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關燈
看了兩遍,歎了口氣,将書信疊好裝好,揣進懷中。

    沒有驚動李侔,他走出老營大門,正要帶着家丁們騎馬進城去幫助紅娘子料理放赈的事,恰好一個小頭目奉紅娘子之命馳回村中。

     小頭目一看見李公子就跳下馬來,走到他的面前躬身說:“大公子,紅帥命小的回來看看你老跟二公子都睡了沒有。

    她請兩位公子趕快好生休息,等她回來好商量大事,吃過午飯就要離開這裡了。

    ” “紅帥什麼時候回來?”李信問。

     “她說她在城裡把事情安排一下,馬上就回。

    ” “分糧放赈的事做得怎樣?” “原來因為饑民太多,至少有幾萬人,亂糟糟的,擠呀,推呀,踩傷了不少人。

    你家那位七爺挺能幹,他急了,說是他要用軍法部署饑民。

    俺們也不懂,怎麼用軍法部署饑民?還以為他要殺人哩。

    俺趕快走到他的身邊,小聲對他說:‘七爺,破城時紅帥嚴申軍令,不準擅殺平民。

    你老可不能動肝火呀!’七爺沒理我,隻見他這裡一指劃,那裡一吆喝,不用半個時辰,把幾萬饑民分成一群一群,排列成隊,滿城大街小巷都一行一行地坐滿了。

    每一隊舉出兩個人做正副頭兒,照料自己的一隊饑民不許亂動。

    糧食分十個地方發放。

    一隊一隊地前去領糧,不叫去不許亂動。

    凡領了糧食的,立刻由正副頭兒帶領出城。

    在城裡住的,都回到自己家裡。

    凡已經領糧出城的不許再進城,回到家裡的不許再出來。

    滿城不許有閑人走動。

    我們紅帥起初勒馬跟在七爺背後,看他指劃,不住地笑着點頭,後來就抽調三百名弟兄,幫助大街小巷的饑民們維護秩序。

    我們紅帥十分高興,對我們伸着大拇指頭稱贊說:‘李府上的人才真是多!’要不是七爺這一手按軍法部署,事情很要亂哩。

    快啦,快啦,我們紅帥快回來啦。

    ” 聽了這個頭目的禀報,李信喜形于色,不覺說道:“這後生,果然不錯!” 他放心地走回老營,在一張床上躺下去,思索着要同紅娘子商議的一些重大而吃緊的問題。

    但是十多天的監獄生活使他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折磨,非常疲倦,很快地就睡熟了。

     約莫中午時候,赈濟饑民的糧食已經發放完了。

    紅娘子下令部隊撤出城外,集中在西關和南關待命。

    四門仍舊派兵把守,城内也仍舊派少數騎兵巡邏,為的是防止城内發生放火和搶劫事件。

    還在已時左右,紅娘子一面監督放糧,一面召來四門裡甲,叫他們分派城廂所有大戶和一般殷實之家,合理分攤,趕快為一千五百将士做飯,并下令大戶拿出草料,使騎兵趕快喂飽馬匹。

    杞縣城關住戶,一則震于紅娘子的軍令森嚴,二則感激破城後竟然意外地沒有受到多的騷擾,都樂于盡力量替紅娘子的部隊做飯,所以不到正午,都陸續地把成色不齊的午飯送到了南關和西關。

    東門和北門的守軍,城中的巡邏騎兵,也有住戶送了午飯。

    紅娘子先到南關,看看蹲在地上吃飯的将士們,又策馬來到西關看看。

    現在還有離城較遠的饑民扶老攜幼,成群不斷地向城門趕來,被守城門的部隊擋住,不許進城,對他們說糧食已經發放完了。

    這些饑民是那麼失望,有的哭起來,有的卧在地上,有的跪在紅娘子的馬蹄前邊求她救命。

    紅娘子望望馬前和周圍的臉黃似蠟、枯瘦如柴的男女老少,鼻子一酸,再也忍不住,熱淚刷刷地滾落下來。

    饑民們看見紅娘子為他們大家落淚,哭的人更多了。

     怎麼辦呢?紅娘子在馬上盤算,不能讓這些奄奄待斃的饑民們空手回去!新老弟兄們誰不是受苦出身?看見紅娘子在馬上流淚,饑民們在地上哀哭,大家都感動得不願再繼續吃午飯了。

