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因為湯夫人的喪事,使李信不得不将部隊出發的時間推遲。
幸好上午又有兩路探馬回來禀報:一路報告說,開封謠言說李信一天之内号召了兩三萬饑民,兵力強大,又說李信和紅娘子準備來攻開封,已串通開封城中饑民内應。
巡撫李仙風和副将陳永福雖然匆匆忙忙從封丘回到開封,但因為杞縣情況不明,開封謠言很盛,他們隻怕省城有失,小心守城,不敢出開封一步。
從睢州方面回來的一路探馬報告說,從商丘開來的一支官軍原隻想虛張聲勢,做個樣兒看看,所以到了睢州境内因知巡撫并沒有率大軍出開封來杞縣“征剿”,就趕快縮回去了。
李信得到這兩路探馬禀報,就同紅娘子商定,索性在李家寨和圉鎮多停兩天,一則辦理湯夫人的喪事,二則讓人馬休息,并且趁此機會将部隊重新整編。
李信的家中存有一副柏木棺材,漆過兩道,就用這副棺材裝殓了湯夫人。
棺材擡到祠堂的空屋中暫時存放,等日後李信兄弟事成之後回家來正式發喪埋殡。
随着湯夫人陪嫁來的奴仆和幾個丫環,都已經退還了賣身契,恢複了自由之身。
他們雖然都有積蓄,李信仍然吩咐管家多分給他們一些财物,叫他們或回開封依靠湯府,或到别處落戶,聽其自便。
有一個丫環有父母住在陳留,管家派人将她送回父母家中。
彩雲十歲的時候陪嫁前來,今年正滿二十。
湯夫人一向對她特别喜歡,把她當成身邊的心腹人。
她早已父母雙亡,哥哥是賭博無賴,嫂嫂不是正派女人,所以她哭得死去活來,堅決不回哥嫂家中,要求替湯夫人守靈百日,百日之後削發為尼。
不管大家如何勸解,她都不聽,還說如果不讓她做尼姑,她就馬上自盡。
為着表示她的決心,趁人們一不留神,她拿起剪刀把自己的頭發剪掉。
李信沒有辦法,就把李氏宗祠旁邊妙通庵的老尼姑靜修找來,将彩雲帶去庵中,收作徒弟,囑咐她好生照顧,并交給她三十兩銀子,作為修繕齋堂、禅房之用。
這妙通庵本來是李府所造,靜修老尼又一向受到湯夫人很多好處,平日把彩雲看得像活的救世觀音一般,有什麼需求都是先找彩雲,小事由彩雲做主辦了,大事由彩雲禀求湯夫人,沒有不準。
現在大公子将彩雲交她領去,又給她三十兩白花花的紋銀,加上她深知彩雲積蓄很多,真是喜出望外,對着李信雙手合十,連說“阿彌陀佛”,答應說決不會虧待彩雲姑娘。
把彩雲的事處理以後,李信又到湯夫人的棺材前看看,再一次灑了熱淚。
經過挑選,有一千多貧苦的青年農民參加了起義隊伍。
現在李信和紅娘子率領的這支隊伍已經有三千多人,加上各種非戰鬥人員,約有四千出頭,超過他原來打算限制的兵員人數。
戰馬有一千多匹,馱運東西的騾子和大驢子有四百多匹。
李信參考當時官軍的鎮兵①制度,同時也根據他所有的馬匹、馱運、武器等實際情況,将會使用火器的編為火器營,會使用長槍的編為沖鋒營,另外有步兵左、右、前。
後營,騎兵左、右營。
他還将他自己平日訓練有素的家丁、李氏子弟和恢複自由身份的青年奴仆,同紅娘子的一部分精兵混合一起,編成一個中軍營。
各營都設有正副首領。
中軍營特别精強,是全軍的作戰骨幹,由紅娘子自己率領。
老營和辎重隊随着中軍營前進。
李作掌管老營;全軍的軍糧、财物、甲仗等項,以及軍紀、軍令、行軍計劃,都交給李作負責。
他的職掌,類似當時總兵官下邊的中軍和參謀兩種職務兼于一身。
①鎮兵--明朝的軍事防區稱為鎮,設一總兵官,稱為鎮将。
他所管轄的部隊稱為鎮兵。
利用在李家寨和圉鎮停留的這兩天,李信有時間同紅娘子、李佯一起對全軍進行了新的編制,建立了必要的制度,發布了幾條重要紀律,選拔了偏神将領和大小頭目。
命人趕制了各營的大小旗幟。
全軍上下,煥然一新,人人喜悅,士氣十分旺盛。
紅娘子大為高興,歎息說: “我原擔心新弟兄一乍來了這麼多,亂糟糟的,猝然打起仗來不好指揮,像人們常說的‘烏合之衆’。
經大公子這麼一擺弄,就成了一支真正能夠頂事兒的人馬!” 第三天黎明時候,全軍飽餐一畢,都到李家寨北門外的大路上整隊待命。
李信率領李作、李俊到李氏宗祠去叩辭了祖宗和父母神主,還到湯夫人的棺材前拜了幾拜。
