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縣印擺在公案上。
聽他的仆人說,他害怕咱們戮屍,所以臨死前交出縣印。
” 獻忠罵道:“芝麻大的七品官兒,隻要民憤不大,咱老子不一定要殺他。
倒是王述曾這小子逃走了,有點兒便宜了他!” 等了片刻,不見潘獨鳌來到,張獻忠忍不住罵了一句:“他娘的,咋老潘還不來!”他平常就有個急躁脾氣,何況今夜進了襄陽城,事情很多,更不願在道台衙門中停留太久。
他用責備的口氣問白文選: “你不是說老潘馬上要來見我麼?” 白文選回答:“潘先生說是馬上要來見大帥。
他現在沒趕快來,說不定那幾百年輕囚犯要跟咱們起義的事兒拖住了他,一時不能分身。
” 獻忠将大手一揮說;“年輕的囚犯,願投順咱們的就收下,何必多費事兒!” 張定國說:“潘先生在監中人緣好,看監的禁卒都給他買通了,十分随便,所以結交了不少囚犯中的英雄豪傑。
如今見父帥親自破了襄陽,不要說班房中年輕的願意随順,年老的,帶病的,都想随順,纏得潘先生沒有辦法。
孩兒剛才親眼看見潘先生站在王府東華門外給幾百人圍困在垓心,不能脫身。
” 獻忠一笑,說:“他媽的,咱們要打仗,可不是來襄陽開養濟院的!” 他吩咐張定國立刻去東華門外,幫助潘獨鳌将年輕的囚犯編入軍中,将年老和有病的囚犯發給銀錢遣散。
然後他對白文選說: “小白,跟老子一起到各處看看去。
有重要事情在等着老子辦,可沒有閑工夫在這搭兒停留!” 獻忠大踏步往外走去。
白文選緊跟在他的身邊。
後邊跟着他們的大群親兵。
文選邊走邊問: “大帥,去處決襄王麼?” 獻忠用鼻孔哼了一聲,說:“老子眼下可沒有工夫宰他!” 他們在兵備道衙門的大門外上了戰馬,順着大街向一處火光較高的地方奔去。
城内到處有公雞啼叫,而東方天空也露出魚肚白色。
天明以後,城内各處的火都被農民軍督同百姓救滅,街道和城門口粘貼着張獻忠的安民告示,嚴申軍紀:凡搶劫奸淫者就地正法。
告示中還提到襄陽現任官吏和家居鄉紳,隻要不糾衆反抗天兵,一律不殺。
有幾隊騎兵,捧着張獻忠的令箭,在城關各處巡邏。
一城安靜,比官軍在時還好。
街上店鋪紛紛開市,而一般人家還在大門口點了香,門額上貼“順民”二字。
西營的後隊約三千人,大部分是昨日早晨襲破宜城後随順的饑民,在辰巳之間來到了。
獻忠命這一部分人馬駐紮在南關一帶,不要進城,同時襄陽投降的幾千官軍和幾百獄囚已經分編在自己的老部隊中,将其中三千人馬開出西門,駐紮在檀溪西岸,直到小定山下,另外兩千多人馬駐紮在陽春門外。
這兩處人馬都有得力将領統帶,加緊操練,不準随便入城。
襄陽城内隻駐紮一千精兵和老營眷屬,這樣就保證了襄陽城内秩序井然,百姓安居如常。
襄陽百姓原來都知道張獻忠在谷城駐軍一年多,并不擾害平民,對他原不怎麼害怕,現在見他的人馬來到襄陽确實軍紀嚴明,不殺人,也不奸淫搶劫,家家争着送茶,送飯,送草,送料。
獻忠因樊城尚在官軍手中,隻有一江之隔,而王述曾也逃到樊城,所以他在早飯前處理了部隊方面的重大事情之後,又親自登上臨江門城頭向襄江北岸望了一陣,又察看了北城地勢,下令将文昌門和西門上的大炮移到夫人城①和拱辰門上,對準樊城的兩處臨江碼頭。
