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承天寺附近火光突起,接着是襄王府端禮門附近起火,随後文昌門内火光也起。

    街上人聲鼎沸,有人狂呼道台衙門的标營嘩變。

    守南門的遊擊将軍黎民安率領少數親兵準備彈壓,剛在南門内街心上馬,黃昏時進城來住在承天寺的二十幾名騎兵沖到。

    黎民安還沒有弄明白是怎麼回事,措手不及,被一刀砍死,倒下馬去。

    他的左右親兵們四下逃竄。

    轉眼之間,這一小隊騎兵逼着沒有來得及逃走的守門官兵将城門大開,放下吊橋。

    張獻忠揮軍入城,分兵占領各門,同時派人在全城傳呼:“百姓不必驚慌,官兵投降者一概不殺!”在襄陽城内隻經過零星戰鬥,數千官軍大部分投降,少數在混亂中缒城逃散。

    襄陽城周圍十二裡一百零三步,有幾十條街巷,許多大小衙門,就這樣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給張獻忠占領了。

     張獻忠進入文昌門後,首先馳往楊嗣昌在襄陽留守的督師行轅,派兵占領了行轅左邊的軍資倉庫,然後策馬往襄王府去。

    到了端禮門前邊,迎面遇見養子張可旺從王府出來,弟兄們推擁着一個須發盡白的高個兒老人。

    獻忠在火光中向老人的臉上看了一眼,向可旺問: “狗王捉到了?” 可旺回答:“捉到了。

    王府已派兵嚴密看守,不許閑雜人出進。

    ” 獻忠說:“好!快照我原來吩咐,将狗王暫時送往西城門樓上關押,等老子騰出工夫時親自審問。

    ” 他沒有工夫進王府去看,勒馬向鄖、襄道衙門奔去。

    道台衙門的大門外已經有他的士兵守衛,左邊八字牆下邊躺着兩個死屍。

    他下了馬,帶着親兵們向裡走去,在二門裡看見養子張文秀向他迎來。

    他問道: “張克儉王八蛋捉到了麼?” “回父帥,張克儉率領家丁逃跑,被我騎兵追上,當場殺死。

    屍首已經拖到大門外八字牆下,天明後讓衆百姓看看。

    ” 獻忠點點頭,闊步走上大堂,在正中坐下。

    随即養子張定國走進來,到他的面前立定,笑着說: “禀父帥,孩兒已經将事情辦完啦。

    ” 獻忠笑着罵道:“龜兒子,你幹的真好!進城時沒遇到困難吧?” 定國回答:“還好,比孩兒原來想的要容易一些。

    多虧咱們在路上遇見楊嗣昌差來襄陽調兵的使者,奪了他的兵符,要是單憑官軍的旗幟、号衣和咱們假造的那封公文,賺進城會多點周折。

    ” 獻忠快活地哈哈大笑,随即從椅子上站起來,拍着定國的肩膀說,“好小子,不愧是西營八大王的養子!你明白麼?頂重要的不是官軍的旗幟号衣,也不是公文和兵符,是你膽大心細,神色自然,使守城門的大小王八蛋看不出一點兒破綻,不能不信!” 他又大笑,又拍拍定國的肩膀,說:“你這次替老子立了大功,老子會重重賞你。

    你進城以後,如何很快就找到了咱們的人?” 定國說:“我帶着幾個親兵去杏花村吃晚飯,獨占一個房間,我剛進去,管賬的秦先兒就向我瞄了幾眼。

    随後跑堂的小陳跟進來問我要什麼酒菜,看出來是我。

    從前孩兒兩次跟随馬大叔來襄陽辦事,同他見過面。

    我悄悄告他說咱們的人馬今夜三更進城,要他速作準備,臨時帶人在城内放火,呐喊接應。

    他對孩兒說,他常去府班房中給潘先生送酒菜,馬上将這個消息告訴潘先生知道,好在班房裡作個準備。

    他還對孩兒說,防守呂堰驿①一帶的千總吳國玺今天帶家丁二十餘人來襄陽領饷。

    他的家丁中有人與秦先兒暗中通氣,早想起事,總未得手。

    秦先兒同他們約好,一到三更,就在他們住的陽春坊②一帶放火,搶占東門。

    要不是城中底線都接上了頭,單靠孩兒這二十八個人,也不會這麼順利。

    ” ①呂堰驿--在襄陽東北七十裡處,去新野的中間站。

     ②陽春坊--襄陽東門叫陽春門,東門内一條胡同叫做陽春坊或陽春胡同。

     獻忠說:“好,好,辦的好。

    老潘他們在哪裡?” 白文選提着寶劍正踏上台階,用洪亮聲音代定國回答說:“潘先生以為大帥在襄王府,同兩位夫人進王府了。

    後來他們聽說大帥在這裡,馬上就來。

    ” 獻忠一看,叫道:“小白,你來啦!王知府捉到了麼?” 白文選回答說:“跑啦,隻捉到推官邝曰廣,已經宰①啦。

    ” ①宰--殺牲畜叫做宰。

     “王述曾這龜兒子逃跑啦?怎麼逃的那麼快?” “破城時候,他同推官邝曰廣正在福清王府陪着福清王和進賢王的承奉們玩葉子,一看見城中火起,有呐喊聲,便帶領家丁保護兩位郡王逃走,逃的比兔子還快。

    我到府衙門撲個空,又到福清王府,聽說他已逃走,便往北門追趕。

    到臨江門①沒有看見,聽人說有二三十人剛跑出圈門。

    我追出圈門,他們已經逃出拱辰門,從浮橋過江了。

    我追到浮橋碼頭,浮橋已經被看守的官兵放火在燒。

    邝曰廣跑得慢,在拱辰門裡邊被我抓住,當場殺死。

    ” ①臨江門--襄陽城的正北門叫做臨江門。

    城東北角加築一小城,内門叫做“圈門”,正對圈門的北門叫做“拱辰門”,俗稱“大北門”;小城的東門叫做“震華門”。

     獻忠頓腳說:“可惜!可惜!讓王述曾這小子逃脫了咱們的手!” 文選接着說:“我轉回來到了縣衙門,知縣李天覺已經上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