劉夫人也向湯夫人的棺材灑淚拜别,焚化了阡紙。
然後他們率領着全軍向通許、尉氏方面出發。
部隊整齊,旗幟鮮明,平買平賣,對百姓秋毫無犯。
沿途百姓不但不逃避,反而站在村邊看大軍過境,準備好茶水、草料迎接。
幾十年間,老年人從沒有看見過這樣隊伍整齊和紀律嚴明、臂纏紅布的人馬,都說這是“李公子仁義之師”。
沿途村中饑民,紛紛要求投軍,都被婉言拒絕,一個不收。
李信因見陳永福不敢來追,叫大軍每日隻行六十裡,兔得步兵過于疲倦。
這時李闖王究竟在什麼地方,他并不清楚,所以他一面行軍,一面派入打探。
一天中午剛過,大軍走到尉氏附近,北邊大路上一溜塵土騰起,隐約中看見六個人騎馬飛奔而來。
李信今日在路上聽到一些謠傳:有的謠傳說陳永福就要率數千官兵追來,有的謠傳說巡撫要派人趕來招降。
他命令大軍繼續前進,自己同李作和紅娘子立馬等候。
紅娘子怒氣沖沖地說: “要是官府派人前來招降,我就殺他一顆人頭,叫他們帶回去,永絕此念!” 李信沒有做聲,凝視馬塵,看着看着近了…… 所有來的六個人都遵照李作吩咐,下馬停留在三十丈外的墳園旁邊,不許随便走動。
由李作問明來意,将那個為頭的武官帶到李信面前。
那人向李信拱手施禮,說: “鄙人是撫台衙門武巡捕張子勇,今奉撫台大人之命,攜帶撫台大人手谕,前來面交公子,并候公子回話。
” 李信臉色嚴厲地說:“把李仙風的手谕給我!” 張巡捕從懷中掏出一個很大的文書封套,交給李信的一個親兵,轉給李信。
李信從文書封套中抽出李仙風的手谕一看,冷冷一笑,正要說話,忽聽紅娘子說道:“請你念出來,讓我見識見識李仙風是怎樣嚼蛆的。
”李信含着一股冷笑,把李仙風的手谕念了一遍,讓紅娘子句句聽清: 都察院右金都禦史、巡撫河南地方事李,為嚴谕李信兄弟火速悔罪來歸,投誠免死事。
昨據睢州、陳留等州縣官及杞縣逃出士紳禀報,李信兄弟勾串女賊紅娘子,破城殺官,劫獄焚衙,号召饑民作亂,謀為大逆。
本撫院當即派員查探屬實,不勝震怒。
本拟即派大軍痛剿,不使一人漏網,然念
幸好上午又有兩路探馬回來禀報:一路報告說,開封謠言說李信一天之内号召了兩三萬饑民,兵力強大,又說李信和紅娘子準備來攻開封,已串通開封城中饑民内應。
巡撫李仙風和副将陳永福雖然匆匆忙忙從封丘回到開封,但因為杞縣情況不明,開封謠言很盛,他們隻怕省城有失,小心守城,不敢出開封一步。
從睢州方面回來的一路探馬報告說,從商丘開來的一支官軍原隻想虛張聲勢,做個樣兒看看,所以到了睢州境内因知巡撫并沒有率大軍出開封來杞縣“征剿”,就趕快縮回去了。
李信得到這兩路探馬禀報,就同紅娘子商定,索性在李家寨和圉鎮多停兩天,一則辦理湯夫人的喪事,二則讓人馬休息,并且趁此機會将部隊重新整編。
李信的家中存有一副柏木棺材,漆過兩道,就用這副棺材裝殓了湯夫人。
棺材擡到祠堂的空屋中暫時存放,等日後李信兄弟事成之後回家來正式發喪埋殡。
随着湯夫人陪嫁來的奴仆和幾個丫環,都已經退還了賣身契,恢複了自由之身。
他們雖然都有積蓄,李信仍然吩咐管家多分給他們一些财物,叫他們或回開封依靠湯府,或到别處落戶,聽其自便。
有一個丫環有父母住在陳留,管家派人将她送回父母家中。
彩雲十歲的時候陪嫁前來,今年正滿二十。
湯夫人一向對她特别喜歡,把她當成身邊的心腹人。
她早已父母雙亡,哥哥是賭博無賴,嫂嫂不是正派女人,所以她哭得死去活來,堅決不回哥嫂家中,要求替湯夫人守靈百日,百日之後削發為尼。
不管大家如何勸解,她都不聽,還說如果不讓她做尼姑,她就馬上自盡。
為着表示她的決心,趁人們一不留神,她拿起剪刀把自己的頭發剪掉。
李信沒有辦法,就把李氏宗祠旁邊妙通庵的老尼姑靜修找來,将彩雲帶去庵中,收作徒弟,囑咐她好生照顧,并交給她三十兩銀子,作為修繕齋堂、禅房之用。
這妙通庵本來是李府所造,靜修老尼又一向受到湯夫人很多好處,平日把彩雲看得像活的救世觀音一般,有什麼需求都是先找彩雲,小事由彩雲做主辦了,大事由彩雲禀求湯夫人,沒有不準。
