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
“ 薛國觀退出以後,崇祯的眉頭舒展了。
他想,如果李國瑞能拿出銀子,做個榜樣,其他皇親、勳舊和缙紳就會跟着拿出銀子。
京城裡的榜樣做好,外省就好辦,幾百萬銀子不難到手,一年的軍饷就有了着落。
他近來對薛國觀有許多不滿意地方,倒是贊助他向戚畹借助一事使他滿意。
但是當崇祯在回乾清宮正殿時候,擡起頭來無意中望見正殿内向南懸挂的大匾,不覺心中一動,剛才的決定登時動搖了。
這匾上寫的”敬天法祖“四個大字,是在崇祯元年八月間他吩咐當時擅長書法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高時明寫的。
他望望這個匾,不能不想到祖宗朝都沒有強迫戚畹借助的事。
有三天時間,他為此事陷入了矛盾之中。
但是這三天中,各地請饷請兵的奏疏像雪片飛來,逼得他毫無辦法。
恰巧到了第三天,他收到李國臣的一本密奏,内中說:”臣先父所留之家産不下四十萬,臣當得其半。
今請全獻陛下,助國家充軍饷,以盡臣之微忠。
“這個李國臣就是李國瑞的庶兄,一向揮霍無度,常常為花錢事同武清侯李國瑞鬧家庭糾葛。
他同乾清宮的太監有認識的,起初風聞皇帝有向戚畹和缙紳借助的打算,他就動了念頭;嗣後聽說崇祯已決定在李國瑞的頭上開刀,他就趕快上了這個密本,想趁機一則向李國瑞洩憤,二則賺得皇帝高興。
崇祯平日依靠東廠的偵察,對各家皇親的陰私事知道很多,所以他看了李國臣的密奏之後,輕輕罵道:”不是東西!“然而他的猶豫也終止了。
他将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叫到面前,吩咐他立刻親自去武清侯府,口傳密旨。
要李國瑞借助十萬銀子。
王德化一出去,他就坐在禦案前,對着旁邊幾上的九重博山宣爐,凝視着缥缈的輕煙出神,心中問道:”會順利麼?嗯?“ 乾清宮中的太監很多,本來用不着由王德化這個地位最高的太監頭兒親自去武清侯府傳旨。
崇祯滿心希望第一炮順利打響,所以破例派司禮監掌印太監親自出馬。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王德化回來了。
崇祯急着問:”怎麼樣,他願意借助十萬銀子麼?“ 王德化躬身說:”奴婢不敢奏聞。
請皇爺不要生氣。
“”難道李國瑞竟敢抗旨?“”方才奴婢去到武清侯府,口傳聖旨,不料李國瑞對奴婢訴了許多苦,說他隻能拿出一萬兩銀子,多的實在拿不出來。
奴婢不敢收他的銀子,回宮來請旨定奪。
“”什麼!他隻肯拿出一萬兩?“崇祯把眼睛一瞪,猛一跺腳,罵道:”實在混賬!可惡!竟敢如此抗旨!“ 王德化本來也想趁機會在李國瑞身上發筆大财,不料他去傳旨之後,李國瑞隻送給他兩千銀子,使他大失所望。
他當時冷笑說:”皇上國法無私,老皇親的厚禮不敢拜領!“說畢,拂袖而去。
如今見皇上動怒,他趕快又說:”是的,李國瑞如此抗旨,實在太不為皇上和國家着想了。
“”他都說些什麼?“”他向奴婢訴苦說,連年災荒,各處莊子都沒有收成。
在畿輔的幾處莊子前年給滿兵焚掠淨盡,臨清和濟南的生意也給全部搶光。
他本來還打算懇求皇上賞賜一點,沒想到裡頭反來要他借助。
他還說,皇上要是不體諒他的困難,他隻有死了。
“ 崇祯在乾清宮大殿中走來走去,眼睛冒火,把太監們和宮女們都吓得屏息無聲。
他痛苦地想道:”我用盡了心血苦撐這份江山,不光為我們朱家一家好,也為着大家好。
皇親國戚世受國恩,與國家休戚相關。
這個江山已經危如累卵,你做皇親的還如此袖手旁觀,一毛不拔!“一件不愉快的舊事突然浮上心頭,更增加他的憤恨。
這事已經過去十五年了。
那時崇祯還是信王。
雖系天啟皇帝的同父異母兄弟,卻因為魏忠賢和客氏擅權亂政,他住在信王府中也每天提心吊膽。
