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關燈
李信兄弟二人,或中乙榜,或為癢生,忠孝之心或未全泯;又系宦門公子,世受國恩,作逆之志應非初衷。

    破城殺官等事,當系紅娘子等人所為,李信兄弟事前或不知情,臨時或受脅迫,事有曲折,情尚可原。

    本撫院整師待發,如箭在弦;暫緩征剿,以期自拔。

    茲特傳示手谕,深望李信兄弟,臨懸崖而勒馬,步迷途而知返,翻然悔悟,轉禍為福,速将女賊紅娘子縛送轅門,立功贖罪。

    如欲縛送該女賊而力有未能,可速逃出賊營,隻身歸誠。

    本撫院定以寬大為懷,減等拟罪。

    杞縣密迩省會,情節極為嚴重,論之國法,萬難輕宥。

    然本撫院猶體上天好生之德,願開湯網①三面之恩,特此判切曉谕,幸勿自絕朝廷,甘受重誅。

    此谕! ①湯網--古書上有一個故事頌揚商湯王的仁慈,說他看見有人張網捕雀,吩咐将網打開三面,任雀自由進去。

     紅娘子聽完後,十分氣憤,冷笑說:“李仙風這老狗,武的不行來文的,這一手真夠毒辣!大公子,你打算怎麼回答?” 李信将巡撫的招降手谕撕得粉碎,猛力向張巡捕的臉上甩去,喝道:“你趕快滾回去,告訴李仙風這個老狗,休在我面前要此花招!我同紅娘子今率數千精兵,往豫西投奔闖王,不日将随李闖王陳兵開封城下,與老狗相見。

    滾開!” 張巡捕吓得面無人色,連聲“是,是”,躬身作揖,退後兩步,轉過身子,正要走掉,忽聽紅娘子大喝一聲:“站住!”他兩腿打戰,轉回身來,低頭待命,心裡說:“完了!”紅娘子望着一個親兵吩咐: “他辛苦來了一趟,讓他挂點紅回去,也好多領幾個獎賞。

    快把他的兩隻耳朵割掉!” 張子勇一聽說要割掉他的兩隻耳朵,跪下磕頭求饒。

    紅娘子輕蔑地嘲笑說: “瞧瞧你這個大明朝巡撫衙門的武官兒,塊頭不小,平日在小百姓面前耀武揚威,一聽說要割你的耳朵就軟得像泥捏的,跪到地下磕頭如搗蒜,平日的威風到哪兒去了?其實,你的狗耳朵值不了仨皮錢,我是為了叫李仙風體要自作聰明,再在李公子面前玩弄離間招降花招,才要割下你的狗耳朵。

    既然你這樣害怕,暫且割下一隻,留下一隻記在賬上也可。

    ”見張巡捕仍在磕頭求饒,紅娘子又喝道:“放老實點兒,不然我就要割掉你的腦袋!” 紅娘子注視着張巡捕捂着血流半臉的右耳傷口,踉跄走到墳園旁帶着四名兵丁上馬飛奔而逃,随即轉望着李信兄弟暢快一笑。

