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程國祥慌忙來了。
他們不知道皇上突然召見他們有什麼重大事情,心中七上八下。
在向皇上跪拜時候,薛國觀誤踩住自己的蟒袍一角,幾乎跌了一跤,而程國祥的小腿肚微微打戰,連呼吸也感到有點困難。
賜座之後,崇祯歎口氣,繞着圈子說: “朕召見先生們,不為别的,隻因為災異疊見,使朕寝食難安。
前天的大風霾為多年少有,上天如此示儆,先生們何以教朕?” 薛國觀起立奏道:“五行之理,頗為微妙。
皇上朝乾夕惕,敬天法祖,人神共鑒。
古語雲:‘盡人事以聽天命。
’皇上憂勤,臣工盡職,就是盡了人事,天心不難挽回。
望陛下寬懷,珍重聖體。
” 崇祯說:“朕自登極至今,十三年了,沒有一天不是敬慎戒懼,早起晚睡,總想把事情辦好,可是局勢愈來愈壞,災異愈來愈多,上天無回心之象,國運有陵夷之憂。
以大風霾的災異說,不僅見于京師一帶,半月前也見于大名府與浚縣一帶。
據按臣韓文铨奏稱:上月二十一日大名府與浚縣等處,起初見東北有黑黃雲氣一道,忽分往西、南二方,頃刻間彌漫四塞,狂風拔木,白晝如晦,黃色塵埃中有青白氣與赤光隐隐,時開時阖。
天變如此,怎能叫朕不憂?” 薛國觀又安慰說:“雖然災異疊見,然賴皇上威靈,剿賊頗為得手。
如今經過瑪瑙山一戰,獻賊逃到興、歸山中,所餘無幾,正所謂‘釜底遊魚’,廓清有日。
足見天心厭亂,國運即将否極泰來。
望陛下寬慰聖心,以待捷音。
” 崇祯苦笑一下,說:“楊嗣昌指揮有方,連續告捷,朕心何嘗不喜。
無奈李自成仍然負隅于商洛山中,革、左諸賊跳梁于湖廣東部與豫南、皖西一帶,而山東、河南、河北到處土寇蜂起,小者占據山寨,大者跨州連郡。
似此情形,叫朕如何不憂?加上連年天災,征搖繁重,百姓死亡流離,人心思亂。
目前局面叫朕日夜憂慮,寝食難安,而滿朝臣工仍然洩洩沓沓,不能代朕分憂,一言籌饷,衆皆啞口,殊負朕平日期望之殷!” 薛國觀明白皇上是要在籌饷問題上征詢他的意見,他低着頭隻不做聲,等待皇上自己說出口來,免得日後一旦反複,禍事落到自己頭上。
崇祯見首輔低頭不語,使一個眼色屏退了左右太監,小聲說: “目前軍事孔急,不能一日缺饷。
國庫如洗,司農①無計。
卿為朕股胧大臣,有何良策?” ①司農--戶部。
薛國觀跪下奏道:“臣連日與司農計議,尚未想出切實可行辦法。
微臣身為首輔,值此民窮财盡之時,午夜彷徨,不得等饷良策,實在罪該萬死。
” “先生起來。
” 等薛國觀叩頭起來以後,崇祯不願再同薛國觀繞圈子說話,單刀直人地問:“朕欲向京師諸戚畹、勳舊①與缙紳借助,以救目前之急,卿以為如何?” ①戚畹、勳舊--“戚畹”與“戚裡”同義,即皇親國戚的代稱。
“勳舊”指因先人有大功勳而受封世襲爵位的世家。
薛國觀事先猜到皇上會出此一策,心中也有些贊同,但他明白此事關系重大,說不定會招惹後禍。
他膽戰心涼地回答: “戚畹、勳舊,與國同休,非一般仕宦之家可比,容臣仔細想想。
輔臣中有在朝年久的,備知戚畹、勳舊情況,亦望皇上垂詢。
” 崇祯明白他的意思,轉向跪在地上的程國祥間:“程先生是朝中老臣,在京年久,卿看如何?” 程國祥在崇祯初年曾做言官,頗思有所建樹,一時以敢言知名。
後來見崇祯猜疑多端,剛愎任性,加上朝臣中互相傾軋,大小臣工獲罪的日多,他常怕招惹意外之禍,遇事緘默,不置可否,或者等同僚決定之後,他隻随聲附和,點頭說:“好,好。
”日久天長,漸成習慣。
由于他遇事不作主張,沒有權勢欲望,超然于明末的門戶鬥争之外,所以各派朝臣都願他留在内閣中起緩沖作用,更由于他年紀較大,資望較深,所以他在輔臣中的名次僅排在薛國觀的後邊。
