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三個多月以後,到了崇祯十三年正月下旬。
已經打過春十多天了,可是連日天氣陰冷,北風像刀子一樣。
向陽山坡上的積雪有一半尚未融化,背陰坡一片白色。
一天清晨,盡管天氣冷得老鸹在樹枝上抱緊翅膀,縮着脖子,卻有一隊大約五十人的騎兵從太平店向樊城的方向奔馳,馬身上淌着汗,不斷從鼻孔裡噴出白氣。
這一小隊騎兵沒有旗幟,沒穿盔甲,馬上也沒帶多的東西,必要的東西都馱在四匹大青騾子上。
隊伍中間的一匹菊花青戰馬上騎着一位不到四十歲的武将,滿面風塵,粗眉,高顴,闊嘴,胡須短而濃黑。
這時戰馬一個勁兒地用碎步向前奔跑,他卻在馬鞍上閉着眼睛打瞌睡,魁梧的上身搖搖晃晃。
肩上披的茄花紫山絲綢鬥篷被風吹開前胸,露出來茶褐色厚絨的貉子皮,也不時露出來挂在左邊腰間的寶劍,劍柄的裝飾閃着金光。
六天以來,這一隊人馬總在風塵中往前趕路,日落很久還不住宿,公雞才叫頭遍就踏着白茫茫的嚴霜啟程。
白天,隻要不是特别崎岖難行的山路,他們就在馬上打瞌睡,隔會兒在馬屁股上加一鞭。
從興安州①附近出發,千裡有餘的行程,擡眼看不盡的大山,隻是過石花街以東,過了襄江,才交平地。
一路上隻恐怕誤了時間,把馬匹都跑瘦了,果然在今天早晨趕到。
有些人從馬上一乍醒來,睜開困倦的眼睛看見襄樊二城時,瞌睡登時散開了。
那位騎在菊花青戰馬上的武将,被将士們的說話聲驚醒,用一隻寬大而發皴的手背揉一揉幹澀的眼皮,望望這兩座夾江對峙的城池和襄陽西南一帶的群山疊峰,不由得在心裡說: ①興安州--今陝西安康。
“他娘的,果然跟老熊在這兒時的氣象不同!” 幾個月前,當左良玉在羅猴山戰敗之後,這位将軍曾奉陝西、三邊總督鄭崇儉之命來襄陽一趟,會商軍事。
那時因軍情緊急,他隻在襄陽停留了兩個晚上。
回去後他對鄭崇儉禀報說:雖然襄樊人心有點兒驚慌,但防守的事做得很松。
現在他距離這兩個城市還有十裡上下,可以看見城頭上雉堞高聳,旗幟整齊,遠遠地傳過來隐約的畫角聲,此伏彼起。
向右首-望,隔着襄江,十裡外的萬山上煙霧蒸騰,氣勢雄偉。
萬山的東頭連着馬鞍山,在薄薄的雲煙中現出來一座重加整修過的堡寨,雄據山頭,也有旗幟閃動。
馬鞍山的北麓有一座小山名叫小頂山,離襄陽城隻有四裡,山頭上有一座古廟。
他上次來襄陽時,曾抽空兒到小頂山上玩玩,看了看山門外大石坡上被好事者刻的巨大馬蹄印,相傳是劉玄德馬跳檀溪後,從此經過時的盧馬留的足迹。
現在小頂山上也飄着旗幟,顯然那座古廟裡也駐了官軍。
從小頂山腳下的平地上傳過來一陣陣的金鼓聲,可惜傍着江南岸村落稠密,遮斷視線,他看不見官軍是在操演陣法還是在練功比武。
這一些乍然間看出來的新氣象,替他證實了關于楊嗣昌到襄陽以後的種種傳聞,也使他真心實意地敬佩。
但是他實在困倦,無心多想下去,趁着離樊城還有一段路,又蒙蒙——地打起瞌睡。
過了一陣,他覺得他的人馬停住了,面前有争吵聲,同戰馬的噴界聲和踏動蹄子聲混在一起。
随後,争吵聲在他的耳邊分明起來,原來有人向他的手下人索路引或公文看,他的中軍和親兵們回答說沒路引,也沒帶别的公文,不叫進城,互相争吵。
他完全醒了,忽地圓睜雙眼,用米脂縣的口音粗聲粗氣地對左右說: “去!對他們說,老子從來走路不帶路引,老子是從陝西省興安州來的副将賀大人!” 守門的是駐軍的一個守備,聽見他是赫赫有名的陝西副總兵賀人龍,慌忙趨前施禮,陪着笑說: “鎮台大人路上辛苦!” 賀人龍楞着眼睛問:“怎麼?沒有帶路引和正式公文就不叫老子進城?誤了本鎮的緊急公事你可吃罪不起!” “請鎮台大人息怒。
大人不知,自從閣部大人來到襄陽,軍令森嚴,沒有路引或别的正式公文,任何人不準進襄樊二城,違者軍法不饒。