    許多弟兄說要把他們碗裡的飯讓給百姓吃,自己餓一頓不要緊。

    紅娘子忽然斬釘截鐵地說: “你們馬上要行路,說不定還要打仗,午飯怎麼可以不吃?快吃吧。

    這些受苦的父老兄弟姐妹們既然來了,我另外有辦法,決不讓他們空手回去!” 饑民們聽見紅娘子說出來這後邊一句話,有的感激流淚,有的念“阿彌陀佛”。

    有一個老婆婆哽咽着贊歎說:“唉!她的心地多好,跟李公子一個樣兒!”紅娘子把一個得力頭目叫到馬前,對他說: “你曉得,破城之前,我原是同李府二公子商定,除那幾家仇家和幾戶民憤較大的、十頃地以上的大戶之外,一人不殺,一家不抄。

    今日我們弄到的軍糧和散發給饑民的糧食都是從官倉中和李府的那幾家仇家、民憤較大的大财主家中抄出的,其餘衆多殷實富戶和張皇親①的家族,一概沒動。

    現在我們不應該放過他們這些财主,眼巴巴地看着上千的窮苦百姓餓死。

    我不用去同兩位李公子商量,就做了主吧。

    現在你領一百騎兵、三十匹騾子進城,凡是殷實富戶,粗細糧食一概交出,散發饑民,隻給他們留下些許口糧,甚至不留一粒口糧也可以。

    這班富戶狡免三窟,富裕親戚朋友衆多,你就是把他們的糧食搜光,也餓不掉他們一顆大牙。

    事情很緊迫,你不能在城裡留得太久,手腕子要硬一點,火速把事情辦妥。

    我的話你聽清楚了麼?” ①張皇親--懿安皇後(天啟的妻子)的父親名張國紀,原籍杞縣,所以杞縣仍有他的家族。

     “聽清楚啦。

    ” 紅娘子又望着李俊說:“七爺,你跟我到老營去一趟,說不定大公子會有事吩咐。

    ” 當紅娘子和李俊來到老營的時候,李信兄弟早已醒來正在等候紅娘子回來一同吃飯并商議大事。

    老營弟兄們有的已經吃完了飯,有的正在吃。

    從昨天早晨到現在,紅娘子不曾得到片刻休息,更沒有工夫洗臉。

    現在她要來一盆溫水,洗去了臉上和手上的風塵和污垢,跟他們開始吃飯。

    李俊坐在一邊烤火。

    紅娘子對李信和李作把李俊處理放糧的事情誇贊一番。

    李信笑着說: “我已經都知道了。

    ”他轉望着李俊說:“子英,你今日初出茅廬,事情辦得不錯啊!” 李俊笑着說:“大哥,你忘了?我是跟你學的。

    今年春天你兩次主持放赈,都是用這種辦法防止了災民們互相擁擠踐踏,也防止了有人冒領或者多領。

    還是你告訴我們說這是用軍法部署饑民。

    要不是春天我跟着大哥辦過放糧的事,今日才真要束手無策哩。

    ” 李俊的話提醒了李信和李侔,使他們不覺大笑起來紅娘子也笑了起來,說: “噢,原來如此呀!不過,你跟着大公子學得這麼出色也真難得!” 大家連二趕三地吃畢了飯,圍坐火邊。

    紅娘子首先開腔,把剛才在西關臨時決定的事情對李信兄弟說了一遍,然後說眼下有三件大事需要李大公子和二公子拿定主意:一是部隊和軍糧、辎重不應該在杞縣城外久留,要決定暫時托人馬、軍需拉到什麼地方;二是李公子兄弟已經起義,應決定誰做全軍主帥為宜;三是杞縣一帶一馬平川,離省城又十分近,不是長久駐紮之地,今後往什麼地方去,要早作打算。

    她還說前兩件事必須馬上決定,後一件在一二日内決定不遲。

    李信說: “前兩件事,我已經想好啦。

    第一件,人馬立刻開往李家寨和圉鎮①休息整頓。

    請紅帥眼下就去下令。

    第二件,關于誰做主帥,我認為還是紅帥……” ①圉鎮--在杞縣城南五十裡的地方。

    圉,音yu。

     紅娘子把手一揮,阻止李信繼續說下去,霍地站起,快步走到院中,吩咐兩個親兵分頭去向她的幾個大頭目傳下以下命令:一、全軍開往李家寨和圍鎮休息,步兵先行,騎兵在後,立即出發。

    二、城内巡邏騎兵和四門守兵暫時不撤,等到第二次向饑民發放糧食完畢以後,同那一百名在城中征收糧食的騎兵一起趕往李家寨。

    三、老營人馬除運送糧食和辎重的馱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