因為“好,好”二字成了他的口頭禅,同僚們替他起個綽号叫“好好閣老”。
剛才進宮之前,一位内閣中書跪在他的面前行禮,哭着說接家人急報,母親病故,催他星夜回家。
程國祥沒有聽完,連說“好,好”。
随後才聽明白這位内閣中書是向他請假,奔喪回籍,又說“好,好”,在手本上批了“照準”二字。
此刻經皇帝一問,他心中本能地警告自己說:“說不得,可說不得!”不覺出了一身汗,深深地低下頭去。
崇祯等了片刻,等不到他的回答,又問: “卿看向戚畹借助還是向京師缙紳大戶借助?要是首先向戚畹借助,應該叫誰家做個榜樣?” 程國祥膽怯地說:“好,好。
” 崇祯問:“什麼?你說都好?” “好,好。
” “先向誰家借助為宜?” “好,好。
”程的聲音極低,好像在喉嚨裡說。
“什麼?什麼好,好?” “好,好。
崇祯勃然大怒,将禦案一拍,厲聲斥責:”爾系股肱大臣,遇事如此糊塗,隻說‘好,好’,毫無建白,殊負朕倚界之重!大臣似此屍位素餐,政事安得不壞!朕本當将爾拿問,姑念爾平日尚無大過,止予削職處分,永不錄用。
……下去!“ 薛國觀見崇祯盛怒,不敢替同僚求情,也有心将程國祥排出内閣,換一個遇事能對他有幫助的人,所以隻不做聲。
程國祥吓得渾身戰栗,叩頭謝恩,踉跄退出。
回到家中,故舊門生紛來探問,說些安慰的話。
國祥不敢将皇上在宏德殿所說的話洩露一句,提到給他的削職處分,隻說”好,好“。
當晚奉到皇上給他的削職處分的手谕,他叩頭山呼萬歲,趕快上了一封謝恩疏,親自謄寫遞上。
但是謝恩拜發之後,他忽然疑心自己将一個字寫錯了筆畫,日夜害怕崇祯發現這個錯字會給他重責,竟緻寝食不安,憂疑成疾,不久死去。
卻說程國祥從宏德殿退出以後,崇祯問薛國觀想好了沒有。
國觀看出來崇祯很焦急,左右更無一人,趕快小聲奏道:”借助的辦法很好。
倘有威畹、勳舊倡導,做出榜樣,在京缙紳自然會跟着出錢。
“ 崇祯歎口氣說:”這是一個不得已的辦法,但怕行起來會有阻礙。
“ 薛國觀躬身回奏:”在外缙紳,由臣與宰輔諸臣倡導;在内戚畹、勳舊,非陛下獨斷不可。
“”你看,戚畹中誰可以做個倡導?“”戚畹非外臣可比,臣不如皇上清楚。
“ 崇祯又問:”武清侯李國瑞如何?“”武清侯在戚畹中較為殷富,由他來倡導最好。
“”還有哪一家同他差不多的?“ 薛國觀明知道田妃和周後的娘家都較殷富,但是他不敢說出。
他因武清侯同當今皇帝是隔了兩代的親戚,且風聞崇祯在信王府時曾為一件什麼事對武清候不滿意,一直在心中存有芥蒂,所以他拿定主意除武清侯家以外不說出任何皇親。
”微臣别的不知,“薛國觀說,”單看武清侯家園亭一項,也知其十分殷富。
他家本有花園一座,頗擅林泉之勝。
近來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園,引三裡河的水流進園中,真是水木清華,人其國如置身江南勝地。
這座新花園已經動工了好幾年,至今仍在大興土木。
有人說他有數十萬家資,那恐怕是指早年的财産而言,倘若是他家今日散在畿輔各處的莊子、天津和江南的生意都算進來,一定遠遠超過此數。
“ 崇祯恨恨地說:”沒想到朕節衣縮食,一個錢不敢亂用,而這些皇親國戚竟不管國家困難,如此揮霍!“停了片刻,他又說:”李國瑞是朕表叔。
今日倘非國庫如洗,萬般無奈,朕也不忍心逼着他拿出銀子。
“”戚畹中哪一家同皇上不是骨肉至親?總得有一家倡導才好。
“”卿言甚是,總得有一家倡導才好。
朕久聞神祖幼時,孝定太後運出内帑不少。
今日不得已叫他家破點财,等到天下太平之後,照數還他。
不過此事由朕來做,暫不要張揚出去
