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楊嗣昌的船隊從夔州東下的十天以前,二月初四日快到黃昏時候,有一小隊官軍騎兵,共二十八人,跑得馬匹渾身汗濕,馳至襄陽南門。

    襄陽因盛傳洛陽失陷,四川戰事不利,所以近幾天來城門盤查很嚴,除非持有緊急公文,驗明無誤,一概不許入城。

    這一小隊騎兵立馬在吊橋外邊,由為首的青年軍官走近城門,拿出督師行轅的公文,證明他來襄陽有緊急公幹。

    守門把總将公文仔細看了一遍,明白他是督師行轅标營中的一個小軍官,官職也是把總,姓劉,名興國,現年二十一歲。

    但守門把總仍不放心,擡頭問道: “台端還帶有什麼公文?” 劉興國露出輕蔑的神氣,拿出來一封火漆密封的火急文書,叫守門軍官看看。

    守門軍官看正面,是遞交襄陽兵備道張大人的,上邊注明“急密”二字,背面中縫寫明發文的年月日,上蓋督師輔臣行轅關防。

    他擡起頭來對劉興國說: “請你稍候片刻,我去禀明黎大人,即便回來。

    ” 從督師行轅來的青年軍官不高興地說:“怎麼老兄,難道我們拿的這堂堂督師行轅公文是假的麼?” 守門軍官賠笑說:“莫見怪,莫見怪。

    公文自然是真的,隻是需要禀準黎大人以後,才能開門。

    ” “老兄,這是緊急文書,誤了公事,你我都吃罪不起!” “不會誤事。

    不會誤事。

    黎大人就坐在城門樓上,我上去馬上就來。

    ” 楊嗣昌駐節襄陽時候,每個城門都有一位挂副将銜的将軍負責,白天就坐在城門樓上或靠近城門裡邊的宅院中辦公。

    自從楊嗣昌去四川以後,因襄陽一帶數百裡内軍情緩和,各城門都改為千總駐守,惟南門比較重要,改為遊擊将軍。

    這位遊擊将軍名叫黎民安,将呈上的公文正反兩面仔細看了一遍,看不出可疑地方,但還是不敢放心,隻好親自下了城樓,站在城門洞裡,将前來下公文的青年軍官叫到面前,将他渾身上下打量一眼,問道: “你是專來下這封公文麼?” 劉興國恭敬地回答:“是,大人。

    ” 将軍說:“既是這樣,就請在南關飯鋪中休息等候。

    我這裡立刻派人将公文送進道台衙門。

    一有回文,即便交你帶回督師行轅。

    ” 青年軍官暗中一驚,趕快說:“回大人,我是來襄陽火急調兵,今晚必得親自到道台衙門,将兵符呈繳道台大人,不能在城外等候。

    ” 将軍問:“有兵符?” “有,有。

    ”青年軍官随即從懷中取出一半兵符呈上。

     黎将軍很熟悉督師行轅的兵符式樣,看明白這位青年軍官帶來的一半兵符不假,而且兵符是銅制的,别人在倉卒之間也無法僞造。

    他的臉上的神色開始松和了,說道: “你在吊橋外飯鋪中稍候片刻,也叫弟兄們吃茶休息。

    我立刻親自将公文、兵符送進道台衙門,當面呈上。

    兵符勘合不誤,即請老弟帶着弟兄們進城去住。

    這是公事手續,不得不然。

    ” 青年軍官說:“既是這樣,隻得從命,但請将軍大人速将公文、兵符送呈道台大人面前。

    ”說畢,行個軍禮,便轉身過吊橋去了。

     張克儉的道台衙門距離南門不遠,所以過了不多一陣,黎将軍就從道台衙門騎馬回來,差人去将等候在吊橋外的青年軍官叫到面前,說道台大人拆看了閣部大人的火急文書,又親自勘合了兵符,準他們進城住在承天寺,等候明日一早傳見。

    将軍随即問道: “你帶來的是幾名弟兄?” “回大人,連卑職在内,一共二十八人。

    ” “一起進城吧,我這裡差人引你們到承天寺去。

    ” 當劉興國率領他的二十七名弟兄走進城門往承天寺去時,黎将軍又将他叫住,稍微避開衆人,小聲問道: “這裡謠傳四川戰局不利,真的麼?” 青年軍官說:“請大人莫信謠言。

    四川剿賊軍事雖不完全順利,但獻、曹二賊決難逃出四川。

    閣部大人正在調集人馬,繼續圍剿,不難全部殲滅。

    要謹防奸細在襄陽散布謠言惑衆!” 黎将軍點頭說:“是呀,說不定有奸細暗藏在襄陽城内,專意散布流言蜚語。

    前天有人勸知府王老爺要格外小心守城,王老爺還笑着說:‘張獻忠遠在四川,料想也不會從天上飛來!’我也想,擔心張獻忠來襄陽,未免也是過慮。

    ” 青年軍官說:“當然是過慮。

    即令張獻忠生了兩隻翅膀,要從四川飛到襄陽來也得十天半月!” 将軍微笑着點點頭,望着這一小隊騎兵往承天寺方向走去。

     一線新月已經落去,夜色更濃。

    張獻忠率領一支一千五百人的騎兵,正在從宜城去襄陽的大道上疾馳。

    離襄陽城不到十裡遠了,他忽然命令隊伍在山腳下停止休息。

    因為已經看見襄陽南門城頭上邊的燈火,每個将士都心中興奮,又不免有點擔心,怕萬一不能成功,會将已經進入襄陽城内的弟兄賠光Www.tianYashuku.Com。

    但是獻忠的軍紀很嚴,并沒人小聲談話。

    将交三更時候,獻忠大聲吩咐“上馬!”這一支騎兵立刻站好隊,向襄陽南門奔去。

     因為離戰争較遠,襄陽守城着重在嚴守六個城門,盤查出入,對城頭上的守禦卻早已松懈,每夜二更過後便沒有人了。

    當張獻忠率領騎兵離文昌門(南門)大約二裡遠時,城上正打三更。

    轉眼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