為着給魏忠賢送一份豐厚的壽禮,信王府一時周轉不靈,派太監去向武清侯借三萬兩銀子,言明将來如數歸還。
誰知李國瑞對派去的老太監王宏訴了許多苦,隻借給五千兩。
崇祯自幼就是心清狹窄的人,這件事在當時狠刺傷了他的自尊心,直到他即位兩年後還懷恨難忘,打算借機報複。
後來年月漸久,國事如焚,這件事才在他的心頭上淡了下去。
這次向李國瑞借助軍饷,原來絲毫也沒有想到報複,不料李國瑞竟敢抗旨,這筆舊賬就自然也在心頭上翻了出來。
”一遇到我借錢,他總是訴苦!“他站住腳步,回頭來對王德化說,”像他這号人,給他面子他不要,非給他個厲害看看他才會做出血筒子!“”奴婢也看他是一個甯挨杠子不挨針的人。
“”去,告他說,要他趕快拿出二十萬兩銀子,少一兩也不答應!“ 王德化走後,崇祯恨恨地冷笑一聲。
他從乾清宮大殿中走出來,走下丹陛,在院中徘徊。
對于李國瑞的事,已沒有轉圜餘地,非硬着手腕幹下去不行,倘若虎頭蛇尾,不但以後别想使皇親、勳舊和缙紳們拿出一兩銀子,而且他做皇帝的尊嚴和威權也将大大受損。
可是一想到不得不給武清侯嚴厲處分,他就在思想深處産生許多顧慮。
正在這時,一陣北風徐徐吹來,同時傳過來隐約的鐘、磐聲。
大高玄殿的鐘、磬聲在大白天是傳不到乾清宮的。
崇祯感到奇怪,向一個太監問:”這是什麼地方的鐘、磬聲?“”啟奏皇爺,今天是九蓮菩薩的生日,英華殿的奉祀太監和都人們在為九蓮菩薩上供。
“ 崇祯一驚,說:”我竟然忘記今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 九蓮菩薩就是孝定太後。
太後生前在英華殿吃齋禮佛多年,常坐一個寶座,刻有九朵蓮花。
宮中傳說她死後成神,稱她為九蓮菩薩或九蓮娘娘。
除在奉先殿供着她的神主之外,又在英華殿後邊建築一殿,替她塑了一尊泥像,身穿袈裟,彩繪貼金,跌坐九蓮寶座,四時祭奠,一如佛事。
崇祯幼年曾親眼看見她在英華殿虔誠禮佛,給他的印象很深。
如今回憶着她的生前音容,想象着她會震怒,不能不加重了他對李國瑞問題的顧慮。
按照封建禮法,孝定太後已經死了二十多年,逢到她的生日,不必再由皇帝和皇後去上供,而事實上多年來崇祯已經不在她的生日去上供了。
但今天崇祯的心清和平日很不同,他吩咐一個禦前太監去坤甯宮傳旨,要皇後率領田、袁二妃速去英華殿後殿代他獻供。
命李國瑞獻出二十萬兩銀子的嚴旨下了以後,崇祯一方面等待着李國瑞如何向他屈服,一方面命東廠提督太監曹化淳和錦衣衛使吳孟明派人察聽京城臣民對這件事有何議論,随時報進宮中。
為着”大變可畏“和各地災情嚴重,崇祯在兩天前就打算齋戒修省,隻是想來想去,籌饷事沒有一點眉目,他沒法丢下不管,去靜心過齋居生活。
如今為着李國瑞的問題深怕祖宗震怒,很覺煩悶,才隻好下定決心修省,希望感動上蒼。
于是他從昨晚起就開始素食,通身沐浴,今早傳免上朝,并吩咐一個禦前太監去傳谕内閣和文武百官:他從今天起去省愆居靜坐修省三日,除非有緊急軍國大事,一概不許奏聞。
吩咐畢,他在宮女們的服侍下匆匆地換上青色純絹素服,先到奉先殿向列祖列宗的神主上香祈禱,又到奉先别殿①向他的母親孝純太後的神主禱告,然後乘辇往省惠居去。
①奉先别殿--見本書第一卷813頁注釋。
省愆居在文華殿後邊,用木料架起屋基,離地三尺,四面通透懸空,象征着隔離塵世。
在天啟朝,省愆居不曾啟用過,欄杆和木階積滿灰塵,檐前和窗上挂着蜘蛛網,木闆地上散滿了騙幅糞,屋前南道旁生滿荒草。
到了崇祯登極,重新啟用,經常收拾得幹幹淨淨。
今天他走進省愆居向玉皇神主叩畢頭,坐下以後,本來要閉目默想,對神明省察自己的過錯,卻不料心亂如麻,忽而想着這個問題,忽而想着那個問題。
中午,崇祯用的是最簡單的素膳。
雖然禦膳房的太監們掌握着祖宗相傳的成套經驗,瞞上不瞞下,把一些冬菇、口蘑。