浮橋在西營人馬襲破襄陽後就被樊城官軍燒毀,所以隻需要用大炮控制對岸碼頭,防止樊城方面派人乘船來襲擾襄陽。
①夫人城--襄陽城西北角加築的一個小城,突出大城之外。
東晉初年,苻堅派兵來攻,守将朱序的母親率婢女和城中婦女所築,所以叫做夫人城,後經曆代修繕。
從北門下來,張獻忠回到設在襄王宮中的老營,由宮城後門進去穿過花園,到了襄王妃居住的後宮。
敖氏和高氏二夫人已經換了衣服,打扮整齊,在王府宮中等他。
當敖氏和高氏看見他走進來時,都慌忙迎了上來,想着幾乎不能見面,不禁流出熱淚。
獻忠笑着向她們打量片刻,特别用懷疑的眼神在敖氏的煥發着青春妩媚的臉上多打量一眼,然後對她們嘲諷地說: “你們不是又回到老子身邊麼?酸的什麼鼻子?怕老子不喜歡你們了?放心,老子還是像從前一樣喜歡你們。
媽的,娘兒們,沒有胡子,眼淚倒不少!你們的眼淚隻會在男人面前流,為什麼不拿眼淚去打仗?”這最後一句話,引得左右人忍不住暗笑。
他轉向一個老營中的頭目問道:“潘先生在哪裡?怎麼沒有看見?” “回大帥,潘先生在前邊承恩殿等候。
” 獻忠立刻走出後宮,穿過兩進院落,由後角門走進承恩殿院中,果然看見潘獨鳌站在廊庑下同幾個将領談話。
獻忠一邊走一邊高興地大叫: “唉呀,老潘,整整一年,到底又看見你啦!我打後宮進來,你不知道吧?” 潘獨鳌邊下台階迎接邊回答說:“剛聽說大帥到了後宮,我以為大帥會坐在後宮中同兩位夫人談一陣話,所以在此恭候,不敢進去。
” 獻忠已經抓住了獨鳌的手,拉着他走上台階,說:“我哪有許多婆婆媽媽的話跟她們絮叨?還是咱們商量
聽他的仆人說,他害怕咱們戮屍,所以臨死前交出縣印。
” 獻忠罵道:“芝麻大的七品官兒,隻要民憤不大,咱老子不一定要殺他。
倒是王述曾這小子逃走了,有點兒便宜了他!” 等了片刻,不見潘獨鳌來到,張獻忠忍不住罵了一句:“他娘的,咋老潘還不來!”他平常就有個急躁脾氣,何況今夜進了襄陽城,事情很多,更不願在道台衙門中停留太久。
他用責備的口氣問白文選: “你不是說老潘馬上要來見我麼?” 白文選回答:“潘先生說是馬上要來見大帥。
他現在沒趕快來,說不定那幾百年輕囚犯要跟咱們起義的事兒拖住了他,一時不能分身。
” 獻忠将大手一揮說;“年輕的囚犯,願投順咱們的就收下,何必多費事兒!” 張定國說:“潘先生在監中人緣好,看監的禁卒都給他買通了,十分随便,所以結交了不少囚犯中的英雄豪傑。
如今見父帥親自破了襄陽,不要說班房中年輕的願意随順,年老的,帶病的,都想随順,纏得潘先生沒有辦法。
孩兒剛才親眼看見潘先生站在王府東華門外給幾百人圍困在垓心,不能脫身。
” 獻忠一笑,說:“他媽的,咱們要打仗,可不是來襄陽開養濟院的!” 他吩咐張定國立刻去東華門外,幫助潘獨鳌将年輕的囚犯編入軍中,将年老和有病的囚犯發給銀錢遣散。
然後他對白文選說: “小白,跟老子一起到各處看看去。
有重要事情在等着老子辦,可沒有閑工夫在這搭兒停留!” 獻忠大踏步往外走去。
白文選緊跟在他的身邊。
後邊跟着他們的大群親兵。
文選邊走邊問: “大帥,去處決襄王麼?” 獻忠用鼻孔哼了一聲,說:“老子眼下可沒有工夫宰他!” 他們在兵備道衙門的大門外上了戰馬,順着大街向一處火光較高的地方奔去。
