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關燈
,雙手呈上。

    劉中軍替左良玉接住,拆開封套,對着左良玉小聲讀了一遍。

    左良玉在片刻中沒有做聲,思索着書中意思。

    這封書子因寫得很短,字句淺顯,所以他一聽就完全明白,而且覺得有幾句話正好說中了他的心思。

    但是,那“唇亡則齒寒”一句話又有點刺傷了他,使他惱怒不是,忍受也不是,隻好心中苦笑,同時暗暗罵道:“哼,我是朝廷大帥,拜封平賊将軍,會同你賊首張獻忠‘唇亡齒寒’,什麼話!”由于他養成了一種大将的威嚴,這心中的苦笑流露到臉上就化成了一股嚴峻的冷笑。

    馬元利注意到左良玉臉上的冷笑,略微有點擔心。

    他不等左良玉開口,欠身賠笑說: “大人,這封書信的意思不僅是為着敝軍,也是為着大人的富貴前程。

    楊閣部一方面看來很倚重大人,請求皇上拜封大人為‘平賊将軍’,一方面卻對大人心懷不滿。

    今年閏正月,楊閣部曾想奪大人的‘平賊将軍’印交給賀瘋子,此事想大人已經聽說。

    倘若大人沒有瑪瑙山之捷,此‘平賊将軍’印怕已經保不住了。

    所以張帥書子中的話,務請大人三思。

    ” 左良玉陰沉着臉色說:“你這些話都不用再說,本鎮胸中自有主見。

    十天以來,督師大人不斷羽檄飛來,督催本鎮進兵。

    今日黃昏,又有檄文前來,督催進兵火急。

    本鎮為朝廷大将,惟知剿賊報國,一切傳聞的話,都不放在心上。

    你是前來替張獻忠這狡賊做說客的,休要挑撥離間,順嘴胡說。

    你走吧,不然我一旦動怒,或者立刻将你斬首,或者将你綁送襄陽督師行轅。

    ” 馬元利不亢不卑地賠笑說:“末将來到平利,好比是闖一闖龍潭虎穴,本來就将生死置之度外。

    但既然大人不許末将多言,末将自當敬謹道命,此刻隻得告辭。

    ”他從椅子上站起來,微微流露一絲冷笑,跟着又恭敬地說:“可惜末将有一句十分要緊的話,就隻好裝在肚裡帶回去了。

    ” 左良玉問:“有什麼要緊的話?” 馬元利說:“常言道,當事者迷,旁觀者清。

    就旁人看來,大人或是長保富貴,以後封伯封侯,或是功名不保,身敗名裂,都将決定于近一兩月内。

    就末将看來,不是決定于兩月之内,而是決定于今天晚上。

    ” 左良玉心中一驚,故作冷笑,問:“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馬元利問:“大人允許末将直言不諱麼?” 左良玉用眼色示意叫元利坐下,雖然不再說話,卻目不轉睛地望着元利的臉孔。

    元利坐下,恭敬地欠着身子說: “今晚大人如能聽畢末将率直陳言,仔細一想,就可以趨吉避兇,常保富貴,不日還會封伯封侯,蔭①及子孫,否則前程難保。

    請大人不要怪罪,末将方好盡言。

    ” ①蔭--由于立了功勳,子孫被朝廷恩賜官職或功名,叫做“蔭”。

    有的萌官是世襲的。

     “你說下去。

    說錯了我不罪你。

    ” 馬元利接着說:“目前我們張帥已入興歸山中,與曹操大軍會師。

    此去興山、秭歸一帶,數百裡盡是大山,山路崎岖險惡,處處可以設伏,也處處可以堅守。

    敝軍将士人人思報瑪瑙山之仇,士氣十分旺盛。

    大人向興歸山中進兵,倘若受了挫折或勞師無功,那一顆‘平賊将軍’印還能夠保得住麼?大人今日的大帥高位和威名能夠保得住麼?反過來看,今日大人暫時按兵不動,在此地休養士馬,既不會稍受挫折,也不會被楊嗣昌加以逗留不進之罪。

    十餘年來,朝廷對于巡撫、總督、督師、總理等統兵大臣,說撤就撤,說逮就逮,說下獄就下獄,說殺就殺,但對于各地鎮将卻盡量隐忍寬容,這情形不用末将細說,大人知之甚悉。

    那些倒黴的統兵大臣,不管地位和名望多高,畢竟都是文臣,朝廷深知他們自己不敢造反,他們的手下沒有衆多親信将士會鼓噪嘩變,所以用他們的時候恩禮優渥,惹朝廷不滿意時就毫不容情。