嫩筍、猴頭、豆腐。
“ 薛國觀退出以後,崇祯的眉頭舒展了。
他想,如果李國瑞能拿出銀子,做個榜樣,其他皇親、勳舊和缙紳就會跟着拿出銀子。
京城裡的榜樣做好,外省就好辦,幾百萬銀子不難到手,一年的軍饷就有了着落。
他近來對薛國觀有許多不滿意地方,倒是贊助他向戚畹借助一事使他滿意。
但是當崇祯在回乾清宮正殿時候,擡起頭來無意中望見正殿内向南懸挂的大匾,不覺心中一動,剛才的決定登時動搖了。
這匾上寫的”敬天法祖“四個大字,是在崇祯元年八月間他吩咐當時擅長書法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高時明寫的。
他望望這個匾,不能不想到祖宗朝都沒有強迫戚畹借助的事。
有三天時間,他為此事陷入了矛盾之中。
但是這三天中,各地請饷請兵的奏疏像雪片飛來,逼得他毫無辦法。
恰巧到了第三天,他收到李國臣的一本密奏,内中說:”臣先父所留之家産不下四十萬,臣當得其半。
今請全獻陛下,助國家充軍饷,以盡臣之微忠。
“這個李國臣就是李國瑞的庶兄,一向揮霍無度,常常為花錢事同武清侯李國瑞鬧家庭糾葛。
他同乾清宮的太監有認識的,起初風聞皇帝有向戚畹和缙紳借助的打算,他就動了念頭;嗣後聽說崇祯已決定在李國瑞的頭上開刀,他就趕快上了這個密本,想趁機一則向李國瑞洩憤,二則賺得皇帝高興。
崇祯平日依靠東廠的偵察,對各家皇親的陰私事知道很多,所以他看了李國臣的密奏之後,輕輕罵道:”不是東西!“然而他的猶豫也終止了。
他将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叫到面前,吩咐他立刻親自去武清侯府,口傳密旨。
要李國瑞借助十萬銀子。
王德化一出去,他就坐在禦案前,對着旁邊幾上的九重博山宣爐,凝視着缥缈的輕煙出神,心中問道:”會順利麼?嗯?“ 乾清宮中的太監很多,本來用不着由王德化這個地位最高的太監頭兒親自去武清侯府傳旨。
崇祯滿心希望第一炮順利打響,所以破例派司禮監掌印太監親自出馬。
約莫過了一個時辰,王德化回來了。
崇祯急着問:”怎麼樣,他願意借助十萬銀子麼?“ 王德化躬身說:”奴婢不敢奏聞。
請皇爺不要生氣。
“”難道李國瑞竟敢抗旨?“”方才奴婢去到武清侯府,口傳聖旨,不料李國瑞對奴婢訴了許多苦,說他隻能拿出一萬兩銀子,多的實在拿不出來。
奴婢不敢收他的銀子,回宮來請旨定奪。
“”什麼!他隻肯拿出一萬兩?“崇祯把眼睛一瞪,猛一跺腳,罵道:”實在混賬!可惡!竟敢如此抗旨!“ 王德化本來也想趁機會在李國瑞身上發筆大财,不料他去傳旨之後,李國瑞隻送給他兩千銀子,使他大失所望。
他當時冷笑說:”皇上國法無私,老皇親的厚禮不敢拜領!“說畢,拂袖而去。
如今見皇上動怒,他趕快又說:”是的,李國瑞如此抗旨,實在太不為皇上和國家着想了。
“”他都說些什麼?“”他向奴婢訴苦說,連年災荒,各處莊子都沒有收成。
在畿輔的幾處莊子前年給滿兵焚掠淨盡,臨清和濟南的生意也給全部搶光。
他本來還打算懇求皇上賞賜一點,沒想到裡頭反來要他借助。
他還說,皇上要是不體諒他的困難,他隻有死了。
“ 崇祯在乾清宮大殿中走來走去,眼睛冒火,把太監們和宮女們都吓得屏息無聲。
他痛苦地想道:”我用盡了心血苦撐這份江山,不光為我們朱家一家好,也為着大家好。
皇親國戚世受國恩,與國家休戚相關。
這個江山已經危如累卵,你做皇親的還如此袖手旁觀,一毛不拔!“一件不愉快的舊事突然浮上心頭,更增加他的憤恨。
這事已經過去十五年了。
那時崇祯還是信王。
雖系天啟皇帝的同父異母兄弟,卻因為魏忠賢和客氏擅權亂政,他住在信王府中也每天提心吊膽。
為着給魏忠賢送一份豐厚的壽禮,信王府一時周轉不靈,派太監去向武清侯借三萬兩銀子,言明将來如數歸還。