城内到處有公雞啼叫,而東方天空也露出魚肚白色。
天明以後,城内各處的火都被農民軍督同百姓救滅,街道和城門口粘貼着張獻忠的安民告示,嚴申軍紀:凡搶劫奸淫者就地正法。
告示中還提到襄陽現任官吏和家居鄉紳,隻要不糾衆反抗天兵,一律不殺。
有幾隊騎兵,捧着張獻忠的令箭,在城關各處巡邏。
一城安靜,比官軍在時還好。
街上店鋪紛紛開市,而一般人家還在大門口點了香,門額上貼“順民”二字。
西營的後隊約三千人,大部分是昨日早晨襲破宜城後随順的饑民,在辰巳之間來到了。
獻忠命這一部分人馬駐紮在南關一帶,不要進城,同時襄陽投降的幾千官軍和幾百獄囚已經分編在自己的老部隊中,将其中三千人馬開出西門,駐紮在檀溪西岸,直到小定山下,另外兩千多人馬駐紮在陽春門外。
這兩處人馬都有得力将領統帶,加緊操練,不準随便入城。
襄陽城内隻駐紮一千精兵和老營眷屬,這樣就保證了襄陽城内秩序井然,百姓安居如常。
襄陽百姓原來都知道張獻忠在谷城駐軍一年多,并不擾害平民,對他原不怎麼害怕,現在見他的人馬來到襄陽确實軍紀嚴明,不殺人,也不奸淫搶劫,家家争着送茶,送飯,送草,送料。
獻忠因樊城尚在官軍手中,隻有一江之隔,而王述曾也逃到樊城,所以他在早飯前處理了部隊方面的重大事情之後,又親自登上臨江門城頭向襄江北岸望了一陣,又察看了北城地勢,下令将文昌門和西門上的大炮移到夫人城①和拱辰門上,對準樊城的兩處臨江碼頭。
浮橋在西營人馬襲破襄陽後就被樊城官軍燒毀,所以隻需要用大炮控制對岸碼頭,防止樊城方面派人乘船來襲擾襄陽。
①夫人城--襄陽城西北角加築的一個小城,突出大城之外。
東晉初年,苻堅派兵來攻,守将朱序的母親率婢女和城中婦女所築,所以叫做夫人城,後經曆代修繕。
從北門下來,張獻忠回到設在襄王宮中的老營,由宮城後門進去穿過花園,到了襄王妃居住的後宮。
敖氏和高氏二夫人已經換了衣服,打扮整齊,在王府宮中等他。
當敖氏和高氏看見他走進來時,都慌忙迎了上來,想着幾乎不能見面,不禁流出熱淚。
獻忠笑着向她們打量片刻,特别用懷疑的眼神在敖氏的煥發着青春妩媚的臉上多打量一眼,然後對她們嘲諷地說: “你們不是又回到老子身邊麼?酸的什麼鼻子?怕老子不喜歡你們了?放心,老子還是像從前一樣喜歡你們。
媽的,娘兒們,沒有胡子,眼淚倒不少!你們的眼淚隻會在男人面前流,為什麼不拿眼淚去打仗?”這最後一句話,引得左右人忍不住暗笑。
他轉向一個老營中的頭目問道:“潘先生在哪裡?怎麼沒有看見?” “回大帥,潘先生在前邊承恩殿等候。
” 獻忠立刻走出後宮,穿過兩進院落,由後角門走進承恩殿院中,果然看見潘獨鳌站在廊庑下同幾個将領談話。
獻忠一邊走一邊高興地大叫: “唉呀,老潘,整整一年,到底又看見你啦!我打後宮進來,你不知道吧?” 潘獨鳌邊下台階迎接邊回答說:“剛聽說大帥到了後宮,我以為大帥會坐在後宮中同兩位夫人談一陣話,所以在此恭候,不敢進去。
” 獻忠已經抓住了獨鳌的手,拉着他走上台階,說:“我哪有許多婆婆媽媽的話跟她們絮叨?還是咱們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