    當今皇上就是這麼一個十分寡恩的人!他對于各地鎮将寬容,并非他真心寬容,而是因為他勢不得已,害怕激起兵變。

    去年羅猴山官軍戰敗,大人貶了三級,戴罪任職,但朝廷不敢将大人從嚴治罪,過了三個月反而将大人拜封為‘平賊将軍’。

    為什麼?因為大人有重兵在手,朝廷害怕激變。

    官軍羅猴山之敗,河南鎮總兵張任學責任不大,卻削籍為民,一生前程斷送。

    為什麼?因為張任學是個文官做總兵,莅事不久,對手下将士并無恩信,朝廷不害怕對他嚴厲處分會激起兵變。

    在當前這種世道,做大将的,誰手中兵多,誰就可以不聽朝廷的話,長保富貴;誰的兵少,無力量要挾朝廷,誰就得聽朝廷任意擺布,吉兇難保。

    ……” 左良玉輕聲說:“你不必兜圈子,朝廷上的事我比你清楚。

    你還有什麼話,簡短直說吧。

    ” 馬元利接着說:“打仗的事,勝敗無常。

    大人用劉國能賺人瑪瑙山寨,隻能有一,不會有二。

    目前倘若大人進兵過急,貿然趕到興歸山中,敝軍與曹營以逸待勞,在戰場上不肯相讓,使貴軍不能全師而退,使大人手下的親兵愛将死傷衆多,朝廷還能對大人稍稍寬容麼?我想恐怕到了那時,輕則奪去‘平賊将軍’印交給賀瘋子,成為大人終身之恥,重則……那就不好說了。

    末将今晚言語爽直,不知忌諱,懇乞大人三思,并懇恕罪!” 左良玉沉默一陣,問:“你還有别的話要說麼?” 馬元利立刻又接着說:“目前朝廷的心腹大患是我們張帥;皇上最害怕的也是我們張帥。

    正是因為這樣,皇上才欽差楊悶老來到襄陽督師。

    在朝廷看來,隻要将敝軍剿滅,将張帥擒獲或殺死,其他各股義軍不足為慮,天下也大緻可以太平了。

    不知大人是否知道朝廷的這種看法?” 左良玉輕輕地點頭,但不做聲。

     馬元利笑一笑,接着說:“請恕末将直言。

    按今日大勢,敝軍絕無被輕易剿滅之理。

    退一萬步說,倘若敝軍一旦被剿滅,大人馬上就會有大禍臨頭。

    因為有張帥在,朝廷才需要大人。

    何況當今皇上疑忌多端,大人在他的眼中另有看法,所以說,有張帥在,大人可以擁兵自重,長保富貴,封伯封侯;張帥今日亡,大人明日就變成朝廷罪人,大禍跟着臨頭。

    ” 左良玉微微一笑,說:“你很會說話,不怪在谷城時張敬軒差你幾次到襄陽辦事,還差你到北京一趟。

    目下閣部大人催戰甚急,日内大概就會有皇上催促進兵的聖旨到來。

    你回去禀告你家張帥,本鎮對進兵事自有主張,不煩你們替本鎮操心。

    你在此不可久留,今夜就離開吧。

    ” “多謝大人。

    末将告辭,今夜就出城上路。

    ” 馬元利行禮退出,一塊心事放下了。

    當他到前院向承啟官告辭時,承啟官拉着他的手小聲問道: “你們那裡有一位管文案的潘秀才,可知道他的下落?” 元利問:“老兄可曉得什麼消息?” 承啟官說:“他呀,聽說他從瑪政務院瑙山逃出以後到了大坪溪,随身帶的貴重東西都丢光了,隻腰裡系着一個錦囊,裝着詩稿,餓得走不動路,藏在樹林中不敢出來,被秦将鄭嘉棟手下人搜了出來。

    ” 元利忙問:“他如今死活?” 承啟官笑着說:“眼下沒事,在襄陽獄中。

    他被捉到後假稱是黃岡劉若愚,願見督師言事,請莫殺他。

    有人認出他是潘獨螯,就将他解到襄陽。

    聽說他進到督師行轅,很是沉着,還擺着八字步哩。

    他對閣部大人說:‘難生懷抱經世之學,有治平天下之策,不幸陷入賊中。

    逃出瑪瑙山後,故意向西北方向走去,費了多日才走到大坪溪附近,原是存心自拔歸來,願為朝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