誰知李國瑞對派去的老太監王宏訴了許多苦,隻借給五千兩。
崇祯自幼就是心清狹窄的人,這件事在當時狠刺傷了他的自尊心,直到他即位兩年後還懷恨難忘,打算借機報複。
後來年月漸久,國事如焚,這件事才在他的心頭上淡了下去。
這次向李國瑞借助軍饷,原來絲毫也沒有想到報複,不料李國瑞竟敢抗旨,這筆舊賬就自然也在心頭上翻了出來。
”一遇到我借錢,他總是訴苦!“他站住腳步,回頭來對王德化說,”像他這号人,給他面子他不要,非給他個厲害看看他才會做出血筒子!“”奴婢也看他是一個甯挨杠子不挨針的人。
“”去,告他說,要他趕快拿出二十萬兩銀子,少一兩也不答應!“ 王德化走後,崇祯恨恨地冷笑一聲。
他從乾清宮大殿中走出來,走下丹陛,在院中徘徊。
對于李國瑞的事,已沒有轉圜餘地,非硬着手腕幹下去不行,倘若虎頭蛇尾,不但以後别想使皇親、勳舊和缙紳們拿出一兩銀子,而且他做皇帝的尊嚴和威權也将大大受損。
可是一想到不得不給武清侯嚴厲處分,他就在思想深處産生許多顧慮。
正在這時,一陣北風徐徐吹來,同時傳過來隐約的鐘、磐聲。
大高玄殿的鐘、磬聲在大白天是傳不到乾清宮的。
崇祯感到奇怪,向一個太監問:”這是什麼地方的鐘、磬聲?“”啟奏皇爺,今天是九蓮菩薩的生日,英華殿的奉祀太監和都人們在為九蓮菩薩上供。
“ 崇祯一驚,說:”我竟然忘記今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 九蓮菩薩就是孝定太後。
太後生前在英華殿吃齋禮佛多年,常坐一個寶座,刻有九朵蓮花。
宮中傳說她死後成神,稱她為九蓮菩薩或九蓮娘娘。
除在奉先殿供着她的神主之外,又在英華殿後邊建築一殿,替她塑了一尊泥像,身穿袈裟,彩繪貼金,跌坐九蓮寶座,四時祭奠,一如佛事。
崇祯幼年曾親眼看見她在英華殿虔誠禮佛,給他的印象很深。
如今回憶着她的生前音容,想象着她會震怒,不能不加重了他對李國瑞問題的顧慮。
按照封建禮法,孝定太後已經死了二十多年,逢到她的生日,不必再由皇帝和皇後去上供,而事實上多年來崇祯已經不在她的生日去上供了。
但今天崇祯的心清和平日很不同,他吩咐一個禦前太監去坤甯宮傳旨,要皇後率領田、袁二妃速去英華殿後殿代他獻供。
命李國瑞獻出二十萬兩銀子的嚴旨下了以後,崇祯一方面等待着李國瑞如何向他屈服,一方面命東廠提督太監曹化淳和錦衣衛使吳孟明派人察聽京城臣民對這件事有何議論,随時報進宮中。
為着”大變可畏“和各地災情嚴重,崇祯在兩天前就打算齋戒修省,隻是想來想去,籌饷事沒有一點眉目,他沒法丢下不管,去靜心過齋居生活。
如今為着李國瑞的問題深怕祖宗震怒,很覺煩悶,才隻好下定決心修省,希望感動上蒼。
于是他從昨晚起就開始素食,通身沐浴,今早傳免上朝,并吩咐一個禦前太監去傳谕内閣和文武百官:他從今天起去省愆居靜坐修省三日,除非有緊急軍國大事,一概不許奏聞。
吩咐畢,他在宮女們的服侍下匆匆地換上青色純絹素服,先到奉先殿向列祖列宗的神主上香祈禱,又到奉先别殿①向他的母親孝純太後的神主禱告,然後乘辇往省惠居去。
①奉先别殿--見本書第一卷813頁注釋。
省愆居在文華殿後邊,用木料架起屋基,離地三尺,四面通透懸空,象征着隔離塵世。
在天啟朝,省愆居不曾啟用過,欄杆和木階積滿灰塵,檐前和窗上挂着蜘蛛網,木闆地上散滿了騙幅糞,屋前南道旁生滿荒草。
到了崇祯登極,重新啟用,經常收拾得幹幹淨淨。
今天他走進省愆居向玉皇神主叩畢頭,坐下以後,本來要閉目默想,對神明省察自己的過錯,卻不料心亂如麻,忽而想着這個問題,忽而想着那個問題。
中午,崇祯用的是最簡單的素膳。
雖然禦膳房的太監們掌握着祖宗相傳的成套經驗,瞞上不瞞下,把一些冬菇、口蘑。
嫩筍、猴頭、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