他們不知道皇上突然召見他們有什麼重大事情,心中七上八下。
在向皇上跪拜時候,薛國觀誤踩住自己的蟒袍一角,幾乎跌了一跤,而程國祥的小腿肚微微打戰,連呼吸也感到有點困難。
賜座之後,崇祯歎口氣,繞着圈子說: “朕召見先生們,不為别的,隻因為災異疊見,使朕寝食難安。
前天的大風霾為多年少有,上天如此示儆,先生們何以教朕?” 薛國觀起立奏道:“五行之理,頗為微妙。
皇上朝乾夕惕,敬天法祖,人神共鑒。
古語雲:‘盡人事以聽天命。
’皇上憂勤,臣工盡職,就是盡了人事,天心不難挽回。
望陛下寬懷,珍重聖體。
” 崇祯說:“朕自登極至今,十三年了,沒有一天不是敬慎戒懼,早起晚睡,總想把事情辦好,可是局勢愈來愈壞,災異愈來愈多,上天無回心之象,國運有陵夷之憂。
以大風霾的災異說,不僅見于京師一帶,半月前也見于大名府與浚縣一帶。
據按臣韓文铨奏稱:上月二十一日大名府與浚縣等處,起初見東北有黑黃雲氣一道,忽分往西、南二方,頃刻間彌漫四塞,狂風拔木,白晝如晦,黃色塵埃中有青白氣與赤光隐隐,時開時阖。
天變如此,怎能叫朕不憂?” 薛國觀又安慰說:“雖然災異疊見,然賴皇上威靈,剿賊頗為得手。
如今經過瑪瑙山一戰,獻賊逃到興、歸山中,所餘無幾,正所謂‘釜底遊魚’,廓清有日。
足見天心厭亂,國運即将否極泰來。
望陛下寬慰聖心,以待捷音。
” 崇祯苦笑一下,說:“楊嗣昌指揮有方,連續告捷,朕心何嘗不喜。
無奈李自成仍然負隅于商洛山中,革、左諸賊跳梁于湖廣東部與豫南、皖西一帶,而山東、河南、河北到處土寇蜂起,小者占據山寨,大者跨州連郡。
似此情形,叫朕如何不憂?加上連年天災,征搖繁重,百姓死亡流離,人心思亂。
目前局面叫朕日夜憂慮,寝食難安,而滿朝臣工仍然洩洩沓沓,不能代朕分憂,一言籌饷,衆皆啞口,殊負朕平日期望之殷!” 薛國觀明白皇上是要在籌饷問題上征詢他的意見,他低着頭隻不做聲,等待皇上自己說出口來,免得日後一旦反複,禍事落到自己頭上。
崇祯見首輔低頭不語,使一個眼色屏退了左右太監,小聲說: “目前軍事孔急,不能一日缺饷。
國庫如洗,司農①無計。
卿為朕股胧大臣,有何良策?” ①司農--戶部。
薛國觀跪下奏道:“臣連日與司農計議,尚未想出切實可行辦法。
微臣身為首輔,值此民窮财盡之時,午夜彷徨,不得等饷良策,實在罪該萬死。
” “先生起來。
” 等薛國觀叩頭起來以後,崇祯不願再同薛國觀繞圈子說話,單刀直人地問:“朕欲向京師諸戚畹、勳舊①與缙紳借助,以救目前之急,卿以為如何?” ①戚畹、勳舊--“戚畹”與“戚裡”同義,即皇親國戚的代稱。
“勳舊”指因先人有大功勳而受封世襲爵位的世家。
薛國觀事先猜到皇上會出此一策,心中也有些贊同,但他明白此事關系重大,說不定會招惹後禍。
他膽戰心涼地回答: “戚畹、勳舊,與國同休,非一般仕宦之家可比,容臣仔細想想。
輔臣中有在朝年久的,備知戚畹、勳舊情況,亦望皇上垂詢。
” 崇祯明白他的意思,轉向跪在地上的程國祥間:“程先生是朝中老臣,在京年久,卿看如何?” 程國祥在崇祯初年曾做言官,頗思有所建樹,一時以敢言知名。
後來見崇祯猜疑多端,剛愎任性,加上朝臣中互相傾軋,大小臣工獲罪的日多,他常怕招惹意外之禍,遇事緘默,不置可否,或者等同僚決定之後,他隻随聲附和,點頭說:“好,好。
”日久天長,漸成習慣。
由于他遇事不作主張,沒有權勢欲望,超然于明末的門戶鬥争之外,所以各派朝臣都願他留在内閣中起緩沖作用,更由于他年紀較大,資望較深,所以他在輔臣中的名次僅排在薛國觀的後邊。
因為“好,好”二字成了他的口頭禅,同僚們替他起個綽号叫“好好閣老”。