倘若卑将連間也不間,随便放大人進城,不惟卑将會給治罪,對大人也有不便。
” 賀人龍立刻緩和了口氣說:“好家夥,如今竟是這麼嚴了?” “實話回大人說,這樊城還比較松一些,襄陽就更加嚴多了。
” “怎麼個嚴法呢?” “自從閣部大人來到之後,襄陽城牆加高了三尺且不說,城外還挖了三道濠塹,灌滿了水,安設了吊橋。
吊橋外安了拒馬叉,橋裡有箭樓。
每座城門派一位副總兵大人把守,不驗明公文任何人不許放進吊橋。
” “哼,幾個月不來,不料一座襄陽城竟變成周亞夫的細柳營了。
”賀人龍轉向中軍問:“咱們可帶有正式公文?” “回大人,出外帶路引是小百姓的事,咱們從來沒帶過什麼路引。
這次是接奉督師大人的緊急檄令,星夜趕來請示方略,什麼文書也沒有帶。
” 賀人龍明白楊嗣昌非他人可比,不敢莽撞行事,緻幹軍令。
沉吟片刻,忽然靈機一動,從懷裡掏出來副總兵官的大銅印對站在馬前的守備連連晃着,說: “你看,這就算我的路引,可以進城麼?” 守備趕快回答說:“有此自然可以進城。
卑将是奉令守此城門,冒犯之處,務懇大人海涵。
” 賀人龍說:“說不上什麼冒犯,這是公事公辦嘛。
”他轉向随從們:“快進城,别耽誤事!” 從後半夜到現在已經趕了九十裡,人困馬乏,又饑又渴,但是賀人龍不敢在樊城停留打尖。
他們穿過一條大街,下到碼頭,奔過浮橋。
一進到襄陽城内,他不等人馬的駐處安頓好,便帶着他的中軍和幾名親兵到府衙前的杏花村漱洗和早餐。
他上次來襄陽時曾在這裡設宴請客,整整一天這個酒館成了他的行館,所以同這個酒館的人們已經熟了。
現在他一踏進杏花村,掌櫃的、管賬的和一群堂公安局了手腳,一句一個“大人”,跟在身邊侍候,還有兩個小堂館忙牽着幾匹戰馬在門前辎。
盡管他隻占了三間大廳,但是整個酒館不許再有閑人進來。
賀人龍一邊洗臉一邊火急雷暴地大聲吩咐: “快拿酒飯來,越快越好!把馬匹喂點黃豆!” 當酒飯端上來時,賀人龍自據首位,遊擊銜的中軍坐在下首。
聞着酒香撲鼻,他真想痛飲
已經打過春十多天了,可是連日天氣陰冷,北風像刀子一樣。
向陽山坡上的積雪有一半尚未融化,背陰坡一片白色。
一天清晨,盡管天氣冷得老鸹在樹枝上抱緊翅膀,縮着脖子,卻有一隊大約五十人的騎兵從太平店向樊城的方向奔馳,馬身上淌着汗,不斷從鼻孔裡噴出白氣。
這一小隊騎兵沒有旗幟,沒穿盔甲,馬上也沒帶多的東西,必要的東西都馱在四匹大青騾子上。
隊伍中間的一匹菊花青戰馬上騎着一位不到四十歲的武将,滿面風塵,粗眉,高顴,闊嘴,胡須短而濃黑。
這時戰馬一個勁兒地用碎步向前奔跑,他卻在馬鞍上閉着眼睛打瞌睡,魁梧的上身搖搖晃晃。
肩上披的茄花紫山絲綢鬥篷被風吹開前胸,露出來茶褐色厚絨的貉子皮,也不時露出來挂在左邊腰間的寶劍,劍柄的裝飾閃着金光。
六天以來,這一隊人馬總在風塵中往前趕路,日落很久還不住宿,公雞才叫頭遍就踏着白茫茫的嚴霜啟程。
白天,隻要不是特别崎岖難行的山路,他們就在馬上打瞌睡,隔會兒在馬屁股上加一鞭。
從興安州①附近出發,千裡有餘的行程,擡眼看不盡的大山,隻是過石花街以東,過了襄江,才交平地。
一路上隻恐怕誤了時間,把馬匹都跑瘦了,果然在今天早晨趕到。
有些人從馬上一乍醒來,睜開困倦的眼睛看見襄樊二城時,瞌睡登時散開了。
那位騎在菊花青戰馬上的武将,被将士們的說話聲驚醒,用一隻寬大而發皴的手背揉一揉幹澀的眼皮,望望這兩座夾江對峙的城池和襄陽西南一帶的群山疊峰,不由得在心裡說: ①興安州--今陝西安康。
“他娘的,果然跟老熊在這兒時的氣象不同!” 幾個月前,當左良玉在羅猴山戰敗之後,這位将軍曾奉陝西、三邊總督鄭崇儉之命來襄陽一趟,會商軍事。
那時因軍情緊急,他隻在襄陽停留了兩個晚上。
回去後他對鄭崇儉禀報說:雖然襄樊人心有點兒驚慌,但防守的事做得很松。