    李信叫将另一個下書人帶來,自己下馬等候。

    紅娘子和李作也下了馬,站在他的左右。

    這個來的下書人是陳留縣陳舉人的家人,當他走到面前時,李信忙問: “啊,趙忠!你是從陳留來的?” 趙忠趕忙跪下磕頭,站起來說:“小的是從開封來的。

    家主老爺在開封聽說老爺在杞縣起事,十分焦急,連日在撫台衙門和藩、臬等衙門奔走,為公子說項。

    如今蒙各憲台大人鑒諒,隻要老爺遣散人衆,不再謀反,就可以既往不咎。

    各憲台大人都明白口谕:倘若老爺能剿賊自效,定當将功贖罪,立刻題奏。

    現有家主書子一封,請老爺賜閱。

    ” 李信拆開趙忠呈上的書子一看,内容與趙忠口述略同,不過措詞更為懇切,并勸他以千秋名節為重,萬不可玷辱祖宗,遺臭青史。

    李信将書子轉給李侔去看,叫趙忠暫去一旁休息,在心中盤算着如何回書。

    紅娘子知道陳舉人是李信的同窗好友。

    她看見李信沉吟不語,笑着說: “大公子,陳舉人勸你的話,也是一番好意。

    眼前現放着剿賊良機,不必費公子一槍一刀,就可以為朝廷立一大功,不但前罪俱贖,還可以獲得重賞,不愁總兵印不拿到手裡。

    ” 李信的心中一驚,說:“我們已同心起義,前去投奔闖王,你怎麼說出來這樣的話?” 紅娘子說:“我為公子打算,現在回頭并不算遲。

    我甘願将自己五花大綁,憑公子押送開封,豈不是不費公子一槍一刀就做到了剿賊自效了麼?” 李信發急說:“事到如今,你難道還怕我不造反到底?”他随即從箭-中拔出一支箭就要去折,說;“我現在再對你折箭為誓,以表區區之誠。

    ” 紅娘子奪過箭去,大笑起來,瞟一眼李侔,又向李信說:“嗨,你當真的!我看你有點遲疑,才故意激你兩句。

    倘若我有一絲不信任公子,也不會……” 李信不等紅娘子把話說完,對她笑了一下,命親兵去把趙忠叫來,對他說:“我本來應該詳細寫封回書,向你家老爺說明我起義宗旨與不得不起義的苦衷,可是大軍正在趕路……”剛說到這裡,忽然瞥見一騎自朱仙鎮方向飛奔而來,随後看清楚是個和尚,使他心中十分納罕:這是誰派遣來的?因已有兩個親兵策馬迎去,所以他繼續對趙忠說:“戎馬控偬,實在沒有工夫寫一封詳細書子,把一肚子話都對老朋友傾吐出來。

    簡單地寫幾句,又說不清楚,索性不寫了。

    你替我回禀你家老爺,就說我同舍弟二公子謝謝他的好意。

    我在獄中時候,承蒙他在開封奔走營救,雖未成功,卻使我沒齒難忘。

    我如今既然起義,斷無中途罷手之理。

    你家老爺平日誰知讀書吟詩,書生氣十足,不明白人家對他說隻要我李信遣散人衆,自己投案,就會蒙受法外施仁,不咎既往,這些全是騙人的鬼話。

    我今日離開軍中,明日就系頸巡撫轅門,跟着就淩遲處死。

    況且自古無不亡之國,朱家朝廷的氣數已盡,我隻恨起義不早耳。

    今日我隻知起義救民,至于青史如何留名,是流芳還是遺臭,留給後人評論,我早已置之度外……” 紅娘子忍不住插嘴說:“死跟着朱家朝廷的人,一定要遺臭萬年;造反起義的,未必不流芳百代。

    ” 李信繼續說:“你回去,将我的話回禀你家老爺。

    ”他又笑着說:“你再回禀陳老爺,等我事成之後,歸隐田園,還要同他起個詩社,在一起限韻賦詩哩。

    你快走吧,路上小心在意。

    ” 趙忠連答應幾個“是”字,又躬身說:“老爺的話,小的一定句句帶回。

    隻是懇求老爺略寫數行,以為憑信,免得人們疑惑小的怕路途風險,未曾追上公子。

    家老爺自己倒不會疑心小的。

    有公子寫的幾行字,家老爺向各憲台面前回禀此事,就好為憑。

    ” 李信笑了起來說:“啊,我明白了,原來是撫、按各衙門的大人們囑咐你家老爺向我勸降!” “既是各憲台大人囑咐,也是出于家主老爺自己的一片對朋友的忠誠之心。

    請老爺随便略寫數行給小的帶回複命!” “好吧。

    上次詩社會上,你家老爺是東道,限韻做詩,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