現在大公子将彩雲交她領去,又給她三十兩白花花的紋銀,加上她深知彩雲積蓄很多,真是喜出望外,對着李信雙手合十,連說“阿彌陀佛”,答應說決不會虧待彩雲姑娘。
把彩雲的事處理以後,李信又到湯夫人的棺材前看看,再一次灑了熱淚。
經過挑選,有一千多貧苦的青年農民參加了起義隊伍。
現在李信和紅娘子率領的這支隊伍已經有三千多人,加上各種非戰鬥人員,約有四千出頭,超過他原來打算限制的兵員人數。
戰馬有一千多匹,馱運東西的騾子和大驢子有四百多匹。
李信參考當時官軍的鎮兵①制度,同時也根據他所有的馬匹、馱運、武器等實際情況,将會使用火器的編為火器營,會使用長槍的編為沖鋒營,另外有步兵左、右、前。
後營,騎兵左、右營。
他還将他自己平日訓練有素的家丁、李氏子弟和恢複自由身份的青年奴仆,同紅娘子的一部分精兵混合一起,編成一個中軍營。
各營都設有正副首領。
中軍營特别精強,是全軍的作戰骨幹,由紅娘子自己率領。
老營和辎重隊随着中軍營前進。
李作掌管老營;全軍的軍糧、财物、甲仗等項,以及軍紀、軍令、行軍計劃,都交給李作負責。
他的職掌,類似當時總兵官下邊的中軍和參謀兩種職務兼于一身。
①鎮兵--明朝的軍事防區稱為鎮,設一總兵官,稱為鎮将。
他所管轄的部隊稱為鎮兵。
利用在李家寨和圉鎮停留的這兩天,李信有時間同紅娘子、李佯一起對全軍進行了新的編制,建立了必要的制度,發布了幾條重要紀律,選拔了偏神将領和大小頭目。
命人趕制了各營的大小旗幟。
全軍上下,煥然一新,人人喜悅,士氣十分旺盛。
紅娘子大為高興,歎息說: “我原擔心新弟兄一乍來了這麼多,亂糟糟的,猝然打起仗來不好指揮,像人們常說的‘烏合之衆’。
經大公子這麼一擺弄,就成了一支真正能夠頂事兒的人馬!” 第三天黎明時候,全軍飽餐一畢,都到李家寨北門外的大路上整隊待命。
李信率領李作、李俊到李氏宗祠去叩辭了祖宗和父母神主,還到湯夫人的棺材前拜了幾拜。
劉夫人也向湯夫人的棺材灑淚拜别,焚化了阡紙。
然後他們率領着全軍向通許、尉氏方面出發。
部隊整齊,旗幟鮮明,平買平賣,對百姓秋毫無犯。
沿途百姓不但不逃避,反而站在村邊看大軍過境,準備好茶水、草料迎接。
幾十年間,老年人從沒有看見過這樣隊伍整齊和紀律嚴明、臂纏紅布的人馬,都說這是“李公子仁義之師”。
沿途村中饑民,紛紛要求投軍,都被婉言拒絕,一個不收。
李信因見陳永福不敢來追,叫大軍每日隻行六十裡,兔得步兵過于疲倦。
這時李闖王究竟在什麼地方,他并不清楚,所以他一面行軍,一面派入打探。
一天中午剛過,大軍走到尉氏附近,北邊大路上一溜塵土騰起,隐約中看見六個人騎馬飛奔而來。
李信今日在路上聽到一些謠傳:有的謠傳說陳永福就要率數千官兵追來,有的謠傳說巡撫要派人趕來招降。
他命令大軍繼續前進,自己同李作和紅娘子立馬等候。
紅娘子怒氣沖沖地說: “要是官府派人前來招降,我就殺他一顆人頭,叫他們帶回去,永絕此念!” 李信沒有做聲,凝視馬塵,看着看着近了…… 所有來的六個人都遵照李作吩咐,下馬停留在三十丈外的墳園旁邊,不許随便走動。
由李作問明來意,将那個為頭的武官帶到李信面前。
那人向李信拱手施禮,說: “鄙人是撫台衙門武巡捕張子勇,今奉撫台大人之命,攜帶撫台大人手谕,前來面交公子,并候公子回話。
” 李信臉色嚴厲地說:“把李仙風的手谕給我!” 張巡捕從懷中掏出一個很大的文書封套,交給李信的一個親兵,轉給李信。
李信從文書封套中抽出李仙風的手谕一看,冷冷一笑,正要說話,忽聽紅娘子說道:“請你念出來,讓我見識見識李仙風是怎樣嚼蛆的。
”李信含着一股冷笑,把李仙風的手谕念了一遍,讓紅娘子句句聽清: 都察院右金都禦史、巡撫河南地方事李,為嚴谕李信兄弟火速悔罪來歸,投誠免死事。
昨據睢州、陳留等州縣官及杞縣逃出士紳禀報,李信兄弟勾串女賊紅娘子,破城殺官,劫獄焚衙,号召饑民作亂,謀為大逆。
本撫院當即派員查探屬實,不勝震怒。
本拟即派大軍痛剿,不使一人漏網,然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