爺要朝見惠王殿下的意思對他說了。
” 楊嗣昌下了床,又問:“将朝見的時間約定了麼?” 楊忠說:“劉承奉當即去啟奏惠王殿下,去了許久,可是,請老爺不要生氣,惠王說……請老爺不要生氣,不去朝見就算啦吧。
” 嗣昌的心中一寒,生氣地說:“莫-嗦!惠王有何口谕?” 楊忠說:“劉承奉傳下惠王殿下口谕:‘楊先生願見寡人,還是請先見襄王吧。
’” 聽了這話,楊嗣昌渾身一震,眼前發黑,頹然坐到床上。
但是他久作皇上的親信大臣,養成了一種本領,在刹那間又恢複了表面上的鎮靜,不曾在仆人們面前過露驚慌,失去常态。
他徐徐地輕聲說: “拿洗臉水來!” 外邊的仆人已經替他預備好洗臉水,聞聲掀簾而入,侍候他将臉洗好。
他感到渾身發冷,又在圓領官便服裡邊加一件紫羅灰鼠長袍,然後強掙精神,踱出裡間,又步出花廳,在檐下站定。
仆人們見了他都垂手肅立,鴉雀無聲,仍像往日一樣,但是他從他們的臉孔上看出了沉重的憂愁神色。
行轅中軍總兵官和幾位親信幕僚趕來小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