現在他距離這兩個城市還有十裡上下,可以看見城頭上雉堞高聳,旗幟整齊,遠遠地傳過來隐約的畫角聲,此伏彼起。
向右首-望,隔着襄江,十裡外的萬山上煙霧蒸騰,氣勢雄偉。
萬山的東頭連着馬鞍山,在薄薄的雲煙中現出來一座重加整修過的堡寨,雄據山頭,也有旗幟閃動。
馬鞍山的北麓有一座小山名叫小頂山,離襄陽城隻有四裡,山頭上有一座古廟。
他上次來襄陽時,曾抽空兒到小頂山上玩玩,看了看山門外大石坡上被好事者刻的巨大馬蹄印,相傳是劉玄德馬跳檀溪後,從此經過時的盧馬留的足迹。
現在小頂山上也飄着旗幟,顯然那座古廟裡也駐了官軍。
從小頂山腳下的平地上傳過來一陣陣的金鼓聲,可惜傍着江南岸村落稠密,遮斷視線,他看不見官軍是在操演陣法還是在練功比武。
這一些乍然間看出來的新氣象,替他證實了關于楊嗣昌到襄陽以後的種種傳聞,也使他真心實意地敬佩。
但是他實在困倦,無心多想下去,趁着離樊城還有一段路,又蒙蒙——地打起瞌睡。
過了一陣,他覺得他的人馬停住了,面前有争吵聲,同戰馬的噴界聲和踏動蹄子聲混在一起。
随後,争吵聲在他的耳邊分明起來,原來有人向他的手下人索路引或公文看,他的中軍和親兵們回答說沒路引,也沒帶别的公文,不叫進城,互相争吵。
他完全醒了,忽地圓睜雙眼,用米脂縣的口音粗聲粗氣地對左右說: “去!對他們說,老子從來走路不帶路引,老子是從陝西省興安州來的副将賀大人!” 守門的是駐軍的一個守備,聽見他是赫赫有名的陝西副總兵賀人龍,慌忙趨前施禮,陪着笑說: “鎮台大人路上辛苦!” 賀人龍楞着眼睛問:“怎麼?沒有帶路引和正式公文就不叫老子進城?誤了本鎮的緊急公事你可吃罪不起!” “請鎮台大人息怒。
大人不知,自從閣部大人來到襄陽,軍令森嚴,沒有路引或别的正式公文,任何人不準進襄樊二城,違者軍法不饒。
倘若卑将連間也不間,随便放大人進城,不惟卑将會給治罪,對大人也有不便。
” 賀人龍立刻緩和了口氣說:“好家夥,如今竟是這麼嚴了?” “實話回大人說,這樊城還比較松一些,襄陽就更加嚴多了。
” “怎麼個嚴法呢?” “自從閣部大人來到之後,襄陽城牆加高了三尺且不說,城外還挖了三道濠塹,灌滿了水,安設了吊橋。
吊橋外安了拒馬叉,橋裡有箭樓。
每座城門派一位副總兵大人把守,不驗明公文任何人不許放進吊橋。
” “哼,幾個月不來,不料一座襄陽城竟變成周亞夫的細柳營了。
”賀人龍轉向中軍問:“咱們可帶有正式公文?” “回大人,出外帶路引是小百姓的事,咱們從來沒帶過什麼路引。
這次是接奉督師大人的緊急檄令,星夜趕來請示方略,什麼文書也沒有帶。
” 賀人龍明白楊嗣昌非他人可比,不敢莽撞行事,緻幹軍令。
沉吟片刻,忽然靈機一動,從懷裡掏出來副總兵官的大銅印對站在馬前的守備連連晃着,說: “你看,這就算我的路引,可以進城麼?” 守備趕快回答說:“有此自然可以進城。
卑将是奉令守此城門,冒犯之處,務懇大人海涵。
” 賀人龍說:“說不上什麼冒犯,這是公事公辦嘛。
”他轉向随從們:“快進城,别耽誤事!” 從後半夜到現在已經趕了九十裡,人困馬乏,又饑又渴,但是賀人龍不敢在樊城停留打尖。
他們穿過一條大街,下到碼頭,奔過浮橋。
一進到襄陽城内,他不等人馬的駐處安頓好,便帶着他的中軍和幾名親兵到府衙前的杏花村漱洗和早餐。
他上次來襄陽時曾在這裡設宴請客,整整一天這個酒館成了他的行館,所以同這個酒館的人們已經熟了。
現在他一踏進杏花村,掌櫃的、管賬的和一群堂公安局了手腳,一句一個“大人”,跟在身邊侍候,還有兩個小堂館忙牽着幾匹戰馬在門前辎。
盡管他隻占了三間大廳,但是整個酒館不許再有閑人進來。
賀人龍一邊洗臉一邊火急雷暴地大聲吩咐: “快拿酒飯來,越快越好!把馬匹喂點黃豆!” 當酒飯端上來時,賀人龍自據首位,遊擊銜的中軍坐在下首。
聞着酒香撲鼻,他真想痛飲