剛才進宮之前,一位内閣中書跪在他的面前行禮,哭着說接家人急報,母親病故,催他星夜回家。
程國祥沒有聽完,連說“好,好”。
随後才聽明白這位内閣中書是向他請假,奔喪回籍,又說“好,好”,在手本上批了“照準”二字。
此刻經皇帝一問,他心中本能地警告自己說:“說不得,可說不得!”不覺出了一身汗,深深地低下頭去。
崇祯等了片刻,等不到他的回答,又問: “卿看向戚畹借助還是向京師缙紳大戶借助?要是首先向戚畹借助,應該叫誰家做個榜樣?” 程國祥膽怯地說:“好,好。
” 崇祯問:“什麼?你說都好?” “好,好。
” “先向誰家借助為宜?” “好,好。
”程的聲音極低,好像在喉嚨裡說。
“什麼?什麼好,好?” “好,好。
崇祯勃然大怒,将禦案一拍,厲聲斥責:”爾系股肱大臣,遇事如此糊塗,隻說‘好,好’,毫無建白,殊負朕倚界之重!大臣似此屍位素餐,政事安得不壞!朕本當将爾拿問,姑念爾平日尚無大過,止予削職處分,永不錄用。
……下去!“ 薛國觀見崇祯盛怒,不敢替同僚求情,也有心将程國祥排出内閣,換一個遇事能對他有幫助的人,所以隻不做聲。
程國祥吓得渾身戰栗,叩頭謝恩,踉跄退出。
回到家中,故舊門生紛來探問,說些安慰的話。
國祥不敢将皇上在宏德殿所說的話洩露一句,提到給他的削職處分,隻說”好,好“。
當晚奉到皇上給他的削職處分的手谕,他叩頭山呼萬歲,趕快上了一封謝恩疏,親自謄寫遞上。
但是謝恩拜發之後,他忽然疑心自己将一個字寫錯了筆畫,日夜害怕崇祯發現這個錯字會給他重責,竟緻寝食不安,憂疑成疾,不久死去。
卻說程國祥從宏德殿退出以後,崇祯問薛國觀想好了沒有。
國觀看出來崇祯很焦急,左右更無一人,趕快小聲奏道:”借助的辦法很好。
倘有威畹、勳舊倡導,做出榜樣,在京缙紳自然會跟着出錢。
“ 崇祯歎口氣說:”這是一個不得已的辦法,但怕行起來會有阻礙。
“ 薛國觀躬身回奏:”在外缙紳,由臣與宰輔諸臣倡導;在内戚畹、勳舊,非陛下獨斷不可。
“”你看,戚畹中誰可以做個倡導?“”戚畹非外臣可比,臣不如皇上清楚。
“ 崇祯又問:”武清侯李國瑞如何?“”武清侯在戚畹中較為殷富,由他來倡導最好。
“”還有哪一家同他差不多的?“ 薛國觀明知道田妃和周後的娘家都較殷富,但是他不敢說出。
他因武清侯同當今皇帝是隔了兩代的親戚,且風聞崇祯在信王府時曾為一件什麼事對武清候不滿意,一直在心中存有芥蒂,所以他拿定主意除武清侯家以外不說出任何皇親。
”微臣别的不知,“薛國觀說,”單看武清侯家園亭一項,也知其十分殷富。
他家本有花園一座,頗擅林泉之勝。
近來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園,引三裡河的水流進園中,真是水木清華,人其國如置身江南勝地。
這座新花園已經動工了好幾年,至今仍在大興土木。
有人說他有數十萬家資,那恐怕是指早年的财産而言,倘若是他家今日散在畿輔各處的莊子、天津和江南的生意都算進來,一定遠遠超過此數。
“ 崇祯恨恨地說:”沒想到朕節衣縮食,一個錢不敢亂用,而這些皇親國戚竟不管國家困難,如此揮霍!“停了片刻,他又說:”李國瑞是朕表叔。
今日倘非國庫如洗,萬般無奈,朕也不忍心逼着他拿出銀子。
“”戚畹中哪一家同皇上不是骨肉至親?總得有一家倡導才好。
“”卿言甚是,總得有一家倡導才好。
朕久聞神祖幼時,孝定太後運出内帑不少。
今日不得已叫他家破點财,等到天下太平之後,照數還他。
不過此事由朕來做,暫不要張揚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